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与观察
减数分裂制片技术及显微观察

第二次分裂: 前期Ⅱ:染色体又开始明显缩短,而其包含的两条染色单体 分得很开,只是着丝点仍然没有分裂。 中期Ⅱ: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出现纺 锤体。 后期Ⅱ: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纺 锤体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Ⅱ:染色体分别到两极后,又重新出现核仁和核膜,同 时细胞质分裂为二,从而使一个母细胞分裂为四个子细胞, 称为四分体(四分孢子),每个子细胞内只含有原来母细胞 的半数的染色体(n)。
中期II染色体呈菊花状。 后期II染色体呈四堆。
七、实验作业 1. 制作具减数分裂图象的细胞学片子至少2
张。 2. 绘制精原细胞的分裂相2个。
实验报告 封面源自实验名称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材料
三 实验简要操作步骤
四 实验结果
五 讨论
注意事项:
1)染色充分 1)制片时敲打均匀。
植物花粉减数分裂图1
植物花粉减数分裂图2
蝗虫精巢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标本观察
雄蝗虫的二倍体细胞为23条染色体, 性染色体为XO型。精原细胞:呈圆形 或卵圆形,核大色深,染色质呈团块状, 不规则排列。 减数分裂I
第一次减数分裂可分为前期Ⅰ、中 期Ⅰ、 后期Ⅰ和末期Ⅰ。 前期I:根据核的形态变化可以划分为 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 变期。
中期II:
后期II:
末期II:
中期Ii 极面观
后期II:
精细胞
减数分裂完成
精细胞与精子
三、实验材料
雄蝗虫精巢
四、实验仪器及用具
多媒体显微演示系统、显微镜、电子天平、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 水纸、解剖针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观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观察姓名摘要减数分裂是配子生成过程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由此形成染色体数为单倍体的配子。
蝗虫精巢是比较理想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具有易采集、操作简单的优点。
实验中选取蝗虫精巢小管,通过压片法,制作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玻片标本。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特征。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同时我们掌握了制片和染色技术。
1.引言减数分裂是配子生成过程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则连续分裂两次,在两次分裂中分别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由此形成染色体数为单倍体的配子。
雌、雄配子的结合可在后代细胞中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亲代与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是生物体性状变异的重要来源。
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异常则可能导致遗传畸变。
蝗虫在生活中常见,容易采集,而且取蝗虫精巢操作简单。
蝗虫的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处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此次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来加深对减数分裂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盖玻片,载玻片(2)药品:改良苯酚品红(3)材料:雄蝗虫的精巢2.2实验过程2.2.1取材夏末秋初在野外田间捕捉的雄性蝗虫,,浸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
取出蝗虫,剪去翅膀和后肢,用手术刀沿腹部中线轻轻挑开腹部,取出腹腔中的两个精巢——由许多精小管组成的黄色组织块或将捉到的雄性蝗虫用剪刀剪去头胸部,然后在腹腔两侧各剪一刀,掀开背板,取出消化道背面的两个精巢。
实验1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解析版)

实验1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蝗虫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和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步骤(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制片。
(2)在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要点探究(1)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中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的原因分析。
(2)精巢内精原细胞存在的细胞分裂方式,能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分裂,又可进行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
【答案】1、精母两形态位置数目2、(1)漂洗染色(2)低(3)低高3、(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
(2)细胞在解离的时候已经死亡,在显微镜下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有丝减数n、2n、4n➢高考真题剖析4、(2020·江苏)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参考答案:CD解析:观察题图可知,图甲含有五组荧光点,且每组荧光点较大,在细胞中散乱分布,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拟南芥(2n=10)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即5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形成5个四分体,可知图甲为四分体时期,即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乙的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即减数分裂Ⅰ中期;图丙的细胞每一极含有5个小的荧光点,应该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图丁中含有4组荧光点,每组5个,应该是减数分裂Ⅱ完成,形成了4个精细胞。
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0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课件必修2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1.列表比较
分裂方式 比较项目
分裂的细胞
减数分裂
原始生殖 细胞
有丝分裂
体 细胞或 原始生殖 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
两次
一次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
不 同 点
同源染色体 的行为
成 体 ②
四分体 ,非姐妹染色单 交叉互换 ;
减Ⅰ后 期同源染色体分
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 不分离,无交叉互换
大
②前期:均由 中心体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核膜和核仁消失,
相
染色质 逐渐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同 ③中期:染色体均在赤道板 位置聚集
点
④后期:均由纺锤丝 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⑤末期:均由 细胞膜 内陷将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新的核膜 和核仁,染色体 解螺旋形成染色质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例5.(2021·辽宁,12)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果蝇,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
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彼此配对,非姐妹染色
单体进行了交换,结果如图所示。该精原细胞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
胞,均进入减数分裂,若此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变异,则
前的间期 前的间期
前期、中期
Ⅰ全过程和 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4.细胞分裂的曲线辨析 (3)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 DNA比值变化,请辨析下图曲线中各段代表的相关时期:
后期 Ⅱ后期
后期、末期 Ⅱ后期、末期
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 4.细胞分裂的柱形图辨析
小鼠精巢细胞减数分裂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小鼠细胞分裂标本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a)掌握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制作法。
b)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
c)观察腹水瘤细胞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
二、实验原理a)减数分裂(Meiosis)是发生于生殖细胞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
减数分裂远比有丝分裂复杂,经两次细胞分裂,分别称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两次分裂间又一个较短的间期,这个间期DNA不复制。
b)雄性动物精子发生于睾丸曲精细管的生精上皮细胞,由其中的精原细胞经多次有丝分裂和生长,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成精细胞,再经一系列变化成精子。
c)因此,通过分离曲细精管、剪碎并加入液体吹打,可使官腔各种细胞游离出来,然后经过低渗、固定、染色等过程就可制成包含减数分裂各期的标本。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a)材料:成年雄性小白鼠b)用品:注射器、平皿、尖头镊子、剪刀(普通剪刀、眼科小剪刀)、吸管、离心管、离心机、玻片等。
c)试剂:1、100μg/ml秋水仙素。
2 、2%柠檬酸钠溶液3、 0.075M的KCI4、3:1甲醇:冰醋酸及1:1甲醇:冰醋酸(应现配)5、PH6.8,0.01M的PBS缓冲液6、Gimesa原液7、Gimesa工作液:1份Gimesa原液加9份PH6.8,0.01M的PBS缓冲液,混匀。
工作液应现用现稀释。
四、实验步骤a)细胞收集i.小鼠精巢细胞收集1.注射秋水仙素,增加中期分裂相。
(试验前4-5小时,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0.5ml(100μg/ml)。
2.取睾丸并清洗。
断颈处死小鼠,剖开腹部,取出肾形睾丸,放入盛有4-5 ml2%柠檬酸钠溶液的平皿中,洗去污血,去掉胞外脂肪等物。
3.挑出曲细精管并剪碎。
弃污液,另加柠檬酸钠溶液1 ml,用尖头镊尖将曲细精管拉出,并用眼科剪尽量将其剪碎。
4.游离并收集细胞。
减数分裂的观察

三、仪器与材料
材料:小麦或玉米的花序固定材料。 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恒温
箱、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试剂瓶、 酒精灯、纱布、吸水纸 试剂:无水乙醇、冰醋酸、卡诺固定液(同 实验一)、蒸馏水、醋酸洋红、改良品红。
.
四、实验程序
(1)取材固定:掌握各植物的最适时期和最适时间, 保证大量花粉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期;取出的 花穗立即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在低温处用卡诺固 定液固定2-24小时,用70%乙醇保存于冰箱中。
.
• 减数分裂的连续两次分裂都包括前期、中 期、后期、末期等各个时期,但第一次分 裂的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最为复杂,又 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 和终变期,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 等现象。
• 下面以百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例,对 各时期特征作一简要说明。
.
.
• 前期Ⅰ • 细线期:减数分裂的开始时期,染色质开始浓缩
(5)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 分裂的各个时期的图象。
.
[重要实验步骤]: • 本实验主要分2步骤,先通过快速简易的检
查,挑出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花药。第2步, 剩余的2个花药染色,常规压片、镜检。
.
.
.
.
.
.
.
.
.
.
.
.
.
.
.
.
.
.
.
[作业] : 1、绘出所观察到的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 2、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减
为细而长的细线状,且细线局部可见到念珠状颗 粒,即染色粒。此时,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 在显微镜下还看不出结构上的二价性。 •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染色体形态与细 线期差别不大。在显微镜下不易与细线期绝对分 开,但可根据其染色体分散状态及粗细变化判断 其是靠近细线期还是趋于偶线期。
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2.掌握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装片的制作技术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阶段: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
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体变化特点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交换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最终分裂成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四个子细胞。
精卵细胞经过受精结合成为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这样又恢复了原有染色体的数目。
三、实验材料、用具及药品实验材料:蝗虫(2 n = 23)的精巢;实验用具:显微镜、小手术剪、解剖针、小弯镊、载玻片等;实验药品:甲醇、冰乙酸、改良品红染色液等。
四、实验步骤1.取材:剪开蝗虫体壁,找到黄色的团状块即精巢;2.固定:用无水乙醇和甲酸3:1 制成的卡诺氏液对材料固定4-12 h;另取材料固定20 mins,作为对比观察油脂量;3.染色:夹取一小枚管状精巢,放置于载玻片上,滴加适量醋酸洋红(17-23 mins)或改良品红(12-18 mins)染色;4.压片镜检:用解剖针挑取少量材料(1条精小管)到1张新载玻片上,加1滴新鲜染料,捣碎成雾状,加盖玻片,覆吸水纸压片,镜检。
五、观察结果及分析图1 蝗虫细胞减数分裂(40×,醋酸洋红,固定20min)图2 蝗虫细胞终变期(局部截图,改良品红)图3 蝗虫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局部截图,改良品红)图4 蝗虫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局部截图,改良品红)图5 蝗虫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局部截图,改良品红)图6 蝗虫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局部截图,改良品红)。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染色体观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染色体观察摘要本次实验主要为掌握生殖细胞取材和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并通过观察了解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的特征,了解染色的变化特点。
对于蝗虫及其它的动植物而言,从初级精母细胞生成精子要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其中,前期I 又先后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每个时期染色体都会经历不同的变化,最终变成成熟的染色体。
染色体在不同的分裂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和形态特征都可以用来判别细胞所处的减数分裂期。
关键词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染色体。
引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仅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两次分裂中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均分给子细胞,使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基因重组),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减数分裂不仅是保持物种遗传物质稳定传递的手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的交叉互换,增加了基因变异种类,增加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原材料。
减数分裂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配子减数分裂,孢子减数分裂和合子减数分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实验项目: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掌握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装片的制作技术。
2.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1.减数分裂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阶段: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
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体变化特点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于第一次分裂前期较长,而且变化复杂,故前期又分为五个时期。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联会、交换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最终分裂成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四个子细胞。
三、实验材料
蝗虫精巢、甲醇、冰乙酸、改良品红染色液等。
四、实验步骤
取材固定保存染色压片镜检
五、实验结果
图1 处于减数分裂偶线期的蝗虫精巢细胞图2 处于减数分裂粗线期的蝗虫精巢细胞
图3 处于减数分裂双线期的蝗虫精巢细胞图4 处于减数分裂终变期的蝗虫精巢细胞
图5 处于减数分裂中期Ⅰ的蝗虫精巢细胞图6 处于减数分裂中期Ⅱ的蝗虫精巢细胞
图7 处于减数分裂后期Ⅱ的蝗虫精巢细胞图8 减数分裂终变期的蝗虫精巢细胞绘制图
(10x40)
六、 思考与分析
1. 叙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图9 减数分裂中期I 的蝗虫精巢细胞绘制图(10x40) 图10 减数分裂中期II 的蝗虫精巢细胞绘制图(10x40)
图11 减数分裂后期II 的蝗虫精巢细胞绘制图
(10x40)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哪个时期?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比较植物材料和动物材料在制备染色体标本过程中的区别。
植物细胞间具有果胶层并有细胞壁,因此在对其进行其他操作前要先除去果胶层并软化细胞壁,才可以对植物组织进行顺利的压片操作,此外在制备过程中,应对于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处理,因而在进行染色等处理时其方式和所需时间均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