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久,十 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一、有丝分裂(一)、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能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
(间期时间长,因此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看到的大部分是间期的)。
(1)前提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①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最长。
大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在一个视野中观察到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②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③分裂越旺盛的细胞,细胞周期越短。
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继续增殖:动物:癌细胞、动物的红骨髓细胞、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早期胚胎细胞、干细胞等植物:形成层细胞、根尖、茎尖分生区细胞、芽的顶端分生组织等在人的一生中,正常的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
暂不增殖:这些细胞仍然具有分裂能力,在合适的条件下仍可回到细胞周期中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
如黄骨髓、肝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产生的记忆淋巴细胞等。
不再增殖:分化成特定的细胞:如特异性免疫中产生的效应T细胞和效应B细胞。
⑤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计算:·每单位面积上有平均50个酵母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观察,这次看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胞,问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是多少()A.1/4h B.1/2h C.1h D.2h归纳得出公式:T=t/n N0×2n=Nt(T-细胞周期,t-细胞分裂n次所经历的时间,n-分裂次数,N0-初始细胞数目,Nt-细胞分裂n次后的细胞数目)(二)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的特点: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早期胚胎细胞、干细胞、分生区细胞、生发层细胞、癌细胞(不正常分裂)。
(三)细胞分裂能力与细胞分化程度成反比。
已分化的成熟的细胞一般不再具有分裂能力,没有细胞周期(四)细胞周期表示法1、圆周法2、线段法图示包含三个细胞周期(A~C、C~E、E~G),每个细胞周期分两个时间段,分别是较长的分裂间期(A~B、C~D、E~F)和较短的分裂期(B~C、D~E、F~G)·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①变化:完成①出现染色①所有染色体①着丝点分裂,①染色体变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减数分裂进行实验观察,探究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实验材料:
1. 手电筒
2. 洋葱
3. 显微镜
4. 兔子白细胞液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的根尖切下并置于玻璃片上。
2. 用手电筒照亮洋葱根尖,使细胞核处于明显的分裂状态。
3.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并记录下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4.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兔子白细胞液的减数分裂。
实验结果:
1. 洋葱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化,从较小的圆形扩张为较大的椭圆形,然后逐渐分裂成两个较小的椭圆形细胞核。
2. 在初级分裂阶段,可以明显看到染色体的结构,呈线状排列,并且有较明显的染色体质量。
3. 在中期分裂阶段,染色体逐渐分散,形成双线体状结构。
4. 在末期分裂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分散,并开始出现细胞膜的形成。
5. 在细胞膜形成后,可以明显观察到两个新的细胞形成。
讨论: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在分裂过程中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在初级分裂阶段,染色体的结构明显,形状呈线状排列。
在中期分裂阶段,染色体开始分散并形成双线体状结构。
在末期分裂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分散并开始出现细胞膜的形成。
最后,两个新的细胞形成。
结论: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本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和特点。
减数分裂是生物体繁殖和遗传的重要过程,对于进一步理解细胞分裂和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轮课件:第11讲 减数分裂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2.减Ⅰ和减Ⅱ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2N) 项目 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复制
性原细胞→初级
不复制
次级性母细胞(或 极体)→精细胞或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 ,因为染色体复制而出现,数量变化。 是
0→4N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因 同源染色体分离 数目变化是 4N→2N
而平分到两个子细胞。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 着丝点分裂 2N→0 数目变化是 。
,染色单体消失,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主要特征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与有丝分裂相似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比较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减数第一次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结果:A 为 有丝分裂 前期,B 为 C为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3.判断下面的细胞名称(针对减数分裂,以二倍体生物 2N=4 为例)
A B C D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 DNA 数量变化 (1)模型
(2)判断
减数 DNA 有丝 减数 染色体
有丝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实验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实验十一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实验十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2、方法: 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4、讨论: 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 分析原因.实验十三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 IBA(吲哚丁酸)等2、方法: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判断图解

若无
减 Ⅱ 分 裂
若有 减Ⅰ分裂 有丝分裂
②观察是否有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
若无 有 丝 分 裂
若有 减 数 分 裂
A组 前期图形
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A2
无:染色体散乱分布
有:
是否有联会、
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分 离现象
(有丝分裂;A1) 有联会、四分体等现象 (减 –I;A3、A4)
B组 中期图形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B3
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有:
染色体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B1) 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减 –I;B2)
C组 后期图形
是否有同源 染色体
(无单体时 应在一极找, 有单体时在 整个细胞找)
无: 减数第二次分裂;C3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C2)
有:
是否有联会、 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分 离现象
2、下图为某种生物的三个分裂细胞后期的图,请根据图回答
A
B
(1)该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胞分裂的细胞是 C 。
C
4 条,表示体细
A
B
(2)A细胞是 次级卵母细胞分裂
C
后期图,
B细胞是 初级精母细胞分裂 后期图,
A细胞分裂形成 一个卵细胞和 一个第二极体 ;
B细胞分裂形成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
不 含 同 源 染 色 体
上
)
(
着 丝 点含 排同 列源 在染 赤色 道体 板 上
)
)
减Ⅰ
同 源 染 色 体 分 离
减Ⅱ 有丝分裂
(
(
不 着含 丝同 点源 分染 裂色
着 丝 点 分 裂
实验1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解析版)

实验1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蝗虫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和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步骤(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制片。
(2)在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要点探究(1)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中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的原因分析。
(2)精巢内精原细胞存在的细胞分裂方式,能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分裂,又可进行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
【答案】1、精母两形态位置数目2、(1)漂洗染色(2)低(3)低高3、(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
(2)细胞在解离的时候已经死亡,在显微镜下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有丝减数n、2n、4n➢高考真题剖析4、(2020·江苏)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参考答案:CD解析:观察题图可知,图甲含有五组荧光点,且每组荧光点较大,在细胞中散乱分布,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拟南芥(2n=10)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即5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形成5个四分体,可知图甲为四分体时期,即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乙的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即减数分裂Ⅰ中期;图丙的细胞每一极含有5个小的荧光点,应该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图丁中含有4组荧光点,每组5个,应该是减数分裂Ⅱ完成,形成了4个精细胞。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这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在过程和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比较,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重要的细胞分裂方式。
一、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核期、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期和有丝分裂期四个阶段。
有丝分裂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以及真菌等生物。
有丝分裂的主要功能是分裂细胞,产生两个具有完整染色体组的子细胞。
1. 有丝核期有丝核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包括有丝核形成和染色体准备两个过程。
在有丝核形成过程中,原核细胞核膜解体,形成两个原丝核。
染色体准备则是指染色体以复制形式存在,即每个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2. 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二个阶段,主要特点是纺锤体的形成。
纺锤体是由纺锤丝、星结和纺锤体极等结构组成,起到引导染色体运动的作用。
3. 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三个阶段,纺锤体将染色体从细胞核的中央分离,运送到细胞极点。
这一过程称为分裂。
4. 有丝分裂期有丝分裂期是有丝分裂的最后一个阶段,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分开,每个子细胞获得一套完整的染色体。
随后,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每个细胞具有和母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
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仅在生殖细胞中进行。
它包括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两个阶段,目的是形成配子细胞,即性细胞。
通过减数分裂,配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并重新组合基因。
1. 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Ⅰ是减数分裂的第一个阶段,包括交叉互换、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三个过程。
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间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样可以使得基因在配子细胞中重新组合。
染色体分离则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开,每个子细胞获得一套含有减半的染色体。
2. 减数分裂Ⅱ减数分裂Ⅱ是减数分裂的第二个阶段,与有丝分裂相似,但没有染色体复制过程。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报告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报告第一次接触到活的生物,感觉很神奇。
老师说让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活的生物。
因为是第一次观察活体,心里还挺激动的。
听了课后,我才知道这个方法叫做“观察活体”,只要把生物放在显微镜下面就可以了。
我准备了好多东西: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真是太开心啦!前几天我们在电脑上看见了用于研究细胞的图片,就想着怎样把它制作成标本呢?通过查资料,我终于明白了如何使用显微镜,并且还学会了一些基础操作——调焦。
调整好光圈和物距之后,再拿起显微镜对准你所需要观察的那部分,转动转换器直至视野中出现一条清晰的“蚕丝线”,然后再反复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细准焦螺旋将一段物像落在视野中央即可。
这样,观察细胞的工作就算完成啦!在同学们各自忙碌的时候,我找来一张新的盖玻片,滴一点液体。
因为害怕伤到小蚕,所以不敢移动它。
但发现两片盖玻片中间还是留有缝隙,而且还没有合拢,就连忙问老师:“为什么不合拢呀?”“合拢的话,万一漏进去一些空气或者灰尘,那该怎么办啊?”其他人也附和着问我,弄得我一头雾水。
正当我绞尽脑汁地思考着的时候,老师过来给我解释:“合拢,防止外界灰尘等杂质侵入观察区域,保护观察效果;合拢,加快融化冰冻玻片,使观察区域容易与底物贴紧,便于更好的观察细胞。
”听了老师的讲述,我恍然大悟,按照老师的指示,认真仔细地重复了几遍,最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两张清楚的观察结果呈现在我眼前。
我惊喜极了,原来有这么多奥秘藏在里边啊!在我欣赏之余,脑海中又浮现出刚才听课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在埋头苦干,有的在聚精会神的思索;有的手持仪器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有的踮着脚尖仔细的寻觅,甚至有的把脑袋探到显微镜的镜筒内,搜寻着。
虽然都是用同样的教材,可每位同学在使用的方式上却各具特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许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
(3)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实验步骤
[深度思考]
(1)取材时为什么只能剪2~3 mm,而不能过长?
提示若剪得过长会包括伸长区,伸长区无细胞分裂,增加了寻找观察细胞的难度。
(2)解离和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若解离时间太短,则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开;时间过长,则细胞分离过度、过于酥软,无法取出根尖进行染色和制片。
②若染色时间太短,则染色体不能完全着色;若染色时间过长,则使细胞核等其他部分充满染色剂,无法分辨染色体。
(3)实验操作中漂洗和染色的顺序能不能互换?并说明原因。
提示不能。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组织细胞中的盐酸,有利于碱性染料的着色,若二者顺序颠倒,解离液中的盐酸会影响染色的效果。
(4)在制片时两次用到载玻片,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第一次是放置根尖;第二次是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目的是使细胞均匀分散,避免压碎盖玻片。
(5)为什么不能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如何才能找到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提示①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固定时期。
②如果要找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要不断移动装片,在不同的视野中寻找。
(6)使细胞分散开的操作措施有哪三种?
提示①解离;②镊子尖弄碎根尖;③拇指按压载玻片。
[易错警示]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3个易错点
(1)不清楚“解离”的作用原理,误认为可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
(2)不清楚细胞具有的相应结构,误认为赤道板也能观察到。
(3)对取材原理不清楚,误认为根尖任何部位的细胞都可作为观察对象,实际上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作为观察对象。
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步骤
(1)装片制作(与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相同)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
[深度思考]
(1)本实验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②在大多数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2)制作形成的装片中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有哪些?
提示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的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3)视野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一定位于“一条线”的位置吗?
提示从细胞侧面看,中期时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一条线”的位置,从细胞极面看,染色体分布在细胞各处。
[实验拓展]
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
(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黏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2)确定中期细胞的类型:睾丸内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因此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应该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