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心理学:舌尖上的记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舌尖上的记忆

法国的许多名流、学者,成为当时 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最有名的沙龙。 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烦琐粗鄙的宫 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 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 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 名鹊起。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 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
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 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
通过这一段凤姐对茄鲞制作的描写,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贾府贵族 对饮食“精”的追求,也表现了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
“美”是对中华饮食文化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的概括,这种美是指饮食 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不仅体现为色佳味美更是给人以美得享 受并贯穿整个饮食活动中。在《红楼梦》中出现的食物,无论是主食、菜 肴、汤、点心都是色香味俱全的,就听名字就会给人美的感受,像玫瑰露、 合欢汤、如意糕等。《红楼梦》第49回中出现的“白雪映红梅”,就是厨 师将鸡蛋精制作后装入盘中,成圆球形,再把鸽脯肉切丝,药芹炒熟,虾 去头留尾,摆放的十分漂亮。还有第八回中出现的“老蚌怀玉珠”就是现 代的甲鱼。“金凤鲟龙翅”就是炖鸡加上鱼翅。同样在选折器具上也十分 注重,在第41回,妙玉就拿出10种不同的茶具招待贾母等。从这些我们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美的要求不仅是在色香味上还体现在对器具 的使用和食物的命名上也十分讲究。
脍是什么?杜诗邵注:“鲙,即今之鱼生、肉生。”更多指鱼生,脍的繁 体字是“鲙”,可知。
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对切脍有较详细的描写。脍要切得极 细,“脍不厌细”,杜诗亦云:“无声细下飞碎雪”。
脍是切片还是切丝呢?段成式《酉阳杂俎•物革》云:“进士段硕常识南孝廉 者,善斫脍,谷薄丝缕,轻可吹起。”看起来是片和丝都有的。切脍的鱼不 能洗。杜诗云:“落砧何曾白纸湿”,邵注:“凡作鲙,以灰去血水,用纸 以隔之”,大概是隔着一层纸用灰吸去鱼的血水。《齐民要术》:“切鲙不 得洗,洗则鲙湿。”加什么作料?一般是加葱的,杜诗:“有骨已剁觜春 葱”。《内则》:“鲙,春用葱,夏用芥。”葱是葱花,不会是葱段。至于 下不下盐或酱油,乃至酒、酢,则无从臆测,想来总得有点咸味,不会是淡 吃。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精选9篇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舌尖上的记忆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济源是一个美食丰富的城市,可以吃到重庆的火锅、兰州的拉面和北京的烤鸭等。
可我最喜欢记忆最深的还是妈妈做的清蒸鲈鱼。
妈妈做清蒸鲈鱼用的都是最新鲜的材料,鲈鱼是早上从南街买的鲜鱼。
妈妈回到家,把鱼清洗干净,又在鱼的身上划上几刀,再放进葱姜液腌制。
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蒸鱼还要切几道口子呢?”妈妈说:“这样在蒸的时候,这样更容易蒸熟,更能入味。
”蒸鱼用的汁是蒸鱼豉油和盐调味成的,把腌好的鱼小心翼翼地放入汁中,放进锅里开始蒸。
水开后大约十来分,葱姜的清香,混合着酱和鱼的浓香,扑鼻而来,让我垂涎欲滴。
等到蒸熟了,掀开锅盖,白胖胖光溜溜,色泽光亮的鲈鱼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迫不及待地夹上一块,鱼肉滑嫩,味道鲜美,配上酱汁,浓淡适宜,肥而不腻,真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吃着妈妈做的清蒸鲈鱼,嘴里香喷喷,心里乐融融,因为鱼里有妈妈的味道,妈妈的爱,希望这道美食会永远甜美着我的舌尖,陪伴着我的童年。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2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即使有些事,已经好久不曾重演,我却依旧记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种记忆。
“啊嚏,啊嚏”又是一个冬天,一场大雪把这个小小的地方包裹了起来,显得虚幻而缥缈。
而我又毫不例外的感冒了!当我盖着厚厚的棉被,身体冰冷,头脑发热时。
我想起每次我发烧妈妈必会给我熬一碗——姜汤。
每当我睡眼朦胧,拖着疲倦的身子从那充满温暖的小床上下来时,总会看见妈妈那忙碌的身影,满屋子都充满着姜那独有的味道——热气腾腾的水翻滚着,翻滚着,像打翻的五味瓶。
每当这时,妈妈总会和蔼地对我说:“赶紧去休息!姜汤还没好呢”而我总是一脸无所谓地看着她:“没关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时,她总会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推进卧室,给我掖好被窝,然后嘱咐几句就离开了。
舌尖上的记忆300字作文

舌尖上的记忆300字作文英文回答:The memory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is a powerful thing. It's amazing how a certain taste or flavor can bring back a flood of memories from the past. Whether it's the smell of your grandmother's cooking or the taste of a childhood treat, food has a way of triggering strong emotions and memories.For me, there are several dishes that bring back vivid memories. One of them is my mom's homemade lasagna. Every time I take a bite of that cheesy, saucy goodness, I am transported back to family dinners around the table, laughter, and love. The taste of the lasagna is not just a flavor, but a reminder of the warmth and comfort of home.Another dish that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is the street food I had while traveling in Thailand. The spicy, tangy, and aromatic flavors of the dishes I triedthere instantly bring back memories of exploring bustling markets, meeting friendly locals, and experiencing a whole new culture.Food is not just sustenance; it's a form of connection to our past, our culture, and our experiences. The memorie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foods are like a time machine, allowing us to relive moments and emotions from our past.中文回答:舌尖上的记忆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美食与爱的奇妙之旅:用舌尖感受甜蜜的颤动

美食和爱一向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吃货们总是喜欢将美食与情感联系在一起。
一道令人满意的美味佳肴总是可以带来满足感,而当它与所爱的人分享时,又会更加甜蜜。
我们的舌头是我们体验美食的工具,而通过它,我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质地和香气。
当我们享用一道美味佳肴时,我们的舌头和味蕾会被一系列感觉所占据,从而激发出愉悦和满足的情绪。
但是,当美食与爱相遇时,这种感觉就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了。
爱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能够抓住我们的心灵并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我们与所爱的人分享美食时,我们的舌头将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味道和质地,还有那种与所爱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一段恋爱中,美食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联络方式。
在约会时,你可以选择一个浪漫的餐厅,享用一顿精致的晚餐;在家里,你可以亲自下厨为对方烹制一道特别的菜肴。
通过美食,你可以向所爱之人表达出你的情感,并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纽带。
一道美味佳肴也可以成为一种情感的纪念。
当你和所爱之人分享一道美食时,它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变得与你们的恋情联系在一起。
每当你再次品尝这道美食时,你会被带回到那个美好的时刻,感受到与所爱之人的甜蜜。
而对于那些单身的吃货们来说,美食也可以成为一种爱的方式。
你可以选择在自己喜欢的餐厅,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并感受着自己的孤独被填满的满足感。
或者,你可以在家里亲自下厨,为自己准备一道美味佳肴,感受着自己的独立和自信。
总之,美食和爱是一种奇妙的组合,能够带给我们无尽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通过舌尖感受甜蜜的颤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美食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在爱情中还是单身时,美食都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让我们用舌尖品味生活中的美好,用美食传递爱的力量。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精选29篇)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精选29篇)舌尖上的记忆作文篇1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
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
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
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
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
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
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
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
“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
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
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
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
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起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
舌尖上的心理学——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技术优化心理环境

都使 这 符号 之 网 更 为精 巧 和牢 固 。人 的符 号 活动 能 力进 展 多少 ,物 理世 界 似乎 也就 相应 退 却多 少 。从某 种意 义 上说 , 人是 在不 断与 自身 打 交道 而不 是在 应付 事物 本身 。
各种 各 样 的美 食很 诱 人 ,但其 实 ,在你 的 内心 深 处 ,有那 么一 道简 单却 独 特的 食物 ,是 任 何其 他食 物都 代替 不 了的 , 甚 至 那种 味道 , 是 你 走遍 大 江 南 北 都 很 难 再找 到 的 味道 。
这样 A g B  ̄ , 候 ,你 可 以顺 着 味觉 好 好 去回 忆 ,去寻 找 “ 舌 尖 上 的心 理 ” ,当你 将 那 个味 道 的记 忆 进行 良好地 解 读 之后 , 某些 你一 直 忽 略却深 深影 响 着你 的东 西 ,才真 正 浮 出水面 , 你也 将 对 自己的 生活 和未 来有 更 清晰 的认 识和 把握 。
因 为相 处 得不 是 很 和谐 ,她 小小 年 纪 就 出来 闯荡 了 。她 一
我 ̄ i 3 A g 是 胃部 记 忆的 符号 。
最新一期英国 《 神经元 》杂志发表研究报告称 ,伦敦
大学 的 科 学家 们 近 日发 现 ,在所 有 感 觉记 忆 中 ,气 味 感 觉 最不 容易 忘记 。视觉 记忆 在 几天 甚至 几小 时 内就 可能 淡化 , 而产 生嗅 觉和 味 觉的 事物 却能 令 人记 忆长 久 。
人通 过一 个 个 的符 号 建构 意 义 ,在所 有 符号 里 最影 响
能 够 帮 助她 解 决被 “ 剩 下 ” 的 问题 。在咨 询 过程 中 ,来访 者谈 到 一道 菜 的 时候 ,她 泪流 满 面 ,泣 不 成 声 。继 续 交谈 得知 ,这 道 菜是 她 妈妈 生 前 在一 个 特殊 的节 日为全 家 人做 的 一道 菜 肴 。 后 来妈 妈 去 世 了 ,爸 爸 又 迎 娶 了 一个 后妈 ,
欲言又止的“舌尖现象”

欲言又止的“舌尖现象”作者:知乎彦宇来源:《科学Fans》2021年第03期板栗:我和猫哥情况简直一模一样啊,可我比猫哥年轻呀,我才三岁,这是未老先衰了吗?呜呜呜……(猫哥:说谁老呢?)蛋黄:你想太多了,这只是记忆的提取出了问题,用心理学的术语说,这叫“舌尖现象”。
板栗:明明是记忆出了问题,为啥又怪舌头呀?蛋黄:只是一种形容啦,意思是话到嘴边却没办法说出口。
记忆的产生分为三个步骤:编码、储存和提取。
编码是一个经过三层筛选以确保只留下关键信息的过程,这三层筛选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比如背单词,当你拿着单词本看到并读出“abandon”时,你会先基于其物理特征而形成感觉记忆编码,如气味、纸的质地纹路、单词形状、单词本页面样式、周遭环境以及声音等信息都会被编码。
随后,由于你的注意力是放在单词“abandon”上的,所以上述诸多信息只有单词的形状、单词的读音这种关键信息能够进入短时记忆,通过机械复述比如重复辨认、朗读保持,以听觉编码信息和视觉编码信息的方式暂时保存。
最后,上述编码信息通过加工被赋予意义并分类(如根据词汇的词性分类),转变为长时记忆能够储存的语义编码,成功作为先前知识系统里众多知识模块的一部分,与诸多其他概念产生联系,储存到长时记忆中。
新的概念与先前概念之间的联系越多,新概念被加工的深度就越充分,记得越牢固。
板栗:为什么要经过这么复杂的过程才能记住一个单词啊?蛋黄:因为人脑的能量是很宝贵的,大脑必须精打细算,确定储存的信息都是对自己有用的才进行编码储存,所以会对信息进行层层筛选。
如果没有筛选,那你的大脑很容易由于信息过载而出现头疼头晕等缺氧症状。
板栗:那为什么这么难存进去的信息,要提取出来也这么难呢?不该都是很重要的信息吗?蛋黄:正因为信息重要,所以才难提取。
记忆的提取方式,有再认和回忆。
再认就是你之前记过的东西,再看到的时候你知道“这个我看过”。
一般再认过程中很少出现提取失误的情况,会出现提取失误的,往往是回忆。
饮食心理学:食物与情绪的联系

饮食心理学:食物与情绪的联系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但往往忽视了饮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饮食心理学探索的是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以及我们的情绪状态如何影响饮食选择。
这种双向互动揭示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和深层次的影响。
情绪低落时,很多人会倾向于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品。
这是因为这类食物能够短暂地提升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带来快感。
然而,这种快速的情绪修复通常只是暂时的,并可能导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体重增加。
长期来看,这不仅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加剧心理上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相反,积极的情绪状态通常会促使人们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当人们心情好时,他们更倾向于尝试新的食物,享受烹饪的过程,以及与家人和朋友共享美食。
这种情绪下的饮食不仅有助于营养的全面摄取,还能增强社交联系,进一步提升情绪状态。
饮食心理学还发现,食物能够激发回忆和情感。
某些食物的味道和气味能唤起过去的记忆,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例如,小时候家中的饭菜香味可能会激起温馨的怀旧之情。
因此,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准备食物,我们可以调节和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
此外,饮食习惯与情绪管理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对于食物的理解和情感寄托各不相同,这影响着个体在面对情绪波动时的饮食选择。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舒适食物通常是热的、高热量的,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是清淡的、易于消化的。
饮食心理学提醒我们,合理规划饮食不仅关乎身体健康,也是情绪管理的重要一环。
了解食物与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的不理智饮食。
同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我们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改善情绪状态,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饮食心理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食物与情绪复杂关系的大门。
通过科学地认识这一领域,我们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还能够通过饮食来管理和调节情绪,从而走向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食心理学:舌尖上的记忆
记得有一次,一位漂亮的女士来到我的心理诊所,希望我能够帮助她解决被“剩下来”的问题。
咨询过程中,我们谈到一道菜的时候,她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继续交谈得知,这道菜是她妈妈生前在一个特殊的节日为全家人做的一道菜肴。
后来妈妈去世了,爸爸又迎娶了一个后妈,因为相处得不是很和谐,小小年纪她就出来闯荡了。
她一直不知道,自己不能很好地经营亲密关系的背后,和一个情结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咨询中所谈到的这道菜,就是深埋在她潜意识里的情结的具体体现。
每个人都会有一道菜,在内心代表着独特的意义,解读背后的意义,可以让生活更幸福。
《今日说法》曾有一期特别节目,关于一个从小被拐卖、19
年一直寻找自己的亲人和家乡的孩子的故事。
永勇7岁那年,跟随妈妈和弟弟去集市赶集,不幸遇到心狠手辣的人贩子,他和弟弟目睹母亲被两个贩子抓着手和脚,按在地上,在背上插了无数刀的残忍画面。
多年以后,他不记得父母的名字、母亲的样子,不记得自己姓什么,不记得老家在哪里,却一直记得那个血腥的画面。
从7岁被卖入所谓的养父家,到13岁跟随养父到广东打工,永勇始终没有放弃过寻找自己的弟弟和家乡。
经济状况稍有改善,永勇就开始去各个地方,试图在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的刺激
中找回失去的记忆。
不停地找,不停地走,满目所及,依然都是陌生的风景,家在何方?遍寻无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永勇在一个四川籍的朋友家里吃饭,朋友做了两道菜——四川腊肠和凉拌折耳根。
熟悉的味道刺激着他的味蕾,记忆的闸门也仿佛一下被这两道菜冲开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家乡可能在四川。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的记忆不断修复,想到一条龙,家乡每年春节会有的舞龙和花船,进而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的样子,有几间瓦房,房前有一个池塘,自己小时候经常掉到池塘里……
2012年9月,永勇踏上了回四川、重庆的寻亲之路,离开多年,他终于知道自己家乡的样子。
此后,几经波折,在志愿者、媒体、警方的帮助下,一个大雨天,永勇的爸爸和他的乡亲们,在村口拉了大大的横幅:“欢迎宝贝赵永勇回家”。
永勇在众人的陪同下,走进村口,一路不住地哭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寻亲之路,走了19年,所有记忆都已模糊,身体的记忆告诉永勇,家在何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菜,一道顺着我们的身体记忆、味觉记忆被深深印刻在心里,背后有着一个动人故事的菜。
舌尖上不只有美食,还有丰富的心理意义,顺着这道菜,去回味它带给您深刻记忆的原因,去重温那个美好的故事,会让您更清晰自己心灵深处的想法和呼唤。
看到这篇文章的您,心中的那道菜是什么?糖醋鳜鱼、酸辣土豆丝、剁椒鱼头、酱板鸭、酸菜鱼?还是馒头、饺子、油条、牛肉面疙瘩?
心理学解析:
普鲁斯特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里,有一些由味觉勾起的回忆,一杯咖啡或一块薄饼的味道,都会引出一段往昔的故事,或尘封已久的生活场景。
别以为普鲁斯特具有非同寻常的味觉记忆,其实任何人皆是如此。
所不同者,一般人对与某种味道有联系的往事只能述其大概罢了。
一个人平时喜吃什么,或厌吃什么,味觉的记忆当然起着一定的作用。
其实他爱吃的食物,未必就是什么奇珍美味,而厌吃的食物,也未必就如糟糠般难以下咽,真正决定其好恶的,恐怕是隐藏在味觉深刻记忆背后的难忘的故事或特殊的背景。
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
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组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
人类在思想和经验之中取得的一切进步都使这符号之网更为
精巧和牢固。
人的符号活动能力进展多少,物理世界似乎也就相应退却多少。
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
人建构意义通过一个个的符号。
在所有符号里最影响我们的是胃部记忆的符号。
最新一期英国《神经元》杂志发表研究报告称,伦敦大学的科学家们近日发现,在所有感觉记忆中,气味感觉最不容易忘记。
视觉记忆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可能淡化,而产生嗅觉和味觉的事物却能令人记忆长久。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一段记忆都是有意义的,而味觉记忆作为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特征,是我们最不容易与心理联系起来的一种记忆类型。
《舌尖上的中国》很火,各种各样的美食很诱人,但其实,在你的内心深处,有那么一道简单却独特的食物,是任何其他食物都代替不了的,甚至那种味道,是你之后走遍大江南北都很难再找到的味道。
这样的时候,你可以好好顺着味觉去回忆,去寻找“舌尖上的心理”,当你将那个味道的记忆进行良好地解读之后,某一些你一直忽略却深深影响着你的东西,才真正浮出水面,你也将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