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两岸
有关风的优美诗句

风的优美诗句有关风的优美诗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风的优美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的优美诗句篇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南北朝·江晖——边城风雪至,客子自心悲。
唐·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岑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唐·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宋·晏殊——春风不解禁扬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唐·赵嘏——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宋·程致道——春风如醇酒,着物物不知唐·杜甫——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李贺——东风方来满眼春。
唐·李白——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明·丰坊——东风一夜吹桃萼,桃花吹开又吹落。
开时不记春有情,落时偏道风声恶宋·杨万里——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晌。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风的优美诗句篇21、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李白《相逢行》2、寒食桐阴下,春风柳林侧。
——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3、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白居易《柳絮》4、从此春风春雨後,乱随流水到天涯。
——黄庭坚《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凌云一笑见桃花》5、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道潜《口占绝句》6、春风吹桃叶,桃叶浮烟江。
和风有关的诗句大全

和风的诗句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和风有关的诗句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和风的诗句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7、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8、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10、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11、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杨万里《腊前月季》)12、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13、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袁枚《春风》)14、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
蒋锡震《梅花》15、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
(恽格《晓起》16、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
(沈固《折花仕女》17、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18、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19、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方岳《春思》)20、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李商隐《春风》)21、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22、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温庭筠《嘲春风》)23、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白居易《春秋》)24、总向高楼吹舞袖,秋风还不及春风。
(王建《未央风》)25、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26、春风知别苦,不谴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27、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泊船瓜洲》古诗意思

《泊船瓜洲》古诗意思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的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两岸是连绵不绝的山峦。
和煦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在我回家时照在我的身上呢?
此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次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表现了钟山和京口只隔着几座山的距离,钟山隐含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结句疑问的语气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全诗不仅借景抒情,还在叙事上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表示思乡之情的古诗

表示思乡之情的古诗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人日思归》南北朝·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7、《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8、《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必备古诗(15首)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
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
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
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
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
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3.长相思·山一程【朝代】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
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9.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朝代】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
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
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0.鹿柴【朝代】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泊船瓜洲王安石【朝代】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
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2.秋思【朝代】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
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
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
六年级古诗词

六年级古诗词1.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文大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2.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文大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文大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4.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文大意: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5.舟过安仁【唐-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文大意:两个小孩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6.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文大意: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一对白发老夫妇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还带着几分醉意。
《山行》原文及注释译文(新版多篇)

《山行》原文及注释译文(新版多篇)季的古诗词篇一《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简析:篇二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单元知识点(古诗三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单元知识点(古诗三首)_五年级语文知识点_主要内容《泊船瓜洲》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景交融)重点词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èng。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单元知识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相关推荐:2015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走遍天下为侣知识点2015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又绿江两岸
作者:倪军仓付雪梅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3年第07期
2003年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江苏省扬州市举办了第五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暨第十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教学艺术专题组(原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承办,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协办。
为了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进语文教学艺术及考试指导艺术的研究,全国各地的初、高中语文教师、教研员1500多人,云集于国内闻名的扬州中学和翠岗中学,听取了全国中语会代理事长张定远先生做的关于“新课标与语文教学艺术”的报告和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金明先生做的“新课标与教学改革”的报告、知名专家赵大鹏先生“高考语文备考指导艺术”的学术报告。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与会讲学的专家和评委,江苏省中语会秘书长朱芒芒先生,扬州市教育局局长锁敦信先生,全国中语会理事、教学艺术专题组徐绍仲先生,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专题组秘书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校长王友才先生等。
全国中语会代理事长张定远先生致开幕词。
他说,新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新世纪的语文教学需要的是全新的理念。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事业来。
这些年来,中语会教学艺术课题组对教学艺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的课题正在进行中,有的课题已经结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值得肯定。
希望课题组继续围绕教学艺术这一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加本次教学艺术观摩赛的有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2名初高中教师。
他们是:高中组的李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1中,《巴尔扎克葬词》),郁洪干(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黄鹂》),来风华(山东省沂南市1中,《我与地坛》),阎君(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人是什么》),辛卫华(安徽省芜湖市1中,《故都的秋》),李亚玲(重庆市巴蜀中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杨林(河北省保定市2中,《扬州慢》),孟全波(江西师大附中,《再别康桥》),毛明琼(四川省成都市20中,《沁园春·长沙》),刘兵(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沁园春·长沙》);初中组的薛娜平(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1中,《乡愁诗两首》),甘雪莉(海南省海口市凉山中学,《天上的街市》),宫云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逸夫中学,《变色龙》),孙红(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窗》),刃岭(河南省郑州市23中,《孔乙己》),薛运峰(山东省泰安市汶南镇1中,《散步》),虞丽兵(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向沙漠进军》),谢继业(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2中,《散步》),阮长海(浙江省萧山县北干中学,《我是一条河》),马利(安徽省阜阳市1中,《我的老师》),赵毅(吉林省长春市87中,《天上的街市》),周方(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荔枝蜜》)。
这些选手都是由有关省(市)教研室或中语会推荐的,很多人都是省内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
评课标准除了一般的赛课要求之外,还提出了较高的标
准,即要求选手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设计与方法上体现艺术性,使语文课更具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课博得了全场听课者的热烈掌声。
出任赛课评委的有:高中组评委主任:全国中语会代理事长、人教社编审张定远先生,评委: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扬州大学教授顾黄初先生,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专题组秘书长、山东省特级教师、曲阜师大附中校长王友才先生,黑龙江省中语会秘书长、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中部语文教研室主任孙雷先生;初中组评委主任: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金明先生,评委:河南师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正居先生,湖北省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山东省特级教师、滕州市教科所所长蒋振远先生,安徽省特级教师、桐城市天城中学校长倪胜先生。
经过参赛选手精美的教学示范及赛课评委严格的评议,来自河北省的杨林、江西省的孟全波、湖南省的刘兵、山东省的来风华获高中组一等奖;来自江苏省的孙红、浙江省的阮长海、内蒙古的谢继业获初中组一等奖。
我省参赛选手七台河市逸夫中学的宫云霞获初中组二等奖。
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对高中组的赛课进行了点评。
他强调了语文课应从文本出发,要贴近语言文字,不但要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勇猛,还要有“斑竹一枝干滴泪”之温柔。
语文课应当有语文味儿。
他指出:每一个语文教师要认真处理好语文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关系;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教学系统(内容见本期《高中语文课程三个基本理念》一文)。
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对初中组的赛课进行了点评。
他认为这些课例充分体现了新的语文教育思想,教学中集中体现了创意之美、活动之美和细节之美,同时他也谈了这些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语文教学今后的发展谈了一些想法(内容见本期《第五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观感》一文)。
通过三天的赛课,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赛课基本代表了近年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水平,反映了各地的教改成果,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起了示范作用。
三天紧张的赛课活动终于在满园春色中落下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满载着全国各地丰硕的教学艺术成果和优秀的教学艺术种子陆续离开了烟花三月的扬州,纷纷奔向了中学语文教学岗位。
我们确信,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的春风,又将催生一茬新课程的教学成果,催生一批新的教学生力军,吹绿大江南北辽阔而富庶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