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古诗,做习题。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之情。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 数重:__________绿: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B.京口C.钟山[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江南春色,你能把“绿”写具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荆公改字文言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

荆公改字文言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

荆公改字文言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荆公改字选自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

荆公,即王安石,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

因封荆国公,所以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

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

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荆公改字》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

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选自《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底稿)③复:再④旋:又⑤凡:总共⑥如是:像这样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⑧始:才⑨吴中:地名,指苏州一带。

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

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

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

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译文: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

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作者简介: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洪皓第三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为下面画线字注音。

(5分)玷污( ) 眷恋( ) 漂泊( ) 婀娜( )( )二、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2分)A.慈详稀罕幽芳顿时B.干涸珍藏毕竞手绢C.迷人舞姿点缀舒服D.梳理唯独浮现衷老三、选字成词。

(4分)1.A.帐 B.账 C.胀 D.张(1)[ ]本 (2)[ ]罗 (3)[ ]子 (4)膨[ ]2.A.魂 B.魄 C.槐 D.愧(1)[ ]树 (2)羞[ ] (3)灵[ ] (4)[ ]力四、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5分)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 )3.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5.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 )五、先补写出下列名句,再按要求完成习题。

(8分)1. ,月是故乡明。

2. ,无边丝雨细如愁。

3.独在异乡为异客, 。

4. ,王孙归不归?5. ,游子久不至。

6.江南几度梅花发, 。

这些句子表达了的感情。

你能再写出类似的诗句吗?六、读诗句,理解画线的词语并按要求答题。

(6分)1.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聒:这句诗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欲:意万重:诗人寄情于,借助,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七、按要求完成练习。

(20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分)《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先勾勒出一幅“”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的生活情况;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

2.把下列语段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0分)“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 )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 ),从来( )是( )不肯( )。

王荆公绝句云阅读答案

王荆公绝句云阅读答案

篇一:王荆公绝句云阅读答案课外文言文(8分)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

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吴中士人家藏其草(2)旋改为“满”(3)凡如是十许字(4)始定为“绿”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小题3: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安石的什么态度?(2分)小题1:(4分)(1)他的(2)不久(3)大约,左右(4)才小题2:(2分)像这样共改动了十来个字,才决定用“绿”字。

小题3:(2分)表现了他严肃认真,追求完美的态度。

小题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旋”“始”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是”“始”,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3:试题分析:疏通短文的文字,了解内容,抓住描写人物的言行的语句如短文最后一句分析人物的态度。

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课外文言文(8分)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主要考查你对文言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

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卷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春城无处不飞花()2.寒食东风御柳斜()3.盈盈一水间()4.泣涕零如雨()5.脉脉不得语()6.纤纤濯素手()7.中庭地白树栖鸦()8.何当金络脑()9.烈火焚烧若等闲()10.粉骨碎身浑不怕()11.任尔东西南北风()12.当春乃发生()13.天街小雨润如酥()14.出没风波里()15.游园不值()16.小扣柴扉久不开()17.因风飞过蔷薇()18.但爱鲈鱼美()19.渭城朝雨浥轻尘()20.寂寞无行路()二、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7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

2.春城无处不飞花,。

3.,要留清白在人间。

4.,任尔东西南北风。

5.,草色遥看近却无。

6.京口瓜洲一水间,。

7.,唤取归来同住。

8.劝君更饮一杯酒,。

9.,小扣柴扉久不开。

10.,札札弄机杼。

11.春风又绿江南岸,。

12.?眉眼盈盈处。

13.门前流水尚能西!。

14.青青园中葵,。

阳春布德泽,。

三、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九年级语文选择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选择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选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识)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愤怒)答案:D(愤:心求通而未得)2.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黄河远上白云间答案:A(春风又绿江南岸,将春风赋予了“绿”的动作,拟人化)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没有明显的排比结构)4.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是:A.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C. 你真的认为这是对的吗?D. 难道你不知道吗?答案:B(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使用了“怎么可能”构成反问)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一言不发,沉默得像块石头。

D.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答案:A(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将一日不见的时间夸张为三秋)二、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的。

(1)请简述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所表达的意境。

答案: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澈的夜景。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叶子和花比作在牛乳中洗过,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叶子和花的清新和纯洁。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17)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17)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31.古诗阅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补充诗中所缺内容。

“中断”的意思是:。

“孤帆”的意思是:。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你仿佛看到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请描绘下来:32.(1)默写《题西林壁》,。

,。

(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3)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

告诉我们。

3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①填空②请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4.默写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这首诗是代诗人所写。

诗人用诗句“,。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5.古诗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杜甫陆游剑外忽传收蓟北,死去元知万事空,初闻涕泪满衣裳。

但悲不见九州同。

却看妻子愁何在,王师北定中原日,漫卷诗书喜欲狂。

家祭无忘告乃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在左边这首诗的题目上用“⁄”标出正确的停顿。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的“”,《示儿》被称为陆游的“”。

(3)杜甫被称为“”,他和被称为“”的并称为“李杜”。

(4)比较这两首诗,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答案31.古诗阅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我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赠汪伦》。

(2)补充诗中所缺内容。

“中断”的意思是: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孤帆”的意思是:一叶孤舟。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你仿佛看到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请描绘下来:舟行江上,顺流而下,两岸青山巍巍,似乎扑面而来,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分析】考查了古诗词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

【说明文阅读】《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

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的,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

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领悟考验感悟 B.领略考验感觉C.领悟考证感悟 D.领略考证感觉12.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绿色.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1.选出近义词。

生机勃勃() A.生机盎然 B.一线生机 C.野心勃勃正确答案:A2.选出近义词。

来之不易() A.唾手可得 B.得来不易 C.轻而易举正确答案:B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掠而过 A.lüè B.nüè正确答案:A4.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皓月当空 A.gào B.hào正确答案:B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王安石好不高兴”的意思是说王安石为自己这么长时间才想到“绿”字感到不怎么高兴。

B.是无意间见到的碧绿春草给了王安石灵感,可见,有时候灵感是突然且短暂的。

C.王安石认为这个“绿”字来之不易,因此写得特别醒目。

D.“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钟山”其实就是南京的紫金山。

正确答案:A6.针对“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王安石先后选择了“到”“过”“入”“满”等字,但都不满意,最后通过观察,恍然大悟,“绿”字跳了出来。

这个字的好处是什么? A.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B.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C.这个“绿”字是全诗的“诗眼”。

正确答案:A7.你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你的理解将《泊船瓜洲》的大概诗意写下来吗?答:答案解析: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到钟山也只隔着数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