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庆市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及答案(精美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09年高考(重庆)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研究(二)

2009年高考(重庆)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研究(二)
左 右 。 生要 做对 此 题 , 五个 力 学 核 心实 验 一 考 对
定 要“ 精通 ” 。
曲线 口。见 题 2 图 4 2 ,由 此 可 知 电 池 内 阻
一 — —
( “ ”或 “ 是 ” 填 是 不 )常 数 , 路 电 流 为 短
mA, 电动势 为 — — V。


④ 实验二 : 小 实验 一 中光 的强 度 , 复实 减 重Leabharlann 物理试题研究 ( ) 二
杨 德 发 郭 华桥 许 照。 , ,
1重 庆 市第 七 中学 校 , 、 2 重 庆 新东 方 学 校 , 、 重 庆 市 沙 坪 坝 区 4 0 3 000 重 庆 市 沙 坪 坝 区 4 0 3 000
3西 南 大 学 物 理 与 技 术 学 院 , 庆 市 北 碚 区 4 0 1 、 重 075

高二 物 理教 学 。 关 键 词 :0 9 ; 理 试 题 研 究 ; 题 规 律 ; 20 年 物 命 高三 复 习 中 图 分类 号 : 3 . G6 3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3 6 4 ( 0 0 6 S 一 0 4 — 5 10 — 1 8 2 1 ) ( ) 0 4
摘 要 : 文 是 在 20 本 0 6年 、0 7年 、0 8年 高 考 ( 20 20 重庆 ) 科 综 合 试 卷 物 理 试 题 研 究 的基 础 上 继 续 深入 研 究 理 2 0 年 高考 ( 庆 ) 科 综 合 试 卷 物 理 试 题 , 进 一 步发 掘 重 庆 高 考 物理 自主 命 题 的规 律 , 导 重 庆 高三 物 理 复 习 和 高 09 重 理 并 指
区分度 :. 1 0 7
命题 得 失 : 本题 考查 最重 要 的电学 实验 之一

2009年全国高考卷2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

2009年全国高考卷2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
U/V 6
5
4
01
2
3
4 I/A
A
B
C
D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由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 UI 图线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为 6V,内阻为 0.5Ω。此电源与三个均为 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
时测的路端电压为 4.8V,A 中的路端电压为 4V,B 中的路端电压约为 4.8V。C 中的路端
侧 ”、 “右 侧 ”或 “中 央 ”) ; 否 则 , 在 可 能 的 条 件 下 , 应 重 新 选 择 量 程 , 并 重 复 步 骤 ( 3) (4)。
(6)测量完成后,将选择开关拔向_______________位置。 答案(3)短接 (4)红 黑 (5)中央 (6)OFF 【解析】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首先要机械调零,在选择量程后还要进行欧姆调零而 且每一次换量程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3)将红黑表笔短接,即为欧姆调零。测量二极管的反
向电阻时应将红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接负极。欧姆表盘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在中央的 刻度线比较均匀,所以尽量让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央。测量完成后应将开关打到 OFF 档。
23、(13 分) 某同学得用图 1 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
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约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 图 2 所示,图 2 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 0.10m,P1、P2 和 P3 是轨迹图 线上的 3 个点,P1 和 P2、P2 和 P3 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A
DC
D、当屏向远离玻璃砖的方向平行移动时,屏上亮区先逐渐变
P
小然后逐渐变大
答案 BD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宽为 AB 的平行光进入到玻璃中直接射到 BC 面,

A_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A_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中的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答案:C解析:只有在高温下酶的结构被破坏失去活性不可恢复,而在低温下酶只是活性降低;根据酶的概念,酶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RNA;细胞质基质中可完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即有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的酶;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DNA复制和转录的时侯需要DNA的解旋酶。

此题为容易题,识记类。

2.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基因表达的细胞表达产物A细菌抗虫蛋白基因抗虫棉叶肉细胞细菌抗虫蛋白B人酪氨酸酶基因正常人皮肤细胞人酪氨酸酶C动物胰岛素基因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动物胰岛素D兔血红蛋白基因兔成熟红细胞兔血红蛋白答案:D解析:抗虫棉叶肉细胞中存在细菌抗虫蛋白基因,细菌抗虫蛋白基因能够表达产生细菌抗虫蛋白;正常人皮肤细胞中含有人酪氨酸酶基因,人酪氨酸酶基因能够表达产生人酪氨酸酶;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存在动物胰岛素基因,动物胰岛素基因能够表达产生动物胰岛素;兔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所以无兔血红蛋白基因不能表达产生兔血红蛋白。

此题为容易题,识记理解类3.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以复制方式进行繁殖,其拟核是一个环状DNA分子B.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首先利用乳糖作碳源C.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干扰素时,应及时添加核酸等生长因子D.处于对数期的大肠杆菌,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答案:D解析:大肠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存在分解葡萄糖的组成酶和分解乳糖的诱导酶,分解葡萄糖的组成酶一直存在,只有葡萄糖分解完后,乳糖才能诱导产生分解乳糖的诱导酶,所以大肠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作碳源;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须要生长因子;处于队数期的大肠杆菌生长繁殖活跃,代谢稳定,常作为生产作用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

2009年全国高考I物理试卷及解答

2009年全国高考I物理试卷及解答

2009年全国理综(物理)Ⅰ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的平均冲量 (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 )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 ,右镜8m ,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 )24m(B )32m(C )40m(D )48m16.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8μm ,λ2=3.39μm 。

已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E 1=1.96eV 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E 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E 2的近似值为()(A )10.50eV(B )0.98eV(C )0.53eV(D )0.36eV17.如图,一段导线abcd 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ab 、bc 和cd 长度均为L ,且∠abc =∠bcd =135︒,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 ,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导线段abcd 所受到的磁场作用力的合力()(A )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2 +1)LIB (B )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2 -1)LIB (C )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2 +1)LIB (D )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2 -1)LIB18.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 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 、M 、N 是y 轴上的三个点,且OM =MN ,P 点在y 轴右侧,MP ⊥ON 。

2009年高考(重庆)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研究(二)

2009年高考(重庆)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研究(二)

2009 年高考 (重庆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研究(二 )纲要 :本文是在 2006 年[1] 、 2007 年 [2] 、 2008 年 [3] 高考(重庆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研究的基础上持续深入研究2009 年高考 (重庆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 ,并进一步挖掘重庆高考物理自主命题的规律 ,指导重庆高三物理复习和高一高二物理教课。

重点词 :2009 年;物理试题研究 ;命题规律 ;高三复习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件表记码 :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6(S)-0044-5(接上期 )给高 2010 级的启迪与复习建议:重庆高考物理试题每年考一道力学实验题,一般是从重要的五个实验中选考一个。

历年试题最常考的是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考证动量守恒定律、用单摆测重力加快度。

这五个实验能够说是力学实验的中心实验,掌握好了、掌握活了,其余设计性力学实验堪称贯通融会,瓜熟蒂落。

一般高考力学实验题从这五个实验中选择一个来考,占 6 分左右。

考生要做对本题 ,对五个力学中心实验必定要“精晓”。

复习迎考时应把课本上基本实验复习透辟,让学生能达到贯通融会 ,同时还应增强对《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复习。

22.(2)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变换为电能的器件。

某同学用题 22 图 2 所示电路研究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 与总电流 I 的关系。

图中 R0 为已知定值电阻 ,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

①请依据题 22 图 2,用笔划线取代导线将题22图 3中的实验器械连结成实验电路。

②若电压表V2 的读数为U0,则 I=______mA。

③实验一 :用必定强度的光照耀硅光电池,调理滑动变阻器,经过丈量获取该电池的 UI 曲线 a。

见题 22 图 4,由此可知电池内阻 ______(填“是”或“不是” )常数 ,短路电流为______mA,电动势为______V。

2009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2009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1.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 .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 . 细胞质基质中的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 . 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 的解旋酶2. 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3. 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大肠杆菌以复制方式进行繁殖,其拟核是一个环状DNA 分子B . 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首先利用乳糖作碳源C . 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干扰素时,应及时添加核酸等生长因子D . 处于对数期的大肠杆菌,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4. 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 .B 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 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 . T 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 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 .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 . 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5. 题图5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 、i 、j 、k 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 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2CO 量与各h产生的2CO 总量相等B . 生产者i 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 . 流向分解者的k 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6.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7.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定其pHC .用NaOH 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 .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2+--2Na Mg AlO Br 、、、 B +2+2--43H Fe SO NO 、、、C .++2--43K NH CO OH 、、、 D 2+3+--3Ca Al NO Cl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SO 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B .Na 的金属活性比Mg 强,故可用Na 与MgCl 2溶液反应制MgC .浓硝酸中的HNO 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D .Fe 在Cl 2中燃烧生成FeCl 3,故在与其它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 也显+3价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pH 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Ba(OH)2、Na 2SO 3、FeCl 3、KClB .Na 2SiO 3、Na 2CO 3、KNO 3、NH 4ClC .NH 3·H 2O 、H 3PO 4、Na 2SO 4、H 2SO 4D .NaHCO 3、C 6H 5COOH 、C 2H 5OH 、HCl11.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定条件下,Cl 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 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C .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各1mol ,完成燃烧生成3molH 2OD .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 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A .C 2H 5OH (l )+3O 2(g )==2CO 2(g )+3H 2O (g );△H=-1367.0 kJ/mol (燃烧热)B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57.3kJ/mol (中和热)C .S (s )+O 2(g )==SO 2(g );△H=-296.8kJ/mol (反应热)D . 2NO 2==O 2+2NO ;△H=+116.2kJ/mol (反应热)13.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14.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 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D.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15.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同时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曲线见题15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物理部分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物理部分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 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错.根据波的特点D正确.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3和0.28s D .3和0.28s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t v a ∆∆=得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甲m F m F 31=,得3=乙甲m m ,由ts m a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 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物理】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物理部分(含解析)

【物理】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物理部分(含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 .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 .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3和0.28s D .3和0.28s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

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

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

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 .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 .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 .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 .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 图线。

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 。

则该电路可能为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

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19. 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6分)14.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 A .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 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 .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D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答案:D解析:不计分子势能,空气内能由温度决定、随温度降低而减小,AC 均错;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空气体积减小,外界压缩空气做功,D 对;空气内能减少、外界对空气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空气向外界放热、B 错。

15.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同时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曲线见题15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 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B .声波在空气中波长较大,b 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C .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 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D .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 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答案:A解析: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声源相同,频率f 相同、周期T 相同(CD 均错);又声波在水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速度V 大,根据波长λ=VT 可知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由题15图波形曲线可知b 比a 的波长长,b 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A 对、B 错。

16.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1H +126C →137N +1Q 11H +157N →126C +X+2Q方程式中Q 1、2Q 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A X 是32H e ,21Q Q > B. X 是42H e ,21Q Q > C, X 是32H e ,21Q Q < D. X 是42H e ,21Q Q < 答案:B解析:11213167H C N +→中质量亏损为Δm 1=1.0078+12.0000-13.0057=0.0021,根据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11312176H N C X +→+中X 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质量亏损为Δm 2=1.0078+15.0001-12.0000-4.0026=0.0053,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Q 1=Δm 1C 2、Q 2=Δm 2C 2,则Q 1<Q 2。

17.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Km 和100Km ,运动速率分别为v 1和v 2,那么v 1和v 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700Km ) A.1918D.1819答案:C解析:“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作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2G M m R=2m V R可得V=M 为月球质量),它们的轨道半径分R 1=1900Km 、R 2=1800Km ,则v 1:v 2。

18.某实物投影机有10个相同的强光灯L 1~L 10(24V/200W)和10个相同的指示灯X 1~X 10(220V/2W),将其连接在220V 交流电源上,电路见题18图,若工作一段时间后,L 2 灯丝烧断,则( )A. X 1的功率减小,L 1的功率增大B. X 1的功率增大,L 1的功率增大C, X 2功率增大,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减小 D. X 2功率减小,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增大 答案:C解析:显然L 1和X 1并联、L 2和X 2并联…然后他们再串联接在220V 交流电源上,L 2 灯丝烧断,则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I 减小,又L 1和X 1并联的电流分配关系不变,则X 1和L 1的电流都减小、功率都减小,同理可知除X 2 和L 2 外各灯功率都减小,A 、B 均错;由于I 减小,各并联部分的电压都减小,交流电源电压不变,则X 2 上电压增大,根据P =U 2/R 可知X 2 的功率变大,C 对、D 错。

19.在题19图所示电路中,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 分别置于a 、b 两处时,导线M M '与N N ',之间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f 、 b f ,判断这两段导线( )A.相互吸引, a f > b fB.相互排斥, a f > b fC.相互吸引, a f < b fD.相互排斥, a f < b f答案:D解析:电键S 分别置于a 、b两处时,电源分别为一节干电池、两节干电池,而电路中灯泡电阻不变,则电路中电流I a<I b,M M'在N N'处的磁感应强度B a<B b,应用安培力公式F =BIL可知f a<f b,又M M'在N N'电流方向相反、则相互排斥。

20.题20图为一种早期发电机原理示意图,该发电机由固定的圆形线圈和一对用铁芯连接的圆柱形磁铁构成,两磁极相对于线圈平面对称,在磁极绕转轴匀速转动过程中,磁极中心在线圈平面上的投影沿圆弧 X O Y运动,(O是线圈中心),则()A.从X到O,电流由E经G流向F,先增大再减小B.从X到O,电流由F经G流向E,先减小再增大C.从O到Y,电流由F经G流向E,先减小再增大D. 从O到Y,电流由E经G流向F,先增大再减小答案:D解析:在磁极绕转轴从X到O匀速转动,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向上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产生瞬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电流由F经G流向E,又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感=BLV,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先增后减可知感应电动势先增加后减小、则电流先增大再减小,AB均错;在磁极绕转轴从O到Y匀速转动,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向上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电流由E经G流向F,又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感=BLV,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先增后减可知感应电动势先增加后减小、则电流先增大再减小,C错、D对。

21.用a、b、c、d表示四种单色光,若①a、b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的临界角小于b的临界角;②用b、c和d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的条纹间距最大③用b、d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b能使其发射电子。

则可推断a、b、c、d可能分别是A.紫光、蓝光、红光、橙光B. 蓝光、紫光、红光、橙光C.紫光、蓝光、橙光、红光D. 紫光、橙光、红光、蓝光答案:A解析:根据临界角C、折射率n=1sin C,由①可知na>nb,根据色散规律可知a的频率大于b;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ΔX=Ldλ,由②可知b、c和d中c的波长最长,再根据色散规律可知bcd中c的频率最小;每种金属都有对应的最小入射光频率,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效应越容易发生,由③可知b和d中b的频率大,综合上述可知a、b、c、d的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abdc,只有A选项中满足。

22.(19分)(1)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

①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②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

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表。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中 一个摆球直径的示数见题22图 1.该球的直径为 mm 。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 的增大而增大。

(2)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

某同学用题22图2所示电路探究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 与总电流I 的关系。

图中R 0为已知定值电阻,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

①请根据题22图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题22图3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②若电压表2V 的读数为0U ,则I = mA ;③实验一: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 曲线a 。

见题22图4,由此可知电池内阻 (填“是”或“不是”)常数,短路电流为 mA ,电动势为 V 。

④实验二:减小实验一中光的强度,重复实验,测得U-I 曲线b ,见题22图4.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值时,若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V 。

则实验二中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mW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①是,②是,③否,20.685(20.683-20.687),摆长(2)①见22题答案图, ②00U R ,③不是,0.295(0.293-0.297),2.67(2.64-2.70), ④0.065(0.060-0.070) 解析:(1)单摆作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满足此条件;因为最低点位置固定、容易观察,所以在最低点启动秒表计时;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太短、不易读准、误差大,应测多个周期的时间求平均值;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摆长的增大而增大。

(2)①见右图; ②根据欧姆定律可知I =00U R ;③路端电压U =E -Ir ,若r 为常数、则U-I 图为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由曲线a 可知电池内阻不是常数;当U =0时的电流为短路电流、约为295μA =0.295mA ;当电流I =0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E 、约为2.67V ;④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U 1=1.5V 时电路中电流为I 1=0.21mA ,连接a 中点(0.21mA 、1.5V )和坐标原点,此直线为此时对应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外电路电阻(定值电阻)的U-I 图,和图线b 的交点为实验二中的路端电压和电路电流,如右图,电流和电压分别为I =97μA 、U =0.7V ,则外电路消耗功率为P =UI =0.068 mW 。

23.(16分)2009年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这引起了人们对冰壶运动的关注。

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一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如题23图,运动员将静止于O 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O O '推到A 点放手,此后冰壶沿A O '滑行,最后停于C 点。

已知冰面与各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冰壶质量为m ,AC =L ,C O '=r,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冰壶在A 点的速率; (2)求冰壶从O 点到A 点的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量大小;(3)若将B O '段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为0.8μ,原只能滑到C 点的冰壶能停于O '点,求A点与B 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1)对冰壶,从A 点放手到停止于C 点,设在A 点时的速度为V 1, 应用动能定理有-μmgL =12mV 12,解得V 1=(2)对冰壶,从O 到A ,设冰壶受到的冲量为I , 应用动量定理有I =mV 1-0,解得I =(3)设AB 之间距离为S ,对冰壶,从A 到O′的过程, 应用动能定理,-μmgS -0.8μmg(L +r -S)=0-12mV 12,解得S =L -4r 。

24.(18分)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 和4m.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见题24图a );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至下端距桌面高度为h 1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见题24图b ); 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h 2处(见题24图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