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首先,龟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降低。

造成龟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操作不当、温度变化、车流荷载等。

为了防止龟裂的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的采取:1.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取。

2.施工中加强对水泥混凝土浇筑的控制,确保其密实程度。

可采用浇水养护方法,提高水泥浇筑的质量。

3.路面施工后,及时进行养护工作,保持路面湿润。

尤其是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要加强养护措施。

4.合理控制车流荷载,以减少路面的应力。

其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问题也是常见的通病。

破碎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针对破碎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基层工程质量,确保基层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

2.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确保其强度和抗压能力。

3.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尽量避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自身收缩产生的应力。

4.针对严重破碎的路面区域,可以采取修补或重新铺设的措施,确保路面的平整度。

此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常常出现的泛白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泛白主要是由于水泥混凝土内部空隙中的水份蒸发不易挥发干燥,导致水泥颜色变白的现象。

要防治泛白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控制水泥混凝土的含水量,并确保混凝土充分振捣,减少空隙的出现。

2.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工作,增强水泥混凝土表面的保水性。

3.保证施工温度的稳定,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引起的泛白现象。

4.尽可能避免水附着在路面上,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路面水迹,防止泛白的产生。

综上所述,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需要从材料选择、施工操作、养护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只有做到科学施工、及时养护,才能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1.增加混凝土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可以通过材料配比的优化、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等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控制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是导致混凝土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使用合适的混凝土配方,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如采用材料降温、遮阳、覆盖等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3.增加路面厚度:增加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可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

4.加强路面维修:及时维修路面上的裂缝、坑洞等问题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可以采用填充材料对裂缝进行封堵,修补坑洞和齿状裂缝,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损坏。

5.加强路面养护管理:定期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管理,包括定期清洁、修复、补充养护剂等。

养护管理可以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外观。

6.增加路面防护层:在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增加特殊的防护层可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减少裂缝和污染。

可以采用材料喷涂、铺设防水层等方式增加路面的防护层。

综上所述,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增加混凝土强度、控制温度裂缝、增加路面厚度、加强路面维修、加强路面养护管理
和增加路面防护层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方案

水泥砼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就其在施工和养护中出现的各种病害、裂缝产生的过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施工操作等对质量的影响,以及产生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其质量病害的主要问题有:一、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从时间上可分硬化前和硬化后两个过程。

(一) 在硬化前,混凝土还处于塑性状态,由于各种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内部自由水析出,引起沉降收缩裂纹,这一般发生在抹面层的时候。

但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混凝土面层时,因水份很快被基层吸收,引起混凝土较大地收缩也会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混凝土浇筑后,在尚未出现析水前,应防止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

2、同时在浇筑后要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而干燥。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路基基层浇湿。

4、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

5、避开高温气候施工。

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份蒸发加快,使混凝土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二)硬化后,由于施工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1、干缩裂缝因水份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它的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与发丝相似。

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可产生很多肢体,它在干湿作用下,体积变化很大。

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

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对干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当用水量增加一定百分数时,干缩值成倍增加。

(3)骨料的大小和级配也对干缩值有密切关系。

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

对使用偏细砂时,会使混凝土收缩值增大。

含泥量大的情况与使用偏细砂相类似。

2、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这主要是因昼夜温差太大,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由于没有设置伸缩缝和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及时切割,而造成面板拉裂。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水泥砼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就其在施工和养护中出现的各种病害、裂缝产生的过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施工操作等对质量的影响,以及产生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其质量病害的主要问题有:一、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从时间上可分硬化前和硬化后两个过程。

(一) 在硬化前,混凝土还处于塑性状态,由于各种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内部自由水析出,引起沉降收缩裂纹,这一般发生在抹面层的时候。

但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混凝土面层时,因水份很快被基层吸收,引起混凝土较大地收缩也会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混凝土浇筑后,在尚未出现析水前,应防止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

2、同时在浇筑后要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而干燥。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路基基层浇湿。

4、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

5、避开高温气候施工。

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份蒸发加快,使混凝土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二)硬化后,由于施工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1、干缩裂缝因水份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它的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与发丝相似。

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可产生很多肢体,它在干湿作用下,体积变化很大。

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

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对干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当用水量增加一定百分数时,干缩值成倍增加。

(3)骨料的大小和级配也对干缩值有密切关系。

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

对使用偏细砂时,会使混凝土收缩值增大。

含泥量大的情况与使用偏细砂相类似。

2、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这主要是因昼夜温差太大,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由于没有设置伸缩缝和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及时切割,而造成面板拉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施工方面的种种原因,造成路面工程的质量通病,如路面胀缝,路面纵横缝不直顺,路面相邻两板间高度差过大,路面板面起砂、脱皮、露骨,路面平整度差和板面出现死坑等种种质量病害,影响着投资效益的发挥。

(一)胀缝处破损、拱胀、错台、填缝料失落1.现象:混凝土路面当运行一段时间后,胀缝两侧的板面即出现裂缝、破损、出坑。

严重时出现相邻两板错台或拱起。

胀缝中填料被挤出面被行车带走。

2.原因分析:(1)胀缝板歪斜,与上部填缝料不在一个垂直面内,通车后即产生裂缝,引起破坏(见图1-4-1)。

(2)缝板长度不够,使相邻两板混凝土联结,或胀缝填料脱落,缝内落入坚硬杂物,热胀时混凝土板上部产生集中压应力,当超过混凝土的抗强度时板即发生挤碎。

(3)胀缝间距较长,由于年复一年的热胀冷缩,使伸缩缝内掉入砂、石等物,导致伸缩缝宽度逐年加大,热胀时,混凝土板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基层与混凝土板间的摩擦力(但末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以致将出现相邻两板拱起(见图l-4-2)。

(4)胀缝下部接缝板与上部缝隙未对齐,或胀缝不垂直,则缝旁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会上下错动形成错台;由于水的渗入使板的基层软化;或传力杆放置不合理,降低传力效果;或交通量、基层承载力在横向各幅分布不均,形成各幅运营中沉陷量不一致;或路基填方土质不均、地下水位高、碾压不密实,冬季产生不均匀冻胀。

上述四种情况均会产生错台现象(见图1-4-3)。

(5)由于板的胀缝填缝料材质不良或填灌工艺不当,在板的胀缩和车辆行驶振动作用下.被挤出,被带走而脱落、散失。

3.危害:(1)水泥混凝:L路面损坏所造成的坑洞、错台,是很难修补的,以前只能用沥青混凝十修补、接顺,不仅破坏了路容,同时刚、柔结合也很易使路面损坏。

近年来虽有用速凝水泥混凝卜修补方法,但费工费时效率低、造价高。

一旦修补不及时,很难保证路面经常平坦,如果发生拱胀,严重时还会酿成车毁人亡惨剧。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 引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用的结构层,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预防措施。

2. 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2.1 开裂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是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材料配合比不合理,过量的水灌入导致收缩过大;- 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均匀,导致内部应力不平衡;- 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 不合理的路面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2.2 坑槽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坑槽的原因主要有:- 施工时混凝土振捣不均匀;- 材料质量不过关,混凝土中存在杂质和空洞;- 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导致水积聚;- 车辆碾压引起的表面磨损。

2.3 薄弱处水泥混凝土路面薄弱处的出现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施工工艺不合理,未按要求进行分层施工;- 没有对基础进行充分加固处理;- 基础土壤不稳定,承载能力不足;- 设计问题,路面厚度不合理。

3. 预防措施3.1 控制质量- 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选取优质的原材料;- 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量的水分进入混凝土;- 加强施工技术培训,确保振捣均匀。

3.2 加强路面设计- 合理设计路面层厚度,适应当地交通状况;- 选取合适的基础材料,加固路基;- 考虑排水系统,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3 加强养护管理- 合理控制施工季节,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定期检查路面质量,及时补修;- 建立完善的维护养护制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4. 结论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通过控制质量、加强路面设计和加强养护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简介混凝土路面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路面形式。

然而,在使用和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路面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板面松散问题描述板面松散是指混凝土路面表面出现鼓包、空鼓等现象,造成路面不平整。

防治措施- 加强混凝土施工监控,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 严格控制施工温度,避免过早脱模;- 做好路面基层处理,确保基层的密实性;- 加强养护,提高混凝土强度。

2. 剥离和龟裂问题描述剥离和龟裂是混凝土路面常见的问题,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造成影响。

防治措施- 采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剥离性;- 施工时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机械损伤;- 加强养护过程中的防水处理,保持路面的湿润;- 定期维护,及时修补剥离和龟裂问题。

3. 长接缝开裂问题描述长接缝开裂是指混凝土路面长接缝处出现裂缝,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舒适度。

防治措施-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避免开裂;- 采用合适的接缝材料,提高接缝的密封性;- 施工前进行充分的路面基础处理,确保基层的承载能力;- 加强养护管理,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4. 沥青疲劳与龟裂问题描述沥青疲劳与龟裂是指混凝土路面中沥青层出现裂缝、龟裂等问题,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 选用优质的沥青材料,提高沥青层的耐久性;- 合理控制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和施工工艺;- 避免超载车辆的通行,减少对路面的损害;- 做好路面养护工作,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结论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的防治需要从施工过程控制和养护管理两方面入手。

通过加强监控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现代交通运输必不可少的路面类型之一,它稳固、平整、耐磨,在公路、桥梁、机场等大型工程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裂缝、坑洼、损伤等,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那么,我们该如何分析和防治这些通病呢?一、裂缝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裂缝。

主要分为自然裂缝、反射裂缝、接缝裂缝等几种类型。

自然裂缝是由于路面伸缩、变形而引起的,反射裂缝是由路面下层变形引起的,接缝裂缝是由于施工接缝处破坏引起的。

对于这些裂缝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在施工中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开裂性能和密实度,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另外,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时修补裂缝,避免进一步扩大。

二、坑洼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坑洼问题。

主要是由于路面荷载集中、胶结层损伤、渗水侵蚀等原因引起的。

这些坑洼不仅会影响汽车行驶,还会对行人和自行车造成危险。

为了避免坑洼问题,要注意保证路面的荷载承载能力和材料强度,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基础处理和耐久性进行严格验收。

三、损伤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伤问题也是经常出现的。

损伤形式主要包括龟裂、剥落、磨耗等。

这些损伤往往是由于道路使用频繁、超载行驶、疲劳损伤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避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减轻车辆沿用路面压力,避免使用超限载重车辆;二是定期对路面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损伤,避免扩大和进一步加剧;三是进行路面的精细保养,定期进行除锈、补漆等处理,确保路面完好。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通病主要包括裂缝、坑洼、损伤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严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

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路面的抗开裂性能和材料强度,加强基础处理和耐久性验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减轻车辆沿用路面压力,定期检查和维护路面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砼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目录一、裂缝 (2)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些原因 (5)三、从外观看混凝土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 (8)四、结束语 (10)摘要: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就其在施工和养护中出现的各种病害、裂缝产生的过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施工操作等对质量的影响,以及产生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近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高速公路中的建设发展迅猛,但工程质量不尽人意,并导致建设费用大大增加,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下面就针对成渝高速公路上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并结合自己在多年来的施工管理经验作一广泛的探讨。

成渝高速公路中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除路基本身质量欠缺而影响到路面质量外,主要还有路面施工不规范及组成材料不合格的问题所至。

其质量病害的主要问题有:一、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从时间上可分硬化前和硬化后两个过程。

(一) 在硬化前,混凝土还处于塑性状态,由于各种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内部自由水析出,引起沉降收缩裂纹,这一般发生在抹面层的时候。

但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混凝土面层时,因水份很快被基层吸收,引起混凝土较大地收缩也会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混凝土浇筑后,在尚未出现析水前,应防止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

2、同时在浇筑后要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而干燥。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路基基层浇湿。

4、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

5、避开高温气候施工。

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份蒸发加快,使混凝土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二)硬化后,由于施工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1、干缩裂缝因水份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它的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与发丝相似。

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可产生很多肢体,它在干湿作用下,体积变化很大。

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

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对干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当用水量增加一定百分数时,干缩值成倍增加。

(3)骨料的大小和级配也对干缩值有密切关系。

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

对使用偏细砂时,会使混凝土收缩值增大。

含泥量大的情况与使用偏细砂相类似。

2、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这主要是因昼夜温差太大,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由于没有设置伸缩缝和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及时切割,而造成面板拉裂。

因为混凝土材料对温度的变比而引起的伸缩量约为每度0.01毫米,当累计长度内温度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

一般在20—40米范围内应设置伸缩缝,以防断裂。

3、基层原因而产生的反射裂缝由于基层的裂缝没有进行及时处理,而反射到面层,使面层断裂。

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采用的结构形式以水泥碎(砾)石稳定基层为主。

因温度应力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基层浇筑好后,在一定范围内会自然断裂,如在基层上人为地设置一些伸缩缝,为使上下缝对齐,会增加不少施工难度。

混凝土水稳基层设置了伸缩缝(一般100米内不超过5条),以二层油毛毡来处理,油毛毡宽度为50厘米,从施工效果来看比土工布处理较为理想。

4、由于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1)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裂缝水泥熟料如锻烧不充分,会产生较多的游离氧化钙,因它的水化过程很慢,导致水泥己凝结硬化后仍继续水化而产生体积膨胀的体积变化不均匀现象,使路面出现龟裂、断板等。

还有氧化镁及石膏的后果与氧化钙类似。

为防止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裂缝,应加强检验,并选用低碱性水泥。

(2)因拌和物温度过高,而出现“假凝”现象,并使混凝土板块断裂水泥拌合后不久,便产生变硬,尔后又变软,逐步正常硬化。

这一过程中开始出现的现象即为“假凝”。

这是因为拌合物温度过高,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硬壳,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变差,且影响后期强度。

另外,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使体积膨胀,也易引起混凝土裂开。

因此,为防止混凝土发生假凝现象,要控制混凝土的拌合物温度。

(3)水及砂中有害杂质对水泥混凝土有腐蚀作用有害杂质与混凝土产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使混凝土被腐蚀,强度降低,在车辆荷载的不断作用下,遭到破坏。

根据规定:对砂、石材料的试验检测每料场要做一次,稻田水和水沟水一般情况下不能作拌合用水。

(4)砂、石材料中的活性材料与水泥中碱产生化学反应,使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集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与水泥中碱性氧化物水解后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会产生化学反应,并在集料表面生成一种碱——硅酸凝胶体,这种凝胶体吸水后体积产生膨胀,使混凝土结构破坏,出现较深的网裂,这就是“碱——骨料”反应。

1、新出厂的水泥不能立即使用,因新出厂的水泥温度较高,且游离氧化钙等还没有完全消解。

2、采用低碱水泥和非活性集料。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既要振捣密实又要避免过振,过振导致离析,使表面砂浆过厚,易产生收缩裂缝。

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些原因1、选用材料不当(1)骨料中针片状石子含量过高针片状石子在混凝土中易出现架空现象,空隙率较大,受压易折断,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

(2)选用较细的砂、且杂质含量过高根据规范规定: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5以上,含泥量不超过3%。

(3)水泥随意掺合使用因不同水泥中混合物质量及掺量都不同,掺合后将使水泥性能发生变化,标号降低,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粗骨料采用砾石砾石因表面光滑、无棱角,与水泥砂浆的粘结不够好,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应采用机轧碎石作骨料。

(5)砂、石材料内含有杂质根据规范规定:粗骨料含泥量不超过1%,砂含泥量不超过3%。

砂、石材料内杂质的含量对路面塑性收缩开裂和干缩变形影响很大。

(6)对粗骨料最大粒径控制不严根据规范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大集料粒径为40毫米。

但在施工中往往控制不严,大粒径集料的混凝土弯拉强度相对偏小。

2、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掺有早强剂或速凝剂的混凝土中,因水泥短期内水化、硬化,使水泥颗粒表面生成一层硬亮,阻碍了水泥进一步水化,导致后期强度偏低。

3、配合比控制不严以及计量不准确(1)水灰比的问题混凝土中的拌合水分自由水和化合水两部分。

化合水的作用是使水泥水解和水化,剩余的皆为自由水,它是为了满足操作的要求。

自由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逐渐蒸发,使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

如水灰比偏大,使混凝土密实度降低,强度也就降低;但水灰比偏小时,因和易性差,影响施工操作,也难以振捣密实,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因此要严格控制水灰比。

(2)计量不准确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根据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易性来确定的。

根据规定计量误差:水泥1%,粗骨料3%,水1%,外加剂2%。

同时计量不准确也影响砂石材料的级配,没有一个好的级配,混凝土的密实度就难以保证。

新规范中作出了明确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大桥特大桥、隧道等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工程应采用拌和站并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自动计量设备,禁止用体积法计量。

4、施工操作不规范(1)砂石材料含水率的测定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是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

施工中住往根据设计而不考虑这一因素,从而使水灰比失去控制。

事实上,在施工现场要在每班开工前及天气变化时,对砂石材料进行含水量的测定,及时对水灰比进行调整。

(2)标高控制不严,使混凝土板块厚薄不均,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匀,在混凝土板块厚薄不均界面,在外力作用下及收缩时产生拉应力,易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

(3)振捣不密实从现场取芯的芯样上,往往会发现芯样气孔较多。

这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表现,混凝土有足够的弯拉强度,来自于它的密实度。

(4)随意向混凝土中加水这种行为与水灰比过大的情况类似。

随意加水会使混凝土中自由水份增加,随着水份蒸发,使混凝土内空隙增大。

(5)养护不及时混凝土的结构和强度的形成及增长有一个过程,并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如不及时养护,会影响混凝土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和水化物的生成,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6)一盘中多余的混凝土在浇筑间歇摊在基层上面对于在工作间歇遇到一盘多余的混凝土摊铺在基层上的做法,这是不允许的。

但在工作中确实也碰到过,特别是在低等级公路的混凝土浇筑中较为多。

很显然,加了这一薄层使面层厚度减少,且薄层未经振捣结构强度低,由于这一薄层的存在势必影响面层的强度。

三、从外观看混凝土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1、路面起砂磨损和露骨(1)路面磨损甚至露骨除了与砂石材料中的含泥量及砂偏细等有关外,还与水泥有关。

水泥混凝土浇筑,由于水泥稠度指标达不到,保水性较差,泌水较为严重,最后路面起砂磨损现象很严重。

(2) 在旧路改造时,由于路面接坡没有处理好造成磨损露骨因接坡没有处理好,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旧路上的泥土、砂、石子等带到浇筑好的路面上,在车轮的不断作用下,便路面造成磨损最后露骨。

一般规定:混凝土路面浇筑单向长度不得小于1公里。

根据经验:接坡用混凝土进行处理(长度约15米),可减缓上面这种情况的产生。

(3)路面浇筑中,提浆机如使用过多,由于提浆机振动频率大,使面层砂浆过厚,也易造成起砂和露骨。

2、面层出现小坑洞这是因为砂石材料中混进小泥块或杂质而引起的。

为了避免以上这种情况的产生,具体操作时因注意:(1)对加工好的碎石进行过筛,防石粉结块及增加含泥量。

(2)对堆料场进行硬化处理,防止直接堆在耕地上,以免装料时底层泥土混入。

3、断边、缺角现象混凝土路面板角、板边部分应力易于集中,因振捣不良等原因,容易发生裂缝:在外力作用下也易发生断边、缺角现象;如接坡太低,在车轮作用下,易使混凝土板角断裂或使板边啃掉。

4、表面压纹不均匀由于路面施工平整度差、压纹时间掌握不好等原因,导致压纹深度不均匀。

目前,采用先拉毛后割缝的施工工艺,对行车安全较好。

5、侧面蜂窝、麻面振捣不实、振捣不够使混凝土内气泡未能上浮而粘着模板,或模板上粘着水泥砂浆末刷洗干净使板面粗糙,在漏振及漏浆的情况下出现蜂窝和麻面。

6、脱皮在施工中,因混凝土面板受雨水侵袭导致水泥浆流失,然后采用水泥浆粉刷补救,或是混凝土坍落度大及水泥保水性差使面板泌水严重,或用干水泥补撒吸水等都会产生脱皮。

7、灌缝问题(1) 灌缝材料质量欠佳及漏灌灌缝材料质量欠佳造成温度高时被车轮撕裂,温度低时自行脆裂;漏灌及灌缝不良会造成雨水下渗,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

(2) 灌缝不及时、切缝深度不足及灌缝时缝内湿度太大灌缝不及时会使泥砂等杂质进入缝内,切缝深度不足及灌缝时缝内湿度太大,都会影响灌缝质量,灌缝必须在缝槽干燥的状态下进行。

目前,灌缝料质量较好的有改性沥青、聚氨脂等8、车轮、脚印及刮刀印痕这些人为因素造成混凝土外观出现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