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风电发展史

国际风电发展史
国际风电发展史

国际风电发展史

当涉及到技术难题,比如如何把大规模的高度不稳定的风电安全并网时,丹麦的领先地位就凸显无疑。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那些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比如美国、德国、西班牙、印度,就会发现,这些国家风电行业的飞速发展,无一例外与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

美国:从鼓励装机到鼓励发电

美国的风电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可以归纳为投资抵税和高电价收购。到了90年代之后,逐渐采用直补发电量的方式,主要目的是由鼓励装机变为鼓励多发电,其实也就是鼓励风电并网。

从2004年开始,美国风电发展速度和装机容量增长均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其实施了“生产税返还”政策,该政策相当于给并网风电提供了约1美分/千瓦时的电价补贴,使资源比较好的风电项目在经济上具备可行性。

此外,2009年2月,美国国会依据“经济刺激法案”,决定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其中将新建4827公里采用先进输电技术的电网,目的是接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新建电网将采用先进的电源配置、电网调度管理和储能技术及装备,以扩大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在电网中的比例。

从性能角度看,美国现在的风力发电场已经与常规发电场具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如可以具有变化的电力输出等。随着风电注入的不断增加,大多数系统运营商已经认识到风力发电场可以与常规风电场一样,在有波动的情况下进行稳定的系统运作。

当然,如果要实现2030年风能占20%的目标,还有待于大量建造新的电力传输网络。这些超高速传输网络就像一条行驶着各种车辆的高速公路,承载着各种混合电能,能够把风电从发电场远距离输送到用电负荷中心。

德国:优惠的上网电价

德国在2001年到2007年保持风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到2008年底累计达到2390万千瓦,直到最近才被美国超越。德国风电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其固定的上网电价政策。

1990年,德国议会通过强制购电法。该法案规定:电力公司必须让风电上网,并以固定价格收购其全部电量;以当地电力公司销售价格的90%作为风电上网价格;风电上网价格与常规发电技术的成本差价由当地电网承担。到2000年,强制购电法的原则在一项新的《可再生能源法》中进一步确立。同时,政府开始对风电投资进行直接补贴。

在德国,政府对风电技术的投入绝大部分用于风电机组的研制、大型风电项目开发,仅有一小部分用于中小型风机研制和并网技术问题。然而,其国内电网运营商E.ON和Vattenfall 都已经提出了各自管辖区域内的风电并网导则。其中E.ON标准是国外影响最大的标准之一。

E.ON据此对风力发电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风电场在电网电压下跌期间能够保持和电网之间的连通,并且根据电压下跌的幅度及时向电网提供必要的功率。

德国电网系统相当发达。欧洲大陆最高一级的电网是欧洲大陆互联电网(UCTE),德国的电力资源经由特高压(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可以接入该网络。除了这条特高压电网,还有其他配电网(110千伏高压和10千伏-30千伏中压),风电一般都接入这一类电网。风力发电经过变压站变压后,源源不断地通过低压电网(230伏或380伏)输送到个人用户终端。

西班牙:稳定的电价政策

西班牙以1674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在2008年排名世界第三。西班牙风电的快速发展,与其制定和实施了系统、有效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1994年,西班牙政府引入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个政府法案,要求所有的电力公司保证为绿色环保电力按补贴价格支付,之后在1998年做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根据政策实施的效果,西班牙在2004年对政策进行了调整。从那以后,西班牙对风电实施了高补贴电价政策,风电实际上网电价达到每千瓦时8欧分左右,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了风电市场。今后在电价补贴政策支持下,西班牙风电还将保持平稳地增长。

具体来说,对于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政策制定的主要思路是:在保证基本收益的前提下,鼓励风电场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竞争,规定风电电价实行“双轨制”,即固定电价和溢价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发电企业可以在两种方式中任选一种作为确定电价的方式。在固定电价中,风电电价为电网电力平均销售电价的90%,电网企业必须按照这样的水平收购风电,超过电网平均上网价格部分由国家补贴。在溢价机制中,风电企业需要按照电力市场竞争规则与其他电力一样竞价上网,但政府额外为上网风电提供溢价,即政府补贴电价。

西班牙一方面通过稳定的电价政策,对风电采取相对于其他发电技术宽松的入网条件,但另一方面又不是无限制宽松,而是制定风电并网技术标准,要求风机制造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尤其是大幅提高风机控制系统水平。严格的并网技术标准不仅使新安装风机采用新技术和新控制系统,也迫使风电场为老旧风机更换新控制系统,以满足并网技术要求,从而保证风电场继续获得收益。

印度:曾经的亚洲“领头羊”

印度风电发展在亚洲一度是“领头羊”。现在风电产业已初具规模,风电技术国产化水平较高。2007年之前,印度的风电装机居于亚洲之首,直到2008年才被中国超越。

印度风电并网成功的基本经验是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最主要的政策是建立了世界上唯一一个非常规能源部。非常规能源部要求,印度电力公司允许风力开发商在任何电网中使用自己风机发出的电,只付2%手续费;开发商一年之内可在电网中储存自己风机发出的电量长达8个月;风电商可直接通过电网将电卖给第三方,电网只收手续费;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一般为每度风电5.8-7.4美分;为风电提供联网方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一直积极支持发展风电产业。然而,印度政策支持一开始总是起伏不定,导致在上世纪90年代风能发展同样起起伏伏。不够准确的风能资源数据、落后的风电设备和水平较低的电厂运行性能是印度早期风电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稳定的政策和积极的扶持机制使风电市场发生了反弹。2002年,印度政府推出免税计划,风电场前10年的发电收入可享受100%的免税。目前,印度的政策更倾向于鼓励风机设备国产化。例如,对组装完整的风机设备进口实行严格的海关控制。

从战后到到1970年的几十年内,风电技术一直保持着极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1970年前后,由于石油危机(1973)所造成的油价飞涨,欧美各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尤其是风能的研发投入。短短几年内,美国、德国、瑞典及丹麦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用于风力发电的研发。以美国为例,在1974年至1981年的7年间,NASA总共建立13个小型风场,2个中型风场和4个大型风场,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新技术。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采用Hunt 所发明的teeter hub,从而限制了很多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发。美欧的研发不约而同地向兆瓦级大型发电机发展,其后由于许多技术和资金上的限制,都没有获得任何的突破性进展。

在美国的研发过程中,值得一提是垂直轴风电,结构如下图所示。该结构的主要好处有两点:一是不需要风塔,其转子完全在地面上,从而降低了系统成本和维护成本。二是由于采用了稳定性更高的机械设计,在大风和涡流情况下对转子和叶片的瞬态负荷变小,从而降低了故障率。但是由于垂直轴结构的效率问题,这种结构注定只能是过渡性产品,现在已经渐渐淡出了主流风电市场。

从1973年到1980年,风电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其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其一在于经过了初期的风电快速发展,在这个基础上的进展变得越来越难,也越来越需要配套行业和技术的支持。比如说,而1970年时,正是交流发电机和电力电子技术大发展的时期,然而在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成熟之前,现在的全桥四象限风力发电驱动不可能实现,从而与之配套的风电控制技术,风电容错控制和高可靠性技术都不可能实现。其二还是因为油价在73年之后慢慢平复,风电的价格没有优势可言,从而吸引不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介入。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支持,向风电这类见效慢、发展周期长的行业是很难蓬勃发展的(或许全世界最强悍的中国政府是个例外)。

同样可参考的是2008年另一个石油价格高峰,在这个之前各国的风电行业也经历了一个黄金期(这个从我公司的订单上就能明显体现),在经济危机油价下跌之后的风电行业向何处去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命题。目前的情况是风电的价格仅仅是略高于传统能源价格,并且与风电相关的配套行业已经渐渐发展成熟。可以说现在是一个“抄底”新能源的好时机,如果在这个哪个国家能够持续保持风电技术的成长,谁就有资格在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中占据优势地位。

1980年以来,风力发电进入了另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在世界各国都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截止到2008年12月底,全球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21GW。总装机量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25.17GW),德国(23.90GW),西班牙(16.75GW),中国(12.21GW)和印度(6.45GW)。欧洲一些国家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例如德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等国已经具有了长期运行50kW、100kW、200kW、500kW、1.5MW乃至4MW 风力发电机的成功经验。随着风电装机量的增大,其配套设施,发电质量要求,控制系统和成本的要求都进一步提高,也促成了新一轮的风电技术发展高潮。

综合来看,风力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等多个优势,这也决定了风力发电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消耗,风力发电的成本也逐渐具有了竞争力。然而风力发电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这主要来自于风能的不可预测性,风力发电,没风就没电,然后电网的整个负载却是固定的,不可能没风就不用电。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风能的不可预测性也给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目前风电行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孤立网络加储电元件的解决方案,还有增加风能入网的电能质量要求。然而风能在电网中的大规模使用,还是需要可靠的火力发电来稀释,从而增强局部电网的稳定性,这也决定了风力不可能真正替代传统能源,只能作为一种补充。

就目前而言,风能发电如果占整个电网发电量的20%,就几乎已经到达极限了。欧洲许多国家在2020年左右就可能达到这个目标,此后风电行业就会成为一个成熟行业,主要业务就是定期对风机进行维护更新(风机寿命约20年)。而在美国、中国、印度等国家,目前的风电装机容量和总用电量的比率还远远未到饱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风电行业的技术优势在欧洲,而风电行业的市场在中、美、印等能源需求大国。

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发展历程

摘要 风力发电正在中国蓬勃发展,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风力发电行业仍然不断的加大投资。在2008年,风力发电仍然保持着30%以上的强劲增长势头,包括Vestas、Gemsa、GE、国内的金风科技、华锐、运达工程等其订单交付已经到2011年后。在风力发电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如何在风速变化的情况下,获得较稳定的电压输出。既要考虑到风能的特点,又要考虑到用户的需要,达到实用、可靠、经济的运行效果,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有一个稳定、可靠、功能齐全的控制系统。 本文介绍了世界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的研究现状以及对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前景分析。分析并得出风力发电系统中,控制系统是确保机组安全可靠运行、优化机组效率的关键。关键词:风力发电、控制系统技术、发展历程。

目录 第一章风力发电技术的前景 (1) 第二章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介绍 (3) 一风电控制系统简述 (4) 二风力发电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4) 三控制目的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章风力发电技术的前景 人类对于风能的开发利用也很早就开始了。但是,近代火力、水力发电机的广泛应用和20世纪50年代中东油田的发展,使风力发电机的发展缓慢下来。在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工作开展较早,但是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因而发展较慢。五十年代后期有过一个兴旺时期,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安徽和云南等省都研制过千瓦级以下的风车,但是没有做好巩固和发展成果的工作。七十年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另外由于科技意识日渐深入人心,可再生无污染的风能利用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浙江、黑龙江、福建研制出了较大功率的机组;内蒙古的有关单位研制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已有批量生产,用于解决地处偏远、居住分散的农牧民住户、蒙古包的生活用电和少量生产用电。八十年代以来,风力发电在我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目前微型(<1KW)、小型(1-10 KW)风力发电机的技术日渐成熟,已经达到商品化程度。同时大型风力发电机组(600 KW)也研制成功,并已投入了运行。此外,从国外引进了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建设了20余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了近25MW。从统计资料来看,在我国风能利用与风力发电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开发与研制方面。 从统计资料来看,在我国风能利用与风力发电技术虽然有了一定

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风能是一种淸洁而稳定的新能源,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日益严重的今天,作为 全球公认可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安全、促进低碳经济增长的方案,得到各国政府、 机构和企业等的高度关注。此外,由于风电技术相对成熟,且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资源有 效性,因此,风电也成为近年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之一。 1、全球发展概况 2016年的风电市场由中国、美国、徳国和印度引领,法国、上耳其和荷兰等国的表现 超过预 期,尽管在年新增装机上,2016年未能超过创纪录的2015年,但仍然达到了一 个相当令人满意的水平。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全球风电发展年报》显示,2016年 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54.600MW,同比下降14.2%,英中,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 23328MW (临时数据),占2016年全球 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42.7%o 到2016年年底, 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86J49MW,累计同比增长 12.5%。其中,截至2016年底, 中国总量达到16&690MW (临时数据),占全球风电累计装机总量的34.7%。 2001-2016年全球风电装机置计容量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土 250.000 W 200.000 150,000 1W.OOO 50.00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 ■ ■ ■ 11 nUr l ■蛊计装机容蚤

按照2016年底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计算,全球前五大风电市场依次为中国、美国、徳国、印度和西班牙,在2001年至2016年间,上述5个国家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风电行业概况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统讣数据,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截至2001年12月31 日的23.9OOMW增至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486.749MW,年复合增长率为22.25%, 而同期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9.53%,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3328MW (临时数据),占当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2.7%,位居全球第一。 (1)我国风能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陆地而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包括岛屿)达32,000 千米,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并具有巨大的风能发展潜力。根据中国气象局2014年公布的最新评估结果,我国陆地7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达到150瓦/平方米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72亿千瓦,风功率密度达到200瓦/平方米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50 亿千瓦;8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达到150瓦/平方米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02亿千瓦,达到200瓦/平方米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75亿千瓦。 ①风能资源的地域分布 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广泛,苴中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此外,近海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A. 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千米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瓦/ 平方米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

世界航空史

河北科技大学 学生姓名:曹艺腾学号: 130701102 学院:信息学院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电信131班___________ 题目:世界航空史___________

前言: 飞机是人类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飞机的最初几年里 各国的军方一直是航空发明的主要资助者 莱特兄弟飞机的第一个买家就是美国陆军通信兵团 还曾因安全因素连续造成十一名军官因失事而殉职 被飞行安全界称作“最初的十一人” the first eleven 。直到一次大战结束后 随着军事需要的剧然减少 才开始将之应用于民间的邮政及交通运输。早期受机械可靠度及天气等因素限制 搭乘飞机旅行往往被看作一种冒险性的时尚方式 直到60年代后期随着喷射机飞行高度高过大部分的天气变化三万英呎左右 、同时可提供快捷而又平稳舒适的旅程 搭机旅行才逐渐广为大众接受。目前全球每年搭乘飞机的旅客约有16亿人次之多还在逐年不断成长。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 飞机的优点是快捷与机动 快捷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时间。其次是机动飞机不受高山、河川、沙漠、海洋的阻隔且可根据客货源数量随时增减班次。而在众所瞩目的安全性上来拜科技进步之赐世界民航定期航线失事率已大幅降低 目前西方国家设计制造飞机的平均百万操作小时飞时失事率仅约0.37远较陆路运输为低但因为空难事件的单一死亡率较高故其安全性仍为舆论关注与质疑焦点。 根据「白努利原理」飞机的升力来自依本身前进时行经翅膀的气流所产生旋翼机 或俗称的直升机 则利用「旋翼」的圆周运动产生升力 改变旋翼的运动即能改变其飞行状态。滑翔机本身不具有动力需靠外力拖曳运动后再利用长长的翅膀产生升力然后顺着地表的上升气流「御风而行」 前述三种航空器都比空气要重气球或飞艇则比空气要轻完全利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浮于空中 除了供作交通工具外在一次大战时曾被广泛运用作为对敌方城市轰炸或战线观测的载具。 航空是20世纪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飞行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行器作为空中交通工具还存在速度低的缺点,要在大气层中实现高速飞行,还必须研究

我国风电发展历程

我国风电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研究实验阶段(50~60年代) 该阶段主要是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发展的摸索试验阶段,并未得到实际的开发和应用,基本上处于摸索阶段。由于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机组在试运行时就损坏,并未能形成产品。不过这种初期阶段的摸索为后来研制风力发电机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阶段离网式风电发展阶段(60一8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从离网式小风机的研发推广开始的。在国家科委等有关部委的领导和协调下,我国开始组织全国力量重点对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科技攻关,促进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商品化,并在内蒙等省!自治区组织示范试验和推广应用。这一阶段风电发展主要是解决农村无电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这种离网式小风机对解决边远地区农!牧!渔民基本生活用电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三阶段并网风电试点和示范阶段(80一90年代)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对大型风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开始着手风电场的规划建设,使并网风电试点的数量由少到多,试点规模从小到大,试点的地域分布也逐渐扩大。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重点对中型和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科技攻关。与此同时,引进国外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开始着手规划风电场的建设,进行试验示范。这一时期,我国风电场的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四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 该阶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动推动了并网风电的发展,并采取了比较明确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风电的规模化发展,使风电产业规模扩大,风电技术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辽宁、新疆、广东和内蒙古是我国风电发展最快的省份。经过多年实践,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渐渐形成,我国已基本掌握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主要零部件国内都能自己制造。

电化学发展史

电化学发展史 电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无机 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化学工程等学科相关,还渗透 到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学和金属工业等领域。 电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两类导体(电子导 体,如金属或半导体,以及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形成 的接界面上所发生的带电及电子转移变化的科学。

传统观念认为电化学主要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如电解和原电池。但电化学并不局限于电能出现的化学反应,也包含其它物理化学过程,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以及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反应。 一、16-17世纪:早期的相关研究 公元16世纪标志着对于电认知的开始。在16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William Gilbert (威廉·吉尔伯特,1540-1605)花了17年时间进行磁学方面的试验,也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一些电学方面的研究。吉尔伯特由于在磁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被称为“磁学之父”,他的磁学研究为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吉尔伯特按照马里古特的办法,制成球状磁石,取名为“小地球”,在球面上用罗盘针和粉笔划出了磁子午线。他证明诺曼所发现的下倾现象也在这种球状磁石上表现出来,在球面上罗盘磁针也会下倾。他还证明表面不规则的磁石球,其磁子午线也是不规则的,由此认为罗盘针在地球上和正北方的偏离是由陆地所致。他发现两极装上铁帽的磁石,磁力大大增加,他还研究了某一给定的铁块同磁石的大小和它的吸引力的关系,发现这是一种正比关系。吉尔伯特根据他所发现的这些磁力现象,建立了一个理论体系。他设想整个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石,上面为一层水、岩石和泥土覆盖着。他认为磁石的磁力会产生运动和变化。他认为地球的磁力一直伸到天上并使宇宙合为一体。在吉尔伯特看来,引力无非就是磁力。吉尔伯特关于磁学的研究为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电磁学中,磁通势单位的吉伯 (gilbert)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纪 念他的贡献。 1663年,德国物理学家Otto von Guericke(奥托·冯·格里克1602-1686) 发明了第一台静电起电机。这台机器由 球形玻璃罩中的巨大硫磺球和转动硫 磺球用的曲轴组成的。当摇动曲轴来转 动球体的时候,衬垫与硫磺球发生摩擦 产生静电。这个球体可以拆卸并可以用 作电学试验的来源。 二、18世纪:电化学的诞生 在18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夏尔·杜菲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静电,他将两者分别命名为“玻璃电”和“松香电”,同种相互排斥而不同种相互吸引。杜菲因此认为电由两种不同液体组成:正电“vitreous”(玻璃),以及负电“resinous”(树脂),这便是电的双液体理论,这个理论在18世纪晚期被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单液体理论所否定。 1781年,法国物理学家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夏尔·奥古斯丁·库仑1736-1806)在试图研究由英国科学家Joseph Priestley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1733-1804)提出的电荷相斥法则的过程中发展了静电相吸的法则。 1771年,意大利生理学家、解剖学家Luigi Galvani(路易吉·伽伐尼1737-1798)发现蛙腿肌肉接触金属刀片时候会发生痉挛。他于1791年发表了题为“电流在肌肉运动中所起的作用”的论文,提出在生物形态下存在的“神经电流物质”,在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电化学和电生理学的诞生。在论文中,伽伐尼认为动物体内中存在着一种与“自然”形式(如闪电)或“人工”形式(如摩擦起电)都不同的“动物电”,

中国风电行业竞争格局及装机容量规模预测分析综述

一、中国风电行业发展动因分析 1、风电并网情况大为改善,风电场运营商上调装机规划 我国风电场运营商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等大型央企为主。风电场运营商一般根据国家的宏发展规划以及本年度的具体风机并网情况和运行数据,于每年年末制定次年的风电装机规划。由于国家风电产业政策的稳定,以及2013年风电并网率的提升2014和2015年,各大发电集团普遍上调装机计划。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15年1-6月,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9,160MW,累计并网容量105,530MW,累计并网容量同比增长27.6%,全国风电上网电量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 2、已审批未建的风电项目较多,行业现有需求仍有较大空间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4年,全国风电开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增风电核准容量36GW,同比增加6GW,累计核准容量17.3GW,累计核准在建容量7.70GW,同比增加1.60GW。风电发展“十二五”第三批核准计划完成率76%,第四批核准计划完成率56%,完成率提高明显。 目前“十二五”期间已审批通过的风电项目达到121.80GW,但是陆上风电仍然有大量的项目因为并网问题而尚未建设,2011年至2014年已实施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70.10GW,约占审批总项目的57.55%;未实施项目装机容量约为51.71GW,以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为主,行业现有需求仍有较大空间。 3、国家鼓励推行清洁能源,为风电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改“9号文”首个配套文件《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比例,随后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等陆续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全区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5%,到2020年达到20%,2015年风电限电率控制在15%以内;湖北省出台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大发电集团在湖北省新能源装机占该集团在湖北省权益发电装机的比重,2015年达到3%以上,2017 年达到6%以上,2020年达到10%以上,对不能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调减燃煤机组发电小时数。随着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鼓励推行清洁能源的上网,将推动风电装机容量的稳步扩大。

世界航空简史

世界航空简史 航空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实现了自古以来就有的翱翔兰天的理想。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航空又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回顾世界航空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20世 纪以前的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的活塞发动机飞机时期和40年代中期以来的喷气发动机飞机时期。 (一)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以前) 自古人类就有飞行的理想,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只能在神话 和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从中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试验,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 但都未能成功。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 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 对不可能的。”只有在发明了气球和飞艇后,才开始逐步实现空中 飞行的理想。 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法国蒙哥尔费兄弟于1783年6 月4日首次进行了热气球放飞表演,轰动一时,标志着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同年11月21日法国人F.P.罗齐埃和M.达尔朗德乘热气球升到约1000米的高度,用25分钟飞行了约12公里。这是人类乘航空器的第一次空中航行。

气球的出现激起了人们乘气球飞行的热情。1785年1月7日法国著 名飞行员布朗夏尔和布雷利奥乘氢气球从英国多佛尔顺风飞越英吉利海 峡到达法国加莱,这是人类乘航空器首次飞越这个海峡, 实现了最初的国际航空飞行(1909年,也是这两位飞行员驾驶飞 机首先从法国加莱逆风越过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多佛尔,实现了人类 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国际飞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气球主要用于军事、体育运动和科学试验。 气球随风飘流,不能控制前进方向。人们就开始研究在气球下面的 吊蓝中安装动力装置和方向舵,于是飞艇诞生了。最早的飞艇是法国H.吉法尔于1852年制成的蒸气气球,其气囊形如雪茄,下悬吊舱,装有蒸气机,带动三叶螺旋浆,并有方向舵。9月24日,吉 法尔驾驶这艘飞艇由巴黎飞到特拉普斯,航程约28公里,速度约每 小时10公里。在飞艇方面,德国的F.齐柏林伯爵获得最大成就。 1894年他完成硬式飞艇的设计,1900年制成LZ-1号飞艇,长128米,容积约11300立方米。1909年,齐柏林创建 了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用飞艇载客在法兰克福、巴登和杜塞多夫之间作定期飞行。这是最早的空中定期航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 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齐柏林公司又造了两 艘巨型飞艇“齐柏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在欧洲到南美和美国 的商业航线上飞行。“兴登堡”号是当时最大的飞艇,长245米,容 积达200000立方米,内部设备豪华,可载75名旅客,速度13

电池的发展史

电池的发展史 电池发展历史 1800年 Alessandro Volta 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电池、 1802年 Dr、 William Cruikshank 设计了第一个便于生产制造的电池、 1836年 John Daniell 为提供稳定的放电电流,对电池做了改进 1859年 Gaston Planté发明可充电的铅酸电池、 1868年 George Leclanché开发出使用电解液的电池 1881年 J、 A、 Thiebaut 取得干电池专利、 1888年 Dr、 Gassner 开发出第一个干电池、 1890年 Thomas Edison 发明可充电的铁镍电池 1896年 在美国批量生产干电池 1896年 发明D型电池、 1899年 Waldmar Jungner 发明镍镉电池、 1910年 可充电的铁镍电池商业化生产 1911年 我国建厂生产干电池与铅酸蓄电池(上海交通部电池厂) 1914年 Thomas Edison 发明碱性电池、 1934年 Schlecht and Akermann 发明镍镉电池烧结极板、 1947年 Neumann 开发出密封镍镉电池、 1949年 Lew Urry (Energizer) 开发出小型碱性电池、 1954年 Gerald Pearson, Calvin Fuller and Daryl Chapin 开发出太阳能电池、1956年 Energizer、制造第一个9伏电池 1956年 我国建设第一个镍镉电池工厂(风云器材厂(755厂)) 1960前后

Union Carbide、商业化生产碱性电池,我国开始研究碱性电池(西安庆华厂等三家合作研发) 1970前后 出现免维护铅酸电池、 1970前后 一次锂电池实用化、 1976年 Philips Research的科学家发明镍氢电池、 1980前后 开发出稳定的用于镍氢电池的合金、 1983年 我国开始研究镍氢电池(南开大学) 1987年 我国改进镍镉电池工艺,采用发泡镍,电池容量提升40% 1987前 我国商业化生产一次锂电池 1989年 我国镍氢电池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1990前 出现角型(口香糖型)电池, 1990前后 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 1991年 Sony、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1992年 Karl Kordesch, Josef Gsellmann and Klaus Tomantschger 取得碱性充电电池专利 1992年 Battery Technologies, Inc、生产碱性充电电池 1995年 我国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初具规模 1999年 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年 我国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后 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新能源发展问题的焦点 电池的发展史由1836年丹尼尔电池的诞生到1859年铅酸电池的发明,至1883年发明了氧化银电池,1888年实现了电池的商品化,1899年发明了镍-镉电池,1901年发明了镍-铁电池,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与技术处于一度停滞时期。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池技术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首先就是为了适应重负荷用途的需要,发展了碱性锌锰电池,1951年实现了镍-镉电池的密封化。1958年Harris提出了采用有机电解液作为锂一次电池的电解质,20世纪70年代初期便实现了军用与民用。随后基于环保考虑,研究重点转向蓄电池。镍-镉电池在20世纪初实现商品化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加,铅、镉等有毒金属的使用日益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可代替传统铅酸电池与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自然成为有力的候选者之一。

世界航空发展史

民航运输机发展史 前言 飞机是人类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飞机的最初几年里,各国的军方一直是航空发明的主要资助者,莱特兄弟飞机的第一个买家就是美国陆军通信兵团,还曾因安全因素连续造成十一名军官因失事而殉职,被飞行安全界称作“最初的十一人”(the first eleven)。直到一次大战結束后,随着軍事需要的剧然減少,才开始将之应用于民间的邮政及交通运输。早期受机械可靠度及天气等因素限制,搭乘飛機旅行往往被看作一种冒險性的時尚方式,直到60年代后期,隨著噴射機飛行高度高過大部分的天气变化(三萬英呎左右)、同時可提供快捷而又平穩舒適的旅程,搭机旅行才逐漸广为大众接受。目前全球每年搭乘飛機的旅客約有16亿人次之多,還在逐年不断成長。 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飛機的優點是快捷與机动:快捷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時間。其次是机动,飛機不受高山、河川、沙漠、海洋的阻隔,且可根据客貨源数量隨時增減班次。而在众所瞩目的安全性上来說,拜科技進步之賜,世界民航定期航線失事率已大幅降低,目前西方国家設計製造飛機的平均百萬操作小時(飛時)失事率僅約0.37,遠較陸路運輸为低;但因为空難事件的单一死亡率較高,故其安全性仍为輿論關注與质疑焦點。

依照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七號附約規定,航空器依其升力來源之不同可归类为(1)飛機(2)旋翼機(3)滑翔機(4)气球或飛艇等4個類別。根據「白努利原理」,飛機的升力來自依本身前進時行經翅膀的氣流所產生,旋翼機(或俗稱的直昇機)則利用「旋翼」的圓周運動產生升力,改變旋翼的運動即能改變其飛行狀態。滑翔機本身不具有動力,需靠外力拖曳運動後再利用長長的翅膀產生升力,然後順著地表的上升氣流「御風而行」;前述三種航空器都比空氣要重,氣球或飛艇則比空氣要輕,完全利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浮於空中,除了供作交通工具外,在一次大戰時曾被廣泛運用作為對敵方城市轟炸或戰線觀測的載具。 第二節、展翅初飛 在飛機大量使用之前,1909年11月16日,德國發明家齊伯林創辦了德國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簡稱DELAG,後來轉為國營DZR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商業性質的民航運輸業者。該公司自1910年開始用飛艇載客收費,到1913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該公司在德國各城市間運送了34000旅次,無一傷亡,確立了「航空公司」的基本經營型態。一次大戰結束後,該公司及其後續者的齊伯林飛艇繼續用於客運並成為新興粹納政權展示國力的標誌;直到1937年5月,填充氫氣的飛艇「興登堡號」在飛越大西洋到達美國時,於紐澤西州降落場地不幸著火失事,事件照片及目擊者驚悚證詞被當時新興的大眾傳播媒體

中国风电企业排名

1.华锐 2.东方电气 3.金风科技 4.华仪风电 5.湘电股份 风力发电整机制造机构名称 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 新疆金风科技发展公司 四川风瑞能源 GAMESA GE能源集团 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 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 江西麦德风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风电事业部 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Repower 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万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佛山市东兴风盈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 东方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 保定惠德风电工程有限公司 哈尔滨哈电风电设备公司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 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明阳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含并网/离网型) 机构名称广州红鹰能源科技公司 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嘉兴市安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思源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风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中科恒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风霸机电有限公司 上海林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大益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瑞安海立特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风能蓄电池机构名称 北京辉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叶片及其材料机构名称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艾尔姆玻璃纤维制品(天津)有限公 司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 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先进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越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科技研究院 威海市碳素渔竿厂 金陵帝斯曼树脂有限公司 中航(保定)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联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常熟市卡柏(Core Board)复合材料 有限公司 北京恒吉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风力发电机机构名称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南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捷力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 盾安电气 齿轮箱/回转支承机构名称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德国GAT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洛阳精联机械基础件有限公司 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 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通力减速机有限公司 变桨系统机构名称 桂林星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德国GAT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路斯特绿能电气系统(上海)有限公 司 电控系统及变流器机构名称 Mita-Teknik公司 德国GAT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 上海麦腾电器有限公司 洛阳精联机械基础件有限公司 艾黙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南京环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奔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Elspec中国代表处 北京科诺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阿尔斯通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大连威科特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胜业电器有限公司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中电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艾黙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北京欧买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清能华福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刹车系统及联轴器机构名称 安特制动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德国GAT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晟达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开天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洛阳精联机械基础件有限公司 焦作市制动器开发有限公司 汉中海利液压控制有限公司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意大利阿托斯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风电企业排名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风电企业排名 1. 华锐 2. 东方电气 3. 金风科技 4. 华仪风电 5. 湘电股份风力发电整机制造机构名称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新疆金风科技发展公司四川风瑞能源 GAMESA GE 能源集团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江西麦德风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风电事业部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Repower 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万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佛山市东兴风盈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保定惠德风电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哈电风电设备公司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广东明阳风电有限责任公司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含并网/离网型)机构名称广州红鹰能源科技公司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嘉兴市安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思源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风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中科恒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风霸机电有限公司上海林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大益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瑞安海立特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风能蓄电池机构名称北京辉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叶片及其材料机构名称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艾尔姆玻璃纤维制品(天津) 1 / 5

中国风电企业排名

中国风电企业排名 超大型风力发电机构 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 新疆金风科技发展公司 四川风瑞能源 GAMESA GE能源集团 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 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 江西麦德风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风电事业部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Repower 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万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佛山市东兴风盈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 东方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 保定惠德风电工程有限公司 哈尔滨哈电风电设备公司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 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明阳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含并网/离网型)机构名称

精选文档 广州红鹰能源科技公司 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嘉兴市安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思源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风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中科恒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风霸机电有限公司 上海林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大益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瑞安海立特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风能蓄电池机构名称 北京辉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叶片及其材料机构名称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艾尔姆玻璃纤维制品(天津)有限公司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 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先进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越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科技研究院 威海市碳素渔竿厂 金陵帝斯曼树脂有限公司 中航(保定)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联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常熟市卡柏(Core Board)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恒吉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风力发电机机构名称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南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世界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摘要:航空发动机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首次动力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个时期,活塞式发动机统治了40年左右。第二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60多年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开创了喷气时代。 关键词:活塞式喷气式 航空发动机诞生一百多年来,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 前40年(1903~1945),为活塞式发动机的统治时期。 后60年(1939~至今),为喷气式发动机时代。在此期间,航空上广泛应用的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先后发展了直接产生推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亦派生发展了输出轴功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一、活塞式发动机统治时期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1903年,莱特兄弟把一台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之后,成功地用到他们的"飞行者一号"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这台发动机只发出8.95 kW的功率,重量却有81 kg,功重比为0.11kW/daN。发动机通过两根自行车上那样的链条,带动两个直径为2.6m的木制螺旋桨。首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12s,飞行距离为36.6m。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作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成功飞行。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活塞式发动机不断改进完善,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达到其技术的顶峰。发动机功率从近10kW提高到2500kW 左右,功率重量比(发动机功率与发动机质量的重力之比,简称功重比,计量单位是kW/daN)从0.11kW/daN提高到1.5kW/daN,飞行高度达15000m,飞行速

风力发电行业过去历史

风力发电行业过去历史、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危机 (第六组) 摘要;风能是近期内最具大规模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世界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用于研制现代大功率风力机,中国也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产业化项目和“863”项目中列入,可以预计,风力发电将会有迅速的发展。风能利用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用科学的方法研制风力机还是近20年的事。本文从风力发电简史,风力发电的现状,风力发电中的科研,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和贡献危机方面进 行了详细介绍和探讨。 风能是最具商业潜力、最具活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使用清洁,成本较低,取用不尽。风力发电具有装机容量增长空间大,成本下降快,安全、能源永不耗竭等优势。风力发在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电力供应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全球变暖问题。在各类新能源开发中,风力发电是技术相对成熟、并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风力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发电产生的大量的污染物和碳排放。大规模推广风电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出积极贡献关键字;风力行业、发展、贡献、危机 一、风力发电广义定义

风力发电技术是把风能转变为电能的技术。通过风力发电机实现,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二、风力发电行业发展趋势 (一)风力发电过去历史发展 (二)风力发电现状 进入21世纪,全球可再生能源在不断发展,而在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始终保持最快的增长态势,并成为继石油燃料、化土燃料之后的核心能源,目前世界风能发电厂以每年29%的增长速度在发展,根据全球风能协会(GWEC)的统计,至2009年底,全球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达74.2GW,较2008年的59.1GW增长27%, 我国风电事业起步较晚,但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风力发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从70年代开始进行并网 型风力发电的尝试。1983年山东荣成引进3台丹麦55kW风力发电机组,开始了并网型风力发电技术的试验与示范;1986年,新疆达坂城安装了1台丹麦100kW风力发电机组;1989年安装了13台150kW风力发电机组;内蒙古安装了5台美国100kW风力发电机组,开始了我国风电场的运行实验与示范。 1996年底总装机容量为5.7676万kW;1997年在国家

电源的发展历程

电子元件技术网 w w w .c n t r o n i c s .c o m 引言 电源的发展历程 1. 电源的百年历史 在研究高效率开关电源之前,还是应该先看一看电源发展的历史。也许会对电源的将来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电子线路无论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息电子电路还是电力电子电路,无一例外的需要直流电供电。那么电子线路对电源有哪些要求,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电源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呢?简而言之要“与时俱进”。电子线路从真空管的问世至今约有100年的历史,伴随而来的就是近100年历史的电源技术。 电子线路由真空管电路发展到晶体管电路再到小规模集成电路、直至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供电方式也有了很多改变。 2.最初的电源既不需要稳压也不需要严格滤波 在真空管统治电子线路的时代,大多数的电子线路并不需要供电电源的十分稳定,那时的电源无非是整流滤波。通常只需要将交流市电经过变压器转换到合适的电压值后,通过电子管(可以是真空管、汞整流管、充气闸流管等)的整流变成脉动直流电,最后经过电容输入式滤波或电感输入式滤波将脉动直流电转换成为需要的平滑直流电。为了携带方便,也可以用电池供电,这时的真空管是专用于电池供电的节电型的,也就是当年的电池式收音机、收发报机以及电台。在那个年代对直流电的理解就是像现在大学电路课程中对直流电的描述那样,似乎直流电所接的负载就像电阻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即使出了问题,电子工程师也只会从“退交联”(换成现在的术语是 “”退耦合,简称 “退耦”)入手加以解决。当退交联电容器的电容量由于电容器的失效而大大减小时,电子线路将出现自激振荡现象,如那个年代所说的收音机所发出的“汽船声”(由于整流滤波电解电容器失效造成寄生振荡时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如同汽船发动机发出的声音)等。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因为直流母线的交流阻抗由于电容器的失效而增高,导致了电子线路的输入与输出通过直流母线形成有害的耦合,当满足电路的振荡条件时,电路形成自激振荡。由于直流母线的高频阻抗比较高,因而需要旁路电容器,这也就是电子线路对直流母线的交流阻抗最初的要求。 3.电子线路需要多路电源供电 由于真空管构成的电子线路通常有电源变压器,所以可以通过不同的绕组方便的得到所需要的多种不同电压。但是,如果是电池供电的电子线路,则需有要为真空管的灯丝供电电源甲电池和为阳极电流供电的乙电池,甚至还要有为栅极提供负偏置电压的丙电池。那个时代的电池导致了电子线路中电池组就占了非常大的体积。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所

国际民机航空发展史

第一部分:向往探索 (按时间顺序介绍几个重要节点,每张展板可放臵2—3件事,以图为主,文字可整合缩减) 1、1783年11月21日,法国孟格菲兄弟所设计的热气球,第一次实现了载人飞行,拉开近代航空史的序幕。 早期热气球 2、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首次完成了“有动力驱动的、机构终于空气、可维持水平轨迹”的飞行,因此获得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殊荣。

莱特兄弟与飞行者一号 3、1906年11月12日,旅法巴西人桑托斯〃杜蒙(Alberto Santos -Dumont)研制成功欧洲最早的飞机“14-比斯”。在欧洲杜蒙一度被称为航空之父,在巴西至今仍保持这一称号。 14-比斯 4、1909年9月21日,旅美华人冯如研制的中国人第一架飞机“冯

如一号”基本试飞成功。1911年1月18日凌晨,冯如亲自驾驶“冯如二号”在奥克兰艾劳赫斯特广场(Elmhurst)成功实现首飞。冯如是最早发明并试飞成功的中国人。 冯如一号与冯如 5.1910年5月28日,法国亨利〃法布尔发明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 第一架水上飞机

6、1913年,世界上第一架大型多发动机飞机“俄罗斯勇士号”在俄罗斯接受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视察,它的出现,为人们发展重型飞机打下了基础。 俄罗斯勇士号 7、1914年1月1日,航空业只有一条航线:从佛罗里达的圣彼得堡到坦帕,由飞行员汤雅士(Tony Jannus)驾驶贝诺华(Thomas Benoist)喷气飞船进行了首次飞行。首航只有一位乘客,当时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市长费翊(Abram Pheil),他在拍卖会上用400美元拍下了首航机票。

未来五年内中国风电行业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

未来五年内中国风电行业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 2018-2020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将超过200GW。预计2019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约66GW,同比增长21.6%;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预计6.3GW,同比增长75%。 全球风电年度新增装机容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1-11月,国内并网风电容量为17.20GW,同比增长37.38%;其中9-11月并网容量分别同比增长112%、86%、50%;预计全年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同比增速。 国内风电月度并网容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中国风电行业反转兑现。2018年1-11月风电新增装机17.20GW,较去年同期增加4.68GW,同比增长37%,行业反转兑现。其中,11月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2.73GW,同比增加50%。 风电月度新增装机(GW)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风电月度新增装机累计(GW)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北复苏、中东部常态化逻辑兑现。2017年底我们看好2018年风电新增装机或将反转,核心逻辑是三北解禁带来的复苏和中东部常态化,目前来看两个逻

辑都兑现了:(1)2018年三北红六省解禁三个,2018Q1-3三北地区新增并网容量7.08GW,同增39%;(2)2018Q1-3中东部(不含云南)新增装机5.528GW,同增25%。此外,分散式多点开花、海上风电放量,我们2017年底预计2018年风电行业新增装机或达25GW,同增28%。目前来看全年预计新增23-24GW(1-11月新增17.20GW),略低于我们年初25GW的预期,主要原因是全社会去杠杆、中东部极端天气和环保因素超出预期。 三北复苏、中东部常态化趋势明显(GW)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积极因素持续,2019年新增装机或达28GW,同增约20%。在三北解禁、中东部常态化、海上和分散式放量等因素趋势下,2018年风电行业迎来反转。展望2019年,除了2018年的好转逻辑之外,行业还有两个积极的因素:三北地区继续解禁以及电价抢开工,我们预计2019年新增装机约28GW,同增约20%(预计2018年新增装机23GW)。 2019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预计28G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