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我国风能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风能技术发展历程

后期,我国已研制成功十多种现代风力提水机, 形成了高扬程小流量风力提水机组 ( 多叶式风轮 驱动曲柄传动机构带动拉杆式活塞泵提水 ) 和低 扬程大流量风力提水机组 ( 多叶式风轮通过齿轮 传动机构驱动旋转式螺旋泵提水 ) 两大系列。前 者主要用于为北方农、牧区提供人畜饮用水或小 面积草场、农田灌溉;后者主要适用于东南沿海 地区的农田灌溉、盐场制盐、水产养殖等提水作 业。到 90 年代,我国山东又出现了风轮带动空压 机驱动提水装置的新型提水系统,主要适用于丘 陵地区的农田灌溉。
2 风能在风力发电方面的应用及风电机组 的演变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为解决 内蒙古牧区农牧民生活用电问题,我国开发了多 种百瓦级和千瓦级小型直驱永磁式风电机组,逐 步在内蒙古牧区和北方偏远地区推广应用。
20 世 纪 初, 我 国 陆 续 研 发 了 5 kW、10 kW、20 kW、50 kW 和 100 kW 的直驱永磁式并 网风电机组,并出口到欧美国家为中小型加工企 业或农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电。近年来,由于光 伏组件成本大幅下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了快 速发展。由 5 kW 和 10 kW 小型风电机组与光伏 组件集成的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移动通信基 站领域开辟了新的市场。
21 世纪初期,丹麦 Vestas 公司、美国 GE 公司、 西班牙歌美飒公司、德国 Re power 公司、印度 苏司兰公司等企业研发的双馈式变速恒频风电机 组技术日益成熟,成为欧洲和美国风电场应用设 备的主流,并迅速向亚洲等国家扩展。
为了跟上国际风电机组前进的步伐,我国风 电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开展国际合作, 提升国内风电机组研发水平。
风力提水源于我国的宋朝。明代以后,提水 风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 工开物》一书中记载有“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 转车,风息则止”,这是对风车的一个比较完善 的描述。同时,明代学者方以智著的《物理小识》 记载有“用风帆六幅,车水灌田,淮阳海涂皆为 之”,所描述的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利用风能提水 的生动景象。

国内风电的发展历程全

国内风电的发展历程全

国内风电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风电发展史,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早期示范阶段(1986-1993年):主要利用国外赠款及贷款,建设小型示范风电场,政府的扶持主要在资金方面,如投资风电场项目及支持风电机组研制。

二、产业化探索阶段(1994-2003年):首次建立了强制性收购、还本付息电价和成本分摊制度,由于投资者利益得到保障,贷款建设风电场逐渐增多。

但此时国产的风力发电机功率不稳定,效率低,国内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组十分依赖进口,国产发电机占比仅有30%,国外如西班牙的歌美飒、丹麦的维斯塔斯、美国的通用电气这些外企进口的机组占据了当时国内70%的份额。

三、风电行业产业化高速阶段(2004-2010年):主要通过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来确定风电场投资商、开发商和上网电价,通过施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细则,建立了稳定的费用分摊制度,迅速提高了风电开发规模和本土设备制造能力。

在国家政策和各类补贴的推动下,这段时间里风电行业实现了数年的高速增长,在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8.97GW,此时国内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90%o当时新生了比较有名的企业代表有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华锐风电(由于当时激进的扩张已退市)四、弃风现象严重阶段(2011年2012)由于早期我国大部分的风电站集中建设在三北地区(远离用电量大东的南沿海地区),风电发电不稳定,发电量时大时小无法实现稳定供给,再加上当时储能设施配套和特高压输电的不完善,导致出现严重的弃风弃电现象。

与此同时,风机产品故障问题也开始显现,国内风电场后发生多起大面积脱网事故。

为此,政府监管趋严,电监会要求已经电网运行的风电场要通行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核查,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计划。

由于风电电网检测资源不足,风电整机企业排队等待检测,影响电网速度。

五、弃风现象改善,装机量增长阶段(2013年2015)一方面,风电弃风率在2013和2014年出现下滑:2013年冬季气温同比偏高,供暖期电网调峰压力较小,风电消纳较好的夏秋季来风增加,同时全国电力负荷同比增速提升,弃风率呈现一定好转;另一方面,受2015年以后的网风电标杆电价下调影响,2015年出现较为强烈的抢装潮,推动2015年新增装机达30.75GW,为历年最高值。

风电发展历史

风电发展历史

典型的风力发电机组
丹麦BONUS公司最初是一个 农业机械制造厂, 1980年制 造了BONUS 30kW风力发电 机,是早期风力发电机组的 典型代表。
典型的风力发电机组
NORTANK 55KW风力发电机 1980-1981年期间,现代风力 发电机工业和技术上的突 破,使风力发电每度电的 成本下降了约50%。 Nortank55kW风力发电机 组的出现,也标志风力发 电产业成为了一个新兴的 行业。
国内风电发展简介
• 由于多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资金,设备主要 为进口设备, • 设备单机容量增大, • 随经验积累,设备种类逐步开始减少, • 项目规模不断增加, • 出现了独立运作的风电公司,财务独立, 电费收入成为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
国内风电发展简介
• 1995年至今,国内的并网型风力发电进入 了高速发展阶段, • 国家明确风电的商业化运作的地位,投资 主题多源化, • 年新增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新的风电场不 断出现, • 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设备实现 了商业化销售。
10 洮北 青山 Taobei Qingshan 合计
951(51%) 638650(51%)
国内风电场分布图
国内风电机组容量分布
单机容量范围 台数 300以下 300-450 500-660 750-900 1000以上 150 90 比例 8.1% 4.9% 总容量 32440 27980 500830 555350 143400 比例 2.6% 2.2% 39.7% 44.1% 11.4%
国内风电发展简介
• 1989-1994年,并网型风力发电试验运行阶段
时 间 1989年 1989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4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89年 1991年 1992年 1994年 1994年 新疆达坂城风电一场 内蒙古朱日和风场 内蒙古朱日和风场 内蒙古朱日和风场 内蒙古朱日和风场 内蒙古商都风场 新疆达坂城风电二场 新疆达坂城风电二场 新疆达坂城风电二场 广东南澳风电场 广东南澳风电场 广东南澳风电场 广东南澳风电场 大连横山风电场 名 称 数量 14台 5台 6台 14台 3台 12台 4台 8台 21台 2台 3台 6台 15台 4台 容 量 2050 500 600 2200 900 3600 1200 2400 7100 300 390 900 3000 1000

中国风能发展史

中国风能发展史

中国风能发展史中国的风能发展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国家开始意识到化石燃料的有限性,并意识到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那个时候,风能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第一批风能实验项目,以了解风能技术的可行性。

这些实验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山区地区。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这些项目的发电量并不高,仅能满足当地的部分用电需求。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风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风能设备,并建立了一些规模较大的风电场。

这些风电场的发电量明显提高,已经能够满足一些地区的部分甚至全部用电需求。

进入21世纪,中国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能成为了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财政补贴,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进入这个领域。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使得风能设备的效率不断提高,降低了发电成本。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风能产业迅速发展。

截至2019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风电装机容量。

风电成为了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为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的风能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由于电网建设不完善,风电发电的不稳定性导致了一定的问题。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风能项目选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一些资源的浪费。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在不断推动风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风能产业有望继续迎来更大的发展。

同时,风能也将继续在中国的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

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

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一、风力发电的发展历程风力发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最早的风力发电综合利用风能的方式是风车,用来提供机械动力,比如磨面粉,抽水等。

而第一批商业风电机组、则出现在1870年左右。

直到今天,风力发电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新型能源,并且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

随着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风力发电的技术趋势1. 大型化、高效化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容量不断增大,从最早的几十千瓦,到目前的数兆瓦级别,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大型化的风力发电机组不仅可以更好的利用风能,提高能源转换效率,而且在降低单位能耗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2.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设备也面临着智能化的趋势。

智能化技术可以对风力发电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化技术还能帮助运维人员更好的进行预测性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整体的投资回报率。

3. 海上风电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海上风电已经成为未来风力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风速稳定,且对景观和环境影响较小。

相比陆地风电,海上风电技术较为成熟,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未来海上风电将会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并成为风电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

1. 全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风力发电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热点。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风力发电的研发和建设。

未来,风力发电将进一步实现全球化发展,全球范围内将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与竞争格局。

2. 多元化利用未来风力发电将逐步实现多元化利用,不仅可以作为发电设施,同时还可以与其他能源形式进行有效整合,例如与太阳能、储能、地热能等形成混合能源,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未来风力发电还有望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实现更加广泛的利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风力发电成为了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选择之一。

我国风电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风电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的风电政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以下是风电政策的主要里程碑事件:1. 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风能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资源。

在此期间,中国引进了最早的风力发电技术和设备。

2. 2005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国家性的风能法规——《可再生能源法》,目的是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风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 200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

4. 2009年:中国启动了全国风电资源调查项目,以评估和确定风能资源分布情况,为风电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5. 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风能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风电项目的电价补贴和金融支持,加强技术支持和示范项目建设等。

6. 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风电产业应做到健康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提高风电的并网运行质量。

7. 201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规范风电产业发展,实施分类管理,推动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加强市场准入和运行管理等。

8. 2015年:中国启动了全国风电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并提出到2020年建设200个风电示范区。

9. 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2016年修订)》,进一步完善风电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电价政策。

10. 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快风电市场化进程,推动风电装备制造和技术创新,推动风电与其他能源形式的融合发展。

11. 2020年:中国发布了《关于新能源发展的2030年规划》,将风电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形式之一,并提出了到203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的目标。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程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程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程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风能作为一种常见的能源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风力发电机就是利用风能进行发电的设备,它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极具意义的话题。

一、风力发电机的初生时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汉代就有“风车磨”之说,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我国的传统风车在农村地区依然存在。

20世纪初,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将风能用于发电,最早的风力发电机是由丹麦人发明的。

当时的风力发电机结构简单,通过旋转的风车带动发电机发电,输出电压很低,主要用于照明等低功率设备。

但是,由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问题,并未取得广泛应用。

二、风力发电机的大规模化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机也越来越普及。

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建造大型的风力发电站,由于风速的不可控因素,单独一台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力不稳定,因此,大规模利用风力发电必须建造风力发电站。

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风力发电大规模商用化。

德国太阳能公司将风能转化成电能的方法和设备推向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

1991年,德国龙达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出了全球第一台3MW的风电机组。

日本もとぶ技术研究所也生产过单机容量为2MW的风电机组。

2002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突破了10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第六大风力发电国。

目前,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在世界排名前三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和德国。

三、风力发电机的技术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机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首先,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新型风力发电机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能够智能地监测、调整、控制发电机各项参数以及风机羽角和保护。

其次,风力发电机的外观也得到了不小的改变。

早期的风力发电机外观单一,大多是圆柱型、圆锥型等形状,目前,风力发电机的外观更加多样化,如风轮表面铁损的涂装技术,可以提高表面疏水性,使得风轮的抗风能力和维护效果都有了很大改善。

此外,现代风力发电机还采用了先进的轻量化材料,可以方便地进行维修和更换。

风力发电历程

风力发电历程

你有没有留意过平原上不停转悠的“风车”?要明白,咱们现在觉得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在上个世纪,那可是国外用来阻碍咱们经济发展的武器之一。

上1986年,丹麦的三台风机撞开中国风电的大门。

此后十几年,中国的风电市场一直由外资垄断把持,被卡住脖子的中国痛苦不堪。

1999年,历经艰辛,我们才搞出首台国产风机S600。

2005年,全球风电霸主维斯塔斯大放豪言,风能将成为和石油天然气一样的主流能源,其全球及中国市场份额都将大幅上涨。

那时,他在中国的市占率是38%,2020年国际三大风电巨头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和GE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合计4%,曾经不可一世的风电大佬只能在本土企业的胃口饭量之外,抢点量少劣质的残羹冷炙。

2021年,西门子、戈美飒决定退出中国陆上风电市场,因为中国是国内制造商的市场,短短30多年,中国风电市场风云变幻,判若云泥。

外资巨头节节败退,中国风电艰难崛起?一场激动人心的风电逆袭之旅。

风电的故事还得从举世闻名的童话王国丹麦说起。

世纪八十年代,咱国家大力搞工农业发展的时候,碰到了个特别让人闹心的问题,那就是电力。

为了把工业发展起来,政府号召全民搞电,去解决电力不够的状况。

就在这时候,比起火电跟水电,风力发电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

在历史当中,咱们国家很早就开始搞风能的开发利用了,不过主要是靠风能来提水蓄能然后发电。

比如说,在风大的地区,借助河流山川,搞水力发电。

在这当中,风的作用能让提水蓄能的效率更高。

但要是只靠风力来发电,这方面仍旧是啥都没有。

老百姓正起劲地把水力发电跟风能结合起来给工业发展供电呢,可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也就是丹麦,早就有了特现代化的风力设备。

1891年,丹麦气象学家保罗拉库尔引入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现代意义的风力发电机。

此后100多年,从主流技术路线到先进材料研发,从世界首个海上风电场到覆盖全球的商业网络,丹麦这个只有500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一直屹立在风电产业金字塔的尖端,俯视全球,丹麦风电大佬维斯塔斯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风电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研究实验阶段(50~60年代)
该阶段主要是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发展的摸索试验阶段,并未得到实际的开发和应用,基本上处于摸索阶段。

由于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机组在试运行时就损坏,并未能形成产品。

不过这种初期阶段的摸索为后来研制风力发电机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阶段离网式风电发展阶段(60一8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从离网式小风机的研发推广开始的。

在国家科委等有关部委的领导和协调下,我国开始组织全国力量重点对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科技攻关,促进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商品化,并在内蒙等省!自治区组织示范试验和推广应用。

这一阶段风电发展主要是解决农村无电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这种离网式小风机对解决边远地区农!牧!渔民基本生活用电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三阶段并网风电试点和示范阶段(80一90年代)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对大型风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开始着手风电场的规划建设,使并网风电试点的数量由少到多,试点规模从小到大,试点的地域分布也逐渐扩大。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重点对中型和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科技攻关。

与此同时,引进国外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开始着手规划风电场的建设,进行试验示范。

这一时期,我国风电场的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四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
该阶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动推动了并网风电的发展,并采取了比较明确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风电的规模化发展,使风电产业规模扩大,风电技术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辽宁、新疆、广东和内蒙古是我国风电发展最快的省份。

经过多年实践,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渐渐形成,我国已基本掌握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主要零部件国内都能自己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