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估自评报告
2015年零陵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自查评估报告

零陵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自查评估报告根据《湖南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湘卫疾控发[2015]5号文件精神的有关要求,我区领导及有关专业技术等人员参与,于2015年3-5月期间,对我区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终期考核评估,各项工作按省、市卫生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已完成,现将评估情况报告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区地处湘南,位于潇水与湘江交汇处,地形为丘陵和山区,以丘陵为主;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最高山峰达1500余米,雨水充沛,气候适宜,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交通运输方便。
其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其次是矿产品;农民人均收入12000余元;全区土地总面积195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77人/平方公里;总人口61.8万人;辖4个乡,8个镇,4个办事处,541个行政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有公共卫生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2591余人;村卫生室398个,乡村医生330人;小学57所(含零师附小、民办、私立6所),在校学生39670人。
二、评估背景我区(原零陵县)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在上世纪末就考试开展工作。
1978-1982年,在全区常住居民全面开展了碘缺乏病普查,通过调查证明我区碘缺乏病的患病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查出碘缺乏病患者1万多人,为全省中等流行区之一通过全面的普查工作,摸清了我区碘缺乏病的人群分布,地理环境等流行因素,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查出的所有患病者采取以注射碘油和口服碘油胶丸为主导的防治措施,对病区人群采集尿样及饮用水检测其碘含量,病区的乡村居民供应、食用碘盐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我区重点开展了碘缺乏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碘盐销售网络管理和建设,建立以食用碘盐为主导的防治碘缺乏病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了盐碘和尿碘的检测监测工作;每年均开展“5·15”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
三、评估方案及结果:1、碘盐监测工作: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要求及抽取了菱角塘、珠山、水口、接履桥、朝阳5个地方,每个地方随机抽取4个村(社区、居委会),每个采样村(点)随机抽取15户居民用户盐样,共计采样300份居民盐样做碘含量测定(按照国家GB/T13025.7~1999标准,用直接滴定法(仲裁法)测定碘含量(mg/kg))。
【目标管理)盐池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工作情况汇报

(目标管理)盐池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工作情况汇报盐池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工作情况汇报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及专家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我县近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进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壹、基本简介我县位于宁夏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是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带,东临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环县,北靠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周边有盐湖广布。
二、前期工作成效显著(壹)组织领导情况消除碘缺乏病是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做出的庄严承诺,按照消除目标要求,2010年国家要对全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进行验收。
为实现2010年以县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卫生、盐业、工商、教育、广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全民动员、广泛宣传,加强了碘缺乏病的监测和全民健康教育,实施了全民普及食盐加碘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县仍有绝大部分乡镇的合格碘盐食用率达不到国家消除目标要求,全区消除工作以县为单位唯有我县不达标。
为此,于2009年6月28日卫生厅刘厅长亲自调研,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于2009年7月6日于政府召开了“盐池县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会议”,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余建福就盐池县2010年以县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2010年我县成立了由政府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卫生局副局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工作领导小组、盐池县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领导小组、盐池县县级考核评估工作组。
制订了《盐池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百日会战工作方案》、《盐池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方案》、《盐池县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2010年5月15日以全国碘缺乏病宣传为契机,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盐业局、吴忠市政府、吴忠市卫生局领导和盐池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及卫生、发改、工商、教育、质监、盐业、计生、妇联、残联、广电等部门负责人亲临参加,强调此项工作的职责及重要性。
莒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工作情况汇报

莒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工作情况汇报第一篇:莒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工作情况汇报莒县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终期考评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县开展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终期考评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我县开展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终期考评工作情况:我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卫生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和《山东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总体要求,积极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在组织管理、部门履行职责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0年4月,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评;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也达到了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规定的标准要求,有效地保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进一步做好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县政府及时转发了《山东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10年9月,组织人员按照《山东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对全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了自查考评;2010年12月,市卫生局组织对我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估,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山东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要求。
现将我县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终期考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东经118°35′~119°06′,北纬35°19′~36°02′,隶属于日照市。
东临日照市东港区、五莲县,西接沂水县、沂南县,北接诸城市,南毗莒南县。
总面积1952.4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05万人,辖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60个行政村。
锡林郭勒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估报告

锡林郭勒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估报告发表时间:2016-07-16T15:53:33.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焦惠刘学成[导读] 为了及时了解锡盟(锡林郭勒盟简称)儿童碘营养状况各旗县市疾控中心进行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自查评估工作。
锡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26000为了及时了解锡盟(锡林郭勒盟简称)儿童碘营养状况各旗县市疾控中心进行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自查评估工作,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锡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高原草原的主体部分。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9′——120°00′,北纬42°32′——46°41′。
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陆路口岸,南与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毗邻,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西与乌兰察布市相连;东与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相邻。
东西长约700多公里,南北宽约500多公里,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
辖9旗1县2市和3个自治区级开发区。
9个旗是: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1个县是多伦县;2个市是锡林浩特市和二连浩特市;3个自治区级开发区是乌拉盖开发区、黑城子示范区、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盟总人口94.68万,其中蒙古族占29%,其他少数民族有回、满、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伦春等。
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一)、碘缺乏病流行情况锡盟碘缺乏病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涉及6个旗、县(市),48个苏木(乡林牧场)的64万人口,约占全盟总人口的70%多。
据1959---1985年调查,全盟碘缺乏病区患者26602人,平均患病率11.35%,男性为4.72%,女性为12.18%,男女比值1:2.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而且女性病情亦重于男性,男性最高患病率在10---15岁之间,女性在30岁仍具较高的患病趋势。
消除碘缺乏病汇报

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在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整体转型、提速发展”的重要时刻,评估组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让我们倍受鞭策和鼓舞。
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评估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我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近年来,我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方针,积极推行以普及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监测监管、加大宣教力度,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9年7月,我县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深入现场查验、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进行了县级自查评估。
经自查,我县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28%,8~10岁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为236µg/L,且尿碘含量低于50µg/L占2.8%,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5%,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目标。
具体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长效机制。
碘缺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地方病,我县历来高度重视,始终把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盐务分局、县教委、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文广新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地方病防治办公室,负责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协调管理。
同时,依托公共卫生三级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碘缺乏病防治网络,确保我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落实工作责任。
将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管理,通过签订责任书形式将地方病防治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
三是完善工作制度。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评估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评估评价青神县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达标)情况,为继续作好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09年,按照《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对青神县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进行考核,采用听取汇报、现场考评,查阅资料的方法。
结果监测居民288份盐样,无非碘盐,无不格碘盐,中位数为34.9mg/kg,样本检测范围21.9mg/kg-45.1mg/kg,碘盐合格率100%,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食用率100%;调查8-10岁儿童400名,Ⅰ度肿大14名,肿大率为3.5%,尿碘水平监测100名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82.1ug/l,小于50 ug/l为0;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150名五年级小学生为92.7%,50名家庭主妇为94.0%。
结论青神县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但应继续坚持全民食盐加碘的策略及持续深入的全民健康宣传教育,巩固防治成效。
[关健词] 碘缺乏病;消除;评估青神县2005年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
2009-04按照《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要求进行自查工作,2009-11经“眉山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达标考评组”考核,达到县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标准,为“达标县”。
现将2009年青神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考核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以县城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共5个乡镇(南城镇、青城镇、西龙镇、黑龙镇、河坝子镇);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抽取1所中心小学,检查400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和100名儿童的尿碘;在抽取的每所小学抽取30名5年级学生和学校附近抽取10名家庭主妇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1.2 碘盐按照《2008年度中央补助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碘盐监测》要求,在青神县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中部分别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食用盐共288份,检测碘含量。
2015年临湘市碘缺乏病消除自评结果及分析

2015年临湘市碘缺乏病消除自评结果及分析发表时间:2016-10-21T14:46:01.7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作者:李旭光孙伟波唐冬梅李迎兰[导读] 为全面了解临湘市碘缺乏病病情现状,评价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和工作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临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岳阳 414300 【摘要】目的:为全面了解临湘市碘缺乏病病情现状,评价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和工作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国卫办疾控函〔2015〕3号)和《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及判定标准》(国卫疾控发〔2014〕79号)的要求和方法,对管理指标综合评分,对居民户食用盐、8-10岁儿童尿碘和甲状腺、孕妇尿碘和健康教育知识等进行监测调查。
结果:管理指标综合评分87分,8-10周岁儿童尿碘中位数212.60μg/L,且尿碘水平低于50μg/L的比例只有1%;孕妇尿碘中位数204.21μg/L;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93.3%;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识及格率100%。
结论:对照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和判定标准,临湘市实现了碘缺乏病消除的目标,防治措施起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碘缺乏病;自评;分析碘缺乏病是自然环境缺碘、人体碘营养不良所致的一种地方病[1]。
为评价《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国卫办疾控函〔2015〕3号),要求各地按照县级自查、市级复核、省级和国家级抽查的形式开展考评,省级以下考评内容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中各病种“评价内容”执行。
2015年4-6月临湘市对碘缺乏病消除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
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内容与方法1.1 管理指标综合评分收集整理2011-2015年当地碘缺乏病消除资料,按照《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及判定标准》附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价表”实行量化评分。
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自评情况模板-无具体数值版

××××××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自评报告模板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省碘缺乏病等重点地方病监测和控制消除评价方案(年份版)的通知》文号的通知、我区制定的《××市××区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要求和《××区2020年碘缺乏病监测方案》,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总目标,在“××区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制定了有关防治管理目标,逐步完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长效工作机制,现将我区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和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区历史上是碘缺乏病重病区之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
80年代初,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全面积极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并取得巨大成效,为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区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在此基础上,根据省市各种方案要求及对我区病情和现状进一步调查显示:我区碘营养状况控制在较理想水平。
二、监测情况1、病情监测:2018-2020年以来,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在大幅度下降,肿大率< %。
2、尿碘监测: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维持在 ug/L;孕妇:尿碘中位数维持在 ug/L。
3、盐碘监测:全区盐碘中位数维持在mg/kg,碘盐合格率 %,合格碘盐食用率达 %,非碘盐为。
4、健康教育:①、利用部门优势,开展多种方式宣传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一是卫生部门利用日常卫生防病宣传积极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利用卫生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卫生咨询、工作会议与培训等结合日常工作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二是利用教育部门在全区小学四年级以上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每学期安排1学时碘缺乏知识健康教育课,增加学生有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估自评报告碘缺乏病是危害我县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
根据《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卫办疾控发〔2015〕65号)文件精神。
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总目标,在彭水自治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制定了有关“防治管理目标”,逐步完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各级部门的重视特别是教育、盐业、工商、质检、妇联、残联和广电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消除碘缺乏病”防治阶段性成果。
我县于2015年3月至6月进行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情况自我考核和自查评估工作,现将我县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和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乌江流经南北,垮东经107度48分—108度35分,北纬27度24分—28度57分,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东西贯通,距主城3小时车程,有较为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也是重庆的出海通道之一。
北接湖北,南连贵州,与市内武隆、黔江等区县为邻。
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为171人/平方公里。
全县最高海拔1859m、最低海拔194m。
彭水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
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彭水地貌的主要特征。
彭水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发量950.40毫米,年均气压978.60百帕毫巴,无霜期311天。
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雪。
无霜期长,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
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万余人,土家族9万余人。
全县辖12镇27乡,300个村(社区),1979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68.30万,常住人口55.90万人。
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1个县人民医院、1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结核病防治所、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私营医院。
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一个慢性病地方病防治科,科室专业技术人员3名,1名专门从事地方病防治与管理工作。
二、防治历程碘缺乏病(IDD)是危害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地方病之一,多年来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各有关部门包括教育、盐业、工商、质检、妇联、残联和广电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各负其责,全县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003年通过市级“基本消除”和2009年“消除碘缺乏病”阶段评估达标验收的基础上,近几年来根据重庆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的“碘缺乏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碘盐监测方案”要求对我县的病情和现状进一步调查显示,我县8至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进一步下降,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等达到较高水平。
三、消除现况(一)管理现况1.组织领导。
(1)政府重视,组织健全。
彭水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自2003年通过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验收以来,在县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经费保证、防治机构健全、队伍稳定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运行机制。
为了确保我县顺利完成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考核评估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卫生计生、盐业、教育、工商、质监、财政、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全县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自我考核和自我评估的日常具体工作,确保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工作的正常开展。
(2)紧密部署,加强协调。
根据“规划纲要”制定了目标责任书,多次召开部门领导参加的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落实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工作的各项措施,协调、解决工作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卫生计生委作为主要任务部门,高度重视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责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主要任务。
县疾控中心按照卫生计生委要求成立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自评考核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召开工作协调会,对考核方案进行培训,对具体技术指标做调查统计、分析并撰写自评报告。
自评工作有条不絮的开展。
2.碘盐管理。
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的关键措施。
近几年来,我县严格执行重庆市有关盐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碘盐实行了进购渠道、价格、销售范围、市场等多方面的统一管理。
彭水县盐业分局按《食盐专营办法》、《盐业管理条例》、《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重庆市盐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把食盐“进、销、存”三关,与工商、质监配合,加强碘盐销售的监管工作,严格查处市场假冒伪劣碘盐和贩卖非碘盐的盐业违法案件,向辖区内消费者提供合格的加碘食盐。
(1)严把食盐“进、销、存”三关。
彭水县盐业公司在重庆市万州索特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合川盐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购食盐,两家公司均取得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资质。
2007年至2015年6月以来共计调入小袋加碘食盐2万多吨,保证了全县的碘盐供应。
在食盐保存上严格要求通风、卫生情况良好、发货过程中做到“破损、污染食盐不出库”。
并按要求对每批次小袋碘盐进行入库检验。
彭水县疾控中心每年对盐业公司库存食盐进行抽检,合格率达100.00%。
(2)加强监督,严格市场管理。
县盐业公司、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开展食盐市场监管,质监局每年对盐业公司进行定量食盐碘盐检测,工商局和盐业公司联合进行严格的市场盐务管理,县盐业公司定期对全县39个乡镇进行盐业执法宣传,2007以来共计出动504车次,2021人次的盐业执法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24160份。
现已擒获2004年查获海水精冒充食用碘盐案件中的最后1名在逃犯,已刑拘批捕。
维护了盐业市场的安全,保证了合格碘盐的供应。
3.监测与防治。
为了全面评估我县碘缺乏病消除工作进展情况,根据《重庆市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估方案》的要求,我县持续开居民食用碘盐含量检测、儿童及孕妇尿碘检测、儿童甲状腺肿大检测等,并同方位同步对盐业公司碘盐含量检测。
(1)居民食用碘盐调查。
根据重庆市碘盐调查方案要求,每年对彭水县居民家庭食用盐进行抽样调查。
自2011年以来,碘盐合格率除2013年为85.67%外,其余年份均达到90.00%以上。
合格碘盐食用率除2013年为85.67%外,其余年份均达到90.00%以上(详见表1)。
表1 彭水县2006年以来居民食用盐监测统计年份检测份数非碘盐不合格碘盐合格碘盐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份数碘盐覆盖率(%)不合格碘盐数不合格碘盐率(%)合格碘盐数碘盐合格率(%)2011 300 0 100.00 23 7.67 277 92.33 92.33 2012 300 0 100.00 25 8.33 275 91.67 91.67 2013 300 0 100.00 43 14.33 257 85.67 85.67 2014 300 0 100.00 28 9.33 272 90.67 90.67(2)儿童尿碘、甲状腺检测。
2011年对我县46名儿童家庭食用盐调查,碘含量均数为28.35mg/kg,碘盐覆盖率为100%,合格碘盐有42份,碘盐合格率为91.3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1.30%;“B超法”检测46名儿童中有1人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大率为2.17%;46名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28.1ug/L,儿童尿碘含量全部大于50.0 ug/L;46名儿童平均身高为129.20cm,平均体重为25.80kg。
2014年抽取平安镇平安小学54名学生全部食用碘盐,碘盐中位数为36.7 mg/kg,碘盐合格率100%;54名学生尿碘中位数为206.0ug/L,小于50ug/L仅一例,为39.75ug/L;通过“B 超”法测出54名儿童中有2名甲状腺Ⅰ级肿大,甲状腺肿大率为3.70%。
(3)孕妇食用盐、尿碘检测。
2011年抽取15名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95.4ug/L,大于50ug/L所占比例为93.33%;抽取哺乳期妇女15名,尿碘中位数为235.7ug/L,全部大于50ug/L。
2014年抽取平安镇20个孕妇做家庭食用碘盐检测,碘盐中位数25.62mg/kg,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孕妇尿碘中位数199.7ug/L,大于150ug/L。
4.健康教育。
消除碘缺乏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使社会各界都积极地投入到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来,县政府以及各部门把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宣传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1)各相关部门宣传工作。
卫生部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卫生资源,发挥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桥头堡作用,把防治碘缺乏病的宣传工作与儿童计划免疫、地氟病防治以及各种卫生宣传日结合起来,开展多形式、多病种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采用入户宣传、院坝会座谈、村民大会、健康知识讲座和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妇女儿童广泛宣传;制作碘缺乏病DVD宣传片,发放给乡镇卫生院定期播放;每年“5.15”碘缺乏病宣传日,县疾控中心联合县盐业公司及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了碘缺乏病宣传的活动,发放工作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相关资料,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制作板报、标语等多渠道向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碘缺乏病的危害、防治知识及消除碘缺乏病的重大意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教育部门把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纳入了中小学校的教学计划,通过上健康教育课、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制作墙报等向学生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并要求学生向家长宣传等。
盐业部门为了让优质的碘盐进入家庭,通过辖区内各供销批发点,用宣传画、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碘盐管理条例”、“如何正确使用碘盐”、“怎样食用碘盐”等知识,并利用“5.15”宣传日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向广大群众宣传。
(2)开展问卷调查。
为了评估我县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了解广大群众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县持续开展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和智商测定。
2014年7月我县抽取高谷镇、鞍子镇、龙射镇开展健康教育项目活动,首先明确了鞍子中心校、高谷中心校以及龙射中心校作为项目学校和高谷镇宝狮子村、共和村、铜鼓村,鞍子镇鞍子村、大池村、冯家村以及龙射镇的胜利村、葡萄村、白果村作为项目村;随后三个镇街卫生院积极与当地教办、学校、村委会、村卫生室联系,明确了各自应开展的工作及相应职责,使得项目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实施技术方案的要求,3个项目学校在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前后完成了90人的“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34.07%提高到了实施后的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