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规划解析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
根据对湿地景观格局的 分析,据此勾画出西溪湿地 自然保护区分区示意图。 • 西溪湿地自然保护区中 包括:一级核心保护区、二 级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 保护性开发区、外围景观保 护区、旅游区域六个层次。
青 衣
西溪湿地原有水岸特征
• 西溪湿地以“千塘百堰” 的地理形态为其主要特征,而 这些“鱼鳞状”的水塘并不是 天然形成的,而是长久以来人 们围堰养鱼的结果。分割池塘 的是纤细的堤岸,高出水面不 过1 米,堤岸时断时续,一些 毗邻的池塘因此连成一气,形 成珠箔银屏迤逦开”的丰富景 观层次。湿地内也有清晰的较 宽阔的河道以及蜿蜒曲折,窄 小幽暗的河道。水岸多样,概 括起来可以分为:池塘垂直驳 岸、河道驳岸、开阔河岸护坡3 类。 青 衣
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
二路延伸段。
青 衣
面积: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约为10.08平方公里。
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湿地生态:水资源、多种植被和水生动物资源保存完好,分布着维
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浮游植物7门;鸟类有12目26科89种,占
杭州所有鸟类总数近50%。
衣
• 民俗文化展示区: • 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筑密度,营造良好的湿 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点。 •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 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降低建筑密度,恢复西溪 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 植传统湿地植物,以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
青 衣
西溪草堂:为明晚期国子监祭酒冯 梦祯(字开之)(1546-1605)别业。梦 祯工于诗词,喜好收藏,晚年慕西溪山 水幽胜,乃于安乐山永兴寺旁(现留下 西湖高级中学)置地筑山堂别业,名 “西溪草堂”。现移建于此。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文本0703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规划 (2)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 (2)第二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性质和发展目标 (2)第三节规划结构与布局 (4)第四节湿地公园容量及生态原则 (6)第三章专项规划 (9)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 (9)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 (12)第三节典型景观规划 (14)第四节科研监测及科普规划 (17)第五节游览设施规划 (17)第六节基础工程规划 (18)第七节公共环境保护规划 (20)第八节防灾规划 (22)第九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3)第十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3)第十一节分期发展规划 (24)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利用的需要,为湿地公园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湿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得以修复培育、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第二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东起紫金港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不含西溪旅游服务中心用地),总面积约为10.64平方公里。
第三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外围保护带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风景区界线以外,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
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约为15.7平方公里。
第四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景观控制区周边景观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第五条本规划是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编制各项规划设计及进行保护与利用的依据和法定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园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第六条景源特征1、田园质朴,水乡浓郁2、古迹丰富,历史悠久3、水网密布,环境清幽第七条景源统计及评价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主要景点51个,其中:一级景点29个,占景点总数的56.9%二级景点8个,占景点总数的15.7%三级景点5个,占景点总数的9.8%四级景点9个,占景点总数的17.6%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格局与保护区域范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内涵水乳交融的特征。
西溪湿地度假中心景观规划设计

社区福祉
提供优美的休闲环境, 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 量,增强社区凝聚力。
可持续发展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 能技术,实现景观的可
持续发展。
保障措施与建议
加强项目管理
确保各个阶段的工作按时完成 ,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强化沟通协作
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保持 密切沟通,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
注重公众参与
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 游和休闲产业,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可持续 发展的实现。
02 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生态优先
保护自然环境
在规划设计中,优先考虑保护西 溪湿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确保湿地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
03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总体规划布局
1 2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规划理念
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打 造一个集休闲、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湿地生态旅 游度假中心。
功能分区
根据用地条件和游客需求,将度假中心划分为湿 地观光区、休闲度假区、户外探险区和服务配套 区等四个功能区。
空间布局
以湿地为中心,各功能区沿周边分布,形成环状 空间布局,保证游客的便捷流动和景观的连续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邀请 周边居民参与,听取他们的意 见和建议。
落实资金保障
确保项目资金充足,避免因资 金问题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成功打造了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度假环境:西溪 湿地度假中心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成功地 营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度假环境,为游 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文化的理想场所。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期性规划分析及经验总结 ppt课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期性规划分析 及经验总结
(二) 湿地公园二期
根据总体规划, 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 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 、民俗文化展示区、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 。规划功能结构形态 为“一堤三区”。“ 一堤”即花蒋堤特色 景观带;“三区”即 湿地生态保护区、民 俗文化展青示区、曲水 庵湿地景衣观区。
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 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 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
“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
“运河青田园风光带”。 衣
括起来可以分为:池塘垂直驳
岸、河道驳岸、开阔河岸护坡3
类。 青
衣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期性规划分析 及经验总结
西溪湿地上构筑物与水的交界面处理
•
西溪湿地上的旧有民居有多种类型,居民将多年临水而居的经验凝结
在不断变换的界面处理上。从中,我们提炼出形态模型A.B.C。湿地公园中
不乏新的形态的建筑和界面的处理手法,如模型D。在湿地二级核心保护区
下西 溪 且 留
西溪湿地的变迁
明清时期,西溪就是一个著名的风
景区,与杭州西湖、西冷并称为“杭州
三西”,并且有“副西湖”的美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生
产生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西溪湿地
渐遭蚕食,面积从历史上的60平方公里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分析精品PPT课件

•
西溪湿地上的旧有民居有多种类型,居民将多年临水而居的经验凝结
在不断变换的界面处理上。从中,我们提炼出形态模型A.B.C。湿地公园中
不乏新的形态的建筑和界面的处理手法,如模型D。在湿地二级核心保护区
域内,为了适应新的生产生活的需求,农民自己新修了二楼的房屋,在河
道驳岸上见缝插针种上了蔬菜:如模型E 。
青 衣
西溪湿地呈现显著的块状景 观空间格局特征。不同特征的单 元格以不同规律聚集在一起,形 成了不同性状的斑块,用统计数 据来表达。在64个单元格中,如 果一类格数量较多,说明该斑块 中水面分布较为集中,明水面积 较大;如果二类格或三类格数量 较多,则水面分布较均匀且量多 ;如果四类格数量较多,则该斑 块以农田地貌为主或水面面积较 少;五类格的数量说明了该斑块 内建设用地所占比例较大。 青 衣
青 衣
西溪湿地独特的肌理特征
现状问题
• 一、西溪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
•
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
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
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
方公里。
青
衣
1980-2003年西溪湿地变迁
• 二、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
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
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
减少到目前的10.08平方公里。很多房产
项目也在争夺这个地盘。
2007年2月份,被国家林业局认定
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03年,杭州市
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
青
》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
衣
西溪且留下。(宋高宗)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项目背景 • 项目建设内容 • 实施方案与计划 • 预期成果与影响 •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 结论与建议
01
项目背景
湿地公园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和恢复湿地 生态系统为核心,集自然景观、 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生态体验 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持续监测与评估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了确保湿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对西 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持续监测 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湿地保护经验和技术,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 湿地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推广经验与模式
提高公众意识
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与模式进 行总结和推广,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湿地保 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功能受到威胁。因此,建设西溪国家湿地公 园示范项目对于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将有助于推动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 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促进跨区域合作与交流
作为示范项目,西溪湿地公园将与其他地区的湿地保护机构 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湿地保护的方法和经验。这将有 助于促进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05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风险
评估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 的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气
最新西溪湿地项目规划

创新应对绿色生态办公产品, 为未来生态办公发展树立新风 向标
规划策略 杭州西溪湿地项目概念 26
规划策略
业主对本项目有何诉求?
杭州西溪湿地项目概念 27
业主对本项目有何诉求?
诉求一
怎样安排建造周期,更加高效 的实现园区运作?
应对一
分期界限清晰明确,地块分割 均匀,各期可单独运作,利于 业主分期拿地,逐步开发。
2.西临水城南路一侧的商业以对内为主,待道路建 系生态风情形象,同时运作模式更灵活。 商业—— 灵活定位。
成,可对外开放。
办公——住宅 2.沿水城南路商业以高层底商为主。
杭州西溪湿地项目概念 31
规划策略
本项目的建筑如何脱颖而出?
杭州西溪湿地项目概念 32
本项目的建筑造型如何脱颖而出?
规划策略
现代简洁——时代感和科技感
本项目的市场环境是怎样的?
项目坐标——时间坐标
市场对办公产品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于“便捷高效、空间宽敞”,追求郊区生态办公已经成为办公产品的新焦点。
规划策略
——传统商务办公区 城市混凝土森林般压抑的环境,快节奏的疲劳工作 方式,催生工作压力。
——郊区生态办公区 远离城市中心的喧闹与压抑,郊区办公拥有幽静和环境优美的天然优势。为 办公提供园林式的生态环境,在人与环境的友好共处中实现“幸福办公”!
中心广场——开放、有序,彰显办公园区的不凡气质,带给心灵一次检阅
组团庭院——富有趣味的场地设计、具有识别性的园区符号,再次强化办公者的归属 感,增添工作热情
私家庭院——独有的附送庭院不仅仅是入口前的绿化空间,更是企业重视办公环境、 重视生态营造的门面
杭州西溪湿地项目概念 44
交通组织分析
西溪湿地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西溪旅游服务中心内,东临杭州西溪旅游服务中心的西溪湿地主入口、南靠沿山河,西面与湿地公园相望,北面则为西溪旅游服务中心商业区。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1200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12000 平方米,地下部分为4000 平方米;项目地块基本呈东西狭长、南北较窄的长方形。
项目规划目标为建设一个集科普展示与科研教育于一体,结合部分商业、餐饮等业态的建筑综合体---- 不仅充分展示西溪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及湿地本身的悠久人文历史,作为科普教研的基地,更以成为国际性的旅游胜地为目标,打造国际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展示中心。
二、项目背景与资源西溪湿地位于杭州的西缘,与西湖仅一山之隔,东起紫金港路,西至绕城公路,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10.08 平方公里。
其以典型江南水乡风光而著称,历史上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这里水网交错,河渚重叠,芦荻茂密,水鸟栖息,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是罕见的城市次生湿地。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
缘于此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城西和谐生活示范区,更毗邻西湖风景区、浙大与仓前高教园区等。
目前杭州市委市政府规划以西溪湿地二期保护工程为突破口,启动实施“和谐生活示范区”的建设,其必然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公众效应。
杭州西溪旅游服务中心正是位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东南角,东临紫金港路,南至天目山路,西、北面均为湿地公园。
项目总用地面积22.37 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15 万余方,总投资约14 亿元。
本项目作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重新对西溪湿地的多元化价值进行诠释、从历史角度探讨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促进市民对湿地所含内在价值的认识和了解,达到公众对湿地保护工作的支持与参与等使命,力求全方位打造博物馆成为国际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展示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三)周边环境西溪湿地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距离杭州市中心仅5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区域自古文人雅士汇聚,周边仓前高校园区、浙江大学主校区等高校聚集。
受西溪湿地公园开发的带动,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杭州新的低密度高档住宅特点区域。
在西溪湿地辐射区内政府实施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使西溪周边楼盘有着鲜明的“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特色。
(后续章节将针对周边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进一步详尽分析。
)区域所拥有的人文、环境、交通、高尚居住环境等方面优势在杭州乃至全国均首屈一指。
(四)总体布局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56(五)开发周期安排西溪湿地保护区规划总面积11.64平方公里。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共分三期。
一期:3.46平方公里,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5月1日正式开放;二期(东区):4.89平方公里,2006年5月18日正式启动,2007年10月1日实现有限开园,2007年底基本建成三期(西区):工程涉及五常范围内的3.353平方公里,2007年1月《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工程控制性详规》得到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
2008年5月1日实现有限开园,2008年10月基本建成,2009年5月开园;二、规划方案(一)湿地公园一期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
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
详见下图:8(二)湿地公园二期二期工程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东接紫金港西侧绿化带,西侧与湿地公园一期(3.46平方公里)范围及湿地公园余杭区块的东界相邻。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9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
规划布局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
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
“一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花蒋堤特色景观带:花蒋路位于二期范围的中心地带,是衔接东西两个湿地生态区的景观带,全长2.3公里。
景观带内将建设河渚古街、西溪民俗博物馆、水街水市、企业会所、俱乐部、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等。
生态保护区:位于花蒋路东侧,保育现有的池塘、林地、植被、河汊港湾,拆迁农居,整合水系,在部分农居拆迁地贯通或开挖水面,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地。
该区域将成为国际湿地研究中心、科研科普基地,是展示及研究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块。
不对外开放,仅针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民俗文化展示区: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筑密度,营造良好的湿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点。
建立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展示西溪湿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降低建筑密度,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植传统湿地植物,以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
展示和研究西溪湿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规划用地面积(西湖区区块):4.89平方公里。
其中:-“三区”湿地生态保护区:约2.3平方公里;民俗文化保护区:约1.96平方公里;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约0.28平方公里(一期已建1.12平方公里);-“一堤”花蒋堤特色景观带:用地面积:约0.35平方公里;宽度:15-250米不等;花蒋堤长度:约2.3公里。
建筑容积率:约0.025。
(一)湿地公园三期(西区)西溪湿地公园(西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投资总额43.14亿元人民币。
作为开发及投资力度最大的区域,三期分为西溪五常民俗文化村、农耕文化体验村、西溪艺术集合村和湿地大众休憩村四大功能区块。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以绕城公路为界,北、南两侧分别为文二西路、五常大道,东侧衔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民俗文化区、秋雪庵湿地文化区等。
三期范围内包括五常街道五常、友谊两个社区,共计23个自然村(组),加上部分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
三期工程涉及农户1800多户,常住人口近7000人,是拆迁量最大的一期工程。
规划布局规划结构:一带、两片、多点“一带”是指以五常港为轴,分为西片与东片,西片为体现水乡风情、五常文化的“水乡溯源”,东片为体现农耕、渔耕文化的“河渚觅渡”。
“多点”是指在西片范围内根据现状、旅游需要设置的多个景点及旅游服务点。
-西片:水乡溯源西片节点之一:田园风光位于西区北侧、文二西路以南地块。
本节点以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树木、渔塘为景观基调,以满足游人观光游览、劳作实践、自助旅游等需求。
西片节点之二:五常风情五常风情之民俗村:位于荆源路与绕城辅道交会处。
对本区块的建筑按传统西溪民居样式为基础进行改造,加强建筑空间的组合。
村内以满足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设民俗馆、戏台、擂台、五常兵器陈列、武术表演等反映五常民俗文化的特色内容。
村口设入口广场、牌坊,附设停车场,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西大门。
五常风情之洪园:洪园位于民俗村东北、五常港西岸,是三期主要的文化内涵。
洪园规划以“洪园十景”的恢复为基础,结合园林建有宗祠、洪府、书院(藏书楼)、戏台等建筑。
五常风情之龙舟竞渡:位于五常港原浜口桥地段,其南北两端分别为洪园与观音庵,可利用河道的长度约450米,本段也是五常港河道整治的重点地段。
五常龙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性,每年的龙舟比赛就在浜口桥一带。
因此可将龙舟竞渡作为反映五常风情的重要文化素材加以体现。
西片节点之三:回龙农苑位于场地的最高端、龙舌嘴及西溪名园北侧。
龙舌嘴的改造,包括建筑形象色彩的统一整治,可改造为家庭旅游接待点,以特色农家餐饮为主要内容。
建设停车场、游客服务点等旅游配套设施,结合龙舌嘴村的改造,建特色餐饮街。
五常港以东部分,可辟为度假野营地,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
-东片:河渚觅渡东片规划重点是与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块(秋雪庵湿地文化区)的密切融合。
区块内农居点全部外迁,拆除的建筑用地可利用为果林、菜地及其他绿化。
规划考虑区块内设置零星散落布局的乡村建筑,主要沿五常港龙舟竞渡一线,满足节庆活动观看龙舟比赛的要求。
通过局部水塘的串联、沟通,既满足地块内部水上交通的环线组织,形成开合有序的水上游线,又保证与西溪湿地公园其他功能区块的交通联系。
河渚觅渡区块在文化内涵上,重点体现农耕文化、渔耕文化,体现乡村郊区的诗境、画境。
第三章:项目投资收益分析一、成本构成(一)总体投资西溪湿地占地11.4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88.14亿元。
一期一期工程占地2.63平方公里,投资15亿元。
二期二期湿地公园的面积将增加4.89平方公里,总体投资超过30亿元。
三期三期工程占地面积3.1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43.14亿元。
其中三期工程直接费用20.6亿元,其中“前府后园”式的洪园、五常民俗村、西溪名园、风情水街、秋雪庵湿地文化区等工程费用合计8.22亿元,多层(高层)公寓安置10.03亿元;征地拆迁费用17.64亿元;建设管理费及其他1.715亿元;基本预备费3.196亿元。
(二)拆迁安置西溪湿地拆迁规模较大,三期回迁户共涉及2600户,安置约18000余人,回迁安置面积共达300万平方米。
一期西溪湿地农转居多层公寓一期(蒋村花园和西溪花园一期)回迁户涉及王家桥、包建村、周家村、深潭口村、三深村和东岳等,共有747户,安置3370余人,共计交房1642套住宅,其中蒋村花园为962套,西溪花园为680套,回迁安置面积共达16.8万平方米。
二期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二期综合保护工程需征用土地7500余亩,配套项目需征用约1600余亩,需拆迁农户约1836户、企事业53家,拆迁总面积约83万平方米,涉及蒋村乡11个村(社区),三期西溪湿地三期工程作为拆迁力度最大的一期工程,加上工程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共涉及农户1701户,常住人口近7000人。
规划建设动迁农户安置的多高层公寓共有6处,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0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安置2万人。
原三期湿地范围内79万多平方米的民居、企业等建筑被拆除,还绿还塘;50年以上历史的历史建筑则“应保尽保”,修复、改造建筑12.95万平方米,再现了高庄宸迹、河渚听曲、曲水寻梅等人文景观。
二、收益分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1.32亿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