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介绍著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介绍著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著名的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介绍1. 《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该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家族成员的爱情与人生命运的起起伏伏。

通过对封建社会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我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2. 《围城》《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由钱钟书所著。

小说以王小明的三角恋和生活困境为主线,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描绘,呈现出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作品以嘲讽和讽刺的笔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和扭曲,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洞察与思考。

3. 《茶馆》贴近人生、贴近现实,从日常小事入手,横向描绘了我国普通百姓的众生相。

《茶馆》深刻地剖析了社会的种种丑陋面目,塑造了大量鲜活的形象,展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作品以细腻入微的笔法,烘托出了一个真实而错综复杂的社会图景。

总结和回顾:以上提到的三部著名的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红楼梦》、《围城》和《茶馆》,都展现了我国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描绘。

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了解我国现当代社会和人文精神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个人观点和理解:这三部作品无一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以不同的视角、题材和笔法,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作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它们在描绘历史风云和社会百态的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生、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对当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以上内容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希望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著名的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红楼梦》、《围城》和《茶馆》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杰作,它们每一部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了解我国文学、社会和人文精神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于世。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例子:
1. 《活着》- 余华: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村人家在中国近代历史
动荡中的生存故事。

2. 《黄金时代》- 王小波:以女性视角讲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故事。

3. 《丰乳肥臀》- 陆地:以一位中国农村妇女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探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

4. 《灵山》- 莫言: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和超自然力量的故事。

5. 《独立日》- 余秋雨:以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视角,探讨了
中国现代社会的困境与变革。

6. 《棋王》- 阿城:描写了一个关于围棋的故事,融合了中国
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元素。

7. 《红高粱家族》- 莫言:通过一家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近
代历史中的种种悲欢离合。

8. 《人生》- 路遥:以一位中国农民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展现
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

9. 《白鹿原》- 陈忠实:以中国农村社会为背景,展现了一个
家族的兴衰起伏。

10. 《檀香刑》- 东野圭吾(纯日本人):以中国现代社会为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冲突。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文学作品,涵盖了各个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一、小说类代表作品:1.《红楼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而成。

作品通过展示贾宝玉一家的生活和情感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政治腐败、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以及家族衰败的命运,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2.《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苦难生活,呈现了战争、饥荒、家庭的痛苦,并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部小说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反思。

3.《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品,讲述了农村人民为生存而卖血的故事。

作品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现实,并对人性的尊严和人类的尊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二、诗歌类代表作品:1.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以其优美的词藻和动人的情感而闻名。

2.北岛的《泥石流》:北岛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

《泥石流》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困境和无奈,反映了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焦虑和迷茫。

3.舒婷的《雨巷》:舒婷是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大都写实而富有感情。

《雨巷》通过描绘一个雨天的巷子,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追忆,给读者带来深邃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三、散文类代表作品:1.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压迫与盛衰的真相,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2.余秋雨的《桐华烟雨》:这是余秋雨的代表作品之一,集合了他的散文创作。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是指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具有以下特征:
1. 现实性:当代文学作品通常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社会问题,表达人民的诉求。

2. 多样性: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题材。

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

同时,文学形式也更加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3. 思想性:当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许多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社会思潮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创新性:当代文学在表现手法、叙事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

作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文学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

5.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当代文学作品逐渐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许多作家受到国际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

6. 大众化:当代文学作品的受众面更广,不仅有专业读者,还有普通大众。

一些作品通过影视、网络等渠道传播,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总之,当代文学具有现实性、多样性、思想性、创新性、国际化和大众化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当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当代文学是指在现代时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创作并受到广泛传播和赞誉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各种形式和风格,探索了当代社会、人类心灵以及种种社会问题。

以下是一些被公认为当代文学经典之作的范例:1.《百年孤独》-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967年。

这本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书写,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并反映了拉丁美洲历史上政治、家族和人性的复杂关系。

2.《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的首部小说,出版于2003年。

该小说以一个阿富汗男子阿米尔为主角,讲述了他与自己童年好友哈桑之间的友谊与遭遇,以及他们在波澜壮阔的阿富汗历史背景下的命运。

3.《1984》- 乔治·奥威尔《1984》是英国作家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该小说构建了一个集权极权主义社会,描绘了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在这个世界里的种种矛盾和抗争,探讨了权力与自由、真实与虚假等重要议题。

4.《麦田里的守望者》-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于1951年出版的一部青少年小说。

该小说以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为主角,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成人世界和社会现象,探索了孤独、成长、道德等主题,并引起广泛争议。

5.《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以大学生渡边为中心,讲述了他与两个女孩——纳娜和直子之间的纠葛情感,并探讨了爱、死亡、青春等主题。

以上只是当代文学经典之作的几个例子,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优秀作品在这个时期涌现。

每一本经典都值得深入阅读和探索,以体味其中蕴含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当代文学在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考和感受的机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绪论一、“当代文学”的称谓及源流(一)“当代文学”的称谓一般的观点,将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之后的大陆文学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

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末,是对新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1.当代文学称谓的局限性它片面割断了新中国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有机联系。

它使“当代”无限期延长,缺乏必须的内涵与外延的限制。

它排斥了同样继承了新文学传统的港台文学。

2.原因当代文学的这种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新文学的属性所带来的,新文学具有如下属性:开放性,指时间没有界限。

整体性,新文学应该包括港台文学。

(二)当代文学的源流作为二十世纪新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来源于新文学的两个文学传统。

1.启蒙文化传统又称为五四新文学传统。

这一传统植根于五四文学的先驱和继承者,他们强调知识分子的先进性,强调文学的独立性。

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抗国家权力支撑的主流意识。

对国民精神启蒙。

2.战争文化传统又称为解放区文学传统。

这一传统植根于延安文艺整风后的解放区作家。

它强调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强调文学的服务性(文学为政治服务)。

这一传统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为工农兵服务为战争胜利服务党内党外形式延安文艺整风二、当代文学的分期(一)一元化的文学时代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2.“文革”文学(1966—1978年)(二)多元化的文学时代1.后启蒙文学(1978—1989年)2.大众化文学(1990—1999年)3.图像化文学(2000年以后)三文学史的三个层面(一)文学资料和史实(二)文学鉴赏和评价(三)思维训练和价值判断讨论思考一你对中国1949到1978年的历史怎么理解和看待?第一章一元化文学时代的文学思潮一、从第一次文代会到三次文艺批判(一)第一次文代会首先是会议的报告内容其次是会议的参加者再次是会议的意义周扬在《新的人民的文艺》中以斩钉截铁的口吻宣布:“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划分范畴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划分范畴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划分范畴
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时期,它们的划分范畴主要基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期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强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实验性。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海明威、福克纳、卡夫卡、普鲁斯特等。

当代文学则是指 20 世纪中期至今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变革性。

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品特、马尔克斯、村上春树、莫言等。

虽然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划分范畴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争议性,但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现代文学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反映了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

而当代文学则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变革性。

总的来说,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划分范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文学作品的特征和风格的差异。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包括内容、形式和风格等多个方面。

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广泛而丰富。

它不仅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还关注社会变革、人性困境、历史记忆等重要议题。

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作品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奋斗,体现了人民的真实感受和命运抉择。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关注了少数群体、社会边缘人士和弱势群体的命运,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当代文学的形式多样。

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文学形式,还涌现出了新的文学形态,如网络文学、微型小说、实验性文学等。

这些新兴的文学形式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更能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与传统文学相比,中国当代文学的形式更加开放和多元,给予了作家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

中国当代文学的风格独特而多样。

它既有批判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有追求个体自由和内心探索的后现代文学。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例如,一些作家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意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繁荣。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大陆地区创作的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多样性,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价值观和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绪论一、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1.文学描写的生活范围和创作领域不断扩大,描写革命战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有了新的开拓,过去没有涉猎或涉猎很少的题材也有长足发展张贤亮《绿化树》知识分子在西北农场劳动改造.张炜《古船》传统文化观念和心理的变革陆文夫《美食家》资本家“善吃”.汪曾祺《受戒》僧人生活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监狱生活2.文学主题从单一转向丰富,从直露转向深邃.五六十年代,因强调为政治服务,主题比较单一;新时期以来,作品的主题丰富多样,意蕴进一步深化。

徐怀中《西线轶事》、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和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三千里江山》相比,作家对当代军人精神世界的揭示,不再是单一的颂歌,而是走出了融颂歌、战歌、悲歌和挽歌于一体的浑厚、优美的交响乐章。

描写改革,蒋子龙和张洁笔下题旨不同;描写女性,李国文《月食》、王安忆《流逝》、宗璞《心祭》、孔捷生《普通女工》,在主题的开掘上也各有自己的发现。

人物形象也由类型化转向写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矛盾性、复杂性3.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有了新的突破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探索并创造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五六十年代:山西作家群(赵树理)、河北作家群(孙犁)、湖南作家群(周立波)80年代:京味小说作家群(邓友梅、刘绍棠)、秦晋作家群(贾平凹、路遥、陈忠实)、津味小说作家群(冯骥才、林希)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兼用,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

刘心武《钟鼓楼》,展示了一幅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寻根文学;谌容《减去十岁》、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莫言《红高粱》4.少数民族文学恢复了生机《阿诗玛》《百鸟衣》《格萨尔王传》《嘎达梅林》5.形成了一支经受严酷考验、能够勇敢战斗的文艺队伍二、当代文学的经验和教训1.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和生活的关系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和政治的关系①把文艺为政治服务当作了文艺工作的终极目标②把文艺为政治服务变成为中心工作服务③把文艺的社会功能理解得过于狭隘,忽视人民群众的多种需要3.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

建国初文学:文学概况和文学思潮一、第一次文代会1.时间:1949.7.2-7.192.目的:总结经验,确定今后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组织3.主题:解决文艺的方向问题。

继续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讴歌伟大的时代和人民,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4.缺点:着重强调解放区文艺,但对国统区文艺总结不够,对国统区进步作家的评价有偏颇,甚至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5.意义:标志着文艺界的大统一、大团结二、第二次文代会1.时间:1953.9.23-10.7(北京)2.主题:探讨文艺的规律问题3.中心议题:发展文艺创作(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造英雄人物和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4.不足:指出文艺作品应表现政策,文艺创作离开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就是离开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三、“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后创作1.1956.5 毛泽东于最高国务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2.涵义: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不能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3.意义:为我国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4.创作成就①文艺理论批评方面何直《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②创作上的三个突破A.正是人民内部矛盾,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突破了“无冲突”论的禁锢。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B.发挥讽刺的积极作用,突破了人民内部不适用讽刺的囿见。

巴人《况钟的笔》C.创作题材不断扩大,突破了爱情题材的禁区。

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刘绍棠《西苑军》四、第三次文代会1.时间:1960.72.人数:2300多人3.主题: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道路在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基础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陈出新4.不足:与苏联关系恶化,提出反修防修5.意义:对于团结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振奋革命精神,用作品来鼓舞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起了动员作用五、文艺思潮“三大战役”1.切入点: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历史唯心主义2.目的:批判历史唯心主义,促进艺术家世界观的转变,确保文学和艺术的社会主义性质3.评价:对新生的政权是必要的,但实际上,政治硝烟弥漫,理论成果甚少,学术空气稀薄,教训颇多,使三大战役史实色彩浓,而学术成分则淡了。

具体内容如下:①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武训当年被认为“行乞云学,千古一人”,批评者认定其走的是从改良主义到投降主义的路,毛泽东认定这是思想混乱的表现,应提出批判②对《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

俞平伯是新红学的代表人物,李希凡、路翎认为他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有误,引起毛泽东的重视,发起了对唯心主义的第二次批判③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这场斗争从批判胡风文艺思想开始,到“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告终,批判主要集中在“主观战斗精神”、现实主义、民族形式A.毛泽东从政治家角度强调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及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的关系B.胡风则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强调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特别强调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核心,也是他文艺思想的精髓,是“生活的深入和胸怀的扩大”。

他认为“主观战斗精神来自于作家底献身的意志、仁爱的胸怀,”“作家底对现实人生的真知灼见,不存一丝一毫自欺欺人的虚伪”。

六、关于“写中间人物”和“现实主义深化”的问题邵荃麟于1960年冬至1962年夏提出,以梁三老汉(柳青《创业史》)为例,阐述“写中间人物”的问题。

(梁三老汉、邵顺宝、赖大嫂)“中间人物”指既非正面人物,又非反面人物,是处于中间状态的人物,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的芸芸众生。

中间人物的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是强调塑造典型、描写人物的多样化、复杂性和深刻性。

七、茅盾、周扬、冯雪峰的文学理论批评1.茅盾:把《讲话》要义概括为一句话:体验生活、思想改造和创作实践。

文艺论述中,现实主义是中心问题①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两个口号的论争:“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争②对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斗争的论述2.周扬:撰写社论提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口号。

反对教条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必须同我国的文艺传统和创作实践紧密结合”3.冯雪峰: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自觉思考:在思想上向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迈进,在文学形式上向更适合于新的内容的形式前进(外来形式的“中国化”和中国旧有形式的“蜕化”而创造出新的形式)小说创作(上)一、赵树理1943-1949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李家庄的变迁》《地板》1951-1966 《三里湾》《“锻炼锻炼”》《卖烟叶》《套不住的手》《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1.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落后人物)王满喜范灵芝(先进人物)2.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老好人王聚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1.讲究作品的故事性和连贯性,2.在叙述和描写的关系上,“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当中”,3.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符合农民口味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4.富于地方色彩、乡土风味二、孙犁1944 《芦花荡》《荷花淀》(1939-1953年作品都收在《白洋淀纪事》中)解放后《风云初记》(吴春儿、李佩钟、蒋俗儿)《铁木前传》(九儿、六儿)1.主张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中又力图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2.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表现出对故乡人民的深厚感情3.擅长描写农村青年女性,表现她们的美丽容貌和心灵的闪光,反映时代脉动中她们命运的变化、内心的波澜三、周立波1946《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1951 1956-1959《山乡巨变》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湘江一夜》《山乡巨变》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1.人物:A.刘雨生、李月辉、盛幼亭(亭面糊) B.菊咬筋王菊生、秋丝瓜张桂秋2.语言:介于雅俗之间,淳朴自然、细腻流畅基本风格特色:平易而又隽永,自然而又凝炼,细腻而又明快四、沙汀、骆宾基的小说沙汀:深沉含蓄、洗炼凝重《青棡坡》《木鱼山》(“三记”)骆宾基:刚健雄浑、细腻酣畅(《边陲线上》)《夜走黄泥岗》《父女俩》(香姐儿)《山区收购站》五、马峰、西戎的小说(山西作家群)马峰《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宋老大进城》《赖大嫂》六、李準、王汶石的小说王汶石《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春节前后》《井下》李準1953《不能走那条路》1957《灰色的帆篷》《黄河东流去》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徐秋斋、李麦)“是为展示民族精神,展示对民族前途的信心”七、康濯、刘澍德的小说康濯《我的两家房东》《春种秋收》《水滴石穿》刘澍德《桥》《拔旗》《归家》八、王愿坚、峻青的小说1. 王愿坚:单纯、朴素、明朗,在生动描绘中写出了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党费》《普通劳动者》《粮食的故事》2. 峻青(散文集《秋色赋》):《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揭示英雄人物的性格九、茹志鹃、刘真的小说1.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开“反思文学”先河1958《百合花》显著特点:不正面描写大海的洪波,而是采撷生活中的浪花、时代大合奏中的乐句,加以深入开掘和精细描绘,以反映生活的风貌、时代的主旋律。

特别擅长写女性的心境,抒发她们的感情,风格清新、俊逸,于清新中见诗情,于俊逸中寓隽永2.刘真:1951《好大娘》1957-1964《林中路》《长长的流水》(《我和小荣》)1976年后《黑旗》十、“干预生活”的小说和爱情题材的小说<一>“干预生活”的小说这些作品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官僚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等),进行讽刺和鞭挞,并描写赞扬了与之对立的正面形象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李準《灰色的帆篷》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何又化《沉默》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刘世吾、林震刘世吾:他沾染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然而,其显著的特点并不在此,他有着比官僚主义更可怕的东西,即对党的工作、对现实的冷漠。

他有能力、有经验,但在“就那么回事”的思想支配下,他失去了原应有的热情,这使他有意无意地成了组织部门新生事物的压制者和旧事物的维护者。

<二>爱情题材的小说通过写“家务事、儿女情”,拨动人们心中的“情弦”,歌颂高尚的革命情操,歌颂新社会;鞭挞自私自利的丑恶灵魂,批判旧世界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刘绍棠《西苑军》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这两类作品中不少被打成“毒草”,作者也因此遭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