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大2021年秋季 形势与政策 专题一 试题及参考答案
形势与政策2021秋季期末答案

形势与政策2021秋季期末答案1、问题:以下哪些是“中国道路”的主要成就:选项:A:从世界”饥荒之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B:从世界工业落后国到世界工业强C:从基础设施落后国到世界现代化基础设施大D:从世界最大传统农村社会到世界最大城市社E:从科学技术“空白之国”到“世界创新国答案: ABCDE【从世界”饥荒之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从世界工业落后国到世界工业强;从基础设施落后国到世界现代化基础设施大;从世界最大传统农村社会到世界最大城市社;从科学技术“空白之国”到“世界创新国】2、问题:引领中国改天换地,从石库门走上天安门的是:选项:A:毛泽东B:董必武C:李达D:刘仁静答案: AB【毛泽东;董必武】3、问题:最先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的人是?选项:A:蔡和森B:毛泽东C:李大钊D:陈独秀答案: A【蔡和森】4、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党史?选项:A:党史中蕴聚着规律B:党史中蕴含着初心C:党史中蕴藏着信仰D:党史中蕴酿着自信答案: ABCD【党史中蕴聚着规律;党史中蕴含着初心;党史中蕴藏着信仰;党史中蕴酿着自信】5、问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巨变,学党史正当时!选项:A:对B:错答案: A【对】见面课:深入学习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1、问题:不断进行历史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选项:A:对B:错答案: A【对】2、问题: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 )次选项:A:1B:2C:3D:4答案: A【1】3、问题:历次中央全会研究了什么?以下选项对应正确的是:选项:A:十九届二中全会:宪法修改B: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C: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D: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E: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答案: ABCDE【十九届二中全会:宪法修改;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4、问题:以下哪项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选项:A: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B: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C: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答案: A【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5、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带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一、“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格局呈现出哪些弊端?答: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主要是依靠内需而非“国际大循环”而发展的,所谓“中国经济奇迹”就是在那时奠基的;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才得到充分的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随着这一战略的彻底贯彻,我们才陷入了日益难以摆脱的严重经济困境。
很明显,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致命弊端已经充分暴露。
1. “担水劈柴”的国际分工地位和美元霸权的残酷掠夺2.内需长期无法启动和泡沫经济的根源3.高等教育没有出路、城市化严重滞后和“三农问题”成为死结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应该及早做出战略规划,借鉴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经验,逐步实现从“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转型:通过把注意力转向“内部改善”,经过若干年调整和准备,对外则抛弃出口导向型经济;保护民族产业和国内市场:停止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使用美元储备回购外资企业;选取适当时机对世贸条约中不利于我国的部分条款重新进行谈判,大力支持我国高质量生产活动出口的发展,对内则以工人农民的收入增长、开发中西部和振兴高质量生产活动为三大引擎;通过让民族高质量生产活动和农村市场与原先用于出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相互提供市场,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通过民族高质量生产活动的迁回生产和中西部城市化,创造比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更多的就业机会;抓住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将要爆发的以纳米、生物电子、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第六次技术革命的机遇,大力推进以产业技术化为核心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主权信贷并实现工业中心向中西部转移。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在另文中讨论这种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二、谈谈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答:我国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不仅体现了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而且适应了国内基础条件和国际环境变化的时代背景要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不断演化的结果。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为什么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尤其需要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受到不同国情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各国现代化的发展在遵循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也呈现出不同的路径.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实现了工业化,但也给世界和人类带来了空前的负面影响.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基础上发现了未来新社会,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化不等于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源于现代化的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建立在现代化的基础之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形成的“苏联模式”,首开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先河.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并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和普遍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基本线索就是实现现代化,为此需要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基本可以看作是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线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首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了新中国;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此同时,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中国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挫折,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认真思考“弊端在哪里”的问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从中国的“实事”中“求”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并且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并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根据历史环境和本国国情,探索和实践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并且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明确并不断推向前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低谷.这一时期,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自然备受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深入,对道路、方向、目标、根本任务、总体布局、制度体制以及方式方法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为统一认识、明确思想、整合资源,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这意在向世人表明,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仍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最好的选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适应了中国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尽管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还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它们之间相适应是主要的,不相适应是次要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的要求;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而对于不相适应的情况,则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协调的手段和科学发展加以解决,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答:1、对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认同与道路自信。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含附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一、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来理解新发展格局?答:“双循环”格局的提出体现了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
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外部环境趋紧、发展条件变化倒逼的结果,审时度势、科学研判,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战略思维,反映了我们立足自身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和责任担当。
“双循环”战略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随着情况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首先,“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有清晰的历史脉络。
它是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扩大国内需求”,“十二五”强调“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发展模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型、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思想观点中演变而来的。
其次,“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是国情世情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比较优势转换,我们以国际循环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加速下行。
在发展萎缩的情况下,各国对出口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对中国的外向型产业造成冲击。
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将过去的投资和出口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努力将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有机联动起来。
“双循环”战略体现了矛盾论的基本观点。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党中央提出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方针很好体现了矛盾论的基本观点。
“双循环”战略既是在新发展压力下的收缩战略,也是在新变局面前的蓄势战略,其根本要求就是把握和顺应外部变化,积极发挥内在主观能动性,以变应变、以变求进。
2021秋形势与政策答案

2021秋形势与政策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诗人()。
(1.0分)1.0 分 A、杜甫B、李白C、孟浩然D、王昌龄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2()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的政治保证。
(1.0分)1.0 分A、综合国力的提升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D、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3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包括()。
(1.0分)1.0 分A、美国英国C、德国D、法国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1945年的波兹坦会议,发表了敦促()无条件投降的“波兹坦公告”。
(1.0分)1.0 分A、德国B、日本C、意大利D、奥地利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5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是和平发展。
(1.0分)1.0 分A、目标B、途径C、特征方向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6以下哪位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1.0分)1.0 分A、李鸿章B、曾国藩C、梁启超D、左宗棠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7中华传统美德中关于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不包括()。
(1.0分)1.0 分A、正义B、仁爱C、诚信D、知耻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82021年的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经济出现严重问题,不包括()。
(1.0分)1.0 分 A、资本外逃B、货币贬值C、油价暴跌D、叙利亚危机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9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1.0分)1.0 分 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D、国民党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0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
(1.0分)1.0 分A、1820年B、1840年C、1860年D、1880年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11“三严三实”的“三严”不包括()。
(1.0分)1.0 分 A、严以修身B、严以用权C、严以做人D、严以律己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2()属于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国家梦。
(1.0分)1.0 分A、长安梦B、伦敦梦C、美国梦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3冷战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不包括()。
形势与政策2021秋季答案

形势与政策2021秋季答案1.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全球瞩目的重要时刻,习近平用“()、和睦、和谐”三个词诠释我们这个百年大党的天下情怀与担当。
1分A.和畅B.和乐C.和平D.大同正确答案:C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无1分2.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要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防止“非粮化”。
1分A.“非农化”B.“非绿化”C.“非耕化”D.“非种植化”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未选择老师点评:无0分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
1分A.思想问题B.制度问题C.组织问题D.纪律问题正确答案:B学生答案:未选择老师点评:无0分4. 下列不属于“三权分置”中“三权”的是()。
1分A.所有权B.承包权C.经营权D.流转权正确答案:D学生答案:未选择老师点评:无0分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1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未选择老师点评:无0分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不充分。
1分A.教育发展B.农村发展C.文化发展D.社会发展正确答案:B学生答案:未选择老师点评:无0分7. 1997年9月,()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提出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1分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正确答案:D学生答案:未选择老师点评:无0分8.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湖州市考察调研时强调,()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形势与政策》

2021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形势与政策》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共计40分)1、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党代会是()。
[单选题]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正确答案)2、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
[单选题]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社会主义(正确答案)C、科学发展观D、马克思主义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单选题]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正确答案)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单选题]A、发展(正确答案)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5、()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单选题]A、树立科学发展观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改革开放(正确答案)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
[单选题]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正确答案)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单选题]A、发展B、以人为本(正确答案)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8、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历史新时期。
[单选题]A、社会改革B、改革开放(正确答案)C、经济开放D、企业改革9、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单选题]A、指导思想B、战略方针C、指导方针(正确答案)D、战略决策10、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比2000年翻番。
() [单选题]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两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正确答案)C、国民生产总值,一D、国内生产总值,一11、党的十七人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2021形势与政策题库及答案

2021形势与政策题库及答案2021年春专题知识测试1-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填空题(共计20分)1、[4 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4 分]面对风险挑战,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不忽视风险苗头和小概率风险,也不放过风险聚集点和大概率事件。
3、[4 分]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
4、[4 分]如果不能有效防范风险,一旦触发危机,经济可能陷入长时间衰退,并加剧社会矛盾,最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受到冲击。
5、[4 分]既要防范“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
尤其是当一些“灰犀牛”风险出现时,需要第一时间及时甄别处置,避免遗患无穷。
简答题(共计40分)1、[4 分]我们必须把()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 A.国家安全• B.信息安全• C.防风险• D.经济建设2、[4 分]未来多重风险叠加共振的挑战仍然存在,从国内来看()等“灰犀牛”风险仍在持续显露,而且滋生风险的根源仍然存在。
①债务风险②金融市场波动风险③群体性事件④房地产市场风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3、[4 分]只有()不断壮大,社会结构才是可持续的,这也是防范社会风险、避免社会矛盾加剧的重要基础。
• A.超级富豪群体• B.高收入群体• C.中等收入群体• D.低收入群体4、[4 分]从国际经验看,建立()机制,增厚风险缓冲垫,有助于及早处置风险或控制风险冲击范围。
• A.风险教育• B.社会风险• C.风险预警• D.金融教育5、[4 分]在防范风险时经常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的是()。
• A. “灰犀牛”• B. “鳄鱼”• C. “黑天鹅”• D. “鲶鱼”6、[4 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把()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彰显了深沉的忧患意识,提醒我们时刻警醒、戒骄戒躁,在忧患中继续砥砺奋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秋 形势与政策 专题测验及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
专题测验1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题)
1.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根本宗旨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共同富裕
C.祖国振兴
D.中华民族复兴
正确答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
A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C.实现共产主义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正确答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
A.
建党精神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C.习近平强军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和“魂”。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延安精神
D.建党精神
正确答案是:建党精神 5.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
A.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争取民族独立解放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确答案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5题)
1.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答案是“对”。
2.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答案是“对”。
3.新中国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史。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答案是“对”。
4.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答案是“对”。
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答案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