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指的是中共中央在2018年6月初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两个重要政治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学生管理育人制度。这两个观念的确立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上是以人民为核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上课堂,入思政”,转变为“学生立德树人,教师育人先育师”,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此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的本质需求,激发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更贴近生活,更符合人民需要。

其次,坚持和完善学生管理育人制度,是把德育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管理上,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这一政策的确立,探索了新的育人模式,注重学生管理与德育教育的紧密结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育人机制。同时,完善学生管理育人制度,也从严从重对学生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学生自我修养,增强学生责任感和自主性,使其成为国家未来栋梁。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要求全体师生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优先位置。这一政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环环相扣,形成有机

的育人机制,并要求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科学生动的教育氛围。同时,还要求加强党建工作,进一步挖掘高校发展的潜力,注重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意在构建和谐和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机制,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要积极响应这一政策,落实这一要求,不断探索新育人模式的不断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完善学生管理育人制度,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繁荣蓬勃发展。

形势与政策 专题一 专题测验与答案

形式与政策 专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B )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就是党的生命。 A.制度道路 B.道路道路 C.制度制度 D.道路制度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B )。 A.社会主义制度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改革开放 D.“两个维护” 3.( 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A.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党的领导 4.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是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A )有机统一。 A.依法治国 B.社会主义制度 C.以德治国 D.三权分立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 C )。 A.改革开放 B.经济体制改革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人民当家作主 二、判断题 1.中国道路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2.全党要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制度自信位居“四个自信”之首,增强"四个自信首先要增强制度自信。(×)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实践主题。(√)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路和生态发展道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

国开形势与政策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国开形势与政策形考答案 2023年秋国开电大《形式与政策》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专题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 1.()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单选题(25 分) 25分 A.人民立场 B.社会主义 C.公有制 D.自由平等 正确答案:A.人民立场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单选题(25 分)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毛泽东思想 正确答案:D.毛泽东思想 3.知识分子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

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判断题(25 分) 25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错误 4.世界各国应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判断题(25 分) 25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正确 专题二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2 1.“两个大局”,即()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做事决策的 基本出发点。单选题(25 分) 25分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对外开放大局 正确答案: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2.( )是中国共产党党的精神之源。单选题(25 分) 25分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伟大建党精神 D.延安精神 正确答案:C.伟大建党精神 3.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而且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始终坚持刀刃向内,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判断题(25 分) 25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正确 4.中国共产党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判断题(25 分) 25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错误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指的是中共中央在2018年6月初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两个重要政治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学生管理育人制度。这两个观念的确立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上是以人民为核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上课堂,入思政”,转变为“学生立德树人,教师育人先育师”,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此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的本质需求,激发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更贴近生活,更符合人民需要。 其次,坚持和完善学生管理育人制度,是把德育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管理上,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这一政策的确立,探索了新的育人模式,注重学生管理与德育教育的紧密结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育人机制。同时,完善学生管理育人制度,也从严从重对学生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学生自我修养,增强学生责任感和自主性,使其成为国家未来栋梁。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要求全体师生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优先位置。这一政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环环相扣,形成有机

的育人机制,并要求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科学生动的教育氛围。同时,还要求加强党建工作,进一步挖掘高校发展的潜力,注重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意在构建和谐和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机制,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要积极响应这一政策,落实这一要求,不断探索新育人模式的不断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完善学生管理育人制度,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繁荣蓬勃发展。

形势与政策参考答案 (1)

形势与政策参考答案 专题一 1.正确答案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正确答案是: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正确答案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正确答案是: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5.正确答案是:人民 6.正确答案是:全面依法治国 7.正确答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8.正确答案是:制度制度 9.正确答案是:实践 10.正确答案是:社会长期稳定 专题二 1.正确答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2.正确答案是:2020 3.正确答案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4.正确答案是:脱贫攻坚战 5.正确答案是:基本医疗 6.正确答案是:摘帽不摘责任 7.正确答案是:脱贫攻坚 8.正确答案是:绝对贫困 9.正确答案是:精准识别、精准脱贫 10.正确答案是: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专题三 1.正确答案是:印度 2.正确答案是:2年 3.正确答案是:地域均 4.正确答案是:5年 5.正确答案是:1971 6.正确答案是:苏俄 7.正确答案是:美国等国家的极力阻挠 8.正确答案是:1 9.正确答案是:5 10.正确答案是:秘书长抽签 专题四 1.正确答案是:立德树人 2.正确答案是:立德树人 3.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正确答案是:网络环境建设 专题五 1.正确答案是: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 2.正确答案是:优秀传统文化 3.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 4.正确答案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教育思想 5.正确答案是:内涵式

形势与政策

2023春季形势与政策-知到网课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A)的民主。 ①最广泛②最权威③最真实④最管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是(D) A.依法治国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以人民为中心 D.党的领导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A) A.是世界上唯一的民主方案 B.具有完备的制度体系 C.具有科学的检验标准 D.具有完整的实践程序 5.(B)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A.经济立场 B.人民立场 C.外交立场 D.利益立场 6.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ABCD)相统一。 A.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 B.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 C.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D.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 7.(D)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职属性 A.社会性 B.国家性 C.商业性 D.人民性 8.(B)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 A.外交向导 B.依法治国 C.生态文明 D.经济发展 9.全过程人民民主是(ABC)的民主

A.全覆盖 B.全方位 C.全链条 10.全过程人民民主是(ABCD)的民主 A.最真实 B.最广泛 C.最管用 D.社会主义 第二单元测试 1.“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四风”盛行要求党要全面从严治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风”问题的是(D) A.奢靡之风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教条主义 2.下列关于“四风”问题的选项错误的是(D) A.“四风”是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的衍体 B.“四风”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C.“四风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D.“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复杂性,但是当前不必再重视 3.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改革发展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英勇奋战,成为人民群众最可信赖,最可依靠的力量。这突出体现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在(A)方面的成就。 A.组织 B.思想 C.反腐败 D.政治 4.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B)标准放在首位,锻造出了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先锋模范队伍。 A.作风 B.政治 C.思想 D.纪律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和治本,明确提出一体推进()()(),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BCD) A:不愿腐 B:不敢腐 C:不能腐 D:不想腐 6:“四风”问题具有(),纠正“四风”不能止步。(A) A:地域性差异性 B:顽固性反复性 C:便利性

形势与政策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绪论:关于《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和意义、课程性质及其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形势、政策的涵义、分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引导大学生认识形势、理解政策、明确责任,也帮助大学生养成分析的习惯、学会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形势、政策的涵义及分类 2,《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 3,学习《形势与政策》目的与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对象】大二各专业学生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一则寓言引发的思考(播放幻灯片) 航船和木板在无边无际的太平洋中相遇。 “你要去哪里?”木板问航船。 “我要航行到墨西哥湾,你呢?” “我,我也不知道我要漂向哪里。” “什么?在广阔的太平洋中你却在漂泊……”航船 有些着急。 “这又会怎么样呢?我已经从印度洋漂向了太平 洋,还不是在漂!”木板无所谓地说。 “可太平洋是你要去的地方吗?” “哦,这倒提醒了我,其实我一直想去非洲的好 望角。” “没有方向的努力,只能是漂泊,永远也到不了 自己要去的地方。”说完,航船向着墨西哥湾方向的 航线驶去….. 这一则寓言已经给大家播放了,在一则寓言当中,航船想去墨西哥湾,而木板却在海上漫无目的的漂流,这多么像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面所常见的一幕啊,有的同学早出晚归,上课积极,闲暇的时间要么去做兼职,要么就是泡在图书馆里,借助我们四川排名第二,仅次于四川大学的图书馆,获取课本外的知识,而

有的同学则是不见太阳不起床,到中午的时候也懒得去食堂吃个饭,要么就是泡面,要么叫人带饭,整天宅在寝室里,你以为他在学习,其实在上网、在睡觉,生活过的浑浑噩噩。 通过刚才这一则寓言,同学们你们获得了什么启示呢?(3—5人课堂互动)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总结出2条启示:第一条,我们可以选择像航船一样航行,也可以选择像木板一样漂泊,而决定这种选择的就是你要行驶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第二条,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给自己寻找一个目标,这一个目标可以是这一周的、这一个月的、这一年的、甚至今后几年、几十年的,然后按照这一个目标而不断学习和奋斗。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发展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人只要来到这个世界就会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打交道。从个体发展来说,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二是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三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我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环境,是自己所处的大背景。所以为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这个世界。而身处大学校园的我们,没有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没有好的信息获取渠道,又如何去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的主要目的。 第一讲、绪论:关于《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播放幻灯片)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之所以给大家开设这一门《形势与政策》课也是希望借助这一门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和意义、课程性质及其主要内容,让你们明白形势、政策的涵义、分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学会认识自己所处的形势、自己身边的各项政策。同时也帮助同学们养成分析的习惯、学会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的能力。在中国,你得会看形势、懂政策,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得宽敞。 一、形势与政策的含义及分类 《形势与政策》是一个合成词,是“形势”与“政策”两个涵义不同的词语组合而成。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形势” (一)形势的涵义及分类 1.形势的涵义 在古代,形势的释义有这样几种:(1)指人事上的强弱盛衰之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是时曹公新得表(刘表)众,形势甚盛。”(2)指事

2023年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

2023年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 专题测验1 1.()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A.人民立场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D.毛泽东思想 3.知识分子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B.错误 4.世界各国应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A.正确 专题测验2 1.“两个大局”,即()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做事决策的基本出发点。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2.( )是中国共产党党的精神之源。 C.伟大建党精神 3.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而且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始终坚持刀刃向内,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 A.正确 4.中国共产党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 B.错误 专题测验3

1.新发展理念是指( )。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A.高质量发展 3.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A.正确 4.我国宣布,力争在2035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B.错误 专题测验4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保护自然 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 B.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3.我国积极履行国际公约,提前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 2030 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A.正确 4.到本世纪中叶,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B.错误 专题测验5 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形势与政策习题及答案解析

形势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两个“第一次”的举措 1【单选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B)制度的图谱。 A、新自由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无政府主义 D、新民主主义 2【多选题】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那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是(AC)。 A、制度 B、环保 C、治理 D、外贸 3【判断题】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其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定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上) 1【单选题】现今世界上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位的国家是(D)。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2【多选题】判断制度是否科学的标准包括(BCD)。 A、效仿西方 B、符合规律 C、富有实效

D、切合实际 3【判断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规律、切合实际、富有实效。√ 4【判断题】20世纪初的中国遭受很多外侮的主要原因是愚昧落后的封建制度。√ 坚定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下) 1【单选题】关于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三个重大判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工作的依据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的制度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延续照搬苏联模式的成果 2【单选题】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体产生于(B)。 A、罗马 B、雅典 C、伦敦 D、佛罗伦萨 3【多选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体现在(ABCD)。 A、政治领导力 B、群众组织力 C、社会动员力 D、思想引领力 4【判断题】制度和治理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开的。√ 5【判断题】“民主之痛”是指因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错误决策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单选题】国家现代化中,属于软实力现代化的一项是(D)。

国开形势与政策专题一、二、三、四、六 参考答案

形势与政策网上形考参考答案 专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就是党的生命。 B.道路道路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D.党的领导 4.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有机统一。A.依法治国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判断题 1.中国道路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错 2.全党要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制度自信位居“四个自信”之首,增强“四个自信”首先要增强制度自信。错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实践主题。对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路和生态发展道路。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对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C.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孙中山 3.()奠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制度前提。C.新中国成立以及随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4.魏源的《海国图志》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都主张()。 B.向西方学习 5.鸦片战争后,中国要变落后、贫穷为先进、富强,要实现现代化,仅仅依靠学习西方行不通,仅仅搞一些改良也不行,关键是()。 A.要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 二、判断题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表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对 2.1895年,舰船实力占据优势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对 3.经济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优势,经济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错 4.孙中山认为,要使中国独立、富强,首先须发展实业,建设国家,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错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

形式与政策三个专题的主要内容

形式与政策 一、形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形式指的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方式或者规范,它可以是物质的、非物质的、抽象的或者具体的。在社会生活中,形式是人们相互交往和组织行为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形式可以表现为行为规范、制度规范、礼仪习俗等形式的集合,它们在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遵守,成为人们行动的基本准则。 形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1.强制力:形式规范具有强制力,它可以通过法律等手段强制执行,确保人们 按照规范行为。 2.约束力:形式规范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得人们在行为方式上有所 规范,避免了乱象的发生。 3.规范性:形式规范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它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在行为方 式上达成一致。 4.表征性:形式规范可以通过一定的符号或者行为来表达,从而具有一定的象 征意义。 5.传承性:形式规范通常具有传承性,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传统或者社会价值观 念的传承。 二、形式与社会政策 形式和社会政策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形式规范。形式规范可以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得社会政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定社会政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透明度: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需要透明,要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广 泛的社会共识。 2.公正性:社会政策需要体现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以保障个体和群体的权益。 3.可操作性:社会政策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4.可持续性:社会政策需要具备可持续性,能够长期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5.系统性:社会政策需要具备系统性,要考虑社会各个层面的因素,并协调各 方面的利益。

最新形式与政策专题一个人总结

形式与政策专题一个 人总结

形势与政策专题一个人总结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专题一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现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讲。我认为希望不大,因为国情不同,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与中国比,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发明,闭口黄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意义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应该铭记,但落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说说现在有点实际意义。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重,其实中国也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社会的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劣

形势与政策各专题重点

一、中印关系 1中印关系十分脆弱,双方或国际体系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双边关系的振荡或倒退; 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经贸问题、美国因素、巴基斯坦因素 (2)和平解决好、中印洞朗对峙事件:①粉碎了美日拉拢印度的战略图谋;中印洞朗对峙事件,是美日拉拢印度的战略目的,就是要让印度来掣肘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②震慑了东突藏独分裂势力;③维护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④延续了国家和平发展进程;⑤营造了十九大的良好氛围; (3)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印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蜜月时期1950-1959年②对峙时期1959-1976年③正常化时期1976-2000年④全面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 二、生态文明 1.“生态文明”概念 人类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新型文化伦理形态; 2.建设美丽中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1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的重要内容; 2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3建设美丽中国,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建设美丽中国,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怎样理解“融入”的含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表明了我党加强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4.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规划好主体功能区,合理开发布局,做好顶层设计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做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法律建设、评价体系、目标体系、考管制度和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和市场调节,生态意识教育和公众参与;;

中国医科大学2023年12月《形势与政策》作业考核试题-[辅导资料]-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3年12月《形势与政策》作业考核试题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下列哪项是其最大优势?()。 A.社会号召力 B.思想引领力 C.群众组织力 D.党的政治领导力 <参考答案>:D 2.“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 A.共同意志 B.共同保证 C.共同决定 D.共同追求 <参考答案>:A 3.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A.实现世界和平 B.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全球一体化 <参考答案>:C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 A.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 C.社会主义现代化 D.人民 <参考答案>:B 5.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 A.基本要求 B.核心动力 C.发展愿景 D.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D 6.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统领地位。创造经济发展奇迹,成为世界第()大经济体。 A.一 B.二 C.三

D.四 <参考答案>:B 7.“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由()提出,并用“小康”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参考答案>:C 8.(),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A.1997年9月 B.1996年9月 C.1998年9月 D.1999年9月 <参考答案>:A 9.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的是()。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B.绝对平均的现代化 C.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B 10.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人民民主 B.强制民主 C.民主监督 D.协商民主 <参考答案>:D 11.人与自然是(),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命运共同体 B.生命共同体 C.利益共同体 D.生物共同体 <参考答案>:B 12.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创新 C.发展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春《形势与政策060112》专题一二三四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春《形势与政策0601 12》专题一二三四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新时代十年来的三件大事不包括()。 A迎来党成立一百周年 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答案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深入贯彻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人民 B发展速度 C生态环境 D国防力量 答案是:人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A高质量发展 B生态文明建设 C经济超高速增长 D优先发展军事力量 答案是:高质量发展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坚持()理念。 A单边主义 B和平发展 C强权主义 D霸权政治 答案是:和平发展 拥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A实用主义 B新自由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是:马克思主义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下列理解中错误的是()。 A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各国的现代化毫无共同之处 C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D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是: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各国的现代化毫无共同之处 关于“五个必由之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C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答案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A对 B错 答案是:对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是:对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A对 B错 答案是:对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A对 B错 答案是:对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专题一 一.形势的概念 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 “政者,正也;策者,谋也.”(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 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 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 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 区别: 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 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

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 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 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 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 一.十七大召开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二.对党章的修改 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 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 4.提出“信息化”; 5。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 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 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