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南海问题的现状之越南与中国的争议

南海问题的现状之越南与中国的争议
back
一、南海问题的现状
2、南海问题的实质
南海问题指的是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 所产生的争议。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 从而非法占据岛礁并大肆掠夺资源。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 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在 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并没有如此显著,但是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后,拥有丰 富油气资源、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开始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南海 蕴藏的石油储量在350亿吨以上,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 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为了石油资源,越南、菲 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开始疯狂抢占南海岛礁。 第二个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 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这也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和长期性。因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 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 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 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 要是因为担心一旦承认中国一直强调的南海地区的主权,中国就会完全控制南海, 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因此,这些大国 总是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摩擦、对抗。
back
二、中国与越南的争议
2011年5月27日 越南政府表示,“三艘中国巡逻艇在南海骚扰 一艘越南探油船,不但破坏探油船上的设备,还警告它侵犯了中国 海域。”另外,越南要求中方“自我克制,不要一再做出侵犯越南 主权的行为,并要求赔偿越南探油船的损失”。

南海问题现状及对策

南海问题现状及对策

南海问题现状及对策摘要: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南海问题概况成因现状对策一、南海的基本现状(一)中国南海概况南海是位于东南亚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台湾本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沙群岛地处我国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

现属海南省辖区。

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

此外,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

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

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二、南海问题的成因(一)南海问题的历史因素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

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

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而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模糊规定,也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
4.大国的干预
对美国而言,南海地区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具有巨大“诱惑”。南海是东亚地区与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海上航行的必经之地,是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和大洋洲的重要国际通道。此外,南海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藏资源,其中油气资源尤为丰富。
自2002年1月起,美国开始部署600多名美军士兵到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为菲军提供军事指导和训练,并协助围剿阿布沙耶夫集团。这标志着美军重返菲律宾。此后,美菲每年都要举行“肩并肩”联合演习。近日,美太平洋舰队还向菲海军移交了6艘配置重机枪的美军舰艇,在当前中菲两国因南海问题风波再起时,美军此举充分让外界感受到了其“司马昭之心”。
3.解决海权争端,立法要跟上来。我国的相关法律比较陈旧,不太适应新的形势,执行度也比较小。美国和英国的船长都有执法手册,遇事不用请示,对照着做就可以了。而我们的规定是层层请示,等请示完毕,事情可能都过去了。
涉及领土和主权纠纷的外交原本就是最艰难的艺术,而这门艺术最基本的哲学就是,姿态不妨灵活,立场却要坚定;技巧可以“复杂”,底线却要“简单”,要把底线明明白白昭告天下,让他们很容易了解,哪些是可以商量的,那些是不容商量的。惟其如此,可以商量的问题才会变得容易商量,,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字国,许多邻国已通过立法、行政等不同手段,向所有国家阐明了他们的立场,现在中国也必须补上这一课。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南海问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南海问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南海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南海问题的讲座,通过专家的深入讲解和案例分析,我对南海问题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南海问题的背景和现状1. 南海问题的历史渊源南海问题源于我国古代对南海的领土主张。

自古以来,我国就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然而,在近代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南海问题逐渐成为国际争端。

2. 南海问题的现状目前,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东盟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

南海问题主要包括岛礁主权争议、海洋划界、渔业资源争端等方面。

二、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1. 我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我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对南海进行了有效管辖。

在历史上,我国历代王朝都对南海进行了明确的领土主张和实际控制。

2. 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和平解决争端、共同开发资源”的原则。

我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谈判等方式解决南海争端,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权益。

3. 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张我国主张“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的和平稳定和有关争议的最终解决由本地区国家共同维护。

三、南海问题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背景1. 国际法对南海问题的制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解决南海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我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坚决维护公约的权威和效力。

2. 国际关系对南海问题的影响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关系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四、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应对策略1. 加强海上维权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通过加强海上维权力量,提高海上执法能力,确保我国在南海的权益不受侵犯。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一、南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南海位于东南亚,是中国和东南亚周边国家交界之地,涉及的主权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

南海问题历史悠久,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的争端热点之一。

1.历史中国是最早在南海进行开发利用的国家之一,早在南海诸岛发现之前,中国就在南海沿岸已经建立了广泛的海上商业网络,并形成了独特的南海文化。

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殖民扩张,中国的南海领土被不公正地割让给了法国、英国和越南等国。

二战后,中国政府开始重新主张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但这些活动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和回应。

1982年,中国与东盟10个成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规定各国应通过谈判解决南海争端,但争议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国际上也一直存在对中国南海主张的争议。

2.现状目前,南海局势依然复杂,南海主权争议的主要焦点是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的主权争议,尤其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争端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主张的“九段线”是南海战略中的核心元素,是1970年代后中国进行南海主权主张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和平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大力发展南海经济,加强在南海的海洋开发活动。

但在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与有关国家进行双边谈判,主张靠直接当事国的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并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签署。

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东海是一个半封闭式海域,与日本相邻,距离中国沿海不远,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主权纠纷区域。

东海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

1.历史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放弃了其在东海的主权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正式宣布东海和周边海域为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日本则计划组建自卫队并重新声明所谓的“钓鱼岛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争议随着恢复外交关系而逐渐升温。

1985年,双方达成一项共识:中日将通过谈判解决“鲸鱼岛纠纷”。

南海问题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南海问题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 D、矿产有锡、钛铁、金红石、独居石、 锆英石、海绿石、石英砂等。深海锰结核 也已发现。 • 波能资源丰富。海水温差发电条件良好。
第二节 南海是中国主权的一部分 视 频
外交部:中国对南沙群岛主权无 可争辩.f4v
一、
南海周边的中国大 陆和台湾、越南、 马来西亚、印度 尼西亚、文莱和 菲律宾6国7方在 南海岛礁归属和 海域划分上存在 分歧和争端。
一、 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不断尖锐
第一,中国及周边的国家利益在拓展。 第二,南海地区岛礁的战略,有关国家的 不断宣誓主权和我国倡导的“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政策发生了明显的抵触。 第三,我们主张的主权问题留待以后解决 ,彼此开展“共同开发”。但现在有些国 家开始不断地“单独地开发”。 第四,周边国家力图将南海问题多边化和 国际化。
视频 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风光.f4v
• 2、渔业资源:南海是一个大渔场,盛 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 鱼、海龟、红鱼等。其中的大黄鱼是 一种重要的海产资源。这里的鱼类从 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 家乡,有“中国家鱼” 美称。 • 名产燕窝:金丝燕用海藻 和唾液做的巢
• 3.海洋空间资源
第三节 南海问题的现状
• A、和平的南海,符合我们及周边国家的 根本利益:中国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 环境,避免南沙地区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 。 B、不能丧失南海地区的主权。 • 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寻求AB最佳的结合点 ,这是一个不得不破解的难题。 • 南海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化、复杂化,前 景不明朗。
南海位于北纬3°00ˊ至北纬23°37ˊ,东 经99°10ˊ至东经122°10ˊ间。南北横越约 2000公里,东西纵跨约1000公里。 面积350万平方公里的深海盆。约等于渤海、 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 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 南海诸岛由北至南分别是东沙、中沙、西沙、 南沙四组群岛。属中国海南省三沙市管辖。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南海拥有广阔的海域。

然而,南海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1、主张领土主权的历史纷争南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的领土。

在历史上,中国曾通过各种方式对南海进行控制,例如航行、贸易和领土统治等。

但是,在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的崛起和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破坏。

去殖民化和抗战时期,日本曾单方面宣称对南海的主权。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九段线图》,宣布对南海拥有主权。

2、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在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基线是所有沿海国家的主权线。

领海宽度在12海里以内,海洋渔业和石油勘探等资源属于沿海国家的管辖范围。

领海以外的200海里内,是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这意味着,沿海国家至少在12海里范围内对该海域拥有绝对管辖权和权利。

3、国际市场清晰性南海拥有丰富的能源、渔业和其他自然资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关注。

沿海国家都主张自己对该地区的领土主权。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认为,南海是其领土,并进行了海洋勘探和开发。

而中国也主张自己对南海有主权要求。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1、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洋争端始于20世纪90年代。

越南主张其在南海的主权,反对中国把海洋领土划为“九段线”。

2009年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域出现了严重摩擦,中国公开发表了有关南海问题的白皮书,认为该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越南则认为中国的主张是违反国际法和标准的。

自此,在南海的海域,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逐渐恶化。

2、中菲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海洋争端源于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的争议。

2012年,菲律宾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申请,要求判定菲律宾在南海的领土和经济权。

然而,中国拒绝接受这项申请,并坚持其对南海的主权主张。

南海问题的由来和现状

南海问题的由来和现状

南海问题的由来和现状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却迟迟难以得决,反而处于越来越被动的状态。

当前,南海主权争端问题日趋复杂化,并使中国的南海海权与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南沙群岛岛礁多数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占据;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主权与资源争端时有发生,冷战结束后尤其是1995年以来,南海周边的东南亚相关国家与中国围绕南海主权和资源的争端频频发生;南海周边国家不断扩充军备,并加强合作;菲律宾在南沙问题上异常活跃,不断叫嚣要把南沙问题提交国际法庭,以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

面对目前复杂的局势,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既要捍卫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也要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产生的争端。

1.南海问题的由来:所谓南海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南海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三方面的争议,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称之为…六国七方‟①。

”其实质就是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地区主权归属上的争端,焦点是南海群岛的主权归属。

有关南海问题的争端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末,在此之前,并不存在南海争端问题。

1969年,联合国一个专门调查委员会在南海周围海域进行石油资源的预测研究,认为南海海底可能是世界上蕴藏石油和天然气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②南中国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矿产等资源,被称之为第二个“波斯湾。

③再加上南海是世界上一条重要的海上国际运输航线,使南海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和资源价值。

一时间,南海的战略价值凸显。

南海地区所蕴藏的战略价值使南海地区的周边国家对南沙诸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也纷纷以种种借口抢占和争夺我南沙诸岛。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觊觎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近些年来,他们侵犯中国主权的动作不断发生。

越南曾声称在南沙“决不放弃一寸土地”,“不惜与中国一战”。

马来西亚则在中国南沙地区大肆开采石油资源并鼓动东南亚国家联合起来成立南沙集团,共同对抗中国或增加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专业:xxx
年级:xxx
学号:
姓名:xxx
2013年5月18日
摘要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归根结底是资源和领土主权的争端,在近200多年间,南海海域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2012年4月的中菲黄岩岛事件更是把南海问题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目前,南海周边国家不断侵占我南海岛屿,更是积极拉拢美、日、印等大国介入,企图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而且南海发生摩擦冲突的风险在不断增大。

针对目前南海的形势,我国应该坚持寸土不让,加强主权宣示和海洋维权,从法律和非法律手段多管齐下,坚决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

一、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

在近200多年间,南海海域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南海问题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航道资源和油气资源,是世界四大油气资源聚集中心之一,它的石油地质储量大概在230亿~300亿吨之问,单是可开发价值就超过20亿人民币。

第二,南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尤其是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第三,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海洋法的发展逐步确立了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开始将国家主权由领海向外扩展。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需要在南海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沿海国家进行海域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南海海上安全形势基本处于可控状态,但存在较为严峻的挑战。

我国南海问题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南海周边国家加紧蚕食中国领土和海域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南海周边国家大肆侵占中国南沙岛礁。

在南沙群岛已露出水面的40余个岛礁中,越南占29个,菲律宾占9个,马来西亚占5个,文莱占1个。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公约》中有关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划界问题条款的深入实施,南海周边国家掀起了海域“划界”热潮。

越南是对整个西沙、南沙提出全部主权要求的国家,并提出所谓的历史依据。

菲律宾则是依据《公约》,称南沙相关岛礁在菲专属经济区内,以所谓地理临近原则,圈海占岛。

其他国家也依据《公约》提出主权和管辖权要求。

2.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争端
南海问题急剧升温,成为影响中国与周边邻国的主要矛盾。

尤其是2012年4月发生的中菲黄岩岛事件,更是把南海问题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美、日、
印等国与南海其他争端方积极互动,频繁在中国周边海域举行军演,不仅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也损害了中国建设和谐周边的外交努力,中国安全与发展所受的冲击、影响明显增大。

2011年8月,美越签署自越战以来首个正式军事合作协议。

10月,印越签署经贸安全多项协议,启动两年一次的安全对话。

9-10月间,日本先与菲律宾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拟定每年举行两次安全对话,后又与越签署了“日越防卫合作交流备忘录”。

2012年7月初,菲防长访日,双方又签署了加强两国海上安全合作的文件。

此外,美、日、印还在2011年底召开首次“三边战略对话”,协调南海政策。

域外大国的插手无疑将使南海问题东盟化与国际化形成相互推动、恶性循环的局面。

3. 南海地区局势更趋复杂
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

美、日、印等域外大国出于与中国争夺海权、资源、地区主导权等多重考虑,蓄意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

越、菲等争端国极力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积极谋求美、日等域外大国介入。

随着南海问题不断升温,一些国家质疑中国南海断续线的法理基础,美、印、加等国还多次举办南海国际研讨会,矛头直指南海断续线,南海划界法理斗争不断发酵。

中国所坚持的当事方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端的主张将进一步遭到削弱。

有国外学者坚称,南海问题是不折不扣的多边争端,中国坚持双边谈判,实为“蛮横、固执做法,是对小国分化战略的体现。

南海摩擦冲突的可能性增加。

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心存疑虑,对华警惕意识增强。

域外大国竞相介入南海问题,不仅能满足这些国家的对华平衡意图,增添对华强硬资本,还将助长个别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采取边缘冒进政策,甚至不惜冒与中国发生冲突的风险。

三、南海问题对策
中国不会放弃属于自己的任何一寸领土。

中国南沙岛礁被其他国家占领,对于这些非法侵权行为,中国政府表明了坚决反对的立场,并有力地维护了南沙群岛的主权。

1.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的南海政策主张
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南海周边国家是近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组织建立和发展协调伙伴关系,对于中国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意义特殊,关乎中
国对外战略的各个层面。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良性发展,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有助于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预期目标。

南沙争端主要涉及双边岛屿主权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为此,中国一贯主张南海争议应由当事国双方通过协商谈判和平形势与政策加以解决。

中国愿意同包括越南、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一道,积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把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2.在南海问题上把握话语权,赢得道义优势
对外谈判和交涉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主要方式,坚持谈判解决问题不是要放弃立场,更不是示弱。

同时,从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中国坚持通过谈判协商找到解决途径,包括实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具体办法。

中国政府始终本着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处理南海争端问题时采取了极为克制的态度,表现出了巨大的诚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在化解南海争端的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展示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切实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同时还要赢得道义优势。

3.扎实推进相关机制和制度建设
中国希望以自己的诚意得到南海争议各方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正告个别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挟洋自重”,向中国叫板,企图通过武力对抗获取利益是极其危险和不明智的。

针对南海问题不断升温的态势,以及越、菲等国的侵权行为,2012年6月21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设立地级三沙市,统筹管辖西沙、中沙和南沙附属岛屿及相关海域。

中国军方对南海相关海域将进行常态化巡航,中国海监、渔政等执法、维权部门也将加大对南沙海域的巡航力度。

就在中国加大南海维权的同时,可以肯定,这些措施必将有力地维护南沙权益。

4.南海出拳不能只靠一手
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只靠一手,而要靠两手,且两手都要硬,齐头并进。

一手努力推动合作与政治磋商,切实落实南海各项宣言协议,另一手确保主权不受侵犯。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进入西太平洋进行实战演练、扎实推进南海军事斗争准备是硬的一手。

尽管中国对个别公开挑战中国领土主权的国家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但为避免擦枪走火、引起地区冲突,中国启用海监船巡视维护权益,而不是直接动用军舰进行武力反击,是出于克制,不是软弱。

一旦发生武力冲突,受害的只有冲突双方以及地区的和平发展,受益的是那些躲在背后的支持者。

结论
总之,南海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确实需要各方以合作的姿态,通过沟通和协商来妥善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局出发,从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地区利益出发,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并探索用双边协商的办法逐步解决岛礁和海洋划界争议,这是此前南海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的根基所在。

只有相关各方真正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才能把南海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之海
参考文献
[1]陈文璐·浅谈中国南海问题[J],思政研究,2012,第四期
[2]王珊·南海争端成因及维权之道[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2.
[3]朱元凯·中国南海问题面临的挑战及解决途径[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4]郑水泉,韩宇·南海形势与中国策略[J],热点透视,2012.09 总第616 期
[5]李金明·南海问题现状及其应对[J],现代国际关系,2012 年第8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