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现状分析
南海争端的现状和趋势

南海争端的现状和趋势
南海争端是指多个国家(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在南海地区对领土、海权、海上安全等问题上产生的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海诸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等海域。
现状:
1.中国在南海扩建岛屿,强化海洋战略。
中国在南海部署了渔业和海洋研究船只,并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进行扩建和军事化。
这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担忧和反弹,包括美国的干涉。
2.与此同时,菲律宾、越南等国也加快了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和岛屿建设,试图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3.南海争端已经成为全球最热门的安全问题之一,各方都在调整其部署和军事战略,同时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谈判和协商。
然而,尚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趋势:
1.南海争端仍然是一个困难复杂的问题,难以实现和平解决。
各方之间的利益差异仍然存在,加上宣扬国家主义的热情和地区稳定的重要性,外交谈判和解决方案的道路难度极大。
2. 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南海争端的风险。
中国、美国等强权国家在这个关键地区的争夺,不可避免会带来地区和全球经济、政治、安全稳定的压力。
3. 在地缘战略的背景下,南海争端的持续和加剧,或将促成军备竞赛,导致地区武装化和极端恐怖主义的抬头。
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加大国际社会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南海岛礁现状讲解

南海岛礁现状讲解
南海是我国的重要领海,其中包括多个岛礁。
南海岛礁现状如下: 1. 中国南海岛礁
中国南海拥有的岛礁包括: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等。
其中,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岛礁群。
南沙群岛包括约80多个岛礁,是中国最大的岛礁群。
主要包括太平岛、南海岛、中业岛、赤瓜礁等。
这些岛礁主要由珊瑚礁构成,有些岛礁上有自然港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沙群岛包括约30多个岛礁,主要有永兴岛、永兴岛、中建岛等。
这些岛礁主要由珊瑚礁构成,有些岛礁上有自然港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 菲律宾南海岛礁
菲律宾南海岛礁主要有巴拉望群岛和吕宋岛。
巴拉望群岛包括约50多个岛礁,主要有帕拉万岛、斯卡拉布岛、卡拉描岛等。
吕宋岛包括约10多个岛礁,主要有莫泰岛、卡拉延岛等。
3. 越南南海岛礁
越南南海岛礁主要有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等。
西沙群岛包括约30多个岛礁,主要有铁屿岛、永兴岛等。
南沙群岛包括约20多个岛礁,主要有太平岛、中业岛等。
东沙群岛包括约20多个岛礁,主要有赤瓜礁、金銮礁等。
4. 马来西亚南海岛礁
马来西亚南海岛礁主要有斗湖岛、大三岛、卡拉布埃岛等。
斗湖
岛是马来西亚南海的最大岛礁,也是马来西亚唯一的岛礁基地。
以上是南海岛礁现状的简要讲解。
南海岛礁的主权问题一直是南海争端的核心问题之一,各国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解读南海争端问题

解读南海争端问题重点:一、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基本现状及问题二、中国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基本现状及问题;(一)南海诸岛受控制现状1、东沙群岛完全被台湾军队控制;2、西沙群岛完全由我军管辖;3、除黄岩岛由菲律宾侵占外,中沙群岛其余岛礁也由我军管辖。
4、南沙群岛情况复杂(二)南沙军事活动现状1、2003年以来,越军、菲军、马军加强了对占领核心岛礁的维修和建设。
2、越、菲、马继续频繁出动舰机赴南沙活动,加紧进行海区测量,并重点监视无人礁滩,以防止他方占据。
3、举行以南沙为背景的演习。
(三)南海资源被掠现状1、油气资源被盗采2、水产资源被掠夺3、旅游资源被开发(四)我国渔民被武装劫掠仅2002年,北海市就有37艘渔船、306个渔民被越南方面抓扣。
1996年以来,北海市共发生渔船被越南抓扣事件92起,被抓扣渔船205艘。
二、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的主权不容质疑1、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证据,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法理依据,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二)我国海军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限制:我国与发达国家海军在体现远洋能力核心的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
海军主战舰艇的比例尚不合理。
海军作战舰艇与保障舰艇的比例严重偏低,严重制约海上作战的范围和持续时间三)东南亚结盟因素影响我国面对以一敌十的不利情况,也是南海问题久拖不决的重要因素。
(四)美日因素的介入:美日为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有利的战略态势,遏制和牵制中国的崛起,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拉拢东盟国家。
东盟因情就势,实行“以大制大”的平衡政策,在美日的介入与推动下,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五)台湾因素的制肘:台湾为了争取和扩展“生存空间”,企图与东南亚国家联手,达到利用东盟控制中国的目的。
东盟却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在南海主权要求的条件,并利用大陆与台湾的矛盾在南海问题上渔利。
中国南海问题的根本:能源问题,期中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浅谈中国南海争端问题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一、南海的历史与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濒临中国大陆和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柬埔寨。
南海诸岛分在我国海南岛以南和以东的南中国海上,按其分布形势,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目前西沙群岛归中国大陆管辖,东沙群岛归中国台湾管辖,中沙群岛基本处于海平面以下,最大岛屿黄岩岛由菲律宾控制。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
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
南沙西邻越南东濒菲律宾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向北是西沙、中沙群岛与海南岛相望,是中国传统海疆的最南端。
从历史上看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最早可上溯至秦汉时期就已经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汉朝中期中国人已经发现了经南沙群岛到印度洋的航线。
此后,历代政府不间断地对南沙群岛行使实际管辖。
唐朝时南沙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
到清朝时中国人民在南沙海域捕鱼并居住,清政府将南沙群岛划入中国版图。
从最早发现到拥有主权,再到开发和利用,中国都远远早于其它国家,对此我们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其中就包括南沙群岛。
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它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法、美、苏等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各种文献和权威的百科全书均清楚地将南沙群岛标属于中国。
目前南海诸岛的现状是,被越南强占的岛屿有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有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据了5个。
还有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分别抢占了2个和1个。
实际上,被中国控制的岛礁只有9个(大陆8个,台湾1个)。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导读:南海问题涉及国家多,关切的国家利益复杂,近年来有持续升温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越南、菲律宾将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举措,加剧了南海的不稳定性。
面对复杂的南海问题,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需要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是要坚持南海群岛及其海域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二是坚持和平解决的战略方针;三是强调南海问题不应国际化,区域外势力的介入无益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一、新时期南海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一、南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南海位于东南亚,是中国和东南亚周边国家交界之地,涉及的主权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
南海问题历史悠久,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的争端热点之一。
1.历史中国是最早在南海进行开发利用的国家之一,早在南海诸岛发现之前,中国就在南海沿岸已经建立了广泛的海上商业网络,并形成了独特的南海文化。
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殖民扩张,中国的南海领土被不公正地割让给了法国、英国和越南等国。
二战后,中国政府开始重新主张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但这些活动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和回应。
1982年,中国与东盟10个成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规定各国应通过谈判解决南海争端,但争议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国际上也一直存在对中国南海主张的争议。
2.现状目前,南海局势依然复杂,南海主权争议的主要焦点是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的主权争议,尤其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争端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主张的“九段线”是南海战略中的核心元素,是1970年代后中国进行南海主权主张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和平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大力发展南海经济,加强在南海的海洋开发活动。
但在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与有关国家进行双边谈判,主张靠直接当事国的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并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签署。
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东海是一个半封闭式海域,与日本相邻,距离中国沿海不远,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主权纠纷区域。
东海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
1.历史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放弃了其在东海的主权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正式宣布东海和周边海域为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日本则计划组建自卫队并重新声明所谓的“钓鱼岛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争议随着恢复外交关系而逐渐升温。
1985年,双方达成一项共识:中日将通过谈判解决“鲸鱼岛纠纷”。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南海拥有广阔的海域。
然而,南海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1、主张领土主权的历史纷争南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的领土。
在历史上,中国曾通过各种方式对南海进行控制,例如航行、贸易和领土统治等。
但是,在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的崛起和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破坏。
去殖民化和抗战时期,日本曾单方面宣称对南海的主权。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九段线图》,宣布对南海拥有主权。
2、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在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基线是所有沿海国家的主权线。
领海宽度在12海里以内,海洋渔业和石油勘探等资源属于沿海国家的管辖范围。
领海以外的200海里内,是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这意味着,沿海国家至少在12海里范围内对该海域拥有绝对管辖权和权利。
3、国际市场清晰性南海拥有丰富的能源、渔业和其他自然资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关注。
沿海国家都主张自己对该地区的领土主权。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认为,南海是其领土,并进行了海洋勘探和开发。
而中国也主张自己对南海有主权要求。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1、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洋争端始于20世纪90年代。
越南主张其在南海的主权,反对中国把海洋领土划为“九段线”。
2009年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域出现了严重摩擦,中国公开发表了有关南海问题的白皮书,认为该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越南则认为中国的主张是违反国际法和标准的。
自此,在南海的海域,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逐渐恶化。
2、中菲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海洋争端源于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的争议。
2012年,菲律宾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申请,要求判定菲律宾在南海的领土和经济权。
然而,中国拒绝接受这项申请,并坚持其对南海的主权主张。
中国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分析

中国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分析推荐文章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和前景热度: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热度:南海问题的由来_有哪些解决的方法热度:以清明节为主题的演讲稿热度:清明节爱国主题的演讲稿热度: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包括中国、文莱、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在内的“五国六方”争议。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多,关切的国家利益复杂,近年来有持续升温的发展趋势。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看看南海争议的由来与现状是怎么回事?还有中国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世界第三大海,所属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四个群岛,统称为南海诸岛。
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北靠中国华南沿海大陆,东邻菲律宾、西濒越南和马来半岛,南连马来西亚和文莱。
南海海域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域内包括海上通道、岛屿、海峡水域。
南海地区北有台湾海峡,西南有马六甲海峡,连接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形成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海上要道,是联系世界各国的天然纽带。
南海蕴藏着巨大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冷战时期,东南亚是美国和苏联争霸的重要目标之一,南海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局势动荡不安。
冷战结束后,周边国家不顾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海的历史事实,抢占岛礁、开采油气。
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乘机挑拨离间,使这一地区矛盾冲突加剧。
研究南海周边安全形势,把握斗争策略,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一、南海历史的由来南海自古就属于中国。
早在公元前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在南海航行,发现一群珊瑚岛礁,这就是今天的南沙群岛。
三国时期,万震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传》,都有关于南沙群岛地貌特征的记述。
唐代以后,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到这一带海域从事捕捞活动,中国历代政府也随之对南沙群岛进行了管辖。
明朝建立以后,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推动了明初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
到永乐年间,造船业和航海业达到鼎盛时期,为南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年前,南海问题只是中国和南海诸国的一般性海洋权益摩擦,但从2012年起,这个问题突然一跃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热点问题。
中国一直努力奉行“和平崛起”的战略,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并为避免事态扩大,未进行实际的开发。
可以说,中国付出了巨大的诚意和牺牲。
但南海诸国却连续采取咄咄逼人政策和行动,屡屡置中国于不利境地,特别是美国自2010年宣布高调介入南海事务以后,俄、日、澳、印都有趁火打劫之意,而当事南海诸国更加有恃无恐,局势对中国更加不利。
从世界角度看南海问题南海正成为世界第三热海。
当今的世界有三大战略热点:一是曾经进行利比亚战争的地中海地区,二是美国、欧洲与俄罗斯因油气管线和北约东扩顶牛的里海地区,第三就是不断升温的南海了。
这三个海域有共同的特点,都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都是美国21世纪三大潜在战略对手——伊斯兰世界、俄罗斯和中国的所在地。
由于南海的油气储备接近中东,未来南海肯定会形成类似于中东的能源中心。
积以时日,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世界主要国际政治力量,必然云集于此,南海不可避免地将成为一个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
既使中国不动武,别国也会在这里大打出手——看看中东就知道了。
资料图:5月28日,我海警船在南海巡航执法因此,南海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领土、领海的国别争端问题,也不是中国以往担心的局部争端国际化的问题。
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结束,围堵中国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控制中国的海外能源和运输通道,将成为美国必然的战略选择,而南海是最理想的地方。
美国船只屡次来此地调查水文地理资料,与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展开各种演习,说明继东北亚、台海之后,美国正在将此地开辟为第三大海空战场。
南海正形成国际联合对付中国的态势。
中国的南海周边邻国在南海的实际利益越来越大,并且联合欧美国家共同开发资源,利益交织越来越深。
除了菲律宾、越南等国非法侵占我南沙群岛、非法开发我南海油气资源等,其他各方势力也乘南海乱局不断渗透。
日本为在东海问题上牵制中国,在南海积极搅局;印度为在边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暗中大力发展与越南的军事关系,参与南海军演;俄罗斯则以向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出售重型武器的方式,戒备中国。
2011年6月25日,在南海局势最紧张的时候,俄罗斯向越南交付了专门攻击水面舰艇的苏-30MKK2战斗机。
可以肯定,欧、美、俄、日、印等当今世界大国或集团在南海问题上都不会支持中国,这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期的国际态势是一样的。
所以,南海成为国际性乱局的态势已经呼之欲出,并且不可逆转。
邓小平留下的基本原则“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已基本不被南海诸国接纳,而只被用作虚与委蛇的借口。
对中国而言,不仅维权不可能,事实上维稳也不可能。
各国疯狂进行军备竞赛,南海正在蓄积大规模战争势能。
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都在竭尽所能添置远程重型海空兵器,连不涉足南海的新加坡也准备引进尖端的隐身战斗机。
澳大利亚和印度等二线大国,更是摩拳擦掌,其军备计划都是为进行世界级战争准备的。
以谁为对手?不言而喻。
美国是所有这些国家的主要军火供应者,是地区紧张形势的主要制造者,也是未来南海地区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和大力参与者。
去年,美国在东北亚针对朝鲜的演习中检验了针对中国的空海一体战;今年,“华盛顿”号航母开到南海,与南海周边国家联合军演这些事实表明:南海也是美国“空战一体化”的战场。
俄罗斯是另一个军火供应商,也希望在南海浑水摸鱼。
南海地区的战争势能在蓄积。
由于大国的介入,一旦这个地方战火燃起,可能会持续百年之久。
当年,一个日本在中国的东海,断送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一大群“日本”准备在南海断送中国的复兴。
从中国角度看南海问题对中国而言,南海的意义有发展和安全两个层面。
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全局看,南海是重要的国际运输通道;作为世界级油气储备地域,以当下的油气消耗,足够中国使用一百年;作为海洋经济带,可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中国的安全态势看,南海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美国对华包围圈中的重要缺口。
美国在对中国进行的C形包围中,也发现南海这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结合部对中国的重要性,所以不遗余力: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在太平洋形成东大门;联合印度在印度洋形成西大门;联合东南亚国家,以越南为主,插门闩。
美国就站在门后,顶住门。
和平时期,美国和它的这些盟友,死死看住各个海峡、主要军港;战时,一声令下,迅速切断中国的能源供应和贸易通道,瘫痪中国经济。
资料图:中方海警船在钻井附近海域巡航通过以上从世界角度和中国角度对南海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南海已经成为事关中国发展与安全的不能回避的重大战略问题。
南海作为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命门”,南海问题拖下去对中国最不利,因为时间在美国和南海诸国一边。
美国在按部就班地解决着世界问题,在日益加紧开发资源和加速武装,中国现行的南海问题政策已基本失效,再拖下去也不会有任何实质效果,只会让局面更加糜烂,最后很可能出现和不了、打不成、实际上弃守的结果。
这将会带来与甲午战败同等的国内效应,这是中国承受不起的。
南海问题已经国际化,接下来将成为国际争议问题的重点,这是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和平维护南海主张权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被动的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关于南海问题,当前主流的解决思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一是像中俄边界争端一样,中国承认现状,各国依据各自占有的岛礁和海域,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划分其余部分;二是强力维护传统主张,武力驱逐入侵势力,收复全部岛礁;三是努力维持现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把问题留给后人解决。
笔者认为,解决南海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一、中国要制定南海“持久战”战略首以战略心理战慑服诸国。
现阶段,中国对于南海问题,最希望的结果是和平与稳定。
而长期以来,中国是以退让、安抚来达到这一目标的。
在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目标,小国争夺油气资源加剧的情况下,原有的绥靖政策已渐渐失效。
当年进行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时候,领导人说:打是为了和,不打不能和,打不赢和不了。
这话对今天解决南海问题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欲求南海问题和平解决,首先在指导思想上,必须要有战争的心理准备,须知战争是我们多年的疏忽必须付出的代价。
面对大国的阴谋策动和小国的无理取闹,中国必须摆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如此方能震慑美国,进而对南海诸国釜底抽薪,求得和平、合理解决,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是一种战略心理战。
心理战没有实质性的战争准备是不会凑效的。
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中国在南海展示强硬,那些东南亚小国会投到美国怀抱里。
这是很可笑的。
想投的早已投过去了,不想投的中国怎么强硬也过不去。
中国不能作茧自缚。
战争并不单指军事层面。
其实,经常性、大量的“战争”行为,还是经济和外交层面的。
军事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中国为此要制定一整套“持久战”战略,经济、外交、军事综合运用,务求实质性控制南海局势,维护国家利益,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奠定基础。
南海胜,则日本、韩国在东海,印度在边界等都会收敛。
杀鸡儆猴,正当其时。
二、将当前的南海危机作为我军事战略重点转移的良机长期以来,我国军事战略的重点都是台海。
但台湾问题的本质在于两岸文化、经济对接和政治融合,在大陆政局稳定的情况下,台湾绝无独立之可能。
南海则不然。
诸国不仅蚕食中国经济资源,更在法理上抢夺、分割中国主权,威胁中国长远发展与安全,更会引发周边国家的连锁反应。
故中国不能置之不理。
当前南海危机,是菲律宾和越南主动向我国挑衅,我们应以此道义优势,抓住不放,炒热做大南海话题,对国人进行思想动员,然后进行战略转移。
中国将重点转向南海,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故此举可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
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南海地区,还可以带动中国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大大促进“十二五”新兴产业的发展。
以争夺并控制南海为拉动,大力发展航空、航天、造船、信息产业,振兴现代战略产业和军工技术,锻造空海一体、攻防兼备的新型军队,构筑常规、远程火力打击体系,把威胁中国的外部军事力量,拦截、压制在4000公里之外,将南海地区纳入我国基本火力打击圈,为本土赢得安全纵深。
中国经济建设应该从国家现代化和民族长远利益出发,调整舍近求远的发展思路,以南海能源开发为主,以海外为辅。
在中国本土军事力量的防卫范围之内,经济开发才是安全的,不用过分害怕外国资本。
三、不顾争议,以独自大规模开发的行动,引来国际合作长期以来,中国各界把求和平、求和谐教条化、机械化,都有一种恐惧争议的思维定势,这间接鼓励和怂恿了别国的非法入侵行为,以至于今日各方群起效尤,中国周边危机呈此起彼伏之势。
今天的南海问题,主要是中国的长期缺席造成的。
首先是守护不积极,其次是制止别国入侵不得力。
换成美国,美国是不会同意别人在自己海域打一千多口油井的;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行动已经告诉世人,它也不会。
中国如此“大度”,首先让人疑惑,其次让人觉得软弱可欺,欺了不仅不会有麻烦,还有好处。
示弱已然招祸,继续主张和谈“克制”,无异于抱薪救火。
其实,换一种思路立即会柳暗花明。
虎不去,猴不散;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中国到了南海,那里就不闹了。
中国不要在意南海地区的所谓争议,首先应与欧美大型石油公司在南海开展大规模合作;同时,独自展开油气作业。
以挤压的办法,争取与其他小国合作。
南海诸国如果合作则欢迎,不合作则不必顾及。
争议是和平的前奏。
敢于争议,既是自信,又是真诚的表现。
争议无非两种结果:和解或对决。
和解,中国所愿;对决,中国不怕。
惟其不怕,才能和解。
故当下中国应该一边检讨过去的疏忽,一边制定鼓励开发南海的政策。
经济项目进去了,军事自然跟进。
争议必然要来,但接着磋商也会来,离最后解决就不远了。
资料图:最新中越南海对峙画面。
四、未来5年~10年,是解决南海问题的机会之窗眼下的中东、北非骚乱,美国和欧洲介入,短期难以抽身,客观上给中国提供了解决南海的天赐良机。
加上美国最终解决伊朗的耗时,这个机会最长可能有10年。
在此期间内,只要中国在南海动作量不大,不直接影响美国战略利益,美国不会贸然和中国短兵相接。
兵法云:兵半渡可击。
目前,美国和周边小国在南海就处于这样的“半渡”状态。
当前,美国的战略重点是伊朗,无力同时对付伊朗和中国,它重返亚洲,目前只是牵制中国,为下一步围堵肢解中国进行战略布局。
所以,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与中国是伐谋、伐交的博弈,还没到伐兵的阶段。
所以,中国必须趁美国深陷伊斯兰战场之机,趁南海石油产量尚不足勾起美国和俄罗斯胃口之机,趁越南羽翼尚未丰满、不敢与中国放手一搏之机,迅速、大举进入南海,控制局面。
做得好,中国可以有一张能源王牌和海洋运输王牌,可以主导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可以发展和东南亚更加密切的经济关系,可以和美国共同承担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责任。
为了化解美国的阻力,在做好大力介入南海的同时,还可以与美国研讨利益交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