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精选

合集下载

2016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2016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2016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及翻译2016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及翻译2016年新课标Ⅰ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言文《宋史·曾公亮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言文《宋史·曾公亮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言文《宋史·曾公亮传》注释、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考取)进士甲科..(唐朝的科举,最初并没有甲、乙科的区别,从高祖李渊到唐明皇前期,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

唐明皇为彰显文德,下了道昭旨说:“近世没有甲科,从朕开始,就要打开甲科大门,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天下人的表率。

”终唐一代,“甲科”成为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

宋朝发生了很大变化,前期的进士考试,甲科、乙科还都是指进士而言,且甲科一定是优于乙科的。

直到北宋后期,甲、乙科还都是进士分档的概念,即甲科为一档,乙科为二档,甚至出现了第三档。

到了南宋,明确规定进士考试共分五甲。

如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榜共录取了六百零一人,其中一甲二十一人,二甲四十人,其余为三甲、四甲、五甲。

南宋的“二甲”和“乙科”是等同的概念,所以说南宋以后已经没有官方的“乙科”,只是民间还把二档进士叫做“乙科”而已。

到了明、清,又出现甲、乙科之称,就比较容易区别了;凡经过殿试的正规进士都叫甲科,未经殿试的举人都叫乙科),知.(掌管,管理。

如果后面有官职,翻译为担任……)会稽县。

民田.(种田,耕种)镜湖旁,每患.(担心,忧虑)湖溢。

公亮立.(设立,设置)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利益,好处)。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每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以.(凭借)端明殿学士知.(担任)郑州,为政..(治理政事)有能声/(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悉.(全部)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有使客..(发布文书)诘.(ji ..(使者)亡.(丢失)囊(口袋)中物/移书é,追问,追查,查究)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dài,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上海市2016年高考文言文《晋书·羊祜传》-附译文翻译在线测试(附答案)

上海市2016年高考文言文《晋书·羊祜传》-附译文翻译在线测试(附答案)

上海市2016年高考文言文《晋书·羊祜传》|附译文翻译在线测试(附答案)上海市2016年高考文言文《晋书·羊祜传》|附译文翻译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

称为“羊岱”,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常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参考译文: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

博学能写文章,须眉漂亮,善于谈论。

郡中的将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一般,把哥哥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

向上推荐他做计吏,州中四次征辟他做从事、秀才,五府交相任命,都不就职。

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之绝交,唯有羊祜安顿他的家室,恩爱礼遇有加。

②晋武帝有灭吴的打算,任命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率军镇守南方,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东吴石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每每造成边境的麻烦,羊祜对此很忧虑,最终用计策使吴国解除了守备。

2016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精校版)

2016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精校版)

2016全国卷文言文翻译《曾公亮传》译文曾公亮,字明仲,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人。

考中进士甲科(名次较靠前),任会稽知县。

百姓在镜湖旁边耕种农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

公亮修建闸门,把(湖水)引入曹娥江,百姓(因此)而得益。

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因为治理政事才能卓越而名声很好,盗贼全都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到了晚上睡觉也可以不关闭门窗。

曾经有个使者丢失了口袋中的东西,发布公文缉查盗贼,公亮回复说我们州里没有隐藏的盗贼,大概是随从之偷藏而已。

搜查使者的随从,果然是这样。

公亮通晓精熟法令条文,任职时间长,熟悉懂得朝廷相府的法令制度,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皇位的继承人,就与曾公亮一起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的民田产银,有人把它全部偷走了,大理寺把他当作强盗论处。

公亮说:“这是禁物,盗取民田产银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盗取财物还是有区别的。

”坚决据理力争,于是朝廷就下达给有关部门讨论,比照抢劫盗窃禁物的相关法律,偷盗者没有被判死刑。

契丹纵容百姓在界河附近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出事端。

公亮说:“现在事情还处在萌芽状态不去禁止,以后将怎么办?雄州的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派他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的祸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以后,授予(公亮)中书侍郎,并兼任礼部尚书,不久又任命他担任户部尚书。

皇上身体不适,辽国使者来到而不能接见,就命令公亮在宾馆宴请(使者),使者不肯赴宴。

公亮质问他说:“皇上赐宴你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让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情你能够安心吗?使者马上就去赴宴。

煕宁三年,授予司空并兼任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的官职。

第二年,又起用他兼任永兴军的通判。

过了一年,返回京城。

不久以太傅的身份退休。

元丰元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皇上亲临哭悼,停止上朝三天。

曾公亮为人端方庄重,深沉周密。

平时谨守法律,循规蹈矩;但是天性吝啬,家产增加到巨万。

2016高三复习文言文翻译

2016高三复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几种失误形式:
1.没有厘清背景、关系的强行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晋文公和秦穆 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 无礼) 。
2.以今义当古义 A.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 品质好的女子(这个女孩不好,烦请巫婆您 替我们到河里禀报河伯,我们要另外选取好 的女孩)。
留 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
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 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 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这些词均 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 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句中“人”“我”“北门”就可以 保留不译。

也叫补,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 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以足文意。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鸿门宴》)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齐宣王)曰:“不若与人。”(《孟子》二 章) 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 (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口技》) 以上例句括号中的内容,都是在译文中应 该补充出的。
2016高三复习 文言文翻译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 ①
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 以为乐,
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
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 ①御,迎接。②《九
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译文:
4、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如何(何如)、如„„何、若何(何若)、 若„„何、奈何、 奈„„何(怎么样、怎么办、把„„怎么样、拿„„怎 么办); 何消(哪用得着); 何为(什么是;怎么会); 何意(岂料,哪里料到); 何所(所„„的是什么);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孰与、与„„孰„„(与„„比较,哪一个„„); 其„„其„„(是„„还是„„); 安„„乎(怎么„„呢)

2016高考江苏卷文言文参考译文

2016高考江苏卷文言文参考译文

2016高考江苏卷文言文参考译文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 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鞠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忭,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蔗襄:——————————————————————————————————【参考译文】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

幼年爱好古学,博览群书。

高考第2大题 文言文阅读 考点3 翻译句子

高考第2大题 文言文阅读 考点3 翻译句子

分误区诊断考点三翻译句子(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答案得学生甲学生乙(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子读书,以期保持住先业。

(2)朋友把经书中的考题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1)你就算了,还是教育儿子读书,希望不坠落先人的事业。

该生翻译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教子”“以期”“先业”3均是文言词语,应该分别翻译为“教育儿子”“希望分能”“先人的事业”。

(短板一:该译不译,文白混杂)该生翻译遗漏要点。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中“相商”是2“彼此商量”之意,该生遗漏,导致丢分;“辄塞耳不敢分听”中“辄”是“就”之意,该生遗漏,导致丢分。

(短板二:要点遗漏,字未落实)该生翻译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还教子读书”中“还”是动词,“回去”之意,该生译为“还是”,没有照应语境2中的“顾大父”和送别的场景。

“以期不坠先业”中分“坠”是“使……毁害、损害”之意,该生译为“坠落”,望文生义。

(短板三:脱离语境,该活不活)(2)朋友用经书中的3该生翻译该补不补,句意脱节。

“入耳文立就”和“辄塞,。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精选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5分)
译: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5分)
译:
2.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译: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5分)
译: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5分)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

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

译:
(2)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译: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5分)
译:
(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5分)
译: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军建寨,一旦集诸军讨平之。

(5分)
译:
(2)陛下恻隐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之者曰近习耳。

(5分)
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译: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译:
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5分)
译:
(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5分)
译: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译: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译:
⑵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译: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译: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译: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译: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译:
答案:
1.(1)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

(“故
事”“以”“优诏”各1分,大意2分。


(2)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历图谋。

(“畋”“从…”“往往”“畏”各1分,大意1分。


2.(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3.(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据”、“刎”、“所以”、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

(“以为”、“宜”、“寝”、“从”各1分,句意1分。

“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对学生不作要求。


4.(1)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

边疆大臣(想要)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

(“边功”“稔祸”“戒”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敌方数千骑兵乘胜追至城下,皇帝诏令士兵迎击敌兵,斩杀擒获大半敌兵,敌军于是退去。

(“薄”“诏”“引去”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5.(1)“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应当与城池共存亡。

”又到城中居住。

(城池被攻破时),徐石麟身着朝服上吊自杀。

(得分点:“吾大臣”为判断句;野死——死在城外,死在野外;朝服——作动词用,穿上朝服;缢死——吊死。

句意1分)
(2)(徐石麒)性情乐观随和关爱他人,和人交谈整天也不厌倦。

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他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引荐。

(得分点:乐易——乐观随和;移日——整日;下吏寒士有才者——定语后置;汲引——引荐,句意1分)
6..(1)当时,海盗作乱,包恢只身乘车上路,调遣军队屯驻、安营扎寨,一天之内,汇集各路军马镇压了他们。

(2)陛下的同情之心就像天地日月一样,而那些封闭它并且蚕食它的人就是你身边的亲信啊。

7.(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

(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

每点1分,通顺1分)(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

(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

每点1分)
8.(1)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

(2)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9.(1) 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习俗的人,并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

(得分点为“怀”“辑”“威信”“徼”等词语)(2)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国就变成强敌了。

(得分点为“令”“卒”“更”“强”等词语)
10.(1) 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

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关键词:“稍”“习”“胆决”“愿”)
(2) 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关键词:“益”“论进”“任使”;定语后置句:“将士依附之者”)
11.(1)其他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急于敛财),百姓难以忍受。

曾巩则事先(提前)筹划安排(分别处理)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暴诛亟敛、堪、区处、市里各1分,句意1分。

共5分)
(2)曾巩让僧徒们互相选择、推荐担任主守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照次序补缺。

(俾、推择、识、以次各1分,句意1分。

共5分)
12.(1)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

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

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

(“恩爱”1分,“统事”1分,“董”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2)(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

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

(“交通”1分,“垂”1分,“治戮”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