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灵感忽至》阅读答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名家作品阅读16 名家作品阅读(冯骥才)(三)(解析版)

陈六的话没头没脑,没人当事。只有一个小混混儿听出点东西。究竟这场火来得蹊跷,前几天说闲话时,陈六刚提过把腻歪的“狗窝”烧了,就真烧了。烧这把火能是谁呢?为嘛烧他家?想趁火打劫?
据说大火刚起来时,一些小混混趁火打劫,钻进屋里火里,一边喊救火,一边偷东西。珍稀细软准都叫混混儿们掏去了。腻歪从头到尾一直像只黑猴子在他家门口又蹿又跳又喊又叫。可是转天,没一点动静,烧焦的房子冒着缕缕蓝烟儿,却不见腻歪的影子。他在世上孤单一人,无亲无故,能去哪儿?有人说,这一场大火叫腻歪活到头了,准扎河了。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冯骥才的《腻歪》就是从民间听来,通过文学加工成为了经典。
B.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市井传闻的小人物,讲的都是奇闻异事。
C. 小说发生的地点是解放前的天津卫,主要通过人物带有浓重天津味儿的语言来体现,比如:“为嘛烧他家”“他腻歪个嘛”。
没人知道的事,人人想知道。
瞧瞧他——整天眉心总像个馄饨那样揪着,脸盘总像块瓦片那样板着,眼珠子像死鱼眼,哪儿也不看,这眼神儿可是学都学不来的。
他到底为嘛腻歪真费猜。就像一根绳子上的死结,谁都想解,没人能解开。
有人说是因为他死了爹妈,光棍一个,闷得慌。有人说是娶不上媳妇,愁得慌。其实都不是。他爹是打江西来的大瓷器商,专卖上品青花瓷,把景德镇成色最好的青花瓷,用车用船弄到天津,再往紫竹林租界里送,还在锅店街上开了一个挺阔气的瓷器店。他家靠瓷器发家发财,一家子人只穿绫罗绸缎,从不穿布衣裳,虽然爹妈一去,家里没主心骨了,瓷器买卖没人做了,店铺也关了门;但现在他还住着一套带前后院的瓦房呢,只要他招亲,谁家有闺女不笑着脸往他家送?他为嘛腻歪?有人说他打小就腻腻歪歪,没高兴过。“腻歪”这外号打小就有。如果天生腻歪,这就没治了。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少年日积月累(16分)1.(4分)阅读语段,选择或填空。
少年就是少年,酝酿①着希望,zhàn②放着光彩,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少热枕,看不公不允敢面对,虽是自命风流,倒也纯cuì③无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A.niàng B.liàng)②③(2)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改为“”。
2.(8分)古诗文填空。
跟随前人的脚步是少年感知世界的方式。
情景之中,情义所达: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马致远以“夕阳西下,(1)”抒发内心的悲凉;望着山头高悬的秋月和粼粼的波光,李白在《峨眉山月歌》里以“峨眉山月半轮秋,(2)”吟唱他的喜悦;夜还未尽,红日已升,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下“(3),”表达人生的思考;逢秋不悲,情感豪迈(4),”,立意高远,气势不凡,如霜的月色,阵阵笛声唤醒了征人的乡愁,写下集体失眠思乡句:“(5),。
”3.(4分)完成表格。
方法加点例词联结释义读音判断不亦说.乎①shuō:交流②yuè:愉快说:(1)成语关联俄而雪骤.成语:疾风骤雨骤:(2)语法推测非学无以广.才规律:“广才”为名词性短语,“才”也是名词,推测出“广”当为动词广:(3)知识迁移拔剑四顾.顾野有麦场顾:(4)心茫然二、少年回忆憧憬(44分)4.(3分)读书讨论会,围绕《西游记》,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与小语不同的看法。
小语:《西游记》特别吸引小孩子,大人看就没什么意思了。
你看它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无不让小孩子印象深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小孩子都会被它吸引。
《西游记》影响深广,还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是广大小孩子暑假快乐必备神器……你:5.(3分)以下三处,若请你选择一处带伙伴去游玩,你会选择哪里?结合作品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A.《白洋淀纪事》白洋淀B.《湘行散记》湘西C.《镜花缘》“君子国”6.(3分)古诗鉴赏。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完美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完美版)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_____、_____的精巧以及_____、_____、_____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_____。
2.《将相和》中的“将”是指_______。
“相”是指_______,“和”是________的意思。
课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和之间从________到______的过程。
3.《少年中国说》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________”的英雄姿态和“________”的光辉未来,鼓励人们__________,肩负起__________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和__________的精神。
二、日积月累。
1._______,戒奢以俭。
不饱食______,不弃功______。
2.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他还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到之中,_______最急。
曾国藩则认为.读书第一要有______,第二要有_______,第三要有________。
3.《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___,他在文中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红日初升,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请认真默写张继的《枫桥夜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苏轼有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认为书要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
2.《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西通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5 读·思(三)说明:共两大题,9小题,满分9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中考对接点一、小语段阅读(30分)胖子学裁缝星云有一个胖子,胖到没有一家服装店有适合他穿的衣裤尺寸,他因此非常难过。
他的父亲看到儿子因为穿衣的问题而苦恼,就告诉他:“”他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跑去学裁缝。
几年后,他缝制出心得,想到与他有着相同境遇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于是筹资开设制衣工厂,成立胖子服饰专卖店,生意好得不得了,此举不仅替自己也替别人解决了穿衣的问题,更因此得到了社会的掌声。
成功的人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特质,能够让他们在危机、困难中振作,寻出一条生路,不会让自己沉溺在困境中,不知所措。
生命的智慧,往往在挫折中渐渐被发掘,渐渐成熟,所以不要害怕逆境,《菜根谭》有云:“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生命中每个境遇的出现,必然有它的道理,若有自觉力,就能看出个中端倪,寻出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
(选自《意林》原创版2022年第4期,有删改) 1.胖子的父亲看到儿子的苦恼,告诉了他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
(3分)2.胖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3.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10分)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两只信鸽黄瑞云一个信鸽爱好者驯养了两只很好的鸽子,这两只鸽子多次准确无误地飞回目的地。
但驯鸽者发现,它们总是有先有后,有时这只先回,有时那只先到。
他想:虽然两只鸽子都能飞回目的地,但它们在路上还是因为认错路而多飞了路程。
之所以有时这只先回,有时那只先到,肯定是有时那只飞了弯路,有时这只错了目标,不然一定是同时到达的。
他又想:如果两只鸽子靠在一起,共同辨认方向和目标,那一定能更加迅速、更加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他把这一设想付诸实践:用一根两米长的绳子把两只鸽子并联起来,然后放它们飞行。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们想要过安稳平静的生活,很多人对有神论和无神论并不十分关心。于是有人提议:“让他们两个人去辩论,不管谁赢,我们就跟着他,跟随胜利者总是稳妥的.”
在明澈的月光下,两位哲学家开始辩论。他们都有非常专业的逻辑修养,攻防是一流的,你来我往,辩论越来越激烈,听的人们一时难定输赢.
第二天早上,整个城市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原来他们互相说服了对方!那个无神论者变成有神论者,而有神论者变成无神论者!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青少年时期对一生健康至关重要。许多家长认为运动影响学习、耽误时间,却没有意识到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习的黄金期,更是体质养成的关键期。家长的不正确认识,造成很多孩子在本该生龙活虎的年纪成了快走几步都要喘的小胖墩,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三高”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猎物”。
哲学家冯友兰曾云:专业哲学家的哲学,一定重视论证证据,其结论是“走进去”的;普通百姓的哲学观念仿佛是“跳进去”的.这话不可绝对化,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人生体认支撑,与哲学家宗教家倡导的观念,也会有成隐成显的互动。
宇宙、人类从哪里来,又走向哪里?人生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何在?人如何从有限走向无限?心灵精神是不断向上追求还是安于世俗红尘?什么社会体制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并通向和谐……这些问题仍或强或弱地撞击人的心灵。当今世界上,宗教家、哲学家们仍以各种形式到处游说……不言而喻,观念分歧还是巨大的,人们仍会在困惑中。
统编九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02【2024秋九上语文阶段测试卷】(解答版)

统编九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02【2024秋九上语文阶段测试卷】范围:第4单元(建议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学习活动,下面是小华和小章搜集到的材料,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忙解决。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多样的表现手法,给我们留下了刻板的印象。
《故乡》中,少年闰土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中年闰土愚昧迟钝、思想麻木,以至于现在的“我”总觉得和他的隔膜似障壁。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在菲利普夫妇的眼中——流氓无赖,可恨至极;在若瑟夫的眼中——衣衫褴lǚ,可怜之至。
《孤独之旅》中,杜小康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
在一场xiē斯底里的暴风雨后,他“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2分)小华对一些字的读音和字形不太确定,请你帮他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曲折()愚昧()衣衫褴lǚ()xiē()斯底里Qū mèi褛歇2.(2分)小章不知道“歇斯底里”的意思,请你帮他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3.(2分)小华觉得画线句子有语病,但是又不知道错在哪里,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搭配不当,可把“刻板”改为“深刻”4.(3分)小章阅读材料后感悟颇深,打算拟写一副对联,他已经写好了上联“小说虽小,内隐世间百态”,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下联的是()A.奇闻或奇,包罗江湖万象B.明月当明,空有沧海一人C.闲书且闲,尽显天下炎凉D.流芳大作,中藏天下千秋C5.(3分)在讨论读流行作品还是读经典名著的问题时,小雨认为应该读流行作品,小雯却认为应该读经典名著,对此,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应该把阅读经典名著和阅读流行作品结合起来。
文学类文本冯骥才《艺术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艺术家冯骥才四月初已进入春天的时光,窗外所有树木的树芽都在逐步变成生气十足的新叶,绿叶才是春天开出的花。
清晨的风还有一点凉意,吹在楚云天身上叫他神清目朗,分外清爽。
他把一张洁白的宣纸铺在临时搭起的画案上,四角各压一块青石片。
他没有镇尺,前年去蓟县盘山写生拾来的这几块石片反倒自然,也更天然。
只要把纸铺开,他就是即将出现的一片崭新天地的造物者。
他先用羊毫抓笔蘸足了清水与淡墨,一笔笔生气十足地横涂在纸的上方,于是一片寥廓万里,云烟滚动的天空立时呈现。
一条条长长的乌云游龙一般,挟风裹雨地在天上奔跑。
他没有忘记,在浓淡相间的水墨中特意留出一块空白。
这块白便是最后一块没有被乌云吞噬的天空,熠熠发光,分外明亮。
跟着,他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长锋大笔,散开锋毫,在墨池里一滚,跟着由纸的下端,逆锋斜刺而上。
一片风中摇曳的苇荡,洋溢着巨大的生命本能与力量,这力量把他自己都感动起来。
他不觉地喊了一声:“呵——!”跟着,他又换了一支长杆的兼毫笔,蘸了浓墨,把苇荡前几根长长的茎叶画出来。
不自觉间,他那种早年从研习宋画积累下的功力显示出来,运笔时他感到全身的力量都在经由手腕传递到笔端,如锥画沙,力透纸背。
他感到一种长久压抑在心底的东西一下子抒发出来,无限的畅快!于是他情不自禁,把一只孤雁画在那块空白的地方,那里是整幅画面唯一透出光亮之地。
这孤雁在那里独自徘徊与游荡。
他情不自禁地低声背诵起莱蒙托夫在《帆》中的两句诗:“你期待什么,在这遥远的异地?你抛下什么,在你自己的故乡?”为什么一看到她,总会想起母亲?总会想起我们民族多难的历史?为什么密西西比河不是这样?伏尔加河不是这样?多瑙河、莱茵河、泰晤士河不是这样?他想。
他忽然有了画这条河的渴望与激情!回到学校的第三天是周日,教室没人,他把四张学生用的画案拼成一张,铺上一张八尺的宣纸。
他急不可待,将蘸足水墨的长锋大笔落在纸上,随即腕子向上一扬,一股激荡在心中的情感随之迸发,一股巨浪在大河中流冲天而起,紧跟着,从身心暴发出的波浪层层叠叠落在纸上。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诊试卷(含解析)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瞥.见(piē)愧怍.(zuò)未雨绸缪.(móu)B.告罄.(qìng)锃.(chèn)亮拈.轻怕重(niān)C.间.或(jiàn)褴褛.(lǚ)戛.然而止(jiá)D.广袤.(mào)镌.刻(juān)相形见绌.(chù)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晾起波浪的飞沫。
B.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的雁群暄嚷着发出邀请。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将受到历史治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3.(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B.疫情已对经济形势造成较大冲击,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同样面临巨大挑战,恢复经济社会活力刻不容...缓.。
C.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D.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
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前不久,Facebook和Twitter还删除了近千个支持香港警察、反对暴力的中国账户给封了。
C.“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感谢你们在武汉人民遭遇疫情的困难时刻,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命搏命、舍命相助,用大爱温暖了整座城。
D.“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骥才《灵感忽至》阅读答案
冯骥才《灵感忽至》阅读答案
灵感忽至
冯骥才
凌晨时分,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扰醒,这不安可不是什么焦虑与担心,而是有种兴致在暗暗鼓动。
缘何如此兴奋,我自己也不知道。
随后想到今天是元旦。
这一天就像时间的领头羊,带着一大群时光充裕的日子找我来了。
妻子还在睡觉,房间光线不明。
我披衣到书房。
平日随手堆满了书房的纸页和图书,在迷离的晨色里充满了温暖和诗意。
这里是我安顿灵魂的地方。
我的巢不是用树枝搭起来,而是用写满了字的纸和书码起来的。
我从中抽出一页素纸,要为今天写些什么。
待拿起笔,坐了良久,心中却一片茫然。
一时,人像浮在无际无涯的半空中,飘飘忽忽,空空荡荡。
我便放下笔,此时虽有情绪,却无灵感。
写作是靠灵感启动的。
那么灵感是什么?怎么就能得到灵感?不知道。
似乎它想来就来,不请自来,但有时求也不来,甚至很久也不露一面,好似远在天外,冷漠又悭吝。
我起身打开音乐。
我从不在没有心灵欲望时还赖在桌前。
音响里播放出的歌,是前几年从俄罗斯带回来的,曲调浑厚而忧伤。
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撩动起过往的岁月积存在那里的抹不去的情感。
很快,我就陷入这种情绪里。
这时,忽见画案那边有一片金黄色的光。
它很小,静谧,神秘;它是初升的太阳照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下来,落在画案那边什么地方。
此刻,书房内的夜色还未褪尽,在灰蒙蒙、晦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
也许受到那忧伤歌声的感染,这块光使我想起40年间蛰居的那间小屋,还有炒锅里的菜叶、破烂的家什、混合在寒冷的空气中烧煤的气味、妻子无奈的眼神……然而,在那冰天雪地时代,唯有家里的灯光才是最温暖的。
于是,此刻这块小小的光亮变得温情了。
我不禁走到画案前铺上宣纸,拿起颤动的笔,蘸着黄色和一
点点朱红,将这扇明亮的小窗子抹在纸上。
随即是那扰着风雪的低矮小屋。
一大片被冷风摇曳着的老槐树在屋顶上空横斜万状,说不清那些苍劲的枝桠是在抗争还是兀自挣扎。
在通幅重重叠叠黑影的对比下,我这亮灯的小屋反倒显得更加温馨与安全。
记得有一年,特大的雪下了一夜,我的矮屋门槛太低,早晨推不开门,门外挡着的积雪足足有两尺厚。
我从这小窗户跳出去,用木板推开外边的雪才把门打开。
当时,我们从家里走出,站在清冽得冻耳朵的空气里,多么像雪后从洞里钻出来的野兔……于是,我把矮屋前大块没有落墨的纸当做白雪。
我用淡淡的水墨渲染地上厚厚而柔软的白雪时,还记起那时常有的一种盼望——有朋友来串门和敲门。
支撑我们走过困境与苦难的,不是人间的种种情与义吗?我便用笔在雪地上点出一串深深的脚窝渐渐通进我的小屋。
这小屋的灯光顿时更亮,黄色的光影还透射到窗外的雪地上。
没想到,就这样一幅画出来了。
温情又伤感,孤寂又温馨。
画中的一切都是我心底的景象。
我写过这样一句话:“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
”而心中的画多半是它们自己冒出来的。
这是一种长久的日积月累,等待着有朝一日的升华;就像冬日大地上的万物,等待着春风吹来,一切复活;又如高高一堆枯枝干柴,等待着一个飞来的火种。
这意外出现的火种就是灵感。
灵感带来突然之间的发现、突破、超越与升腾。
它是上天的赐予,是上天对艺术家的心灵之吻,是对一切生命创造的发端与启动。
那么,人们只有束手等待它吗?当然不是。
正如无上的爱总是属于对它苦苦的追求者的。
在你找它时,它一定也在找你。
当然,它不一定在你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来。
新年初至,灵感降临我的书房画室,这于我可是个好兆头。
当然,只要我守住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及其所爱,灵感会不时来吻一吻我的脑门。
19.“灵感是什么?怎么就能得到灵感?不知道。
”其实在后文中作者已经对这两个问题做了回答,请你简要概括。
20.第六段中,作者插入一段大雪封门的记忆。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
只要我守住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及其所爱,灵感会不时来吻一吻我的脑门。
22.绘画也是一种创作,在作者的这次绘画经历中你得到哪些有关创作的启示?请列举两条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9.
灵感是对一切生命创造的发端与启动,是突然之间的发现、突破、超越与升腾。
执着的追求加上长久的日积月累,在某种艺术刺激下,灵感不期而至。
20.
借助回忆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更加鲜明地突出了画面“温情又伤感,孤寂又温馨”的意境特点。
21.
画画是为了寻找内心的情感需求,是为了表达人的内心世界。
只要创作者守住对文艺创作的信仰执着追求,守住对人间情义的热爱,就一定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灵感,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优秀作品。
22.
①要善于找到创作的动情点。
创作源于生活,要善于从生活中找到动情点。
作者在忧伤的乐曲中,由一片金黄色的小光,想到了亮灯的小窗,从而找到创作
的动情点,引发了创作的灵感。
②要善于想象和联想。
“这块光使我想起40年间蛰居的那间小屋”以及种种生活的艰难,想到大雪封门,想到对朋友的期盼,在想象和联想中丰富了记忆,汇成了笔下动人的画面。
③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
“炒锅里的菜叶、破烂的家什、混合在寒冷的空气中烧煤的气味、妻子无奈的眼神”“苍劲的枝桠”“一串串深深的脚窝”“黄色的光影”等才是记忆中和画面中最真实、最动人的场景。
④灵感来自于对创作的热爱和日久天长的积累,这积累包括生活经历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
如果作者不是一个热爱创作、热爱生活、用心积累的人,这40年间相濡以沫的生活经历也就不会成为这次创作的素材,自然也不会有“唯有家里的灯光才是最温暖”的真情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