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现代经济(2018届版)

合集下载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江西专用)教学课件:第12讲 经济和社会生活 (共17张PPT)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江西专用)教学课件:第12讲 经济和社会生活 (共17张PPT)

上海 广东南海
张謇[jiǎn](1853~1926), 字季直,汉族,祖籍江苏常 熟,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 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 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 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 海洋大学创始人。
大生纱厂生产车间
“短暂春天”
项目 棉纺厂数目 纱锭数目 一战前 22个 一战后 64个 原因 1.辛亥革命冲 击了封建制度
会习俗变化的是(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谢谢观看
个人是(
A.张謇

B.张之洞 C.詹天佑 D.李鸿章
【解析】创办大生的是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 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 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 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 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答案】A
延伸: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认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濒于破 产,难以实现振兴民族经济,挽救、发展国家的目标。只有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 民族经济的振兴。
中考名题 例析
考点26
张謇 “实业救国”
【例1】(2017年广东)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 夫先之。”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这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蒋介石和宋美龄婚纱照
大人、 老爷
先生、 君
同志、 先生
• 剪发辫: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 颁布剪辫令,要求留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专题08 现代中国经济讲-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精品

专题08 现代中国经济讲-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精品

考向一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讲高考(1)考纲要求了解“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认识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2)命题规律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命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题型多样。

预计今后高考有可能从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

(3)备考点睛全国卷在本考点的命题频率较高,内容多集中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背景、成就,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对苏联建设模式的反思等,这就给备考2017年高考指明了方向。

例1 (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答案】C【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1950年拖拉机成为农村的农业生产工具。

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故A错误;农业机械化在农村普及是改革开放后的成就,故B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是在1953年以后,故D错误;拖拉机成为农业生产工具,这预示着机器将取代人力成为农业的生产方式,故C正确。

【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名师点睛】本题通过1950年的宣传画来考查考生对建国后农业改革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主义、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

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50年”,由此时间可排除ABD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C项。

【现代】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整合提升

【现代】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整合提升

【关键字】现代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整合提升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1.(2017·怀化模拟)20世纪,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一切有收入的人定期交纳保险金;对全民实行免费医疗;实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对煤炭、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钢铁、电力、电报和无线电通讯等部门实行国有化。

这一措施( )A.克服了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B.扭转了二战期间的经济困境C.解决了70年代的经济“滞涨”D.促进了二战后初期经济恢复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大国确定建设福利国家,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和经济计划化的发展方针,这与二战后初期,法国加大对国家经济的干预力度,恢复发展经济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D二、苏联(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2.(2017·长沙模拟)1929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

拖拉机站拥有农用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

拖拉机作业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100倍。

这主要反映当时苏联( ) A.重工业飞速发展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农业集体化急速普及D.农民欢迎新经济政策解析:从1929年到1936年,是苏联农业集体化发展时期,建立公有制农业,生产由国家统一调配,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完全体现重工业的飞速发展,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在1921年基本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故B项错误;至1929年,新经济政策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C一、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3.(2016·泸州模拟)据统计,随着圈地运动的发展,到1851年英国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已然占据了70%~80%的农业经营土地。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2.07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2%,截至2012年12月底则达到2.7亿亩。

18版经济生活第四课一轮复习(飞扬之旗)

18版经济生活第四课一轮复习(飞扬之旗)

2.区分公有制为主体与国有经济为主导
公有制 为主体 体现在公有资产比重 优势上,国有经济 主体的是公有资 产比例
国有经 济主导
体现在对国民经济控 制力上
主导的是方向、 性质
联系
公有制经济包含 国有经济
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发挥国有经 济主导作用
考点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 集体;
本质、商品、含义 货币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供求 价值
树立正确 的金钱观
纸币、信用卡、支票、外汇 生 活 与 消 费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
遵循价值 规律
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收入 消费 影响因素 物价 树立正确 的消费观
类型
心理、行为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 若干意见》提出,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鼓励 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石 油产业等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投资设置附加 条件。这是为了 ①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②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障碍 ③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 ④发挥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生产决定消费
国家、企业、个人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劳动者、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考点一:生产与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 导向作用 生产是消费的动力 国家、企业、个人
扩大内需(消费需求)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经济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经济

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经济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

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

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

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

依据材料可知()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B.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2、1956年1月25日,最高国务会议通过的《1956到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27条为:“除四害。

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自此,麻雀成为“法定”被消灭的对象。

195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用“动人的奇迹”来形容这场“麻雀战”。

有学者统计,截止1958年11月上旬,全国各地共捕杀麻雀约19.6亿只。

这场“麻雀战”是()A.科学的决策,丰硕的成果 B.党内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反映C.提高农业粮食产量的必要手段 D.中共八大理论的正确实践3、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

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

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这材料说明了()①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③地下工厂的出现是因为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太快④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更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1950年,对苏南1 772个乡的统计显示:“资本家在农村中占有的土地占土地总数的1.14%,其中以无锡、吴江、上海、川沙等县为多,资本家占有土地总数的2%-5%以上……占苏南总人口0.72%的工商业资本家,占有苏南地区1.07%的土地。

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5)

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5)

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5)第五章、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一. 单项选择1、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日本推行殖民掠夺与统治的必然结果。

2、李鸿章与日本政府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中向日本的陪偿金额是:二亿三千万两。

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划时代”的卖国条约,共有:11款。

5、<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6、戊戌变法的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7、义和团组织源于:长江以北各省的白莲教;根据地是在:山东。

8、<辛丑条约>共有:12款,共赔款金额达:九亿八千多万两,分:39年还清。

9、被称为“庚子赔款”的是:<辛丑条约>。

10、不仅使沙俄掠取中国东北路权,而且为俄国军队入侵中国领海和口岸的条约是:<中俄密约>。

11、使沙俄取得南满铁路修筑权的是:<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12、甲午战争后,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俄国的势力范围是:长城以北,特别是东北地区;德国的势力范围是:山东。

13、在近代创办的在华外国企业中,英国人的投资企业数占:60%以上。

14、俄国在华资本到1902年,已经跃居首位。

15、帝国主义开始了攫取中国路、矿权的活动的是:<奥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16、甲午战争后到清朝覆灭,外国在华投资兴办的各工矿企业达:147家之多。

17、19世纪70、80年代,外国在华制造业中的投资以:船舶制造业投资最多。

18、清末纺纱行业最大的外资企业是:日本纺织托拉斯内外棉纺绩公司。

19、外国资本投资的面粉工业最多的国家是:俄国。

20、最早在华投资兴办的机器面粉厂是:增裕面粉厂。

21、日本在华最早兴办的面粉企业是:东亚制粉株式会社。

22、中国采矿权的丧失是从1895年的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开始的。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现代史部分总结优选PPT课件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现代史部分总结优选PPT课件

1 要点知识定位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 1914~ 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945年 诞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主义诞生、
新经济政策、“斯 量子力学、相
大林模式”、1929 对论、印象主
~1933年资本主义 义绘画、现代
世界经济危机、罗 立体画派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 计算机研制工作,“两 弹一星”研制成功、人 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隆平杂交水稻、北京电
1966~ 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 破坏、周恩来调整 视台试播,“文化大革
1976年 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经济、邓小平全面 命”中教育、文艺都出
中日建交
20世纪
导弹危机、不结 列日涅夫改革、主要资本主 大规模普及,
60~70年代
盟运动兴起
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互联网产生
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 东欧剧变,苏联
由贸易区、欧盟和欧元 20世纪 解体,“冷战”
的诞生、区域集团化和 80年代至今 结束,和平与动
经济全球化、戈尔巴乔 荡并存
夫改革、世界贸易组织
整顿经济
现了曲折
1976~ 1978年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 粉碎“四人帮”,“文 化大革命”结束
党和国家的经济工 作在徘徊中前进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恢 复高考
2 跨模块结合点
1.1949年至1978年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间的联系 (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 制度,宪法建设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文化科教提供安定的环境。 (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 (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 的外部环境。 (4)文化科教:“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 “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史料一 “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 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 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 • ——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 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 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 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 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 •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万吨)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 (二)十年建设时期(十年曲折发展时期或全面建设 时期,1956——1966)的经济: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部分 1949—1976年的经济
重点强化提升
• (一)过渡时期(建国初期,1949——1956) 的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1. 为什么说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运动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 础? 消灭 变革 • 2.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革命胜利后中共的 总任务,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两个转变 • 为此,建国后中共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总路线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 3.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的本质特征 是什么? 发展、变革同时并举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史料三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 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 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中共承认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和助手,开始对“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进行调整,体现了在农村对“左 ”倾错误的纠正。
课堂练习
• 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 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 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A(2016) •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 2.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 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史料二反映了什 么问题?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史料一 在国民收入中,1956年底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 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 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 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 • 史料二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 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 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 坏农具的现象。 • 史料三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 恢谈话,主张1956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 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 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 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 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 3.十年建设时期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1958年原子能反应堆 1964年原子弹 1965年结晶牛胰岛素
• (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的经 济:
• 1.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 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70—1975年相对 应的是 A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指出它们的本 材料一:“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明显 质。 违背经济规律。材料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制规模、公
有化程度以及军事化管理,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 (二)十年建设时期(十年曲折发展时期或全 面建设时期,1956——1966)的经济:
• (一)过渡时期(建国初期,1949——1956) 的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4. 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具体成就?
• (一)过渡时期(建国初期,1949——1956) 的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4. 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具体成就?一五的 超额完成有何意义?改变 打下 起步 奠定 布局 激发 • 5.1953——1956年,新中国在农业改造 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实质是什么? 运动 两变 • 在工商业改造方面又采取什么措施?其 特点是什么? 合营 赎买、并入 • 6.三大改造的本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两大 结果? 转变 变革 两个建立
A B C 2.文革时期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1967年氢弹 1970年东方红一号
D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
同时期的西方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 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 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 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 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 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韩国)正是在 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强国,开始了经济的复 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 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
• (二)十年建设时期(十年曲折发展时期或 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的经济: • 1. 1956——1966年是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十年。其间有哪些值得肯定的探索? 为什么值得肯定?
《论十大关系》:阐述 提出 开始;中共八大 :矛盾 任务 方针;八字方针:恢复发展

其间失败的探索又有哪些?为什么失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 全曲 面折 建发 设展 十十 年年 )
1956 1966
转折
过 渡 时 期
19499761978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新时期——
1992
新 中 国 成 立
三 大 改 造 完 成
“十 南四 方大 谈 话 ”
中国现代史复习· 现代经济
• 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史料二反映了什 么问题? 现象: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说明:生产资
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史料一 在国民收入中,1956年底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 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 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 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 • 史料二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 在农村合作化改造的过程中,存在 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 着要求过急、改造过快、形式过于 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 单一等挫伤农民积极性的现象,给 坏农具的现象。 社会经济留下了许多问题。 • 史料三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 恢谈话,主张1956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 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 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 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 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 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史料二反映了什 么问题? 现象: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说明:生产资
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8.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政治上:三大民主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必 修1) • 经济上: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 本确立,我国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必修2) • 思想上: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必修2、3) • 文化上: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必修3)
A
B
C
D
197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
比上年增长9.2%
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4504亿元,
比上年增长11.9%
• (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的经 济:
• 1.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 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70—1975年相对 应的是 A
• 4.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 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 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 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C(2014)
6.下面四幅图中最能反映“文革”期间工农 业产值变化确实趋势的是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
•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 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 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 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 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 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 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 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 • •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