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P5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

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

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

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

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

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

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

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

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

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

2023年中国现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2023年中国现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2023年中国现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

这份文档旨在整理2023年中国现代历史考试所需的必考知识,以下是相关要点:
1. 辛亥革命(1911年)
-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推翻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了解和掌握辛亥革命的起因、推动力量、革命过程以及取得
的成果。

2. 四五运动(1935-1936年)
- 四五运动是中国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
的序幕。

- 熟悉四五运动的发展背景、组织形式、主要活动和影响。

3. 五四运动(1919年)
-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以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为
主要目标的爱国运动。

- 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中国社会
政治的影响。

4. 中国的成立(1921年)
- 了解中国的成立背景、宗旨和早期发展历程。

- 掌握中国的重要领导人及其贡献,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5. 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年)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战争。

- 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因、战略方针、主要战役和最终胜利。

以上只是几个主要要点,希望能对你准备2023年中国现代历
史考试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知识整理,请查阅相关历史教材和
资料。

祝你考试顺利!。

中国现代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目的:筹建新中国;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内容: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四.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统一大业基本完成):1951年10月。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作用(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1.原因:新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目的: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的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周恩来对万隆会议的贡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现代史1-10课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1-10课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中国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时期(1949——1952年)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和政权巩固和平解放西藏巩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后来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国旗;国歌;首都改名为北京;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国内:(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巩固政权的措施:(1)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2)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3)土地改革(作用见下题)5、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土地改革的意义:(1)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被消灭(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3)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3——1956年底)1、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证3、三大改造;改造方式: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创举)完成时间:1956年底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政策制定:1956年中共八大,社会主义探索良好开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失误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6年——1966年)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生产成就十年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执行,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

中国现代史背诵要点

中国现代史背诵要点

中国现代史的中考背诵指标及具体记忆内容 (一) 第一主题:新中国的建立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包含指标:37—43,对应练习:P37)37.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开国大典:准备事件、时间、地点、标志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新纪元”的含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法蒂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新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真正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8.知道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知道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掌握第38、39这两个指标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2.宪法:时间、文件的名称、内容、性质、历史意义;3.三大改造:①哪三大行业?改造的含义、三大行业改造的各自方式、改造“实质”、结果、完成时间、历史意义(3条)、局限性。

②历史分期:(结合课本P25页所记的内容在下面的箭头“标出”)③ 重要问题: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及原因:A . 三次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B . 原因:第一次:外国入侵,主权不完整;;第二次:中共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 的转变。

40.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人物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所处的历史时期所在的领域“ 尊称”主要贡献学习的精神 41.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

1.会议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国内意义:课本P4国际意义:课本P4 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A .原因:“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B .历史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现代史重点复习

中国现代史重点复习

说出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地点、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八大提出的正确路 线为什么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在探索 过程中,后来又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的十年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时期
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 主义时期
1949.10 1956.12
1966
1976.10
新 中 国 成 立
三 大 改 造 完 成
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探索时期、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 意义、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新中国的三大 运动、土地改革的开始标志、结束时间及 其意义、中国人民志愿军表现出来的精神 品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名称、性质,
5、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①、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 除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 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走向恢复 和发展。 6、建国初期巩固新中国的三大措施: ①稳定物价之战②土地改革运动③抗美援朝运动 7、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一届人大审定通 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性质是我国第 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是什 么?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 平共处。影响: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 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9、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 议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 10、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民 族独立和发展经济 11、万隆会议的原则方针是“求同存异” 的方针
14、列举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的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 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5、列举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①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帝制 ②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 开放,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史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史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中国现代史知识要点考点1:主题: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时间:1950----1953★目的:保家卫国;★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联合国军(美国)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结果:中朝军队取得了胜利。

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1952年底完成)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实质:变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农民阶级土地私有制★意义:①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②农民获得解放,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考点2:主题:进入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完成时间:1956年底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农业——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性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康藏、新藏公路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考点3:主题: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开始时间:1958年★原因:①由于对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认识不足,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③急于求成.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具体现象:大跃进:虚报农业、工业产量;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平均分配★影响:①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启示:①认清国情,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

②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④正确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急于求成,★起止时间:1966年——1976年性质:十年内乱结束标志:1976年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要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要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大纲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1949年地点:北平2、主要内容:A、通过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B、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C、决定了首都、,国歌、国旗;(北京、《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D、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历史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

二、新中国成立 (重点)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图)开国领袖:毛泽东(像)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3、历史意义:国内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获得独立,人民当家做主,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国际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人民政权的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重点)A、时间:1951年文件:《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2、抗美援朝(1950——1953年)(重点)A、时间:1950年总司令:彭德怀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誉为“最可爱的人”)目的:保家卫国,维护和平抗美援朝胜利结束的标志:中朝与美签订〈朝鲜停战协定〉B、涌现的英雄人物及事迹:邱少云(事迹:为了不暴露目标,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烈火烧灼)黄继光(事迹: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完成收复高地任务)罗盛教(事迹:为救落水的朝鲜的少年,不幸牺牲)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表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C、历史意义: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3、土地改革(关注三农问题)(重点)纪念土改65周年A、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土地改革目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C、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D、土地改革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当家作了主人,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第一编、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选择题1、北李南陈是指:李大钊、陈独秀。

2、李大钊: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骨遗骸。

3、最早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是《民国日报》,时间为1917年11月10日。

二、名词解释五四运动三、简答题及述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主义的三次论战及其意义。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3五四运动的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发展一、名词解释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二七惨案二、选择题1、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

2公开组织工人运动的机关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成立于上海。

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黄埔军校与1924年5月5日开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

二、名词解释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五卅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北京政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演变。

2、试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功绩。

第四章、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北伐战争中同吴军作的;两次关键性战役是:汀泗桥战役与贺胜战役二、名词解释京汉铁路大罢工西山会议派汉口一三惨案九江事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北伐战争是历史根源、战前国内形势、北伐的对象以及经过,并分析北伐迅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

第五章、武汉国民政府一、选择题1、一二四沪三广州,五大武昌靠口。

惟独六大莫斯科,七大延安与北京。

二、名词解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论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以及历史意义。

第三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六章、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建立一、选择题1、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2、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由米夫一手操办,结果使米夫掌握了中央权力,王明上台。

3、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战役是:遵义战役。

4、1935年6月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6月28日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的决定,并决定北上创造川陕甘根据地。

二、名词解释东北易帜八七会议《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改定新约古田会议中原大战四大家族遵义会议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的原因及其表现。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

3、中共六大召开的内容及其影响。

4、简述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过程。

5、论述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原因以及蒋介石在混战中取胜的原因。

6、论述土地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7、简述国民党是怎样确立他在全国的反动统治的。

第七章、抗日反蒋一、选择题1、1921年11月,共产党张太雷受中国共产党和少共国际的委托,重新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明确规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并创办了《先驱》半月刊,作为团的机关刊物。

2、中国共产党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中共三大。

3、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推动下,收复的英租界是九江和汉口。

4、1928年2月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是国民党全面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和重新加强蒋介石个人权力的一次会议。

5、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

6、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用“满洲国”政府名义,发表一个所谓“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

9月,溥仪在长春粉墨登场,出任“执政”。

1934年3月,又把“满洲国”改称为“满洲帝国”。

7、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发展到顶点的是:中共六届五中全会。

二、名词解释九一八事变南满株式会社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国民党法西斯政权的强化。

2、简述国民党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形成及特点。

3、简述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主要表现及其对革命的危害。

4、论述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其对革命的危害。

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

第八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一、选择题1、华北是指:河北,山东,察哈尔,绥远,山西五省。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完整、最正确的决议是在瓦窑堡会议产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形成的标志是:瓦窑堡会议。

3、标志着中共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转变是1937年2月10日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国共合作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2月15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名词解释福建事变八一宣言两广事变回师通电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论述华北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后果。

2、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第四编、抗日战争时期第九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两个战场的出现一、选择题1、1937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以及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

2、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的起点。

3、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的党政军最高指挥机关是:国防最高委员会。

二、名词解释淞沪会战洛川会议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2、简述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原因。

第十章、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解放区成为抗日主战场选择题1、抗战爆发前,党内主要危险:右倾主义,积极投降主义;2、抗战爆发后,党内主要危险:左倾关门主义。

二、名词解释近卫声明广田三原则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百团大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论述相持阶段形成的原因及形势。

2、《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第十一章、延安的励精图治一、选择题1、四电是指:艳电(汪精卫),皓电(何应钦、白崇禧),佳电(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齐电(何应钦)。

2、“曲线救国”的实质是:联合日寇,防共反共。

3、1943年3月,陶希圣出版《中国之命运》,是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标志。

二、名词解释皖南事变整风运动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开展整风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十二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一、选择题1、194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的纪念日,九三学社便因此产生。

二、名词解释豫湘桂战争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历史意义。

2、评析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

第五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十三章、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一、选择题1、1946年1月10日,在马歇尔的参与下,张群、周恩来签署了《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及《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

双方商定停战命令于1月13日午夜开始生效。

政治协商会议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国民大会问题。

二、名词解释一二一惨案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2、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方针的原因。

第十四章、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一、选择题1、1946年6月底,蒋介石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标志着西北军进入内线反攻的战役是:沙加电战役。

2、1946年11月4日,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该日又被称为:新国耻日。

3、1947年11月5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非法“国大”,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故该“国大”被称为“制宪大会”或“制宪国大”。

二、名词解释较场口惨案孟良崮战役李闻惨案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怎样理解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第十五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布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项基本政策,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改变了过去对蒋介石的洗脸政策。

2、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会议,通称“十二月会议”。

会议主要是讨论和通过了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3、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在《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

4、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由刘少奇主持,9月13日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0月10日公布。

5、结合土地改革:一、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组织中进行了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三整(整顿组织、思想、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二、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诉苦(诉旧社会和国民党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整军运动。

二、名词解释《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政策及其演变过程。

第十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名词解释民盟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二、简答题及论述题1、结合史实说明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