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结果: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校。
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戊戌变法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6.辛亥革命意义: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结果: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
7.五四运动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北伐胜利:推动了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
9.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
胜利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10.解放战争胜利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中国现代史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一五计划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重工业项目建成,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武汉3.长江大桥建成等。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三大改造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o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启。
o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决定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抗美援朝o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o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土地改革o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o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一五计划o1953年底,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o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三大改造o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o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o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八下历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八下历史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是指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包括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其中,重点知识点包括:1、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战争打响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黑暗势力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
它的失败,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渐走向崩溃。
3、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官员和知识分子发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然而,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和镇压,只持续了103天。
5、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6、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人民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新思想、新政治的崛起。
7、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进行了抗日战争,抵抗日本侵略者。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全民性的抗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独立奠定了基础。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知识点也是中考和历史考试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将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其政治制度相对稳定。
唐朝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官僚、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官僚则为朝廷的核心,九品中正制用于官员选拔和晋升,科举制度则确保了社会上流动人口有机会参与政治。
二、宋朝的科技发展宋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科技和发明。
其中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等,这些技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
元朝的政治制度包括了汉人和蒙古人两种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行省制度和历代制。
四、明朝的海外交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进行海外交往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在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五、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和科举制度。
其中,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军事制度,对国家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中,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和民族意识觉醒。
七、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国的社会变革主要包括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
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转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贯穿了整个历史。
在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思想、孝道、礼仪等,也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创新,如科举制度、戏曲等。
这些传承和创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
结
本文档为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以下是该教材的核心知识点概要:
第一单元:晚唐五代与宋朝
本单元主要介绍晚唐五代和宋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特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晚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2. 宋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特点;
3. 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4. 宋朝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第二单元:元朝的统治与明朝的建立
本单元主要介绍元朝的统治和明朝的建立过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元朝的政权建立和政治制度特点;
2. 元朝与西方世界的交流;
3. 明朝建立后的政治制度变革;
4. 明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本单元主要介绍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影响;
2.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3. 明清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4.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与农民起义。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背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的要点。
1. 《明朝的灭亡》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但在后期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宦官当权、藩镇割据、地方势力抬头等。
最后,明朝在一连串的动荡和叛乱中灭亡,为清朝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2. 《清朝的开埠》清朝初期实行闭关政策,导致中国与外界的隔绝。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逼近和压力,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始了对外开埠。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始,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3.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号称天王,号召民众反清复明,动员大批农民参与起义。
然而,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围剿,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4.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所倡导的一场自强运动。
洋务运动汇集了大量的科技和文化精英,其宗旨是吸收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科技,以增强中国自身实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5.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也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对抗。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损失惨重,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
这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薄弱和不足。
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进程和演变,也为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愿大家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和作用。
2. 土地改革:介绍了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抗美援朝:介绍了抗美援朝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抗美援朝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4. 三大改造:介绍了三大改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三大改造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 文化大革命:介绍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发展和结束,以及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6. 改革开放:介绍了改革开放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7. 中国古代史: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中国古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8. 中国近代史:简要介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中国近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9. 中国现代史:简要介绍了中国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中国现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以上是初二历史下册的一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掌握。
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历史八年级下册)
【考试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A 识记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知道西藏和平解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开国大典的史实
北P3: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P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2.西藏和平解放
北P5:1951年10月,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北P9: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考试说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北P1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北P24: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北P39:“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
【考试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北P59: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北P6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使农民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北: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北P61: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考试说明】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北P2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北P72:1997年7月1日,中英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P73: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3.“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北P70:进入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P7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P71:“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考试说明】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北P16: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北P17:1955年万隆会议。
会议出现尖锐分歧。
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北P47: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4.中美建交的史实
北P49: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5.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的史实
北P78: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考试说明】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北P42:“两弹一星”。
“两弹”即原子弹和导弹。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2.“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
北P65:袁隆平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这种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3.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北P66: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
4.《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
北P87(上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歌词,聂耳谱曲。
【考试说明】社会生活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北P8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
我们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