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英语教学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

英语教学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

初中英语教学
更要富有朝气和活力。充分运用唱 歌、角色扮演、游戏活动,适当设计 任务活动,引入口试。低年级也可运 用TPR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
复习、梳理、整合初中知识 人人张口说英语,引入口试 加强听力练习,引入听写 大量阅读,天天读 加强写作,每周一篇
语法的处理
Larsen-Freeman(2019)提出了语法技能 (grammaring)的概念,教师应当选用合适 的教学方法,在语境中教授语法。 Grammaring 不单指语法形式,而是指准 确、达意、适当地应用语法的技能。
基础实:知识、技能、能力 技能全:听、说、读、写、译 步骤细:步步为营 环环相扣 重情感:师生和谐 生生和谐 重整合:教学理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情境
三、中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英语教学本土化 突出口语表达力 提升教师语言力
(能者为师 同伴互助 自学为主)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的一个发展
非交际学习 前交际学习练习 (关注形式) (形式>意义) Exercises Enabling tasks (Form-focused tasks)
交际语言练习 结构化交际 真实交际 (形式=意义) (形式<意义) (关注意义)
Tasks Communication tasks (Meaning-focused tasks)
中学英语教学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
(2019-07-21 北京)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邮编:100088)
张志远
Email: zhangzhiyuan21cn
一、中学英语教学基本理念 二、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思路 三、中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四、中学英语教学若干要素 五、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六、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研究

论英语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论英语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论英语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摘要:英语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课程理论等等。

在本文中,笔者择其主要的理论依据,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几个方面理解英语情境教学理念。

这样,我们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去解释英语情境教学的方法,探究情境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帮助我们从学习者(学生)的角度思考英语学习途径,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及思维方式。

关键词:理论基础交往教学情境二语习得生态语言学英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生命活力和情感体验的英语教学方式,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

通过对其教育学基础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探索英语情境教学系统的思想、策略和措施;通过对其心理学基础的梳理,我们可以认识英语情境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进而科学设计、有效实施英语情境教学;通过对其语言学基础的阐释,有助于我们遵循英语情境教学的语言学规律。

1 教育学基础交往教学是现代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

交往教学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的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具体是指教学主体之间、教学主体与自己、教学组织与教学环境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主要中介构成的整体交往实践活动系统。

它是教学活动、交往过程与师生的整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是教师和学生现实生命的具体展开与创造的时间、空间和过程[1]。

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交往,局限在教师与全班学生的正式交往这种单一的形式里,尽管这种交往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便于管理,但仍暴露了它的严重不足。

教学交往缺失与阻隔仍然是一种普遍现象。

师生交往或肤浅、或造作、或偏狭、或不平等。

虽然有的课有问有答、有说有笑、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学生给教师表现,教师为听课者表演,这样的交往是肤浅的;有些教学中的交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按自己设计的模式来程序化地与学生进行交往,以自己的思维、语言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忽视学生内在的体验与感受,学生以迎合教师的心态来“说”与“做”,遮蔽了内在的需要和冲动、本真的感受,这样的交往是造作的;有些师生交往主要固定在教师与少数优生之间,生生交往也明显局限在优生与优生、“差生”与“差生”、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等狭小圈子里,没有形成多元主体互补优势和共同交往与互动的良性状态,这样的交往是偏狭的;还有的交往中,教师扮演的是语言与思想的权威角色,作为学生行为的评价者,常常扮演“法官”、“警察”的角色,学生往往被动或被迫与教师交往,这样的交往是不平等的。

英语教学论文-《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英语教学论文-《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英语教学论文-《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摘要:就语言的本质而言,《英语课程标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语言观;就语言学习的意义而言,《标准》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是,学习语言既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个人参与社会活动。

《标准》所体现的语言学习观是,学生不是被动地从书本或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而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语言能力。

《标准》体现的语言教学观主要表现在三个“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一、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和英语教研人员对《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越来越熟悉,对它的讨论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这些讨论和研究不仅涉及对《标准》的理解和具体实施,而且涉及《标准》的理论基础。

但笔者认为,《标准》本身以及与之对应的标准解读①都未明确阐述《标准》的理论基础。

这导致目前多种文献对《标准》的理论基础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标准》是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研制的;[1]有人说它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有人说它体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思想;有人说它是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产物。

对《标准》有不同的理解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大家对《标准》的理论基础的认识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那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笔者全程参与了《标准》的研制过程以及标准解读的编写工作。

我们将从《标准》研制者的角度谈谈《标准》的理论基础。

具体地讲,我们将讨论《标准》所体现的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

Richards & Rodgers指出,从语言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流派通常要回答两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即语言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构成语言教育者的基本语言观(views of language)和语言学习观(views of language learning)。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
Disadvantage: If students only listen without actu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t may lead to a lack of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emphasizes the use of English in real-life contexts.
Advantage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an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make English learning more practical.
Students learn English by participating in activities such as simulating real-life conversations and role-playing.
Disadvantage: For students with poor foundations, they may find it difficult and need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methods.
03 English teaching techniques
Disadvantage: For beginners, not using their mother tongue may increase learning difficulty.

小学英语教学理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理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1. 小学英语教材任务型语言教学内容的编排
教学性任务
教学性任务活动安排在以话题 为中心的语篇教学过程中。
真实性交际任务
真实性交际任务是引导学生运 用语篇所学的重点词句,开展 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
任务型教学法
2.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模式
实施过程
1. 前任务
活动内容
热身:激活相应话题的背景知识。 导入:语篇主题导入。 呈现:语篇整体呈现。 理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听和读的语篇解读活动。 操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语篇巩固和语言知识学习任务。 任务导入:介绍任务主题,布置任务并示范如何完成。
案例一
全身反应法
结合课堂常规管理,让课堂指令变为语言材料
Be quiet,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Watch carefully! Raise your hand, please! Hands down, please! In groups, please! In pairs, please!
2 如果适用的话,教师可以在哪个年级阶段使用全身反应法呢?
因为听做活动只是小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标准的最低要求, 所以TPR活动主要运用于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的听力理解 活动中。
全身反应法
策略
全身反应活动在小学英语起始阶段的教材中:
有时以Listen and Do的形式单独强调听、做活动; 有时以Listen, Point and Say 的形式将听、做、说进行整合; 有时通过Listen and Match 的形式将听力理解和认读整合在一起; 有时通过Listen and Chant, Let’s Act and Sing, Fun Time等 将听、做、说、唱、玩、演等趣味性操练活动融为一体。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教案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教案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结构语言观、功能语言观和交际语言观。

2. 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如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

3. 理解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能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英语教学理论:a. 结构语言观:强调语言结构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b. 功能语言观: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使用情境。

c. 交际语言观: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和互动性。

2. 英语教学方法:a. 直接法:直接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教学,避免使用母语。

b. 听说法: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模仿和重复练习。

c.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d. 交际教学法:强调真实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讨论,引发学生对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教学理论及方法的实际运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教学理论及方法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总结教学理论及方法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对教学理论及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考试题目,测试学生对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相关书籍和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教学案例和相关信息。

4.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情景模拟和练习。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判断所使用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场景,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

英语学科知识

英语学科知识

教材教法第一章中学英语课堂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英语课堂标准理念一、英语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具有工具性( instrumentality )和人文性(humanity )双重性质。

二、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英语课程的宗旨和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students'overall development)(一)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⑴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⑶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 progressivity )和持续性(persistenee)⑷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 praetiea In ess)和应用性(applicability)⑸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⑹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二) 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⑴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⑵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⑶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⑷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⑸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第二节中学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一、英语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质。

The new curriculum is designed to promote students' overalllan guage ability.英语课程目标设计为九个级别,七级目标为高中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为五级。

课程目标为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s )、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 )、情感态度(affectiveaspect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和文化意识( cultural awareness)。

这五个课程目标都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哪些方面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哪些方面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哪些方面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rashen的这个理论是最有争议的外语学习理 论之一,共包括五个部分:习得一学习假设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察假设 (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和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何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和内部一 致性。语言具有系统的属性。过渡语是由于外语学习者在 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 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 母语,又区别于他们所学的目的话。
5)顽固性
过渡语中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停滞不前,产生“僵化” 或“石化”的现象,特别是在语音方面。僵化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可能是第一语言的影响无法消除;也可能是学习 者意识到该偏误并不妨碍交际、甚至还带来过积极的反馈, 便满足于已取得的进步而停滞不前;还可能是由于学习者 对目的语的某些方面形成偏见而无法接受等。
2. 多实践
1.允许错误的存在,并有效把握错误演化的 进程,以便使中介语向第二语言靠近。
2.外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固定的次序, 因此,外语教师应当使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材的使用更好地适应外语语言能力发展 的固有进程。教材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也应 当充分考虑这种固定的次序。
输入理论
Stephen Krashen受Chomsky理论的极大 影响,在20世纪70和80年代提出并发展了 二语习得输入理论。
的若 是大量的不理解输入,也等于浪费时间,还容易失去信心。 根据Krashen的观点,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因为理想输入应具 备的条件中有两条是很重要的:(1)可理解性.(2)输入应引起学生 的兴趣。
3. 重视情感 情感过滤假设对教师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能被及时应用于课
堂教学,使教师能理解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有的学习者学得好, 而有的学得差。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作用。
英语教学基本理论
英语学习认知理论 A
英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 B
贾冠杰. 英语教学理论基础[MM]]上上海海::上上海海外外
→ 语教育出版社. 2010
贾冠杰. 二语习得论[MM]]南南京京::东东南南大大学学出出版版社社.. 2006
英语学习认知理论
错误分析与英语教学 输入理论与英语教学 中介语理论与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教学 信息处理理论与英语教学 连接理论与英语教学
我们学外语不是为了忘掉汉语,而是要借助汉语更 好地学习外语。在外语教学中,适当运用汉语可帮助学 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外语,加速学生对外语的习得。
6. 习得和学习相结合
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现实,学生不可能在外语环境 中习得外语,最终获得的外语能力只能是主要来自课堂 上的正规学习。对他们来说,学习是第一位,习得是第 二位。当然,外语教师要尽量创造、利用外语学习环境, 使习得与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
2. 中介语特点:
1)动态性 过渡语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学习者学习程度的加深而 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的动态连续体。学习者在学习 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这种语言行为适合 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由错误逐渐向正确方向转化。 2)渗透性 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系统具有渗透性。这里是指在连续体的 任何一点上,构成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规则都是可以随时修正 的,都呈阶段性向目的语接近。 3)反复性 过渡话不是呈直线式向目的语靠拢,而是曲折地发展。已经 纠正了的偏误还可能有规律地重现。
中介语理论
“Interlanguage”这个英语术语是英国语言学 家Larry Selinker于1969年在其论文“语言迁移” 中首先使用的。1972年,他又在论文“过渡语” 中,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它在第 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
基本观点:
1. 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的语言系 统,因此也被称为“过渡语”。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 先听读,后说写 在我国,阅读的重要性不管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对学生的要
求仅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听的 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跟上,在重视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听,听不懂 就无法和别人交谈,实际上也就影响了输入。大量的听读有利于 学习者说写能力的提高。
2. 强调课堂教学的质量 Krashen认为,对初学者来说,即使有了合适的环境,接收
错误分析理论
▪ 为了全面研究二语习得者的语言错误,错误分析研究方法应 运而生. 该理论是由S.P.Corder于1967年提出,此后引起了 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错误的种类
错误的来源
1.行为错误与系统错误
(behavioral mistakes /
systematic mistakes)
2.整体错误与局部错误
4. 正确使用语法
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学生正确地运用语法, 使理想的监察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在不妨碍正常交际的 情况下运用语法规则。监察假没是对我国传统的外语教 学的一种强有力的挑战。因为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是重 视语法学习,先学规则,然后在交际中使用,实际上这 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 合理使用母语
6)开放性和灵活性
过渡语是个开放的体系,具有逐渐进化的特征,其 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同时,过渡语是一个灵活的、不 断变化的体系。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 量力而行
由于多种原因,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形式方面很难达 到本族人的准确程度和得体程度。把任何第二语言培训目标定为 达到本族语水平都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于成年二语习得者,因 此一定要量力而行,而不能追求一赋而就,把目标定得太高。
(global errors / local errors)
3.错误与失误
(errors / mistakes)
1.语际迁移
(interlingual transfer) 2.语内迁移 (intralingual transfer) 3.文化迁移 (cultural transfer)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