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对角色性格的塑造
动作设计对动画角色的性格塑造影响

动作设计对动画角色的性格塑造影响作者:丁艺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1期摘要:动画中动作的设计,是以剧本中的文字形象为基础,创造出真实的、生动的、鲜活的、鲜明性格的卡通角色形象。
动画师在熟练掌握了基本运动规律之后,应该具有演员般的表演能力,在设计动作的时候必须发掘、寻找角色行动的独特方式和个性化的手段才能塑造出与众不同、性格鲜明、真实生动的角色形象来。
动作设计是动画艺术的载体,是塑造和表现角色性格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动画;动作;表演;性格;节奏动画是一门模拟现实运动的艺术,运动规律是它的艺术形式体现。
它是利用人的视觉残留原理和人的心理调和功能,把一种虚拟的、幻觉的运动变成真实的影像运动的过程。
动画的运动不仅是客观实体的真实运动,更是人为创作出来的。
运动规律的艺术价值是各种技巧与艺术的表现。
运用技巧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艺术的表现,而艺术表现也是通过技巧来完成的。
动画的魅力在于虚拟角色的表演,银幕上鲜活的卡通形象都是由幕后的动画师所创造。
动画中的动作设计的好坏就像电影里的演员演技的高低。
夸张幽默是动画角色动作设计的主要特征,表演是动画动作设计者所必须的特质之一。
表演艺术是对生活的浓缩和升华,可以是生活的原本状态,也可以超越这个原本的状态。
动画中的表演不但也禀承了这样的典型与升华,而且还有一大特性就是其超越现实的夸张与想象,提供幻觉享受和幻觉化存在,实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东西,成为了动画的魅力所在。
而这一切的表演,皆出于动画师对生活的体验转化成完美的动态的设计。
影视作品最早的存在艺术形式是无声电影,想必看过卓别林电影的观众朋友无一不被其夸张的肢体语言逗笑。
在早期的无声电影中,能够让观众看懂并理解剧情的办法只有演员的肢体语言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动作,他完全是靠演员的演出技巧来贯穿的,这对于动作的要求是很高的,台上角色的性格,内心世界都要靠其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
现如今的动画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来设计动作以便传递出角色的性格。
如何用动作和情绪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如何用动作和情绪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物的个性特点是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动作和情绪则是表现个性特点的有效手段。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准的把握,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情绪展现其个性特点。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动作和情绪描写人物,以展现其个性特点。
一、动作的描写动作是人物行为的体现,不同的动作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比如,一个粗鲁的人物可能会有粗暴的动作,而一个绅士风度的人物则可能会有温和优雅的动作。
1. 描述语气词的运用通过选择合适的描述词语,可以准确地表达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一个傲慢的人物可能会高傲地挺胸抬头,而一个胆小怯懦的人物可能会畏缩不前。
2. 描述动作的细节描写人物动作时,可以注重细节,以反映其个性特点。
例如,一个自信的人物在行走时可能会昂首挺胸,走路有力,而一个胆怯的人物可能会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
3. 动作与环境的衬托动作与环境的相互衬托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物在雨中行走时可能会避开湿漉漉的地面,而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物则可能会欢快地踩在雨水里。
二、情绪的描写人物的情绪可以通过他们展现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来表现。
不同的情绪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气质和处事方法。
1. 外在的情绪表现人物的外在情绪表现可以透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一个悲伤的人物可能会低头、抽泣,而一个愤怒的人物可能会怒目圆睁、拳头紧握。
2. 内心的情绪刻画人物的内心情绪通过描写其内心活动和思维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展现。
例如,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者心理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忧伤、喜悦或者痛苦。
3. 情绪与动作的相互影响情绪与动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更生动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一个激动的人物可能会手舞足蹈,而一个郁闷的人物可能会无精打采。
三、动作和情绪的结合动作和情绪的结合是展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最佳方式。
通过巧妙地组合和运用,可以更加立体地塑造人物形象。
1. 描写动作背后的情绪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所传递的情绪,可以更加贴近人物内心。
演员如何通过演技塑造角色的性格

演员如何通过演技塑造角色的性格演员是舞台上的魔术师,通过自己的演技和表演技巧,将平面的剧本角色赋予了生动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
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演员需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精准的动作演绎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来塑造角色的性格,从而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角色角色的立体性和真实性。
首先,演员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情感是戏剧的核心,也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关键。
演员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掌握好角色情感的波动和转变。
通过运用不同的表演技巧,如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面部表情的变化等,演员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的喜怒哀乐、悲喜交加等情感状态,从而使观众感同身受,更加贴近角色的情感体验。
其次,演员可以通过精准的动作演绎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动作是演员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动作的表演,演员可以传递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比如,角色性格活泼外向,演员可以通过快速、大胆的动作来展现;角色性格内敛害羞,演员可以通过缓慢、收敛的动作来表现。
演员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对视等手段,使角色的性格更加立体化,给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感知。
此外,演员可以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语言是演员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工具,在适当的语境中,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够更好地传递角色的性格特点。
演员需要理解剧本中的台词,并通过音调、语速、语气等方面的把握,塑造出符合角色性格的语言风格。
比如,角色性格豪放大胆,演员可以运用高亢的音调、快速的语速来表达;角色性格沉稳内敛,演员可以运用低沉的音调、缓慢的语速来表达。
最后,演员在塑造角色的性格过程中,需要对角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与导演、剧组成员进行密切的合作。
通过与团队的互动交流,演员能够更好地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演员应该注重与导演的沟通,理解导演的意图和要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在表演中加入个人的特色和观点,从而使角色的塑造更加独特和丰满。
总而言之,演员通过演技的发挥和细致入微的表演技巧,可以成功塑造角色的性格。
写作方法描写动作刻画心理

写作方法描写动作刻画心理在写作中,通过描写动作可以很好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动作不仅仅是人物在物理上的举动,更是人物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描写动作以刻画心理的写作方法:1.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情感通过描写人物的细微动作,可以揭示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
例如,在描写一个伤心的人时,可以写道:“她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雨水滴落在地面上,悲伤的泪水随之流淌。
”这个动作描写不仅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伤感,还通过流淌的泪水传递了人物的情感。
2.通过反复的动作重复强调心理状态通过反复描述一个特定的动作,可以强化人物的心理状态。
例如,当一个人焦虑不安时,可以写道:“他来回踱步,不断地捧起手机看时间,然后又将手机放回口袋。
这样的动作反复出现,彰显了他内心的不安和紧张。
”3.通过动作与环境的矛盾来衬托心理活动人物的动作可以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如,在描写一个勇敢的人时,可以写道:“他虽然推开了战场上的重门,但是手却微微颤抖。
这个动作细节与战场的残酷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衬托出了人物的勇敢和坚毅心理。
”4.通过动作的变化展现心理的发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的变化,可以展现人物心理的发展和转变。
例如,在描写一个从害怕到勇敢的人时,可以写道:“他刚开始时躲在一边,颤抖地不敢迈出一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渐放下了害怕,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目标。
”这样的动作描写描述了人物从害怕到勇敢的内心转变过程。
5.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展开人物性格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的细节,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描写一个细心周到的人时,可以写道:“他看似不经意地环顾四周,然后小心翼翼地扫去桌子上的灰尘,最后再将椅子的位置稍微调整了一下。
”这个动作细节描写表明了人物的细心和周到特点。
总而言之,通过描写动作可以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反复的动作重复、动作与环境的矛盾、动作的变化以及动作的细节描写,可以更准确地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演员在表演中的肢体动作与姿态

演员在表演中的肢体动作与姿态演员的表演艺术是通过肢体动作与姿态来传达角色的情感与意义。
在舞台上,他们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与观众进行沟通,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
本文将探讨演员在表演中肢体动作与姿态的重要性,并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首先,演员的肢体动作可以传递情感。
当演员用肢体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时,观众更容易被打动和共鸣。
比如,当角色感到愤怒时,演员可能会用紧握的拳头和急促的动作来表现出愤怒的状态。
这种肢体动作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火焰和情感的激动,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
其次,演员的姿态可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每个人的姿态和身体语言都是独特的,而演员通过改变姿态来塑造角色的性格特征。
例如,一个自负的角色可能会昂首挺胸,态度傲慢;而一个胆怯的角色可能会低着头,躲躲闪闪。
通过肢体动作和姿态的细微变化,演员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角色形象,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特点。
此外,演员的肢体动作与姿态也可以用于表达角色的动态和气息。
在舞台上,演员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跟随剧情的发展。
例如,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演员可能会运用剧烈的肢体动作和快速的姿态来传达紧张和刺激的氛围。
这种动态的表演方式可以加强观众的参与感,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到剧情中。
最后,演员在表演中的肢体动作与姿态也与舞台道具和布景相互配合,创造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在舞台上,演员的动作和姿态需要与背景环境相协调,以产生更加真实和立体的效果。
例如,在一场寒冷的雪地戏中,演员可能会用颤抖的肢体动作和蜷缩的姿态来表现出寒冷的气息。
这样的表演手法可以增加观众的代入感,并与其他视觉元素产生协调。
综上所述,演员在表演中的肢体动作与姿态对于角色塑造和情感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演员能够更好地传递角色的情感、展示性格特征、表达剧情动态并创造生动的视觉效果。
这些肢体动作与姿态使得表演更加精彩、引人入胜,也让观众更加投入和理解角色与故事情节。
角色塑造的一些关注点

角色塑造的一些关注点
在写故事的时候,尤其是做漫画、动画故事剧本,还有小说,通常需要先进行角色塑造,赋予他鲜活的性格,成为栩栩如生的一个人,那么一个角色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身体、衣着打扮、说话、对事情的反应
1.首先是外在的穿衣打扮
发型、衣着穿戴、配饰
2.动作
大动作:走路、跑动、坐下,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各种肢体动作。
精细动作:手脚的、腰的、腿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
3.表情和眼神
表情直接反应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和态度,但这个也可以伪装;而眼神则很难伪装,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这两个直接反映了内心的波动。
4.说话
不管是实际中还是影视中,“说话”最体现一个角色的性格,
说与不说,
直接说与含蓄说,
大声说与微声说,
一直说与简单说,。
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功能与训练简析

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功能与训练简析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姿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的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形体语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让角色更加丰富、生动,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角色。
本文将就形体语言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表现功能以及训练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1. 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形体语言可以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和经历。
一个角色的身体姿势可以表现出他的自信、沉稳、紧张等情感状态,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出他的喜怒哀乐、愤怒、快乐等情感状态。
通过形体语言,角色的内心世界可以被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2. 塑造角色的外在形象3. 帮助观众理解故事情节形体语言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行走方式等方式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一个角色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等形体语言可以表达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系,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之间的互动。
二、形体语言的训练方法1. 观察和模仿观察生活中不同人物的形体语言表现,包括姿势、动作、表情等,学会观察和模仿不同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提高对不同形体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2. 身体训练通过身体训练,包括舞蹈、肢体操、体能训练等,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增强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
3. 表达训练通过表达训练,包括表情训练、身体语言表达训练等,提高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和表达清晰度,使形体语言更加生动和饱满。
4. 角色训练通过塑造和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对角色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形体语言更加贴合和突出角色的形象。
人物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案例

人物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电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人物的动作,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影中的故事情节。
本文将以电影案例为例,探讨人物动作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对整个电影情节的影响。
1.《霸王别姬》:在这部经典的电影中,人物的动作表现极其丰富多彩。
从段小楼的剑术舞姿,到程蝶衣的柔美舞蹈,这些动作不仅展现了角色的技艺和气质,更加深入地诠释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段小楼的剑术高超、刚毅的动作,彰显了他的侠义之气和不屈的性格;而程蝶衣的柔美舞蹈,传达了她对爱情的深情,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这些动作为观众呈现了更为立体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也更深刻地触动了观众的情感。
2.《肖申克的救赎》:在这部经典的影片中,主人公安迪的动作是观众对他性格变化的重要线索。
在监狱中,安迪的举止和动作始终保持着从容淡定,即使在困境中也显得沉着冷静。
而当他最终完成逃脱并揭露监狱真相时,他的动作变得坚定有力,充满了正义和反抗的力量。
这些动作不仅展现了安迪内心深处的坚韧和正直,也让观众对他的形象产生了更加深入和积极的理解。
安迪的动作不仅仅是表面的动作,更是对他内心情感的最真实诠释。
3.《战狼》: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动作片中,主人公冷锋的动作形象非常凸显。
他的动作不仅是对敌人的强力反击,更是对正义和责任的坚守。
冷锋的动作充满了冷酷、果断以及担当,这些动作成为了他人物形象鲜明的标识,也让观众对他的性格和信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动作,冷锋不仅成为了观众眼中的英雄,更是对价值观的坚守和对勇敢的诠释。
总结回顾:从上述电影案例可以看出,人物的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动作,人物形象得以更加丰满和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也更加丰富了电影故事的层次和内涵。
人物的动作不仅是表面的动作,更是对内心情感和价值观的真实诠释。
在观影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看到了那些动作,更是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对角色性格的塑造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王冬[摘要]动画是一种表现运动的艺术,大自然中不同的物体运动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规律、特征和节奏。
无论什么动作,总是按照一定的路线,以特定的速度,从空间中的某点运动到另一点。
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特定的时间。
这是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由此构成了动画运动形式法则的三大要素:时间、空间和速度。
这种运动是造就动画作品中角色性格倾向的根本原因,因为有了动作,角色才真正的“动”了起来,才有了鲜活的生命表现力。
[关键词] 动作;性格;节奏1绪论动画和电影一样,是一门视听艺术。
动画和其他的绘画形式不同的是具有时间特性,这也是把它同绘画,设计,雕塑等静止艺术品区分开来的主要原因,使得它更多的类同于电影。
同样它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艺术集合。
本论文着重探讨的是动画作品中角色动作因素对其性格的塑造,因动画艺术隶属于影视艺术范畴,故有必要从真人的电影的历史谈起。
影视作品最早的存在艺术形式是无声电影,早期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演员莫过于卓别林。
想必看过卓别林电影的观众朋友无一不被其夸张的肢体语言逗笑。
在早期的无声电影中,能够让观众看懂并理解剧情的办法只有演员的肢体语言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动作,类似与今天的哑剧艺术,他完全是靠演员的演出技巧来贯穿的,这对于动作的要求是很高的,台上角色的性格,内心世界都要靠其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
现如今的动画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来设计动作以便传递出角色的性格。
他们所做的工作就像哑剧演员一样。
或许很多人狭义的认为,动画就是运动的画面,组成连串的故事情节。
其实不然,动画之所以称之为动画,并不在仅仅在于其画面是运动的,而恰恰是因为画面中角色的运动。
其实,不同种类的运动都具有内在的规律,同时也会传递出不同的性格倾向。
角色作为动画的承载体,必然也与“运动”密切相关。
本文中论述的角色包含人物,动物及非生命体。
“动”作为动画的内容和目的,是动画之所以称之为“动画”的根本所在。
因此,“动”的原理、“动”的规律、“动”的技巧、“动”的夸张等等,就构成了动画语言的重点和核心。
性格倾向是由外在特征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来塑造的,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方面来简单的探讨一下。
2外在特征2.1动作与姿态角色的动作姿态可以说是第二表情,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凭借人物的肢体语言猜测出对方的身份。
动作与姿态是角色内在性格情感特征的外在表现,动画师更多的时候是要靠这些来向观众传达角色的心理特点及情绪变化等。
我们在看各种影视剧作,话剧,音乐剧时往往能够发现演员的一个单纯的微妙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极大的情绪变化,动画师在进行创作时对角色的动作与姿态的把握要更高于演员,并且要相对的夸张这种语言才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
角色的动作其实是角色的内在性格的外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角色的动是角色性格的重要部分,也是角色内在性格外化的关键。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上层社会的绅士,他的举止动作都是很优雅很得体或是做作的,那么在看看一般的市井小民,当然是忙忙碌碌,每天为生计奔波,哪里还会顾上举止呢,动画师在设计动作时就是要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去体会,去把握这种语言的差异性,去还原或是夸张的去表现这种差异,表现这种差异性就是在塑造角色的内在性格。
我们设想一下,在一部动画作品中正反角色,或是年龄相差较大的角色,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是不同的,同样在心里承受力,在情感表达上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些不同就像是音乐中的高高低低乐谱一样,互相的交错和谐才有能画出一部漂亮的动画作品,使他更具感染力和生气。
2.2动作与节奏谈论到动画的动作因素时,动作的节奏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动画的时间单位是1/24秒,动作表现的真实与否其实就是对动作节奏的把握,节奏把握到位了其角色的定位就明晰了,性格塑造和节奏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懒洋洋的角色,它的节奏应该是始终都是近乎与平均速度的。
这样才能给观众一个可信的视觉感受力。
正确的反映出节奏必须正确处理角色运动的空间和画面张数的关系。
若空间距离不变而画面张数变化则角色运动速度也必然发生变化。
优秀的动画师在创作时对动作设计都是极具节奏感的,他们在心里已经非常清楚哪些动作是剧烈的哪些是缓慢的,在实践中也是不停的去摸索,在现实的生活中也都是在观察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节奏,比如在看网球运动员打网球时就能明显的感受到球员在接球时是相对缓慢的动作,而在接到打出时是相对快速的动作,遵循这样的规律作出的动画效果才是可信的,和符合常识的。
我们看过的《美丽城三重奏》这部幽默的法国电影就会依稀的记得里面的环法运动员孙子这一角色,一直睁着无辜的大眼,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没有一句台词,永远一样的生活节奏和单调的骑车生活,给了观众一种沉默,无奈,内向,无知,压抑的性格。
相反那只小狗到是异常的活泼,它的犬吠,他的情绪倒是给了主角的一种节奏上的拟补2.3动作的夸张效果我们在观看绘画作品,在欣赏电影,在阅读文学著作时往往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的夸张成分,夸张的表现手法对于角色性格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帮助,动画师在制作动画作品时更加会借用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
动画作品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幽默和戏剧性,在我国更多的时候是被赋予寓教于乐的功能,尤其是卡通片中的极度夸张的动画成分会带给观众荒诞的,离奇的,无理头的效果,列如我们熟知的《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鸦》等卡通片中会经常出现角色全速向前奔跑,身体即使冲出了悬崖,但是依然会向前奔跑,直到意识到自己的悬空还会在空中停留一至二秒,然后突然的直线落下,显然这是不符和重力规律和现实情景的,完全是动画师根据剧情的需要做的艺术突破,一种夸张的处理手法。
但是这样的动作设计是非常符合这种幽默的,夸张的动作表达会让观众立刻能明白角色的个性特征,也会把角色的机智,滑稽,倒霉,或是愚蠢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4动作与身份特征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通常也会把角色的性格和他的身份特征联系起来看待,因为身份会无形中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倾向,在动画创作中,用动作来体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就是要严格的把握其赋予的身份,文弱书生是不太可能像彪形大汉那样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每个角色都会因为其性别,年龄,种族,性格,职业,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动作特点,在制作动画的时候把握住这些就能够很好的诠释角色的内涵。
这里我们要谈到一个典型性动作,每个角色都是具备社会属性的,也就是我们赋予它的背景环境,不仅是真实的环境,科幻的,魔怪的,未来的,统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属性,那么这样的社会属性带给角色的就是典型性的动作,是指具有某种身份的角色所惯用的而其他身份的角色所不常用到的动作行为。
角色的常规动作首先是要具备普遍性,在符合观众的视觉经验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在加上对自己的艺术表现力的理解可以夸张的或是变形的去刻画它,从而让角色的性格塑造的更丰富更具体更具感染力,一般观众通过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就可以很自然的体会到角色所要表达的信息,在加上作者在个人感受力的基础上的与之身份相统一的表现,那么这种被观众理解的和认同的信息就会更加的强烈,角色塑造的也就更加立体。
一个活生生的角色必然会有一种常规性的运动状态,这是多数情况下保持的一种动作习惯,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每个生命都会有自己的习惯动作,艺术来源于现实。
但同时也会有特殊的运动状态,就是角色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瞬间的运动状态,他强调的是动作的张力,感染力,这也是表现角色性格的出彩点。
3动作对角色心里状态的表现动作除了表达角色的外在特征以外,还有个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那就是揭示角色的心理动态,一个动画角色,并不是一副静止的肖像画,仅仅惟妙惟肖是远远不够得。
随时间的不断推进,一直是一个表情状态,观众却看不到角色的心里情绪的变化,看不到角色的深层性格展示,那么这个角色在观众眼中将会成为一个浅薄的,单调的,缺乏立体感的纸人儿。
这样的角色也很难让观众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认同感。
而这样的创作,也是不成功的。
表现同样性质的动作,由于愉快或恐惧产生的不同动作形态和动作过程就是存在很大区别。
也正是对这种导致动作产生形态变化的表现形式,即生命体内在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力”的表现,使动画在“表演上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活力。
例如,有时候需要表现一个愤怒的人的情绪,如果画中表现的是此人因愤怒而与人动武,则观众的注意力往往会转移到动作或武打的输赢上去,而不会注意到他是愤怒时的其他状态。
但是,如果画中表现的是此人怒发冲冠的扭曲面孔,双手由于愤怒而忍不住颤抖,那么观众就会将注意力投入到对角色的情绪体会上。
这样一来,表现的手法也会出彩很多。
结论“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这是对动画做的一个简单而生动的描述,也是对动画这门独特艺术形式简单、形象的概括。
寥寥数字,却归纳出了动画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其形式,内容,目的,手段、主体,载体上的本质属性。
“动”是动画的主体,“画”是动画的手段,“动”和“画”互相衬托,才共同构成了作为动画形式主体的基本要素。
在设计中,把握“动”与“画”这两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对成为一个优秀的动画工作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我们进行动画影片解读的依据和目标。
透过推理和大量的动画片例证,我认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动作是动画艺术的载体,是塑造和表现角色性格的最重要的手段。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我个人对这方面的见解仍然是过于单纯和肤浅的。
本论文是我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整合后提出的一点想法,希望可以尽我所能,在这个方向上加入一份微小的力量。
参考文献[1]萧冰.李雅.动画美术设计基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尾泽直志【日本】图说动画规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