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水稻二化螟

合集下载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症状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症状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症状水稻二化螟的防
治方法
二化螟是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蛀入茎秆危害造成枯心;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为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症状,以及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1、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症状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发生二化螟为害,症状表现是不同的。

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至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至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大风易倒折。

为害初期,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

后叶鞘枯黄,叶片渐死,称为枯梢期。

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假茎上有蛀孔,茎内多黄色虫粪,孔外虫粪很少,稻秆易折断。

2、水稻二化螟的农业防治方法
①处理稻草。

其依据是二化螟以幼虫在稻草中越冬。

②处理虫源田。

其依据是二化螟以幼虫在水稻根茬中越冬。

③灌深水灭蛹。

其依据是二化螟老熟幼虫在离水面2~3寸处的稻秆中或茎秆与叶鞘之间化蛹,化蛹部位高低与田间水位有关。

④选用抗虫、耐害品种。

其依据是不同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虫性不同,如茎秆坚硬含硅较多的品种、株型紧凑、绒毛较多、叶鞘紧包、对肥料反应不敏感的品种较抗虫耐害。

3、水稻化学药剂防治方法
掌握好施药时期是田间化学药剂防治二化螟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好当年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二化螟的化蛹、羽化、卵孵化盛期,一般施药时期掌握在7月10日~24日之间。

药剂可使用新一代六夫丁,50-60毫升一桶水,喷雾防治。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会危害水稻的生长,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二化螟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防控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一、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水稻二化螟是一种以水稻为宿主植物的害虫,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区。

它的成虫是一种中小型的飞蛾,翅膀呈淡黄色,前翅有一道深褐色的斜纹。

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藏在植物茎叶中。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是其危害水稻的主要阶段,它们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会造成水稻叶片被蛀食,甚至整片叶子被吃光。

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0-50天,根据不同的气温和环境条件,其发育周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水稻二化螟在4-5月份开始孵化,6-7月份达到成虫期,8-9月份开始产卵,10月份左右成虫逐渐减少,随后进入越冬季节。

水稻二化螟的防控主要集中在夏季水稻的生长季节。

二、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量食叶。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会在水稻叶片上产卵并孵化,随后大量幼虫爆发并开始食叶,导致叶片被蛀食,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传播病害。

水稻二化螟在食叶的过程中,可能携带并传播一些水稻病原菌,如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等,进一步加剧了水稻病害的危害程度。

3. 形成虫害链。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会引起水稻的衰老和凋零,从而为其他害虫提供了滋生的环境,形成虫害链,加剧了水稻的病虫害发生。

由于水稻二化螟危害特点的突出,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三、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方法在控制水稻二化螟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下面就分别来介绍这几种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加强管理和采用物理手段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滋生和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1)合理种植密度。

研究表明,适宜的水稻密植方式可以减少水稻二化螟在田间的滋生和传播,因此农民在种植水稻时应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其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非常大。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及早发现二化螟的虫害,并采用有效的防控方法进行防治。

一、二化螟的特征二化螟的幼虫体长1.2-1.5厘米,身体黑褐色。

成虫身长约1厘米,前翅灰黑色,具有深色纵纹。

二化螟一年多世代,其越夏蛰伏于土壤中或附近的草丛中,随着温度升高于春季初期孵化。

幼虫初孵时约2毫米长,白色透明,随着食物的摄取逐渐变成黑褐色,约在15天的时间里,幼虫便会完成发育,然后爬到水稻植株上栖息,吃食植株的叶片、叶鞘和穗轴,导致水稻斑枯、版斑及穗小粒或空壳。

二、二化螟的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措施定植前将田间所有枯草及杂草清理干净,消除蛰伏虫的栖息条件;同时实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在水稻种植前施底肥,并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田面干燥,消除昆虫的营养生长条件。

利用寄生昆虫、食蚜鸟和捕食性昆虫和病原菌等,可以对二化螟进行生物防治。

其中,寄生蜂是一种效果较为明显的生物防治方式。

建议,在种植水稻时,可以在孵化期间用天敌寄生蜂对水稻上的二化螟进行控制。

这些控制措施可以通过购买生物防治产品来实现。

除了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之外,还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

使用杀虫剂的时候,必须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

使用杀虫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期和药剂,以及正确的施药方法和浓度。

化学防治时,应尽量避免二化螟对杀虫剂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产生。

总之,为了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防治二化螟虫害是必要的。

在防治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措施,兼顾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力求不断提高防治效果和水稻产量。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主要以幼苗期和拔节一期的叶片为食,给水
稻的生长发育带来较大的影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正确选用二化螟防治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植前期的防治
1、黑夜集中灭虫法:在晚间八点至半夜期间,利用黑灯和荧光灯进行聚集性光照,
将二化螟集中并利用灭虫药物进行灭杀。

2、冬季耕田法:在水稻地的冬季,通过翻耕和杀青的方法,清除田间的草杂物和虫卵,减少二化螟的繁殖数量。

3、水田养鱼法:利用鱼类对二化螟进行捕食,降低二化螟的危害程度。

养鱼需要注
意水质管理,避免鱼类增殖导致水质污染。

二、育苗期的防治
1、小苗期浇水法:在水稻小苗期,通过适量浇水降低田间温度和湿度,对于防治二
化螟有较好的效果。

2、苗床喷药法:在育苗期,通过苗床喷洒灭虫剂,可以有效杀灭二化螟幼虫,降低
害虫危害程度。

1、防治措施多样化:在拔节期,防治二化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施策,其中包括
翻耕田间杂草、利用鸡鸭等家禽吞食二化螟幼虫、喷洒灭虫剂等。

2、化学防治:在拔节期,二化螟数量多且成虫活跃,可以利用灭虫剂进行化学防治。

但需要注意灭虫剂残留问题和防治次数的控制。

1、及时收割:在成熟期,及时收割可以减少二化螟的繁殖和危害。

2、控制灌水:在成熟期,可以通过适量减少浇水量来控制二化螟灾害,避免过度灌溉。

总之,防治水稻二化螟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以适应不同生长期的需求,提高防治
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必要的损害。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的影响很大。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一、生物防治技术
1. 天敌引入:引入天敌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种群数量。

例如引入巨大食蚜蝇、鸟类
等天敌,来主动寻找并捕食水稻二化螟。

2. 壮苗栽培:通过合理的育苗技术,促进水稻苗期的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虫能力。

如在育苗盘中添加菌剂,利用盘中生物制剂的生物杀虫活性来抑制水稻二化螟的发
生。

3. 种植抗虫性水稻品种:选择抗虫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降低水稻二化螟的
危害程度。

例如选用抗虫性好的杂交稻品种,通过育种手段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

1. 机械捕虫:利用人工或机械手段,捕捉水稻二化螟。

如设置黄色粘虫板或灯源陷阱,在水稻田中吸引和捕捉水稻二化螟。

2. 覆盖网栽培:在水稻田中搭设覆盖网,阻挡水稻二化螟的入侵。

覆盖网可以增加
水稻田间的气温和湿度,对水稻二化螟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1. 农药喷洒: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在水稻田中,杀灭水稻二化螟。

农药的选择应考
虑农田环境和水稻生长的特点,选择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

2. 施肥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水稻植株的抗虫能力。

合理施肥可以
提高水稻的鲜重和养分含量,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防治水稻二化螟需要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引入天敌、选择抗虫
性强的水稻品种、机械捕虫、覆盖网栽培和农药喷洒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二化螟
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学名: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一种寄生在水稻植株上、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危害的害虫。

其幼虫蛀食水稻茎部,造成水稻死穗、死心、倒伏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控水稻二化螟,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一、培育抗虫品种通过选育抗虫品种,可以降低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选育抗虫品种的方法主要有:1. 通过田间抗虫鉴定,选择抗病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

抗病优良品种的杂交后代往往具有较高的抗虫性。

2. 通过无菌接种或接种感病叶片进行抗病鉴定,筛选出抗虫抗病的个体,进行自交系和品种选育。

3.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引入外源基因,增强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

当前已有研究成功将Bt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水稻中,使其表达对二化螟具有杀虫作用的蛋白,达到抗虫的目的。

二、合理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能够提高水稻植株的抗虫能力,减少二化螟的发生。

主要施肥措施有:1. 合理施用基肥。

水稻生长初期,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强植株的抗虫能力。

2. 注意中后期追肥。

水稻进入中后期,生长迅速,需增加氮肥和钾肥的追施量,补充养分缺乏,增加植株的抗虫能力。

3. 避免过量施肥。

过量施肥会使水稻植株长势旺盛,成为二化螟的寄主,增加害虫的发生和为害程度。

三、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捕食水稻二化螟,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减轻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常见的防治天敌有水稻瓢虫、蚜虫寄生蜂等。

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有:1. 增加天敌种群。

通过人工引入和增殖天敌,如使用瓢虫等捕食性昆虫,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2. 鼓励天敌寄生。

使用寄生蜂等天敌,寄生于二化螟的幼虫体内,抑制害虫的繁殖和生长。

3. 保护天敌。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对天敌的毒害,维持天敌种群的平衡,提高害虫的天敌压力。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和为害。

主要应用的农药有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噻虫嗪类等。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怎么防治?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怎么防治?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怎么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两种害虫,在国内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为害严重,影响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需及时防治。

那么,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该怎么防治呢?现将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进行秋翻,减少虫源基数;(2)妥善处理稻草、稻茬等越冬寄主;(3)选用丰产、抗虫的优良品种;(4)二化螟具有趋嫩绿性和趋茂密习性,因此,要科学地处理好水、肥、栽培密度与二化螟的发生关系。

大面积推广水稻稀播稀植技术,大力提倡水稻氮、磷、钾配施等技术。

2.物理防治:在6月末、7月初用高压汞灯诱杀二化螟成虫(结合防治玉米螟)。

3.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田间防治二化螟。

4.化学药剂防治:掌握好施药时期是田间化学药剂防治二化螟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好当年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二化螟的化蛹、羽化、卵孵化盛期,一般施药时期掌握在7月10日~24日之间。

(1)药剂封垛:在二化螟羽化始期即6月24日~7月1日期间,用50倍液80%敌敌畏药液封稻草垛。

将蘸上药液的玉米杆插入草垛内30厘米处,熏杀刚羽化的成虫。

敌敌畏用药量按每立方米草垛10~20毫升。

(2)田间药剂防治:结合田间实地调查,当田间见“枯鞘”10%时即可用药防治。

目前推广使用的药剂有:90%杀虫单原粉公顷用量600克喷粉,或用20%三唑磷乳油公顷用量1500毫升兑水1500公斤进行常规喷雾,也可采用毒土法;或用18%杀虫双水剂,公顷用量3750毫升直接撒施,要求每平方米撒一滴药液。

为了提高防效,提倡第一次用药10天后再施一次药。

二、水稻三化螟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齐泥割稻、锄劈或拾毁冬作田的外露稻桩;(2)春耕灌水,淹没稻桩10天;(3)选择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绿肥留种田;(4)减少水稻混栽,选用良种,调整播期,使水稻“危险生育期”避开蚁螟孵化盛期;(5)提高种子纯度,合理施肥和水浆管理。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水稻二化螟,我们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稻二化螟的特征、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水稻二化螟的特征和危害水稻二化螟,学名叶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昆虫害虫,成虫体长约6-7mm,前翅灰褐色,顶部褐色或灰白色,后翅灰白色,翅展约15-20mm。

幼虫白色,头部褐色,幼虫期一般为20-30天。

水稻二化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主要为害水稻的上部,引起叶片损伤和茎秆被蛀穿,严重时可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

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相对环保、安全的防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和扩散。

首先可以利用水稻二化螟的天敌来进行防治,如瓢虫、蚜小蜂等天敌可以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其次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瓦氏杆菌等,喷施在水稻上可以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

还可以利用有益昆虫对其进行调控,如美丽稻鳗、花钟葱蓟马等对水稻二化螟有一定的天敌作用。

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防治方式,对水稻的生长和环境都不会造成污染。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水稻二化螟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来进行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敌敌畏、氨基脲、氯氰菊酯等,这些农药可以快速杀灭水稻二化螟,但由于农药的使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所以在使用时需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次进行施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也需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来防治水稻二化螟。

例如可以采用灯光诱捕,设置紫外线灯或荧光灯在水稻田地周围,吸引水稻二化螟成虫来到灯光处,然后通过陷阱或其他方式进行收集。

可以采用粘虫板来进行防治,设置在水稻上方的粘虫板可以有效捕捉水稻二化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治水稻二化螟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

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

今天大黄蜂农服小编就和大家讲解下该如何防治水稻二化螟?
1、翻耕灌水减少越冬虫卵的寄生。

2、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二化螟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灌水淹没稻桩3~5天,能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减少发生基数。

3、单季稻田提早翻耕灌水,降低越冬代数量;双季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防止幼虫转移危害。

4、药剂防治,喷洒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40~50升进行防治,施药期间保持深3~5厘米浅水层3~5天,可提高防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