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与温情_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_迷失之物_中的艺术真实
奥斯卡动画短片赏析

奥斯卡动画短片赏析花与树(1933)1931年,泰尼柯勒(Technicolor)公司发明了一种彩色电影拍摄技术。
华特开始考虑拍摄彩色动画。
并利用这种技术在1932年7月30 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 《花与树》是华特·埃利亚斯·迪士尼:(1901-1966) 美国动画片制作家、演出主持人和电影制片人,以创作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闻名,他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1928年),并制作了第一部长篇动画故事片《白雪公主》(1938年)。
《花和树》是世界上第一部对白动画片,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第一部使用动画摄制机拍摄的动画片,是美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第一部华特迪士尼的彩色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片长7分钟49秒,荣获1933年第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部短片1932年的短片,充满最原始最童真的味道。
创意很好。
影片简单而不晦涩,也很容易让人理解。
他让我想起了格林童话里的故事。
我非常喜欢格林童话,看了一遍又一遍,却从不厌倦。
它让我在这个繁华嘈杂的都市里,内心有了孩童般的美好和愉悦。
整部影片的情节很好理解,在此就不做过多介绍。
影片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但是画面非常优美清晰,音乐与画面的配合精致,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
短短八分钟,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没有一句对白但却把整个剧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最佳动画短片,很好的讲述了一个赞扬美好,抨击丑恶的小故事。
借助动植物所表现的许多细节均处理得恰到好处,使人几乎感觉不出这部作品已经穿越了近80年的光阴,这其中可能又要引发我们对国产动画的深思。
三只小猪(1934)《三只小猪》美国导演Burt Gillett1933年执导的动画片,英文名Three Little Pigs.片长8分钟,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荣获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三只小猪的故事相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的我们应该都看过这部动画.最初它只是一部英国的童话故事,以会说话的动物为主角,出版时间可能是18世纪或者更早,而正是由于1933年迪士尼的所制作的这部动画片使得三只小猪成为全球儿童所熟知的通话之一.由于它的全球知名度,三只小猪也被改编成多个版本,包括舞台剧,动画片和漫画书等等.Burt Gillett导演的这部影片,三只小猪中,猪老大和猪老二建议做了茅草房,因此二只懒惰的小猪让野狼有机可乘。
2019奥斯卡最佳动画十部短片作品,你看过哪些?

2019奥斯卡最佳动画十部短片作品,你看过哪些?1、《鸟的报应》锦鲤被鸟吃掉,鸟因此身亡,复被鱼儿残食……这就像一个因果循环,一切皆有缘由。
2、《周末》令人困惑的成人世界,童年的幻想与现实交错。
3、《动物行为》内心焦虑的你,你应该从心底去接纳身边的人,而不是期待完美陌生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完美,包括你自己。
4、《午后时光》那日短暂的午茶时光,艾蜜莉手上的饼干意外沉入茶里,她也随之坠入回忆漩涡,回到儿时与父亲在海边渡过的夏日情景,或看着自己年少骑乘脚踏车穿越秋日树林,或遇见心爱的另一半与他共组家庭。
碎片般的回忆历历在目,渐渐地她想起了这里的一切。
5、《兔耳袋狸》《Bilby》以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兔耳袋狸为主角,讲述了它在危险的内陆地区遇到一只小鸟的故事。
6、《包宝宝》讲述了一位年迈的中国妈妈因儿子成年离家而郁郁寡欢,却又意外地成为了一个由包子变成的天真活泼的包宝宝的母亲的故事。
短片中,妈妈喜出望外地向这个为她生活再度带来欢乐的孩子敞开怀抱,但随着小包子的迅速长大,妈妈也在这苦乐参半的滋味中体悟到: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孩子总是要长大。
7、《再见海象爷爷》海滩上布满的烟蒂,爷爷的幻影,那个因为每天日晒吸烟而肤色很深并且布满斑点,体态臃肿的老人。
8、《杨帆的年代》9、《舍与得》在失物招处的弃物箱里,住着一对毛线布偶的小恐龙与小狐狸情侣,他们过着平静而温馨的生活,弃物箱中一只裂了屏的手机,记录着他们生活的点滴。
一天,小狐狸在屋外的水池边玩耍时被鹿威*中的水冲进了池中,小恐龙因救小狐狸散成了一根线,小狐狸藉着这根线而获救。
10、《冲破天际》描述中国小女孩璐娜梦想和励志成为航天员的故事。
小女孩璐娜与爸爸生活在熙熙攘攘的小城,单亲爸爸日以继夜地劳动维持父女俩的生活。
艰苦的环境和小小的房间是璐娜度过童年的地方,活泼可爱充满快乐的璐娜是爸爸生命的希望。
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奥斯卡

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奥斯卡电影是一种强有力的媒介,具有向观众传达信息和激发思考的能力。
奥斯卡奖是电影界最高荣誉,每年评选出的优秀作品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并分析它们所传达的价值和信息。
一、《寻找失去的时光》 - 永远不要忘记历史《寻找失去的时光》是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作品。
该纪录片由法国导演马龙·艾特拉创作,以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受的迫害和大屠杀的真相。
通过讲述幸存者的故事,该片强调了记住历史的重要性,并警告我们不能忘记并重复过去的错误。
《寻找失去的时光》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纪录片,它也向观众传递了人性的力量和希望。
在最黑暗的时代里,一些人通过勇气和坚持捍卫了自己的信念。
这种坚韧和勇气的展示,给予了观众们对争取正义和平等的勇气和信心。
二、《自由而勇敢》 - 人权与反抗压迫《自由而勇敢》是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作品,导演是埃里克·奥尔夫。
该片记录了埃及2013年革命期间的抗议示威活动,以及人们为了争取自由和人权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这部纪录片提醒我们,人们应该勇敢反抗压迫和不公,追求自由和尊严。
《自由而勇敢》通过展示抗议与示威活动的镜头,让观众们亲眼目睹了人们为争取正义和尊严而付出的痛苦与奋斗。
观众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反对压迫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三、《12年奴役》 - 反思历史,并反对种族歧视《12年奴役》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通过这部作品揭示了美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的黑暗时代。
这部电影提醒观众要反思历史,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
《12年奴役》不仅仅是一部对历史的再现,它还通过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气,向观众传递了希望和尊严。
观众们可以从中了解到黑人社区所面临的困境,并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四、《触不可及》 - 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触不可及》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国电影,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中外经典电影赏析——动画

18
2.1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6.《平衡》
剧作结构分析: 《平衡》采用了线 共同目标(平衡) 性的叙事方式。结构 特征是以时间线为基 准,强调事件之间的 因果关系,注重情节 的描述。 探讨了一个封闭空 共同目标(平衡) 间内人类之间的关系, 以开放式的结局引发 观众的思考。 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基本戏剧结构
3
第一课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
工业革命使科技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当时各种新技术、 新发明层出不穷,尤其是光学镜头的发明、照相术的产生, 使电影的诞生具备了技术和物质上的条件。而由照相术的静 态图像转变为电影的运动图像,除了技术的因素外,其灵感 则完全源自动画的视像残留原理。
视像残留原理:如果一种连 续运动被分裂为一系列的断续过 程并迅速地呈现在眼前,则被认 为还是连续的。电影的拍制就是 将连续动作分裂为许多帧照片, 而放映时则令其相继出现在银幕 上。这种帧频率至少得16帧/秒, 一般取为24帧/秒。
12
风格赏析
《种树的牧羊人》是弗雷德里克· 贝克Fré dé ric BACK先生1987年出品 的一部代表作品,动画的剧本改变自法国作家Jean Giono在1953年出版 的同名小说。整部动画片充满了诗意的叙述。 叙事代替了色彩和形式成为主角。与其说这是一个动画片,不如说 它是一个精致的散文。淡泊而又意味深长,风格简约而又意味深长。
第一课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
在动画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从街头杂耍而步入 艺术行列,还是从默片时期到有声电影,从黑白影像到彩色 影像,其艺术上的每一次飞跃,无不伴随着新科技的发明和 进步。而电影表现语言及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完善,也使动画 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不断得以升华。尤其是计算机科技的日 新月异,更是使动画的影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誉。 的确,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动画获得了更为巨 大的表现空间和发展空间,但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 题,这就是“动画是什么”,或“作为艺术的动画,其核心 内涵是什么”。
奥斯卡短片简介

《哈布洛先生》这是一栋弥漫着漫长历史气息的老房子,墙上挂满了照片,房主人哈布洛先生是一名强迫症患者,做什么事情都要重复三次。
头戴精密仪器的他推开阳台的门,眼前竟然呈现一个被硕大笨重却精密、带着极强蒸汽朋克气息的机械世界。
甚至连窗台上的花和路边的狗也都是工业化的产物。
哈洛夫先生固守自己的房屋,工作和生活全都在斗室内完成。
可是他平静枯燥的生活被那条机器狗打乱了,小狗蜷缩在街角,怯懦而无助。
接连两天,哈洛夫都被小狗的声音所牵制。
眼看狗狗即将被垃圾车毁灭,这位害怕踏出房门的先生决定鼓起勇气冲出去。
本片展现了机械控制的世界里的一抹温情,细节的搞笑之处也颇令人忍俊不禁。
这是充满绘本感的一部动画短片,就像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失物招领》一样。
机械主义为影片增加了神秘色彩,但机械的外壳丝毫不掩人物拥有火热的内心。
哈布洛喜欢擦拭自己家里的每一个摆件,看得出他对生活充满热忱;他还在阳台上养了三朵机械小花,这毫无疑问是他充满爱的表征。
他只是看了路边小狗一眼,就与之产生了感情,这个简单的维系感真是妙不可言。
他为小狗担心的那一段表演细腻且动人。
一部默片加上动人的音乐,毫无疑问这部作品拥有夺得奥斯卡奖的全部潜质。
《雨之城》画面唯美,浸在雨中,音乐缓慢,整部作品只有9分54秒,给人一种淡淡地感伤,相信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一样的情感纠结……在地球的角落里,有一个小镇。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记忆便被似乎永不停歇的大雨所占据。
连绵不绝的雨水惹人心忧,他们有的迁往远方,有的搬至高地,远离湿润哀伤的雨之城。
人烟寥落,令小镇更显凄惶,放眼望去,一幢幢房屋如同被抽去灵魂的躯体,死气沉沉,了无生机。
曾经呼啸而过的火车静静趴在铁轨上,有如僵死的巨龙。
身穿黄色雨衣的小女孩是这蓝灰城镇中的一抹亮色,她穿过大街小巷,寻找着生了锈的机器人朋友。
她们的脚步激起欢快的水花,也在心田深处漾起不绝的涟漪……《失物招领》陈志勇的绘本以华美和情节感人而著称,这部动画延续了他的绘本的风格,细腻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动画概论-动画艺术短片

1 哲理性短片的类型1物极必反(任何事物不能将其推向极端,如果推向极端则走向它的反面)前捷克斯洛伐克动画导演杨-史云梅耶—《对话》蔬菜人和炊具人的故事任何自我都是在对比之下存在的,消灭对方就是消灭自我。
日本动画导演本喜八郎(木偶片导演)—《不射之射》(中国美术制片厂)取材中国古代传说,“纪昌学射”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
重视相反对立面的作用。
德国孪生兄弟沃尔夫冈-劳恩斯和克里斯多夫-劳恩斯坦—《平衡》故事是讲五个人在一块平板的上发生的事件。
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对利益的贪婪。
前捷克斯洛伐克大卫-索库的真人动画合成影片—《机械》人类对机械和金钱的欲望。
日本的手冢治虫制作的动画影片—《按》人可以创造一切物质上的事物,但无法创造地球。
物质高度文明和环境的荒漠化的对比,来表现悲观主义,无助。
2主观主义和机械主义前捷克斯洛伐克动画导演凡尔-考茨基--《不同视角》故事类似于中国古代邯郸学步的故事。
人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要机械模仿他人。
前苏联动画导演菲奥多尔-西图卢克--《生活的框框》故事有七个段落:1生活伊始2机会难寻3步步升迁4人谁无过5事不关己6救命7官僚结局人总是人为制造框框,来束缚自己生活在框框之中。
前苏联动画导演尼娜-索莉娜--《门》(荒诞木偶)粉刺嘲讽人的习惯定势,不愿改变和放弃自我习惯,能改的只有孩子前苏联动画导演安德烈-赫拉诺夫斯基-《小职员》对机械维护传统,不思创新观念的善意嘲讽。
--创新进取的重要性Nicole Van Goethem(戈特曼)--《希腊悲剧》嘲讽机械主义的处理事务的人,对官僚主义的批判。
3无法沟通前苏联动画导演安纳托利-彼得洛夫-《音乐老师》类似对牛弹琴的故事。
日本动画导演久里洋二-两条秋刀鱼》表现乘坐木筏在海上漂流的一对男女,食物以秋刀鱼为主。
人的本性为好战和争斗。
人之初,性本不善。
人与自然环境的不相容。
前苏联动画导演尤里-诺斯坦因--《鹭鸶与鹤》爱情故事。
人之间相互爱慕的反面是相互折磨,沟通是相对,对立是绝对的。
智慧树知到《经典动画短片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经典动画短片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动画艺术的核心是?()A:镜头语言B:“动”C:画面正确答案:“动”2、动画的原理是建立在视觉暂留现象之上的,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像。
请判断对错()A:对B:错正确答案:对3、动画剧本不需要民族特色,不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情感,民族凝聚力以及民族特征,从而体现出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请判断对错()A:对B:错正确答案:错4、角色的全身在画面中是景别哪一种类型?()A:远景B:全景C:中景正确答案:全景5、角色肩部以上的头、被摄主体的局部细节在画面中是景别哪一种类型?()A:中景B:近景C:特写正确答案:特写第二章1、动画短片《山水情》的美术风格样式是?()A:水墨片B:木偶片C:剪纸片正确答案:水墨片2、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
请判断对错()A:对B:错正确答案:对3、动画短片《低头人生》描写现实社会哪一类人?()A:上班族B:自拍族C:低头族正确答案:低头族4、动画短片《狐狸打猎人》中狐狸就是利用人们恐惧的心理来吓唬那些好吃懒做,不好好学本领的胆小鬼。
请判断对错()A:对B:错正确答案:对5、动画系列剧《阿凡提》中在阿凡提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品质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请判断对错()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三章1、动画短片《花与树》的情节步骤: 美丽的开头–坏人的出现–英雄救美–美丽的结局。
请判断对错()A:对B:错正确答案: A2、动画短片《棋逢敌手》中老人下的是哪一种棋?()A:军棋B:象棋C:国际象棋正确答案: C3、动画短片《美味盛宴》从一只小猫吃食物的视角来开展的。
请判断对错()A:对B:错正确答案: B4、动画短片《神奇飞书》中会飞的小女孩,到莫里斯先生,再到最后进门的小女孩,我们看到他们之间的是传承,一代代爱书的人。
请判断对错()A:对B:错正确答案: A5、动画短片《纸人》整体画面黑白色构成,红唇印是这里唯一的彩色,也凸显一见钟情的魔力。
奥斯卡动画短片观后感

奥斯卡动画短片观后感奥斯卡动画短片是每年一度的奥斯卡金像奖的一部分,它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动画短片作品。
这些短片不仅令人眼前一亮,而且通过独特的故事和精良的制作,向观众呈现出了动画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精彩绝伦的故事奥斯卡动画短片所呈现的故事无一不是精心构思而来,让人们再次相信了动画的魔力。
无论是探讨社会问题、展现人类关系、讲述成长经历,还是描绘奇幻世界,这些短片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例如,其中一部名为《包子之乡》的短片,通过一个小包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乡土气息的故事。
这个小包子患有秃头症,在包子之乡里被认为是异类,但通过他的努力和勇敢,他最终获得了他人的接纳和认可。
这个故事让人感动,也启发了观众思考包容与接纳的重要性。
另外一个名为《进击的球球》的短片则展现了一个萌萌哒的小球球与怪物的战斗。
这个小球球勇敢地面对了困难和恐惧,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向观众传递了勇气和信念的力量,让人们相信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精良制作的视觉享受除了故事情节,奥斯卡动画短片还以其精良的制作而备受赞誉。
这些短片往往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手法,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视觉效果。
光影、色彩、细节的处理都非常精致,让观众感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
特别是在一些奇幻类的短片中,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动画表现,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观众仿佛也踏足其中,感受到了这个奇妙而富有想象力的世界带来的冲击。
此外,声音的运用也是这些短片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到好处的音乐和声效能够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使故事更加生动和饱满。
动画短片的艺术价值奥斯卡动画短片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产物,它们也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短片的制作团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通过动画手法和艺术元素的运用,表现出了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
动画短片可以突破现实的束缚,赋予角色和故事更多的想象和表达空间。
它们能够通过绘画、音乐和动画特效等手法,创造出充满艺术感的画面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动画短片《迷失之物》客观而冷静地讲述了“迷失”的东西“回归”家园的故事。
影片中的“迷失之物”实际上象征着现代工业社会的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那颗趋于迷失的心灵,赋予短片以“心灵拯救”的人文内涵,使这一简短的动画影片充满了“走出埃及”般的宗教意味。
在视像表达与符号指向方面,《迷失之物》为人们营造出具有显著时代性的“真实”的视觉艺术样式,并为“迷失”与“回归”的主题呈现塑造出充满温情的真实情境。
[关键词] 《迷失之物》 艺术真实 冷漠 现实性 虚拟在历届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中,部分影片以刻画人性之美丑见长,如《平衡》(1989)、《老人与海》(1999)、《回忆积木小屋》(2008),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迷失之物》(The Lost Thing,2011)也不例外。
这部来源于作者少年时代生活体验的动画短片,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真”实——与“善”和“美”共生的现实性主题,其实就是以虚拟性的“艺术真实”向观众讲述一个存在于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历程故事。
图片来源: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迷失之物》视频截图一、以动画艺术来表现冷漠的现实主题《迷失之物》根据陈志勇(ShaunTan)的同名绘本改编而来,讲述的是“在很多个夏天以前”发生的故事:还是个少年的主人公喜欢搜集瓶盖,有一天在沙滩上发现了一个没人愿意理睬的“东西”,一个表情悲伤而迷茫的奇怪生命体。
虽然这个“无名物体”生性友善、好奇、胆小且又顽性十足,但是没有人“留意”它,更少有人愿意帮助它,就连主人公的父母也不能接纳它。
在另外一个奇怪生物的指引下,主人公终于把“迷失之物”送到了属于它们自己的乌有之乡。
很明显,这部动画短片反映出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世事的繁复与忙碌,导致原本友善、童真的自然本性日益消褪,对周围的事物已不再有新奇感,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亦趋于冷漠,甚至是隔阂。
应该说,采用动画艺术来表现这样令人压抑的现实主题,的确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因为动画向来以幽默与欢乐为自身的艺术特征,因此欲在动画影片中添加真实的伤痛环节,实属不易,更别说将影片的情感基调定位在忧郁、低沉和冷漠等这些“不太愉悦”的主题之上了。
在这里,陈志勇等创作者们是想尝试一种带有悖论基调的风格:“虚拟”中的真情实感。
他们要以批判的态度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冷漠,同时对人性的复杂性给予反省,并期待短片能够唤醒现代社会迷失已久的良知与温情。
细软的沙滩上,有人躺着享受日光浴,有人在翻看报纸,有些人则扎堆聊天,当然也有人在四处拾掇垃圾,而正在兴致勃勃收集瓶盖的“我”发现了坐在沙滩上“无所事事”的“那个东西”——一个砖红色的大“玩具”。
由短片中呈现的沙滩景象,我们便走进了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的人性场域。
与正“忙着别的事”的人们形成对比,处于一个隔膜的现实世界之中的迷失之物没有“迷失”自我,“我”的一句“HELLO”,便立即唤醒了它昏睡已久的心灵,让它重新恢复了往昔的活力,从庞大而怪异的身躯中迸发出的那个调皮劲儿,让人在顷刻间就喜欢上了这个“被人遗忘”的“东西”。
没有比这个更让人怜爱的东西了。
“这个东西”表面看起来是想远离人群,但实际上正观望着人群,虽然处在喧嚣而冷漠的社会里,但却在等待着温暖的阳光。
“我”给了迷失之物无私而真诚的帮助。
这种帮助,按照大机器工业社会的法则,其实是不应给予“流浪者”的,因为他们的迷失或许是竞争失败,或许是因为懒惰、不安分守己、老弱病残等因素造成的,但主人公还是伸出了援手。
现在看来,迷失的不是这个“东西”自身,迷失的是人的友爱之情和怜悯之心,人与机械的结合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同情反倒成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这种互为本末的现实说明,人的孤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2.04.025冷漠与温情——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迷失之物》中的艺术真实独与冷漠,即是现代人类文明酿就的苦果,也是人越来越忧郁的主因。
但是,在与这个东西玩耍的过程中,“我不知为何觉得有些不对劲”。
乍看起来,“不对劲”的原因似乎是“不大可能会有人带着这东西回家”,不过,从短片给出的情形看,真正的原因应该来自“我”周围的环境。
当大喇叭响起时,穿着印有编号制服的人们像听到了“收工”的命令,收起遮阳伞,关掉机器,拔起插在沙子里的人造海鸥,然后纷纷离开了沙滩,原本热闹的景象只不过是一场有计划的“伪装”。
显然,这里的沙滩和人已经成为一种工业社会的象征,个体的人已不再需要很多属于自己的色彩,他们只是资本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
在面对一个关乎其他人的前途命运的时刻,他们无需做出努力或选择——制度和规则已经安排妥了每一个生命体的归宿。
尽管这个社会还有善良与同情的成分,“我”和这个“迷失了”的东西之所以玩得“非常开心”,就是因为有“真心”的介入,很多时候,个人的能力和美好的愿望无法平衡这个世界,金钱才是命运的领导者和主宰者。
在这个机器轰鸣的环境中,“迷失之物”拥有人的童心,但它同时拥有孤独和悲伤,“我”也是一样。
并且“我”还生活在一个充满成见和老于世故的家庭里,母亲嫌弃迷失之物的脏,父亲则担心它会带来“各种奇怪的疾病”,“他们俩只想让我把它带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去。
正在成长中的“我”不可能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潜意识里已经滋生出一点社会习气与偏见,虽然这还不足以让“我”丧失“真心”,但也成为“不对劲”的原因之一。
让人倍感冷漠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来自于联邦什物部门。
当“我”正在为如何处理这个东西而“进退两难”的时候,电视上播放的联邦什物部门服务广告让“我”决定把它送到那里去。
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这个社会公职部门应该是一个公益性的收容与养护场所。
如果顺利的话,迷失之物将得到庇护而不再“迷失”,它因此也可以获得世界的合理性存在,与人们的正常沟通才成为可能。
可是,一个让人几乎窒息的“没有窗户的灰色大楼”摆在我们面前,黑魆魆的大楼里面还充斥着“消毒剂的味道”,生性胆小的这个东西虽然亦步亦趋的跟着“我”,但仍然被一路泯灭的小灯所制造的黑暗吓得够呛。
在长长的过道尽头,随着最后一个小灯的熄灭,一盏刺眼的聚光灯在我们的头顶上亮起。
站在高高的柜台下,“我”和这个仍然迷失的东西显得是如此的渺小,以至于“我”仰起头说话时,只能看到接待员的头和手!高高在上的接待员面无表情的拖长语调说了句“填好表格”之后转身就走了,等“我”双手接过厚厚一摞表格时,头顶上的聚光灯也被关闭了,只留下在黑暗中寻找桌子准备填表格的“我们”。
阵阵冷风吹走几张可有可无的表格,“迷失之物”的情绪也跌落到了冰点。
社会服务广告的欺骗性让人心痛,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处的真实情境!如果说“痛并快乐着”表明人还有希望的话,这里的“痛”已经让人没有了目标感,这是一种彻底透心凉的痛。
正如法国剧场人阿尔托(Artaud)所说,神话故事“不是个人的,而是超越的,目的不是娱乐,而是表现一个民族心理、文化中最实在、最急切的真实。
”[1]《迷失之物》也是如此,其中的无助和冷漠构成了今天人类社会真实的存在样式,并存在于“一切向钱看”的意识之中,时时绞割着尚存良知的人,也正因为如此,社会才有了分裂感和不完整性。
影片中的社会公职部门反而成了“遗忘与抛弃之地”,这正是《迷失之物》的现实性批判之所在。
二、冷漠的机器世界掩盖不了真诚之心《迷失之物》也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奇怪的机械世界:灰色的大街小巷和房子里到处都是锈迹斑斑的金属管道、仪表、电线,以及各式各样的烟囱、路标、红绿灯、告示牌;行驶在铁轨上的电车车顶上还装有蒸汽机式的排气管;甚至连大街上的人也是机械式的冰冷面孔与姿态,能拒人千里之外。
“迷失之物”自然也是一个奇怪的合成物,它巨大的壶状金属外壳里除了柔软而灵活的触手与触脚外,还包裹有金属齿轮、风扇、仪表等一套蒸汽机装置。
不过,迷失之物纯正的砖红色外表让它与影片中灰蒙蒙的城市“格格不入”——故事的伏笔正是通过这一抹亮色被巧妙地穿插进来——冷漠的机器世界掩盖不了真诚之心。
在向一些人询问无果后,“我带着这迷失的东西去了皮特家”。
他向“我们”伸出了热情之手。
皮特开门见到“我”时的微笑让人颇感慰藉,他本人也是影片中最“真实”的人物,有自己的信念和想法,爱探究未知的事物,理性中带有一点迂腐。
皮特搬出参考书和各种实验仪器,想“通过细心观察,精准的测量,以及良好控制的实验”来“辨认”这个东西是什么。
很遗憾,皮特终究没有搞清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他的实证方法失败了。
问题虽然没有得到解决,但皮特一如既往的和“我”坐在他家的屋顶上喝咖啡聊天,而迷失之物则站在屋顶上兴奋地观望着这个城市。
身在“高处”,“我”和皮特的友谊因此不会“迷失”。
人要掌握这世界,也应该有相互间的真诚帮助与理解作为一种维度,这样的人类世界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真切的家园,才能以本来的面目无拘无束、毫无遮掩地交流,并快乐的生活。
回到家里,因为父母不能接受“这个东西”,“我”不得不“把它藏在后面的小屋里”。
“不能就把它丢到大街上晃悠”是“我”对迷失之物最真诚的态度,这里面没有掺杂任何人世间的虚伪,一方面,“我”只是出于一个青少年朦胧的责任感而坚持着这样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东西”确实有着令人难忘的可爱劲儿,顽皮与懂事远远胜过了它怪异的外表,这种可爱劲儿来自于创作者细腻的刻画。
比如“我”和父母还有“这个东西”一起看电视,屋外火车经过时的震动让墙上的镜框歪斜了,这个东西轻轻地将它扶正;它又对台灯很感兴趣,观察了一会儿后伸“手”去碰灯罩,结果让灯罩歪斜着掉了下来,自己也吓了一跳。
在这里,创作者将细节安排得流畅而有起伏,自然之中的过渡是那样的巧妙而不突兀,不落窠臼又有个性,而且在性格描写中又有一种活泼与幽默,但幽默一定不是那种有意的逗笑,而是“这个东西”的本性。
这种本性不是任何人都能具备的,它来自一种心无隔阂的真诚。
与之相应,“我”的坚持就显得顺其自然,因为迷失之物是那么的单纯与天真无邪,而“我”不懂得去远离肮脏的东西,不懂嫌弃,不会势利,在这个东西的眼里,“我”是一个可以信任和依赖的朋友,这个朋友不会抛弃它,他会义无反顾地帮助自己寻找那一片乐土。
因此,还是少年的“我”和迷失之物的故事,就让影片集“真、善、美”于一身,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体会到了影片纯真的魅力。
还是在联邦什物部门,虽然“我们”受到了冷遇,但却意外得到了一个奇怪生物的帮助。
这是个带着平顶帽、长着一条蛇形尾巴和两条触手的生物,是联邦什物部门的清洁工。
它给“我”一张印有“路标”的小卡片,在离开的时候,这个奇怪的清洁工重复着前面说过的话:“你不应该把它留在这。
”语气中带着些许的责备,很显然,清洁工在直白地告诫“我”,这里不是广告所说的能够解决“困扰”和“麻烦”的地方,“如果你真的在乎那东西”,就应该按照这张路标去寻找真正属于“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