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与日积月累(可直接打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资料(古诗、课文、日积月累)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在家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有自己的家务。
孩子们虽然不会耕田织布,却学会了在桑树的树荫下种瓜。
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稚zhì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zhēnɡ。
敲成玉磬qìnɡ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日积月累(16页)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单元日积月累归纳复习

第一单元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单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不积跬步,无已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子》第三单元回文联:地满红花花满地天连碧水水连天数字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叠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顶针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第四单元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坚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第五单元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第六单元(无)第七单元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第八单元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德国)歌德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印度)泰戈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俄国)普希金。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日积月累、古诗文归纳汇总(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日积月累、古诗文归纳汇总(部编版)全文内容如下: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日积月累、古诗文归纳汇总(部编版)在五年级语文下册中,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古代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理解力的重要资源。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诗文,下面将对本册中的古诗文逐一进行归纳和汇总。
第一课《风》,这首古诗以描绘风的特点和喻意为主题。
作者通过对风的形象描写,抒发了对自由与追求的向往。
这首诗简短却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美感。
第二课《小学雨》是苏轼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小学时下雨的情景。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雨的清新和童年的美好。
第三课《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展现了对友情的宝贵和珍重。
第四课《蜘蛛和太阳》,通过对蜘蛛与太阳的比较,让孩子们了解到蜘蛛勤劳和智慧的一面。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人们知道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价值。
第五课《沁园春·雪》,这首古诗描绘了冬天下雪的景色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和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第六课《郭沫若小传》是一篇人物传记,介绍了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文化名人郭沫若的一生。
通过对他的事迹和成就的介绍,激励学生们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学会欣赏和尊重优秀的文化人物。
第七课《七步诗》是晚唐诗人曹操所作,诗中描述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的苦难。
这首诗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深深地震撼了读者,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第八课《石榴花下歇文》是明代作家袁宏道的作品,通过对石榴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恋和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第九课《小山竹节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小山竹节经历各种困难,最终成为一根坚强而有用的竹节,寓意着每个人都可以克服困难,发展自己的潜力。
必备古诗与日积月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必备古诗与日积月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在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必备古诗和日积月累的内容丰富多样,为同学们打开了文学的宝库,培养了大家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首五年级下册必备的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孩子们的天真无邪。
诗人范成大以细腻的笔触,将田园生活的繁忙与宁静、朴实与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虽然还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荫下模仿着大人种瓜,充满了童趣。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杨万里的这首诗,把孩子玩冰的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
清晨,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锣来敲,那清脆的声音穿过树林。
突然,冰碎了,声音如同玻璃落地一般。
整首诗充满了孩子的欢乐和童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的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悠然的乡村晚景图。
池塘长满了青草,池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中的画面宁静而美好,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再来看看日积月累中的精彩内容。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细节,表达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最后两句更是以形象的比喻,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这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在寂静的山谷中,桂花无声地飘落,月亮升起惊动了山中的鸟儿,它们不时地在山涧中鸣叫,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稚zhì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qìnɡ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陂(bēi):池塘。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漪(yī):水中的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日积月累(16页)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五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和日积月累

五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和日积月累一、古诗部分。
- 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解析:- 白天出去在田里锄草,晚上回来还要搓麻线,农村里的男男女女啊,可都是各自有自己的活计呢。
你看那些大人们,白天黑夜都忙个不停。
“昼出耘田夜绩麻”这一句就把农民们忙碌的一天给概括出来了,耘田是在地里干活,绩麻是在家里的手工活。
- 再看“村庄儿女各当家”,这里的“儿女”可不是光指儿子和女儿哦,是指村里的男男女女。
他们都能承担起家庭里的一份责任。
- 那些小孩子呢,还不懂怎么耕田织布,但是他们也很可爱呀,在桑树的阴凉下面学着种瓜呢。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句特别有画面感,小孩子们有样学样的样子就像我们小时候模仿大人干活一样,充满了童趣。
- 原文: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解析:- 早晨,小孩子把铜盆里结的冰取出来,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吗?就像从盆里脱模一样,然后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把冰当作银钲(一种乐器)。
这小孩可真会玩啊,他把平平无奇的冰变成了自己的小乐器。
- “敲成玉磬穿林响”,他敲着这个冰做的“银钲”,声音清脆得就像玉磬(一种古代乐器)穿过树林一样,在树林里回荡。
可是呢,好景不长,“忽作玻璃碎地声”,突然冰就碎了一地,就像玻璃碎了一样。
这时候小孩子可能会一脸懵,我们读着也觉得很有趣,前一秒还在享受美妙的“音乐”,下一秒就“乐器”碎了,充满了戏剧性。
- 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解析:- 你看那池塘里啊,水草长得满满的,水也都快满到池塘的岸堤了。
“草满池塘水满陂”,这就是乡村傍晚池塘的景象,满满的都是生机。
- 远处的山像是把落日含在嘴里一样,落日的倒影浸在寒冷的水波里。
“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句描写得超级美,就像一幅画一样。
- 然后有个小牧童,他骑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上,手里拿着短笛,也不管吹得有没有曲调,就随口吹着。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和注释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和注释第一单元《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单元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
《传家宝》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5.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注释:1.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2.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
3.不要浪费光阴,等到时间过去之后,悲切是无济于事的。
4.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5.求学求真的路又长又远好象没有尽头,我还要不断努力以求获得答案。
6.没有一步步的走,不能够达到千里的路程;不积累小的河水,不能成为江海般广阔。
第三单元1.地满红花花满地,天连碧水水连天(回文联)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3.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4.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注释:1.地上铺满了红色花,花很多,一眼望去满地都是花;天连着碧波荡漾的水,向远处望去这水似乎又连着天。
2. 一个晚上分成5更天,那么半个晚上就是2.5更(2更半),七月到九月这三个月是秋天,八月是中秋。
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更点: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3.描绘的是西湖晴天雨天不同的景致。
(这对叠字联,)4.楼外有青山山外又有白云云越飘越高,池边有绿树树边有落下的枫叶枫叶落到了溪边第四单元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坚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第五单元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第七单元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低声戏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第八单元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注释: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 课古诗三首(第2-3 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注释:陂(bēi):池塘。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漪(yī):水中的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日积月累(第16 页)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注释: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与日积月累(可直接打印)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与日积月累(可直接打印)
古诗词
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罄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0、《题画菊》
[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1、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文言文
1、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日积月累一: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日积月累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一《孟子》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