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学院:电力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2009 班姓名:学号:2009指导老师:徐俊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目录一、设计内容1.1 对象模型1.2 设计目的1.3 设计要求二、设计方法及步骤2.1 设计方法2.2 设计具体步骤2.3 matlab仿真结果展示三、仿真设计程序四、心得体会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1.1【设计对象】系统的对象模型为:1.2【设计目的】A:试确定一个状态负反馈阵K,使相对于单位阵阶跃参考输入的输出过渡过程,满足如下的期望指标:超调量<=20%,峰值时间<=0.4s。

B:如果系统的状态变量在实际上无法测量,试确定一个状态观测器(全维状态观测器),使得通过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满足上述期望的性能指标。

1.3【设计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当Gc(s)设计好后如何将其变换为离散算法Gc(Z)以及如何将Gc(Z)转换在计算机上可完成计算的迭代方程。

2.要求学生能掌握工业中常用的基本PID算法。

3.掌握一阶向前,向后差分及双线性变换离散化的具体做法及应用场合。

4.熟悉PID两种基本算法的计算公式:位置算法和增量算法。

5.熟练使用MATLAB软件,掌握其仿真的方法、步骤及参数设置。

6.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相应设备的选用等问题。

二.【设计方法及步骤】1、利用Simulink进行仿真,判断是否满足期望的性能指标。

系统仿真方框图如下:系统仿真结果如下:有图可知,系统不满足期望的性能指标,需要进行配置。

1.判断系统的能控能观性,确定系统是否能够通过状态反馈实现极点任意配置。

能控性判别,能控性判别矩阵为⎪⎪⎪⎭⎫ ⎝⎛---=1121211210100Q系统的可控矩阵阶数为3,为满秩,则系统是能控的。

2.由期望的性能指标求出闭环系统的期望极点。

第一步:由典型二阶系统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系统参数,然后确定系统的主导极点和非主导极点。

要求确定的主导极点使得闭环系统至少满足前述性能指标。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伴随着一杯热咖啡的香气,我开始构思这个“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不仅要体现计算机控制的精髓,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技能,下面是我的思路。

一、课程目标我们要明确课程目标。

这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编程语言和算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师。

二、课程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的前半部分,我们会重点讲解计算机控制的基础理论,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控制器设计等。

这部分内容虽然枯燥,但却是后续实践的基础。

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场景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这些理论产生兴趣。

2.编程实践是编程实践环节。

我们会教授学生如何使用C/C++、Python等编程语言来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如何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3.硬件接口除了编程,我们还会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各种硬件接口,如串口、网络接口等。

这部分内容会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为后续的实践项目打下基础。

4.项目实践在课程的我们会安排一系列项目实践。

这些项目将涵盖不同的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

学生将分组进行项目设计,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程实现,全方位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我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分析经典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时,案例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核心。

我会安排大量的实验和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还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项目,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互动,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整理版.doc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整理版.doc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目录1 引言 (1)2 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2)3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概述 (2)3.1 直流伺服系统的构成 (2)3.1.1 伺服系统的定义 (2)3.1.2 伺服系统的组成 (2)3.1.3 伺服系统的控制器的分类 (3)3.1.4 直流伺服系统的工作过程 (4)4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5)4.1方案设计步骤 (5)4.2 总体方案的设计 (5)4.3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 (7)4.4数字PID工作原理 (8)4.5数字PID算法的simulink仿真 (8)5 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9)5.1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 (9)5.1.1 80C51电源 (10)5.1.2 80C51时钟 (10)5.1.3 80C51 控制线 (10)5.1.4 80C51 I/O接口 (11)5.2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键盘、显示接口电路等) (11)5.2.1数据锁存器 (11)5.2.2键盘 (11)5.2.3显示器 (12)5.2.4数模转换器ADC0808 (12)5.3 其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 (13)5.3.1 供电电源设计 (13)5.3.2 检测电路设计 (13)5.3.3 功率驱动电路 (14)5.4 仿真原理图 (14)6软件设计 (14)6.1 程序设计思想 (14)6.2 主程序模块框图 (15)6.3编写主程序 (15)7 总结 (16)附录1 ADC0808程序 (17)附录2 数字控制算法程序 (18)参考文献 (19)1 引言半个世纪来,直流伺服控制系统己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伺服电动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伺服控制系统朝着控制电路数字化和功率器件的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介绍直流伺服电机实验台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案。

通过传感器对电机位移进行测量,控制器将实际位移量与给定位移量进行比较,控制信号驱动伺服电机控制电源工作,实现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的和要求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微型机控制理论、程序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工艺知识。

课程设计包括确定控制任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系统设计、控制软件的设计等,以便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步骤1.确定控制任务(设计目标参数,技术指标)有如下题目供参考(可选其他):a.水温控制(过程控制类)b.电机速度控制c.电机角度控制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a. 基本系统选择b. 接口电路的确定(A/D、D/A)c. 系统软件的配置3.硬件系统设计a.单片机基本系统b.A/D接口电路c.D/A接口电路d.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4.软件系统设计a. 系统初始参数设定模块b. 检测模块c. 控制模块d. 报警模块e. 键盘、显示接口模块5.控制系统仿真依据所搭建的系统,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给出仿真曲线和结果分析。

6.撰写设计报告a. 设计题目b. 任务要求c. 系统总体方案d. 各个硬件模块设计和原理图e. 各个软件模块设计和流程图f. 心得体会和参考资料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供参考):要求学生集中时间、争取在3周的时间内完成,进度按排如下。

四、报告基本内容(1)总体方案设计:构建系统的结构框图,确定系统各组成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详细设计:硬件部分:选择硬件型号,设计具体电路等。

给出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接口电路,并进行硬件集成调试。

软件部分:依据采用的控制算法(必须选择至少两种算法,并进行比对,说明最后使用算法的合理性)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特点,绘制程序流程图,并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程序的各个关键环节应给出文字注释。

(3)调试:首先在Matlab 软件中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simulink 仿真环境和纯M文件编程均需要)编译软件;在实验室进行系统的软硬件联调,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数字PID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数字PID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数字PID控制系统设计(II)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第一部分任务书《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数字PID控制系统设计(II)二、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整定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设计以89C51单片机、ADC、DAC等电路和运放电路组成的被控对象构成的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1. 硬件电路设计: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ADC0809和模出电路TLC7528;由运放构成的被控对象。

2. 控制算法:增量梯形积分型的PID控制算法。

3. 软件设计:主程序、定时中断程序、A/D转换程序、滤波程序、D/A输出程序、PID 控制程序等。

四、课程设计要求1. 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 ),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

2. 被控对象每个同学选择不同:44(),()(0.21)(0.81)G s G s s s s s ==++ 55(),()(0.81)(0.31)(0.81)(0.21)G s G s s s s s ==++++510(),()(1)(0.81)(1)(0.41)G s G s s s s s ==++++88(),()(0.81)(0.41)(0.41)(0.51)G s G s s s s s s s ==++++3. PID 参数整定,根据情况可用扩充临界比例度法,扩充响应曲线法。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
1. 背景介绍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种应用电脑技术控制机械设备的技术,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控制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制造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目标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2.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3.能够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和调试实际系统,并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
3.1 计算机控制理论基础
在本课程中,将对计算机控制理论基础进行详细介绍。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控制器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协议。

1。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设计
一、前言
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业
制造、农业、医药、煤矿等各个领域。

因此,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掌握
成为了现代制造业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授计算机控制
技术相关知识,本文介绍了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计算机控制技术。

二、目标
•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
•掌握常见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能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包括计
算机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等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可采用课堂
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控制系统介绍
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运行原理,掌握控制系统的要素,了解控制系统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3.PLC编程
1。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 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传感器的选用原则;3.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如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并进行调试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计算机控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敢于尝试、勇于突破的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势与应用2.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控制器硬件结构- 传感器及其接口技术- 执行器及其接口技术3. 计算机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原理- 模糊控制算法原理- 其他先进控制算法介绍4.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 MATLAB/Simulink软件介绍-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及调试5.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控制问题- 创新性控制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第二周:控制系统硬件组成第三周:计算机控制算法第四周: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第五周: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涵盖教学内容1)第二章:控制系统的硬件与接口技术(涵盖教学内容2)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算法(涵盖教学内容3)第四章: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设计(涵盖教学内容4)第五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涵盖教学内容5)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等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学院:沈阳工业大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06电气2班姓名:朱红云学号:09指导教师:李英顺起止日期:2009年6月15日~2009年6月28日目录1. 课程设计目的 (1)2.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1)2.1课程设计题目 (1)2.2系统要求 (2)2.3控制方案 (2)3设计内容 (3)3.1硬件设计 (3)3.1.1单片机最小硬件电路 (3)3.1.2芯片介绍 (6)3.1.3数码管显示电路 (8)3.1.4键盘接口电路 (8)3.2软件设计 (9)3.2.1总体设计 (9)3.2.2主程序设计 (10)3.3.3显示及闪烁程序设计 (12)3.3.4交通控制时间处理程序 (16)3.3.5键盘功能处理程序设计 (20)3.3.6AT24C02操作程序 (23)4.设计总结 (25)参考书目 (25)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单片机控制设计,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提高我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2、完成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3、通过单片机课程设计,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提高我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4、通过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定时/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和简单程序的编写,最终提高我们的逻辑抽象能力。

5、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7、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8、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为我们今后从事相应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2.1课程设计题目交通灯的设计在今天,红绿灯安装在各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

但。

这一技术在19世纪就已出现了。

1858年,在英国伦敦主要街头安装了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蓝两色的机械扳手式信号灯,用以指挥马车通行。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

186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早的煤气红绿灯。

它由红绿色两以旋转式方形玻璃提灯组成,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注意”。

1869年1月2日,煤气灯爆炸,使警察受伤,遂被取消。

1914年,电气启动的红绿灯出现在美国。

这种红绿灯由红绿黄三色圆形的投光器组成,安装在纽约市5号大街的一座高塔上。

红灯亮表示“停止”,绿灯亮表示“通行”。

1918年,又出现了带控制的红绿灯和红外线红绿灯。

带控制的红绿灯,一种是把压力探测器安在地下,车辆一接近红灯便变为绿灯;另一种是用扩音器来启动红绿灯,司机遇红灯时按一下喇叭,就使红灯变为绿灯。

红外线红绿灯当行人踏上对压力敏感的路面时,它就能察觉到有人要过马路。

红外光束能把信号灯的红灯延长一段时间,推迟汽车放行,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

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对各种信号灯的含义作了规定。

绿灯是通行信号,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除非另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

左右转弯车辆都必须让合法地正在路口内行驶的车辆和过人行横道的行人优先通行。

红灯是禁行信号,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须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

黄灯是警告信号,面对黄灯的车辆不能越过停车线,但车辆已十分接近停车线而不能安全停车时可以进入交叉路口。

2.2系统要求1)允许过程中有时间提示2)系统运行参数可以在运行现茶馆修改3)控制灯切换原则:某一个灯方向的红灯显示时间比另一个方向绿灯显示多3s,绿灯结束黄灯闪烁2s,然后变红灯,红灯结束后变绿灯。

4)在修改参数过程中各个方向都黄灯闪亮,指示车辆减速慢行。

5)提供具体的修改参数方法,便于用户操作。

6)为简化设计,不考虑行人通道。

2.3控制方案1)本例中用通用的LED数码管作为时间显示器件,LED二极管作为交通控制的指示灯(实际交通灯中都是高亮度的二极管点阵构成,和本例的区别仅是驱动电路,控制的过程是一致的)。

共需要8个数码管、12个二极管(红、黄、绿各4个)。

2)现场修改参数系统必须设计键盘,本例设计有4个按钮组成的独立式键盘,采用中断控制扫描方式,定义键的功能如下:第一个键:从指挥交通状态进入参数修改状态,并调出系统原来的参数,前面两个数码管显示南北方向红灯时间,后两个显示南北方向绿灯时间(东西方向可以根据切换规则计算出来,修改参数只需要改变某一个方向的参数),以备修改,修改时有一个数码管闪烁,表示该位显示的数可以修改。

第二个键:(在指挥交通状态该键不起作用,后面两个键也只这样)加一键,使闪烁的数码管加1,并在0~9之间变化。

第三个键:移位键,使4个数码管杉树状态依次循环切换,和第二个键配合可以修改四个数码管上的数据,达到修改参数的目的。

第四个键:运行键,保存设置的参数,并按照修改的参数进入指挥交通状态3)考虑到现场可能停电,为防止片外的数据存储器来保存参数,数据量不是很多,也不经常变动,采用ATMEL公司的AT24C02。

图2.3交通灯控制系统结构框图3设计内容3.1硬件设计3.1.1单片机最小硬件电路单片机最小硬件电路组成简述:要使单片机工作起来,最基本的电路的构成为本系统采用AT89S51单片机,程序量不大,使用内部的存储器。

电源电路:向单片机供电。

时钟电路:单片机工作的时间基准,决定单片机工作速度。

复位电路:确定单片机工作的起始状态,完成单片机的启动过程。

图3.1单片机最小硬件电路1、电源AT89S51单片机的工作电压范围:4.0V—5.5V,所以通常给单片机外接5V直流电源。

连接方式如图图3. 2电源图2、时钟电路:时钟电路就是振荡电路,向单片机提供一个正弦波信号作为基准,决定单片机的执行速度。

AT89S51单片机时钟频率范围:0 — 33MHz。

3.3时钟电路连接方式图中的电容C1和C2起稳定作用。

3、复位电路复位电路产生复位信号,使单片机从固定的起始状态开始工作,完成单片机的“启机”过程。

AT89S51单片机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通过RST/VPD(9脚)输入。

复位电路连接方式有两种。

(1)上电复位单片机接通电源时产生复位信号,完成单片机启动,确定单片机起始工作状态。

(2)手动复位手动按键产生复位信号,完成单片机启动,确定单片机的初始状态。

通常在单片机工作出现混乱或“死机”时,使用手动复位可实现单片机“重启”。

(3)混合复位电路将上电复位电路和手动复位电路结合到一起构成,通常使用的都是这种混合复位电路。

4、最小硬件系统电路图图3.4最小硬件系统电路图3.1.2芯片介绍1、AT89S51芯片的介绍EA/VP(31脚)接+5V。

单片机的P0、P1、P2、P3四个端口用于输入/输出数字电信号。

(1)电源引脚:连接电源Vcc(40脚):电源正极 Vss(20脚):电源负极(2)时钟引脚:连接时钟电路XTAL1(19脚):输入引脚 XTAL2(18脚):输出引脚(3)复位引脚:连接复位电路RST/VPD(9脚):复位引脚(4)控制引脚:辅助控制作用PSEN(29脚)ALE/PROG(30脚) EA / VPP(31脚):接高电平(5)I/O端口引脚:用来连接单片机和外部设备,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P0.0—P0.7(39脚—32脚):P0端口P1.0—P1.7( 1脚— 8脚):P1端口P2.0—P2.7(21脚—28脚):P2端口 P3.0—P3.7(10脚—17脚):P3端口图3.5 AT89S51引脚图2、8155芯片简介8155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有三个输入输出端口,即PA口、PB口和PC口,对应于引脚PA7~PA0、PB7~PB0和PC7~PC0。

其内部还有一个控制寄存器,即控制口。

通常PA口、PB口作为输入输出的数据端口。

PC口作为控制或状态信息的端口,它在方式字的控制下,可以分成4位的端口,每个端口包含一个4位锁存器。

它们分别与端口PA/PB配合使用,可以用作控制信号输出或作为状态信号输入。

8155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工作方式: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

适用于三个端口中的任何一个。

每一个端口都可以用作输入或输出。

输出可被锁存,输入不能锁存。

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

这时PA或PB口的8位外设线用作输入或输出,PC口的4条线中三条用作数据传输的联络信号和中断请求信号。

方式2:双向总线方式。

只有PA口具备双向总线方式,8位外设线用作输入或输出,此时PC口的5条线用作通讯联络信号和中断请求信号3.1.3数码管显示电路采用共阳型数码管,6个LED 灯如图中接法,灯的负载依次接到数码挂的a-f 段,采用动态扫描电路,并把显示程序作为主程序。

数码管的段用P0口控制,P2.0-P2.3作为数码管的控制,p2.4作为指示灯的控制。

图3-8共阳 图3-6管脚图 图3-7共阴LED 数码管的管脚配置如图3-1所示。

LED 数码管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类。

共阴极LED 数码管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共地,如图3-2(a ),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压为高电平时,二极管发光;而共阳极LED 数码管是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共接,如图3-2(b ),当某个二极管的阴极电压为低电平时,二极管发光。

图3.9显示电路3.1.4键盘接口电路图3.10键盘接口电路如图(a) 共 阴 极(b) 共 阳 极a d e d f e g f g 1321098GND GNDP1.0-P1.3作为接键的输入信号,采用中断控制草庙方式,采用简单的二极管与门电路,与门输出接到外部中断0,外中断设置成边沿触发方式。

任意键按下时都会在P3.2引脚产生下降沿,从而触发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检测P1.0-P1.3引脚,判断是哪个键按下,执行该键按下,执行该键功能。

3.1.5存储器电路AT24WC02 是一个2K 位串行CMOS E2PROM 内部含有256个8 位字节缓冲器AT24WC02 有一个16 字节页写缓冲器该器件通过I2C 总线接口进行操作有一个专门的写保护功能。

芯片引脚地址全部接地,用P2.6作为串行的数据线SDA,P2.7作为串行的时钟线SCL。

图3.11存储器芯片引脚图3.12存储器接口电路3.2软件设计3.2.1总体设计程序模块包括:主程序(系统初始化、显示程序)、外中断服务程序(按键处理)、定时器服务程序(倒计时处理)、AT24C02操作程序等。

主程序的框图如图所示。

图3.13主程序结构框图主程序包括对定时/计数器、外部中断的初始化,读出系统运行参数,将交通灯时间参数送对应的显示缓冲区,然后反复调用显示子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