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合集下载

2009-2010分子生物学试卷A-参考答案

2009-2010分子生物学试卷A-参考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09—2010学年第2学期《分子生物学》课程A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许晓东审题教师:学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一、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得分:分1、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 a )(a) 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c) 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 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2、原核生物翻译起始时,形成起始复合物的顺序是( a )。

(a) mRNA,小亚基,fMet-tRNA,大亚基(b) 大亚基,小亚基,mRNA,fMet-tRNA(c) mRNA,大亚基,小亚基,fMet-tRNA(d) mRNA,小亚基,大亚基,fMet-tRNA3、Z构象的DNA(ac )。

(a) 螺旋方向和B-DNA相反(b) 是自然状态下DNA的主要构象(c) 通常发生在CG含量比较高的区段(d) 螺旋方向和A-DNA相同4、一段DNA序列为:acgttgatgcaggtg........cgtgcagaacaggct,可用于PCR 扩增的引物对是:( b )(a) acgttgatgcaggtg / cgtgcagaacaggct(b) acgttgatgcaggtg / agcctgttctgcacg(c) cacctgcatcaacgt / agcctgttctgcacg(d) cacctgcatcaacgt / cgtgcagaacaggct5、DNA的一级结构实质上就是( b )。

(a)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b) 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c) DNA分子中各碱基所占的比例(d) 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关系第1页共7页6、下列属于反式作用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的是(ad )。

(a) 碱性-亮氨酸拉链(b) 富含脯氨酸的结构(c) 酸性α-螺旋结构(d) 锌指结构7、DNA的复制:( a )(a) 遵循新的子链与其亲本链相配对的原则(b) 包括一个双螺旋中两条子链的合成(c) 可以从DNA链上的任何一个部位开始(d) 子链从3’→5’方向进行合成8、DNA复制需要:A. DNA聚合酶III;B. 解链蛋白;C. DNA聚合酶I;D. DNA 指导的RNA聚合酶;E. DNA连接酶。

2024年《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试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5030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试验学时数:36学时试验学分:1教材:主要参考书:《分子生物学试验指导》徐庆华等成栋学院立项教材 2024一、课程说明《分子生物学试验》以介绍分子生物学中的试验方法、试验手段和培育学生试验操作技能为其主要内容。

须要以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动手实力,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通过试验,要求学生能在原有的相关理论学问基础上较全面和深化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驾驭基本的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和技巧,初步具备肯定的试验设计实力,以求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和扎实的基础。

本试验课在方法上力求经典,试验内容涉及了质粒DNA的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质粒分析;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体外基因扩增及产物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

二、学时安排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试验一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DNA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一、试验特点试验类型:综合试验类别:专业基础安排学时:6 每组人数:2二、试验目的1、驾驭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DNA和试剂盒提取质粒DNA的原理和方法。

2、驾驭琼脂糖凝胶的制备及外源DNA的检测原理。

3、了解质粒DNA的粗略定量方法。

三、试验内容提要1、将单菌落接种于3m1含相应抗生素的LB培育基中,37℃摇菌过夜;2、12,000rpm离心30sec,收集菌体;3、加200u1溶液I(含RNaseA 100ug/ml ),振荡悬浮菌体;4、加200ul新配制的溶液II,颠倒混匀;5、溶液澄清后马上加入预冷的200u1溶液III混匀后冰上放置5~10 min;6、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加0.7倍异丙醇混匀,室温静置5min;7、12,000rpm离心10min,70%乙醇洗涤沉淀,抽干后溶于适量水或TE,-20℃保存备用。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浅谈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浅谈

合 所授 内容 ,适 当 的补充讲授 当今 国际上分 子生物学 技 术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利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 究所 的 科 学成果 , 培养学生深入学 习前 沿研究成果 的兴 趣 , 由 此 激发学生对基础理论知 识学习 的渴求 。在丰富教学 内容 的基础上 ,逐步培养 学生结合专业 自主学习 的能 力, 更加坚定学生对分子生物学 的学习 内容。
和思考能力[ 3 1 。 三、 学 论学 习是《 分子生物 学》 的重要 内容 , 为今后 的 实 验操作 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 堂教 学是理论学 习的基
本 教学过程 ,所 以课 堂教学 的效 果和质量是牢 固掌握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 的关键 ,所 以要 提高课堂教 学的 质量 和学 习效率 。 到达到这个 目的, 要 首先要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 引发学生去 主动的思 考 和理解 异常枯 燥 、难 懂并且抽象 的分子生物 学基 本 的概念 、 理等理 论 , 原 充分 调动 学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 以 提 高课 堂学习的效果 。其次 , 章节学 习过程 中 , 在 应结
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 分子 生物 学; 高等教育 ; 实验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4 . G62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4 92 (0 20 0 0 1 — 2 17 — 3 42 1 )1 — 17 0
分子 生物学 是从 分子水平上研究 生命现象 物质基 础 的学科 。主要研究 内容有细胞成分 的物理 、 化学 的性 质 和变化 以及这些 性质 和变化 与生命 现象 的关系 , 如
中所体现 出来 。所以在讲授 分子生物学课程过程 中, 教 师应该根据所讲授 的内容 积极查 阅最新 的研究 文献和 研 究进展 ,了解 国际水平 上分子生物学发展 的最新动 态。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 本理论 知识 的基础上 , 也及

(NEW)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DNA、RNA及蛋白质操作技术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下)——基因功能研究技术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②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a.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
b.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分别制备含35S的T2噬菌体和32P的
T2噬菌体。
c.分别用含35S的T2噬菌体和32P的T2噬菌体感染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 肠杆菌。
d.培养一段时间后,将混合液离心,检测子代噬菌体放射性。上清液 主要是噬菌体,沉淀物主要是大肠杆菌。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国际性的研究计划,其目标是确定生物物种基因组所 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并确定、阐明和记录组成生物物种基因组的全部 DNA序列。
功能基因组学相对于测定DNA核苷酸序列的结构基因组学,其研究内容 是在利用结构基因组学丰富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应用大量的实验分析方 法并结合统计学和计算机分析方法来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功能,以 及基因间、基因与蛋白质之间和蛋白质与底物、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生物的生长发育等规律。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目标是对所有 基因如何行使其职能从而控制各种生命现象的问题作出回答。
严格地说,重组DNA技术并不完全等于基因工程,因为后者还包括其他
可能使生物细胞基因组结构得到改造的体系。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0163课程负责人:刘青珍课程中文名称: 分子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生科院国际班、弘毅班、生物学基地班、生物学技术基地班、化学生物学基地班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一、教学目的本课程在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生物大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组的保持、基因组的表达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并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本课程授课内容是学生将来从事生物学研究所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因此,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会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本课程是英文或双语授课, 以提高学生在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方面的英语听力、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为学生适应研究生学习阶段阅读英文文献的要求和顺利进入日趋国际化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教学任务重点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保持和表达遗传信息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掌握: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

熟悉:在基因组保持、表达和基因调控中主要酶和蛋白质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鉴定、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相互认识及课程简介1.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 并据此初步确定授课语言比例及英语语速。

2.课程介绍:介绍教学目标和方法及教学内容和安排。

3.促使学生开始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4.完成学习小组分组。

第二章基因组保持1-核酸与染色体的结构(教材第6至第7章)第一节DNA的结构与拓扑异构酶重点:DNA的双螺旋结构与DNA的功能和复制之间的关系,以及DNA拓扑异构酶在解决细胞中DNA拓扑结构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RNA的结构与核酶重点:RNA可以折叠成高级结构的机制,不同核酶的结构与功能。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5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5版)
全书共分11章,分别对染色体结构、DNA的复制形式与特点、DNA的转座、遗传密码的破译、蛋白质的合成和 运转、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癌症与癌基因活化、癌症的主要现代疗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分子机制、基因组 与比较基因组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问题作了分析 。
成书过程
成书背景
修订过程
成书背景
20世纪初以来,生命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不但使生物学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了青春,也使它在自然科 学中的地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生物学革命在各个科学之间广泛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推动了科学的发 展,生物学成为带头学科之一。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科新兴、具有活力的科学,在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推动生物工程产业的崛起、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举足重轻的影响 。
其中第二章讨论了染色体和DNA的基本结构及复制调控;第三至四章回顾了从DNA到RNA以及从mRNA到蛋白质 的生物信息流;第五、六两章集中阐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技术原理和流程。第七、八两章研究了参与原核、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各种元件,探讨了DNA甲基化、蛋白质磷酸化、乙酰化修饰、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遗 传修饰对基因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各种小RNA的产生与作用机制。第九、十两章讨论了疾病与人类健康、基 因与发育等重要生命现象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十一章则主要讨论了DNA序列分析技术进步对基因组学的重大影 响。
二是重在敏锐和迟钝、失败与成功辩证法的核心。如果狭隘地从人类的角度看分子生物学这个学科,发育过 程是模块化的,每个模块都是一种自组织体,是适应性与结构化的产物。生命的演化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模块化的 过程。因此,物种演化其实就是一系列发育模块的重组。
注: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朱玉贤,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 高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指委主任委员。长江特聘教授,农业部“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科技部 “863”高技术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 。

博士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博士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博士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DNA与RNADNA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的大分子,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

DNA 编码了生物体合成蛋白质所需的信息,通过蛋白质的合成来决定生物体的性状。

RNA在细胞内起着转录和翻译的作用,帮助DNA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2. 基因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是DNA分子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一个或多个片段。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的表达调控是指在不同发育阶段或环境条件下,基因的表达量和表达模式发生变化的过程。

包括转录因子、miRNA、DNA甲基化等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4. 蛋白质合成与功能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是细胞内众多功能活性的关键分子。

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过程中通过三联密码子将mRNA上的信息转化为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形成功能完整的蛋白质。

5. 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疾病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基因功能异常。

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如囊性纤维化、色盲等。

研究基因突变对疾病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6. 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接收外界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特定反应的过程。

常见的信号转导机制包括激活酶级联反应、细胞内受体等。

进一步了解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7.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来实现对生物体功能的调控。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中,使其表达特定蛋白质或产生特定功能。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8.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分子进化是指通过比较分子序列中的差异来推断物种间的进化关系。

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2017年1月目录12001 试验设计与参数优化.............................................................................................................................22002 兽医基础课 ...............................................................................................................................................42003 食品生物化学...........................................................................................................................................62004 高级蔬菜生理学 ......................................................................................................................................82005 动物生物化学...........................................................................................................................................92006 作物生理生态...........................................................................................................................................112008 牧草学......................................................................................................................................................122009 分子生物学 ............................................................................................................................................132010 经济理论与政策 ...................................................................................................................................172011 传热传质学 ............................................................................................................................................182012 运筹学....................................................................................................................................................192013 农业水土工程概论...............................................................................................................................202014 现代控制理论........................................................................................................................................212017 遗传学......................................................................................................................................................232018 动物营养学 ............................................................................................................................................242019 土壤学......................................................................................................................................................252020 施肥技术.................................................................................................................................................262021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2022 生态学......................................................................................................................................................27292023 微生物学.................................................................................................................................................303001 高等农业机械学 ...................................................................................................................................313002 植物生理学 ............................................................................................................................................333003 微生物学.................................................................................................................................................343004 生物化学.................................................................................................................................................363005 细胞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373006 农田水利学 ............................................................................................................................................383007 高等电力系统分析...............................................................................................................................403008 可再生能源工程 ...................................................................................................................................413009 粮油贮藏与加工 ................................................................................................................................... 3010 农畜产品加工........................................................................................................................................42433011 畜产品加工 ............................................................................................................................................453012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473013 蔬菜学......................................................................................................................................................493014 兽医药理学与病理生理学.................................................................................................................523015 兽医微生物学........................................................................................................................................533016 兽医外科学与内科学..........................................................................................................................563017 农业经济管理........................................................................................................................................593018 林业经济管理........................................................................................................................................623019 动物遗传学 ............................................................................................................................................633020 饲料与饲养学........................................................................................................................................ 3021 农业系统工程........................................................................................................................................64653022 作物育种学 ............................................................................................................................................663024 兽医专业课 ............................................................................................................................................693025 草地资源学 ............................................................................................................................................703027 动物生产学 ............................................................................................................................................713030 农业生态学 ............................................................................................................................................723031 作物生理学 ............................................................................................................................................733032 高级植物营养学 ...................................................................................................................................743033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 .....................................................................................................................763034 农业生态综合测试............................................................................................................................... 3035 农业气象学 ............................................................................................................................................77793036 环境微生物学........................................................................................................................................科目代码:2001 科目名称:试验设计与参数优化一、考试要求主要考察考生是否掌握了试验设计与参数优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试验设计、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方差分析、因子(素)、响应函数等的基本概念,试验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原则,多因子多水平因析试验、比较试验、正交试验、响应曲面法等的方案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参数优化等方法,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工程试验建模、影响机理分析、工艺方案优化、结构和运用参数优化等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分子生物学许来自东BsmFI MmeI
6.1.2 RNA的选择性剪接技术
• RNA的选择性剪接是指用不同的剪接方式从一个mRNA前 体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可分为:平衡剪 切、5’选择性剪切、3’选择性剪切、外显子遗漏型剪切 及相互排斥性剪切。常用RT-PCR法研究某个基因是否存 在选择性剪切。
果蝇Dscam基 因可以通过可 变剪接产生 38000多种可 能的mRNA异构 体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 基因敲除分为完全基因敲除和条件型基因敲除(又称不完 全基因敲除)两种。
– 完全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同源重组法完全消除细胞或者动物个体中 的靶基因活性。
– 条件型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定位重组系统实现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基 因敲除。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用取代型(a)或插入型(b)载体进行完全基因敲除实验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锚定酶(Anchoring Enzyme, AE)要求至少在每一种转录 物上有一个酶切位点,一 般4碱基限制性内切酶能达 到这种要求,因为大多数 mRNA要长于256碱基。
NlaIII
每一种接头都含有标签酶 (Tagging Enzyme, TE)酶 切位点序列(标签酶是一种 Ⅱ类限制酶,它能在距识 别位点约20碱基的位置切 割DNA双链)。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选择性剪切的不同类型
a. 平衡剪切 b. 5’选择性剪切 c. 3’选择性剪切
RT-PCR检测5个拟南芥转录调控因 子基因的选择性剪切
d. 外显子遗漏型剪切
e. 相互排斥性剪切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6.1.3 原位杂交技术
•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 或非放射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位和相 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分为RNA和染色体原位杂交两大类。
• 现代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反向遗传学)首先从基 因序列出发,推测其表现型,进而推导出该基因的功能。
•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又称基因打靶,通过外源 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 和基因改造,具有专一性强、染色体DNA可与目的片段共 同稳定遗传等特点。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mRNA的互补链,杂 交信号集中于纤维 细胞中。
负对照,mRNA的 同 义链, 无杂交信号。
正对照,UBQ10杂交 信号遍布于整个胚 珠。
原位杂交技术检分测子生棉物花学纤许维晓东特异基因的表达
Multiplex RNA visualization in cells using ViewRNA FISH Assays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6.1.4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 通过改变基因特定位点核苷酸序列来改变所编码的氨基酸 序列,用于研究某个(些)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的结构、 催化活性以及结合配体能力的影响,也可用于改造DNA调 控元件特征序列、修饰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等。
• 目前,主要采用两种PCR方法,重叠延伸技术和大引物诱 变法,在基因序列中进行定点突变。
6 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法(下)
——基因功能研究技术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6.1 基因表达研究技术
•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 • RNA的选择性剪接技术 • 原位杂交技术 •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6.1.1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
• 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是以DNA序列测定为 基础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任何长度超过9-10个碱基的 核苷酸片段都可能代表一种特异性的转录产物,因此,根据某个 序列占总标签数的比例可分析所对应基因的表达频率。 • LongSAGE技术。标签来自转录物3’端一段21bp的序列,可以 进行快速分析并与基因组序列数据相匹配。其原理与ShortSAGE 方法类似,只是用了不同的IIS类标签酶(MmeI),并将程 序做 了相应修改。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正负筛选法(PNS法)筛选已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
HSV-tk: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延伸:Cre/LoxP
Cre重组酶和LoxP序列:
Cre重组酶:于1981年从P1噬菌体中发现,属于λ Int酶超基因家族。Cre 重组酶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1029bp编码38kDa蛋白质。是一种位点特异性 重组酶,能介导两个LoxP位点(序列)之间的特异性重组,使LoxP位点 间的基因序列被删除或重组。
LoxP(locus of X-over P1)序列:来源于P1噬菌体,是有两个13bp反 向重复序列和中间间隔的8bp序列共同组成,8bp的间隔序列同时也确定 了LoxP的方向。Cre在催化DNA链交换过程中与DNA共价结合,13bp的 反向重复序列是Cre酶的结合域。其序列如下:
5' - ATAACTTCGTATA-ATGTATGC-TATACGAAGTTAT - 3' 3' - TATTGAAGCATAT-TACATACG-ATATGCTTCAATA - 5'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寡核苷酸介导的DNA突变技术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重叠延伸介导的定点诱变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大引物诱变法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6.2 基因敲除技术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
6.2.1 基本原理
• 经典遗传学(Forward genetics)是从一个突变体的表型 出发,研究其基因型,进而找出该基因的编码序列。
• RNA原位杂交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如地高辛、生物素等)标记的特异性探 针与被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若细胞中存在与探针互补的mRNA分子,两者 杂交产生双链RNA,可通过放射性标记或经酶促免疫显色,对该基因的表达 产物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 荧光原位杂交(FISH)首先对寡核苷酸探针做特殊的修饰和标记,然后用原 位杂交法与靶染色体或DNA上特定的序列结合,再通过与荧光素分子相耦联 的单克隆抗体来确定该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