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
农田水利名词解释11.5

防洪标准 GB50201-94
渠道:在河、湖或水库周围开挖的排灌水道。
干渠:引水灌溉的主水渠 支渠:支渠是由干渠分流出去的灌溉沟渠。支渠 是干渠下一级的渠道。 斗渠:斗渠,指由支渠引水到灌区的渠道。 农渠:农渠是指从斗渠中将水引流到各个田块的 渠道。
水闸:主要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中低水头水工
建筑物 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 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以 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 调节流量。水闸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多建于河道、 渠系、水库、湖泊及滨海地区。
渠道灌溉
喷灌系统
滴灌系统
管灌系统
水库,一般的解释为“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 利工程建筑物,可以利用来灌溉、发电、防洪和 养鱼。” 水库组成的三大件:大坝、溢洪道、取水建筑物。 大坝:拦截水流的建筑物,用以抬高水位、积蓄
水量、修建水库以及造田等。 溢洪道: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 保证坝体安全的泄水建筑物。 取水建筑物:从水源地向用水地输送水流的建筑 物
护岸工程
清淤疏浚工程
河道绿化工程
景观跌水工程
河道护坡工程
河道防渗工程
河道治理措施:①修建河道整治建筑物,控制、调
整河势:如修建丁坝、顺坝、护岸等,有的还用环流建 筑物。对单一河道,抓住河道演变过程中的有利时机进 行河势控制,一般在凹岸修建整治建筑物,以稳定滩岸, 改善不利河弯,固定河势流路。对分汊河道,可在上游 控制点、汊道入口处及江心洲的首部修建整治建筑物,稳 定主、支汊,或堵塞支汊,变心滩为边滩,使分汊河道成为 单一河道。在多沙河流上,还可利用透水建筑物使泥沙 沉淀,淤塞汊道。②实施河道裁弯工程:用于过分弯曲 的河道。③实施河道展宽工程:用于堤距过窄的或有少 数突出山嘴的卡口河段。通过退堤以展宽河道,有的还以 退堤和扩槽进行整治。④疏浚:可通过爆破、机械开挖及 人工开挖完成。在平原河道,多采用挖泥船等机械疏浚。 在山区河道通过爆破和机械开挖,拓宽、浚深水道。
农田水利学—渠道灌溉系统

第四章渠道灌溉系统§1灌排渠系规划布置灌溉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并输送分配到田间的灌溉工程。
按输水方式的不同可分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两大类。
本章介绍渠道灌溉系统。
管道灌溉系统将在第五章中介绍。
一、灌排渠系的组成及布置原则(一)灌排渠系的组成1、灌溉系统:(1)渠首工程(2)灌溉渠道:干、支、斗、农渠等固定渠道(3)渠系建筑物(4)田间渠系工程:毛渠(临时渠道)、灌水沟哇等2、排水系统(1)田间排水工程:毛沟、腰沟、墙沟等(2)排水沟:干、支、斗、农沟(3)排水建筑物:排水闸、涵、站等(4)排水容泄区:大江、大湖、大海等(二)灌排渠系的布置的原则(1)满足作物灌排要求。
1)渠道应布置有高处,排水沟应布置在低处。
2)渠道和排水沟的长度和间距应当适宜,保证灌得上排得出。
(2)灌溉渠道必须与排水沟统一规划布置在规划布置渠道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排水沟的位置,在平原地区、圩区,渠道一般要服从排水沟布置(因为在平原地区,排水问题更为突出)。
(3)安全可靠如渠道要避免深挖高填,山丘区渠系上方必须修撇洪沟(截洪沟)。
(4)经济合理渠道要尽量短直,以减少土方量;要尽量减少压占耕地;排水沟要尽量利用天然河道。
(5)便于管理便于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布置时要考虑行政区划;也要考虑机耕方便;建筑物尽量联合修建,形成枢纽,以便于管理。
(6)综合利用如渠道落差较大可布置水电站,较大的渠道或排水沟要考虑通航,水产养殖等。
二、丘陵山区灌排渠系的规划布置山丘区的水利特点是:排水比较通畅,但干旱问题比较突出。
在山丘区虽然可以修建水库塘坝蓄水灌溉,但是由于其蓄水能力有限,因此干旱问题是山丘区的主要水利问题。
因此山丘区灌排渠系的布置,以灌渠道布置为重点。
山丘灌溉渠道布置的关键是布置干渠。
(一)干渠的两种布置形式(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2)干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二)支、斗、农渠布置支渠垂直于干渠,其间距由地形条件决定。
斗渠间距一般为:400〜800m农渠间距一般为:100〜200m两种布置形式:(1)灌排相邻适用于单一坡向地形(2)灌排相间适用于平坦,或有微起伏能渠道建筑物规划布置渠系建筑物指与渠道或排水沟配套的水闸、涵洞、桥梁、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等建筑物。
灌溉渠系规划

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一、灌溉渠系概述1.灌溉渠系的组成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
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多年使用的永久性渠道称为固定渠道;使用寿命小于一年的季节性渠道称为临时渠道。
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又可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如图4-1所示;在地形复杂的大型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往往多于四级,干渠可分成总干渠和分干渠,支渠可下设分支渠,甚至斗渠也可下设分斗渠;在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较少;如灌区呈狭长的带状地形,固定渠道的级数也较少,干渠的下一级渠道很短,可称为斗渠,这种灌区的固定渠道就分为干、斗、农三级。
农渠以下的小渠道一般为季节性的临时渠道。
退、泄水渠道包括渠首排沙渠、中途泄水渠和渠尾退水渠,其主要作用是定期冲刷和排放渠首段的淤沙、排泄入渠洪水、退泄渠道剩余水量及下游出现工程事故时断流排水等,达到调节渠道流量、保证渠道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
中途退水设施一般布置在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的上游。
干、支渠道的末端应设退水渠道。
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 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其他各级渠道亦应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
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不必据此抬高渠道高程。
2) 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
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
但在山区、丘陵地区,岗、冲、溪、谷等地形障碍较多,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若渠道沿等高线绕岗穿谷,可减少建筑物的数量或减小建筑物的规模,但渠线较长,土方量较大,占地较多;如果渠道直穿岗、谷,则渠线短直,工程量和占地较少,但建筑物投资较大。
究竟采用哪种方案,要通过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3) 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4) 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
灌溉渠系规划

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一、灌溉渠系概述1.灌溉渠系的组成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 水渠道组成。
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多年使用的永久性渠道称为固定渠道;使用寿命小于一年的季节性渠道称为临时渠道。
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又可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如图4-1 所示;在地形复杂的大型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往往多于四级,干渠可分成总干渠和分干渠,支渠可下设分支渠,甚至斗渠也可下设分斗渠;在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较少;如灌区呈狭长的带状地形,固定渠道的级数也较少,干渠的下一级渠道很短,可称为斗渠,这种灌区的固定渠道就分为干、斗、农三级。
农渠以下的小渠道一般为季节性的临时渠道。
退、泄水渠道包括渠首排沙渠、中途泄水渠和渠尾退水渠,其主要作用是定期冲刷和排放渠首段的淤沙、排泄入渠洪水、退泄渠道剩余水量及下游出现工程事故时断流排水等,达到调节渠道流量、保证渠道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
中途退水设施一般布置在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的上游。
干、支渠道的末端应设退水渠道。
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其他各级渠道亦应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
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不必据此抬高渠道高程。
2)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
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
但在山区、丘陵地区,岗、冲、溪、谷等地形障碍较多,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若渠道沿等高线绕岗穿谷,可减少建筑物的数量或减小建筑物的规模,但渠线较长,土方量较大,占地较多;如果渠道直穿岗、谷,则渠线短直,工程量和占地较少,但建筑物投资较大。
究竟采用哪种方案,要通过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3)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4)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
灌溉渠道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

仅为更正之前回答,谢谢关注。
/question/109797087.html?oldq=1&;from=c ommentTo#answer-350898107前次回答确为随口乱讲(当年知道、贴吧、论坛混来乱用,有时插科打诨胡言乱语),诚挚道歉,时隔几年了,被揪出指正,深感惭愧,(误导后来人罪过不小)向度娘申请删除此答案被否决。
另有心得略为分享,谨致歉意,欢迎交流批评。
详细概念就不必解释了,百科都有(或查询相关相关国标,本人接触到的相关规范见后,有兴趣的朋友自行下载或联系我).一般来讲就是干支斗农毛分级,干渠为水源地取水引至灌区的输水渠道(干渠以下为配水系统),多见“南干”“北干”之类名号,干渠以下多见数字编号了,具体有“总干”分出“分干”引水至各区域(附图1,为总干穿高速后一分为二,这可不是我胡乱画的,渠侧有碑刻记“总干”,二闸门有“一分干”“二分干”标记,实景图片缺失),支渠斗渠更进一步分配水流,农渠百科定义为从斗渠取水并分配到田间的最末一级固定渠道,毛渠百科定义为从农渠取水并向畦、沟供水的田间临时渠道。
(附图2,为二渠道地头并行,是什么级别渠本人也忘了,在此也不敢乱定了。
渠道分支多为正交斜交,平行的即如图,此图中可见常说的“门”)(附图34,倒虹,文字标记中为“粮基”左为“九三年”右为“四斗3# ”,另有老渠道明确标记为“3斗7农1毛”且保存完好,为毛渠实证,很遗憾未存影像。
)
GB50288-99_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SL56-93
本文字仅为解释原回答中错误,如有疑问请斟酌规范标准为正,再次致歉。
还望各位朋友留些口德。
渠道灌溉系统课件

PPT学习交流
17
灌溉与排水工程
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3. 农渠的规划布置 农 渠 是 末 级 固 定 渠 道 , 控 制 范 围为一个耕作单元。农渠长度根 据机耕要求确定,在平原地区通 常 为 500 ~ 100m , 间 距 为 200 ~ 400m,控制面积为200~600亩。 丘 陵 地 区 农 渠 的 长 度 和 控 制 面 积较小。在有控制地下水位要求 的地区,农渠间距根据农沟间距 确 定。
8
灌溉与排水工程
二、干、支渠的规划布置形式
干、支渠的布置形式主要取决于地形条件。 1)山区、丘陵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 一般需要从河流上游引水灌溉,输水距离较长。 干、支渠道的特点是:渠道高程较高,比降平缓,渠线较长 而且弯曲较多,深挖、高填渠段较多,沿渠交叉建筑物较多。 渠道常和沿途的塘坝、水库相联,形成长藤结瓜式水利系统, 以求增强水资源的调蓄利用能力和提高灌溉工程的利用率。
灌溉与排水工程
渠道灌溉系统 (1)
水利工程系 2012年5月
PPT学习交流
1
灌溉与排水工程
任务一: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灌溉渠道系统: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 输、配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 水源和渠首工程; 输水配水系统:干、支、斗、农渠;(固定) 田间渠道系统:毛渠、输水垄沟、灌水沟、灌水畦; (临时) 排水泄水系统:干、支、斗、农、毛沟。
PPT学习交流
7
灌溉与排水工程
一、灌溉渠系概述
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
4) 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 5) 要考虑综合利用。 6) 灌溉渠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应避免沟、
渠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概念:为安全、合理地输配水量,以满足各部门的需要,在渠道系统 上所建的建筑物,是灌排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渠系建筑物布置和选型原则
(1)位置和型式,根据规模、作用、运行特点和灌区总体布置的要求, 布置在地形条件适宜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
(2)布置应满足灌排系统水位、流量、泥沙处理、施工、运行、管理 的要求。
河
进水闸节制闸道拦河坝灌泄水闸
溉
系
冲沙闸
排沙渠
统
的
组
成
农渠
干渠
斗渠 斗沟
支
支渠
农沟
各级灌溉渠道 固定: 干、支、斗、农 临时:毛渠等
退(泄)水渠道
退水闸 退 水 渠
退水闸
沟
干沟
容 泄 泄水闸 区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一)斗、农渠的规划要求 在规划布置时除遵循前面讲过的灌溉渠道规划原则外,还应满足下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一)斗、农渠的规划要求 在规划布置时除遵循前面讲过的灌溉渠道规划原则外,还应满足下
列要求: (1)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2)便于配水和灌水,有利于提高灌水工作效率; (3)有利于灌水和耕作的密切配合; (4)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少。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列要求: (1)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2)便于配水和灌水,有利于提高灌水工作效率; (3)有利于灌水和耕作的密切配合; (4)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少。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二)斗渠的规划布置 斗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随地形变化很大。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一些
水利渠道的名词解释

水利渠道的名词解释水利渠道是指用于引水、排水和灌溉等目的的人工渠道。
它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对于保证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水利渠道中常见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水利渠道的运行和作用。
1. 主渠:主渠是水利渠道中的主枢纽,是起到整个系统联络作用的渠道。
主渠一般规划于地势最低处,通常沿着山脉或平原中心位置铺设,以便收集、引导和分配水资源。
主渠容量大,流量较大,一般采用混凝土或砖石构筑,以提高抗压强度和抗冲刷能力。
2. 支渠:支渠是主渠的分支渠道,分布在主渠两侧或途经农田地块,主要用于引水进入农田或排出农田中的积水。
支渠通常比主渠规模较小,可采用土壤开挖或砖石混凝土构筑。
3. 收水渠:收水渠是水利渠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集中和引导自然水源,如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流,进入主渠系统。
收水渠需要考虑水流速度、水位变化以及泥沙等因素,因此通常采用弯曲设计,以减少水流的冲刷和泥沙的淤积。
4. 引水渠:引水渠位于水源地或高位水域,主要用于将水引入水利渠道系统。
引水渠需要考虑引水能力、水质保护和水流稳定等因素。
在设计上,引水渠通常采用适当的坡度和梯级结构,以保证水流平稳和减少泥沙的淤积。
5. 排水渠:排水渠是水利渠道中用于排除农田或城市积水的渠道。
排水渠需要确保水流顺畅、排水能力足够,以避免因积水导致农田退化或城市积水淹没道路和建筑物。
排水渠通常采用坡度较大的设计,以促进水流的快速排除。
6. 渡槽:渡槽是水利渠道中用于穿越道路、河流或其他干扰物的隧道结构。
渡槽可以分为涵洞、涵管和隧道等类型,具体结构和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渡槽在设计上需要考虑水流的顺畅和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渠道的连续性和运行效果。
总之,水利渠道是人工的水流系统,由主渠、支渠、收水渠、引水渠、排水渠和渡槽等多个组成部分组成。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任务。
通过对水利渠道的名词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功能,并为水利工程和农田灌溉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为更正之前回答,谢谢关注。
/question/109797087.html?oldq=1&;from=c ommentTo#answer-350898107前次回答确为随口乱讲(当年知道、贴吧、论坛混来乱用,有时插科打诨胡言乱语),诚挚道歉,时隔几年了,被揪出指正,深感惭愧,(误导后来人罪过不小)向度娘申请删除此答案被否决。
另有心得略为分享,谨致歉意,欢迎交流批评。
详细概念就不必解释了,百科都有(或查询相关相关国标,本人接触到的相关规范见后,有兴趣的朋友自行下载或联系我).一般来讲就是干支斗农毛分级,干渠为水源地取水引至灌区的输水渠道(干渠以下为配水系统),多见“南干”“北干”之类名号,干渠以下多见数字编号了,具体有“总干”分出“分干”引水至各区域(附图1,为总干穿高速后一分为二,这可不是我胡乱画的,渠侧有碑刻记“总干”,二闸门有“一分干”“二分干”标记,实景图片缺失),支渠斗渠更进一步分配水流,农渠百科定义为从斗渠取水并分配到田间的最末一级固定渠道,毛渠百科定义为从农渠取水并向畦、沟供水的田间临时渠道。
(附图2,为二渠道地头并行,是什么级别渠本人也忘了,在此也不敢乱定了。
渠道分支多为正交斜交,平行的即如图,此图中可见常说的“门”)(附图34,倒虹,文字标记中为“粮基”左为“九三年”右为“四斗3# ”,另有老渠道明确标记为“3斗7农1毛”且保存完好,为毛渠实证,很遗憾未存影像。
)
GB50288-99_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SL56-93
本文字仅为解释原回答中错误,如有疑问请斟酌规范标准为正,再次致歉。
还望各位朋友留些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