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政治 经济
措施
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 立殿试制度
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 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 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 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宰相的过错!”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爱惜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三、女皇帝武则天
我开创的
唐玄宗像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措施 政治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经济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教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以下材料体现了唐玄宗怎样的 治国方略 唐玄宗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 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 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 不合格而被撤职。 重视吏治 注重对官吏的考核……
——《旧唐书》
女皇帝武则天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号为周, 。(地位)
姐就是女王
14岁,初入宫廷,为太宗才人 26岁,太宗驾崩,入寺为尼 28岁,再度入宫,为高宗昭仪 32岁,高宗废后立武则天为后 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
武则天像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以下材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 治国方略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说说
唐朝建立及“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隋的暴政
农民起义
李渊起兵反隋
浏览教材,完成以下关于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填写 ➢建立时间: 618年
➢建立者: 李渊
唐高祖(李渊)
➢都城: 长安(今陕西西安) 随后,李氏父子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 势力,逐步统一了全国。在这期间, 李世民表现非凡……
姚崇
宋璟
归纳总结三任统治者的共同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30张PPT)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忆昔开元全盛日,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
(1)哪位同学能简要说说材料一的意思?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小邑犹藏万家室。 朕尝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 在唐朝皇帝的墓碑中,有一座“无字碑”,它是谁的呢?为什么没有文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无字碑”,探究“无字之谜”。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武则天病逝了。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朝代: 唐朝 建立者: 李渊 时间: 618年 都城: 长安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 。唐朝开国皇帝、 军事统帅。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因隋文帝独孤皇后
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千牛备身,谯、陇、岐三州刺史。大业九年 (613年),迁卫尉少卿。 隋炀帝征高句丽,督运粮草于辽东。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击破毋 端儿起义军于龙门。大业十二年(616年),率兵御突厥,屡捷。大业十 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时隋朝土崩瓦解,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 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 率兵3万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又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十一月, 攻取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
也羡慕进士,曾以“乡贡进士李道龙”自称。这说明

C

A. 殿试制度在唐朝成为定制
B. 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 进士身份在唐朝受到尊崇
D. 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
9. ( 2022 宜 昌 ) 杰 里·本 特 利 在 《 新 全 球 史 》 中 记
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
拓,为后来“⑪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治国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影响:唐玄宗在位的⑫ 前期 ,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
唐高宗时又加考《老子》及其他“杂文”题,形成三场
考试。唐玄宗时转为兼考诗赋,并采取了“作诗赎帖”
的通融办法,允许考生不考帖经,以作诗代替。这样一
来,更加提高了诗词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唐诗在中国
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统治前期
出现的鼎盛局面的名称。(2分)简述出现该局面的原
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前提下,
同时也承认了普通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
的巨大作用,杰出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杰出人物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但能加速历史的进
程,他们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杰出
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任
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返回
3. [史料实证][2021 ·安徽]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 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唐宣 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 C)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
【点拨】根据题干可知,虽然薛元超官居宰相、唐宣宗贵 为皇帝,但他们仍然羡慕进士,这说明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故选C。
【点拨】根据题干中“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罚、劝农桑、 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可知,唐太宗 的治国思想主要涉及民生问题,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排除。
返回
2. [创新题]下面材料反映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能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 同原因是( C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C.重用贤能,重视经济 D.勤于政事,轻徭薄赋
(1)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横线处应填的人名。结合上述材料 ,写出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的主要原因。(4分)
人名:魏征。原因:虚心纳谏。
【以民为本】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
——唐太宗 (2)唐太宗的这一思想认识,主要源自什么?贞观新政中,唐
太宗的哪一措施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4分)
B.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
C.589年,李渊建立唐朝
D.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返回
2.[2022 ·雅安]“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 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 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C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返回
3.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反映出 唐太宗( A ) A.重用贤能 B.勤于政事 C.节俭治国 D.善于纳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1到2单元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6
第三课盛唐气象11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9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3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28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3
第八课宋代经济的发展41
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47
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51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54
第十三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59。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唐语林》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这表明他悟出了什么道理?在他 执政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唐太宗。道理: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注重减轻人 民的负担。统治局面:“贞观之治”。
(2)材料二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什么的重视?她又是如何做 的呢?
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 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C )1.(2019娄底)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 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 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返回
( D )2.“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唯才是用
(3)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 善 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 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注重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 展,历史上称之为“ 贞观之治 ”。
二、女皇帝武则天(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1.治国措施: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立
失 喜功;统治残暴 ,激起多处农民起义 又广建宫室,赋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 税日益加重,社
不小的损害
会矛盾有所加剧
谢谢观看
( )1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表,从中可分析出这一图 表与下列哪一事件无关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A
( D )14.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 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 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重用姚崇、宋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南北: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当时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条河?(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的建立: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就是唐高祖。

2、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①唐太宗认识到的伟大,吸取了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政府要;皇帝要;大臣要,统治才能。

②唐太宗重视;同时注意。

他还下令。

③唐太宗注意。

2、“贞观之治”的形成:贞观年间,唐朝的政治比较,经济发展,国力逐步。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本是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2、武则天的开明统治: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国力。

人们称她的统治为“”。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开元之治”:统治前期,他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

他还特别重视,把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

开元初年,他还命人烧毁,表示。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

2、“开元盛世”: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课程讲授
一、唐朝的建立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学生识记唐朝建立的基础知识:强调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以及唐都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教师提出问题: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繁盛时期,出现的第一段政治治世局面叫什么呢?贞观之治
2、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先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由小组长发言。

学生从政治、经济、个人品质三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贞观时期:①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唐太宗个人品质: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3.教师点拨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原文出自《荀子·哀公》,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故有此说。

三、开元盛世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文P12《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的经历。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武则天的统治。

展示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
治家。

2.教师引导思考:在你心中,你认为武则天是怎样的皇帝?
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基础。

小结
作业
布置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