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15版附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序号指标公式(或释义)要求三级综合医二级综合医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院院)1 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5≤35≤35≤35≤50≤10≤40 同一通用名称抗注射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菌药物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口服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个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品规口服剂型≤5个注射剂型≤8个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3个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4个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4个规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个2 特殊使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量(累计DDD数)×100% 百分率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3 抗门诊门诊患者使用=门诊患者≤≤≤≤≤≤≤菌药物使用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同期门诊总人次2%2%2%10%25% 5% 20%急诊患者抗菌急诊患者使用=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同期≤4≤4≤5≤10%≤50%≤10%≤20%药物使用率急诊总人次%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患者使用=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同期出院总例数≤6%≤6%≤7%≤40%≤60%≤5%≤60%率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累计DDD数)×100使用强度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4DDDs≤4DDDs≤4DDDs≤30DDDs≤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5DDDs≤40DDDs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剂量标准计算)5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例数×100%抗菌药物百分率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 1序指标号抗菌药物品种、1品规数量要求特殊使用级抗菌2药物使用量占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要求公式(或释义)三级二级肿瘤儿童精神病妇产医院(妇综合口腔综合医院医院医院幼保健院)医院医院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 =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 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50≤ 35 ≤ 35≤ 35≤ 50≤ 10≤40因、青霉素 G、苄星青霉素、5- 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注射剂型≤2 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口服剂型≤2 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 个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口服剂型≤5 个剂)类抗菌药物品规注射剂型≤8 个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3 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4 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4 个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 个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 数)占抗菌药物使用量=×100%同期抗菌药物百分率使用量(累计DDD 数)门 诊 患 者门诊患者使用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抗 菌 药 物抗 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菌 使用率同期门诊总人次药急 诊 患 者 急诊患者使用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3 物抗 菌 药 物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使 使用率同期急诊总人次用 住 院 患 者 住院患者使用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率抗 菌 药 物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使用率同期出院总例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住院患者抗菌药抗菌药物=(累计 DDD 数)×1004使用强度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物使用强度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 ×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I 类切口手术预 5 防用抗菌药物比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例数×100%=同期Ⅰ类切口手术总例数例抗菌药物百分率I 类 Ⅰ 类 切 口切手 术 预 防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口 用 抗 菌 药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 24 小时的例数 ×100%6疗程 ≤ 24 小时百分率=手 物 疗 程 ≤ 同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术 24 小时的 用药总例数预百分率≤ ≤ ≤ ≤ 10%≤ 25%≤ 5%≤20%20% 20% 20%≤ ≤ ≤ ≤ 10%≤ 50%≤ 10%≤20%40% 40% 50%≤ ≤ ≤ ≤ 40%≤ 60%≤ 5%≤60%60%60%70%≤20DDDs≤ 40 ≤ 40 ≤ 40≤ 30(按照成 ≤ 5 ≤40 人规定日 DDDs DDDsDDDs DDDsDDDsDDDs剂量标准计算)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15版

附件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07.24•【文号】国卫办医发〔2015〕42号•【施行日期】2015.07.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有关要求,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法规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规规定,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各医疗机构要落实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对抗菌药物品种、品规的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
鼓励各地借鉴“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创新模式,持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
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管理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组织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执业氛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奖惩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医疗机构要制订完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微生物送检率等管控指标,并严格落实。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见附件)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然而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引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护患者免受感染,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评价指标和要求。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相应的指标和要求。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包括抗菌谱、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
2. 根据感染疾病的病情选择药物:轻、中、重度感染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坚持药物的适应症使用原则:合理诊断、明确感染部位和病原学证据,严格遵守药物使用的指南和规范,避免滥用和误用。
4.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使用抗菌药物:了解当地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充分利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1. 医院级指标:(1)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完善程度: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制定和更新、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2)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评价:根据标准化指南对医生临床用药行为进行评价,包括是否按照指南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联合用药等。
(3)抗菌药物的目标使用率:通过对医院的病历进行审核、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计算合理使用率。
2. 科室级指标:(1)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科室需建立专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明确管理责任和考核指标。
(2)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统计和汇总:收集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数据,并定期向医院进行报告,供上级部门评估。
(3)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估:分析科室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是否符合指南要求,是否有滥用和误用情况。
3. 医生个人级指标:(1)医生抗菌药物的合理开具情况:评价医生个人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是否符合指南要求。
(2)医生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积极性:评估医生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参加培训、学习和更新指南、参与病例讨论等。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2015年版)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特制订“术前其他部位感染 及术后切口感染需使用抗菌 药物的I类切口患者统计表” 内网—药剂科—2015年I类 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
继续,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
根据手术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
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头孢过敏者:G+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
G-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心血管手术 ( 腹 主 动 脉重建、下肢手术切 Ⅰ 口涉及腹股沟、任何 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 体或异物,心脏手术、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外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 Ⅰ
瘤,不经口咽部黏膜)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细菌性感染 取标本培养 经验治疗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 无法取标本 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 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既往抗菌药用 药史及其治疗反 应 当地细菌耐药 性监测数据
+
治疗反应
调整方案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品种选择
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
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30% ≥50% ≥80%
处 11
方 点 评
每月接受 处方点评 的医师比 例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
≥25% 不少于 50 份处方(或 50 条医嘱)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
平均住院天数
≤30 DDDs
≤20DDDs (按照成 人规定日 剂量标准 计算)
≤5 DDDs
≤40 DDDs
I 类切口手术预 5 防用抗菌药物比
例
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原则上 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 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 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注射剂型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2 个 ≤5 个 ≤8 个 ≤3 个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4 个
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
≤5 个
特殊使用级抗菌 2 药物使用量占比
抗 菌 药 3物 使 用 率
门诊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急诊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 ≤ ≤10%
20% 20% 20%
≤25%
≤5%
≤20%
≤≤ ≤ ≤10%
40% 40% 50%
≤50%
≤10%
≤20%
≤≤ ≤ 60% 60% 70% ≤4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当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增加治疗难度。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详细内容:一、指标1.临床应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药物种类、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等。
临床应用指标应根据不同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2.临床疗效指标:包括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
临床疗效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包括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能够指导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4.不良反应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预防措施等。
不良反应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
二、要求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药物种类,合理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治疗应以靶向治疗为原则,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
应根据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确定使用途径,合理选择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
3.定期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及时调整临床应用策略。
应建立完善的细菌敏感性监测系统,进行定期的药敏试验,及时获取相关数据。
4.严格监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监测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了解和处理不良反应。
5.加强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培训和监督。
医务人员应具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指南和规范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对于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标和要求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抗菌治疗的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6/ 10
7/ 10
8/ 10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9/ 10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