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法国巴黎城市规划

法国城市规划案例城市规划的起源、任务和体系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这种对未来空间发展的安排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可以扩大到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而在更小的范围内,可以延伸到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设计。
因此,从更本质的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在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区域,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 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4) 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5)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三、城市规划的体系: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
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律体系。
1)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例》;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案例借鉴:巴黎德方斯新区

步行交通之用。在中心部位建造了一个巨大的人工平台,长600米,宽70米,有步行道、花园和人工湖等,形成
67公顷的步行系统。人工平台板块将过境交通全部覆盖起来,不仅满足了步行交通的需要,而且提供了完美的游 憩娱乐的空间。德方斯分设13个相互独立的,与周围环路和附近主要建筑物紧密联系的地下停车场,停车量达 3.5万辆。 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 这个新区的对外交通系统十分发达,与巴黎和周围地区的联系都很便捷。还有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共有18 条线路,每天进出6万多旅客,整个拉〃德方斯区有25个公共汽车站,RER高速地铁、地铁1号线、14号高速公路、 2号地铁等在此交汇。公共交通、地下停车场与地面、各办公楼的联系都使用电梯。在德方斯工作的职员有75% 左右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重视功能分区和环境设计 德方斯的功能十分完善,它采取了与现代主义功能分区所不同的方法。高层写字楼与低屋的住宅彼此毗邻,使得 这个新市区昼夜一样充满生气。在白天商业贸易的繁忙喧闹之后,晚上主要是文娱社交活动。在这里人们可以找 到城市中通常所见的各类建筑,如电影院、药房、旅馆、游泳池等;也包括其他各种新的设施,如艺术中心和业 余活动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展览馆等。这里建成占地25公顷的公园,商务区的l/10用地为绿化用地,种植 有400余种植物,建成由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环境的绿化系统良好。优美的环境及完善的设施 每年吸引约250万游客慕名而至。拉德方斯的规划和建设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 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综合协调,主轴线中央独特的巨门一“新凯旋门建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创造出了极富魅力的城市空间。 各具特色的建筑发挥了积极的效应 在德方斯内,建筑物的形状、高度、色彩都互不相同,各具特色。办公楼以高层居多,居住建筑 多为中层,而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一般都为低层。这里拥有现代化的超高层办公楼,吸引着世界著名的财团和机构, 以显示巴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拉·德方斯区规划与实践刘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要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设计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它阐明了新区规划不可能由一张规划蓝图确定,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不断更新调整,是一个逐渐生长互动的过程。
这对我们的城市设计,特别是CBD的规划和实践,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方斯CBD 新区规划1拉·德方斯概况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规划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西北塞纳河畔,距凯旋门5公里,与卢浮宫和星型广场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
出于改善巴黎老区住宅拥挤、交通不畅的现状,同时又必须完好地保护古城历史原貌这一考虑,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继任者蓬皮杜的倡议下兴建了拉·德方斯新区。
这个新区的规划可追溯到1932年,那时塞纳省会搞了一个“设计竞赛”,对从星型广场到拉·德方斯一带的道路进行整治美化,使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东西轴线得以进一步加强。
在1958年成立了“德方斯公共规划机构”,提出要把德方斯建设成为工作、居住和游乐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商业事务区,以作为公元2000年巴黎的“橱窗”。
1963年通过了第一个总体规划,包括东部事务区和西部公园区。
1962~1965年制订的《大巴黎区规划和整顿指导方案》中,德方斯区被定为巴黎市中心周围的九个副中心之一;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l 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
并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不断完善,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成。
现今已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新兴国际性商务办公区,世界著名、最成熟的CBD,这里聚集了法国一半以上的大企业总部。
3拉·德方斯规划●第一轮规划德方斯规划为2个片区,即商务办公区130公顷,公园区620公顷,在进行德方斯开发规划的第一轮草图期间,EPAD就开展了实质性工作,购买3土地,确立德方斯边界范围,1956年10月制定的德方斯第一轮规划草图中明确了德方斯建筑的功能、高度、和每栋建筑的面积。
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

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第一篇: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一、基本功能要求:设计的要求是使大楼能耗到最低标准以达到巴黎市的“气候改善计划”的要求。
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研究、娱乐与聚会环境。
设计师按照管理与维护简单化的标准进行整体布局。
,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室内与室外的自由交流场所,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室内、室外景观。
二、基地环境选择与规划:该项目是在巴黎第19区的Stade de Ladoumègue基地上建造一栋学生公寓,里面还有180个工作室,属于由Reichen & Robert建筑师事务所完成的巴黎城市开发项目的一部分。
到2012年年初,巴黎电车将通过此地,现在任务是力争在2011年到来之前完成所有的设计建造工作。
公寓楼拥有独特的结构:11米宽,并在南北中轴线上延伸200米左右,这显示了正确处理俯瞰着小桥街区延伸地带的东面幕墙的重要性。
此外,这条街还将修建电车轨道、自行车道与人行道。
它不是一个将环境融入其中建筑,而是将街区、建筑幕墙与景观融合了。
三、可持续性设计理念:公寓楼包括192间工作室,底楼为残疾人士专用工作室。
所有房间按照同一的风格进行装修设计,以使居住条件达到最优化。
每个楼层还设计了一个带有两个卧室的工作室,整栋楼共有7个这样的工作室,是专为学生夫妇而准备。
这一设计理念的关键点在于工作室内部:通风明亮的学习工作环境。
四、楼栋设计分析:公寓楼按照整个城市开发方案进行设计,包括被一个共享景观园林分割开的两个建筑。
两个建筑按照一个简单的功能框架实现了逻辑与经济的优化。
底楼是大堂、房间、开口朝向操场的个公共空间与一些工作室(设有残疾人士专用通道)。
楼上为其余的工作室与一个天台。
两栋楼之间设又通道。
处于安全与管理的需要,只有一个入口。
公寓楼设计成扭曲状,采用外廊式,保证整个公寓的自然采光,有利于通风,创造一种舒适、明亮、富有功能性的环境。
传承城市特征,营造生活品质--法国巴黎的2个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摘 要 直 以 来 , 巴黎 以其 统一 而 不乏 丰 富 的城 市 面貌 和 经 典 的城 市 空 间著 称 于 世 。 其城 市 空 间 的特 色集 中体 现 于严 格 遵 守 大
一
尺度城 市格 局 、 延 续城 市轴 线 空 间 骨 架 、 构 筑 城 市 节点之 间 的 强 大 空 间张 力 。 在 保 护 基 本城 市 肌 理 、 保 护 城 市 空间 轮廓 完
t o ma k e t h e n e w c r e a t i o n f o r t h e l i f e s p a c e o f p e o p l e .
关 键 词 巴黎 l 城市空间特征 l 传承 l 创造
K e y wo r ds P a r i s I Ur b a n s p a c e c h a r a c t m‘ s I I n h e it r a n c e I Cr e a t i o n
城市设计 I 3 7
个城市 传承城市特征 , 营造生活 品质 法 国巴黎的2
设计案例分析
C r e a t e Ar t i s t i c L i f e Q u a l i t y wi t h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o f C i y t C h a r a c t e r : R e s e a r c h o n T w o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a n a l y s i n g i n b o t h c a s e s h o w t o i n n o v a t i v e l y i n h e r i t P a r i s u r b a n s p a c e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a n d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PPT中: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
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
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
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
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
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
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1.拉维莱特公园与秩序理论:拉维莱特公园,在理性的平面格网中,设置了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
4—以巴黎左岸玛森纳(Masséna)街区设计为例

2004—2008年,借参加中法交流“150名建 筑师在法国”总统项目④的机会,笔者来到了欧 洲文化中心——巴黎。这里除了每周,甚至每天 各种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展览让笔者可以跟许多 法国和其他国家建筑师及规划师面对面地讨论之 外,笔者还时常漫步于巴黎的普通街区,同那里 的居民交谈。通过这些日常的城市生活体验,笔 者渐渐地明白了: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存在 于它精致的城市空间和那些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更渗透在那些普通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居民 间的交往之中。这些Et常体验让笔者对城市空间 和街区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筑师要如何通 过空间的创造来促成一种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 经典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原则是否还适用于当前 城市高速发展、不断膨胀、日趋复杂和无法预知 的趋势呢?城市街区应该独立于城市还是更加紧 密地融入城市?笔者以为,这些城市规划和社会 学课题也是建筑师需要关心的,尤其是我们的中 国城市目前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虽然笔者现在 还没有找到明确答案,但却被这些问题深深地吸 引……
二巴黎的建筑和城市空间在巴黎你既可以欣赏到大量保留下来的古典时期的历史建筑广场公园和纪念碑也可以目睹大量建造于现代主义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从20世纪初的埃菲尔铁塔到1977年建成的蓬皮杜中心以及后来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拉德方斯新大门拉维莱特公园和音乐城阿拉伯文化中心再到最后一个密特朗总统工程1995年建成的新国家图书馆还有现代主义大师柯布93万方数据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西耶留下的数量不菲的经典作品
来说,笔者对巴黎的这种多元化的魅力深有体会。 巴黎的城市规划,是以“多中心”、多功能混合拼 贴的杰作,在任何地点、任何时段都充满了“人多种选择。
城市设计法国巴黎分析

• (二) 拿坡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造
• • 1.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胜利服务。 2. 出租牟利的多层公寓成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决定 了城市多数地区的面貌。 • 3. 改建里沃利大街。 • 4. 在巴黎西部改建贵族区,在市中心区以纪念碑、纪念 柱和纪念性建筑点缀广场与街道,使彼此呼应,以控制巴 黎中心地区的帝都风貌。 • 5. 修建雄狮凯旋门,改造协和广场。在规划布局上形成 了以协和广场为枢纽,控制巴黎市中心的格局。为了改善 交通,在雄狮凯旋门处修建明星广场,为12跳大道交会点。
其积极创新价值在于:
• 1.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城市结构,建立新的城市结构和道路交通体系, 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 2.加深了对城市基础的全面理解。不仅注重对城市技术类基础设施改 造,如市政设施、供水、排污等,而且加强对社会服务类非生产性基 础设施建设,如学校、医院、兵营、监狱、公园等; • 3.城市道路结构模式的大胆改革对世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样 板; • 4.多级中心城市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创立为世界大都市的发展提供了一 条新路; • 5.城市美化运动为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凡尔赛宫的规划思想
• (一) 宫前三条放射性大道,使人们观赏景物时能把包括凡尔赛花园 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包含在一个单一的视野中。 • (二) 建筑巨大体量与规模同其两边花园的宏大规模取得协调。 • (三) 强烈的轴线,对称的平面,十字形水渠以及利用列树装饰的道 路造成无限深远的透视。 • (四) 凡尔赛宫的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它的规划 思想,它的三条笔直的放射大道,它的对称而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 一些城市规划有借鉴作用。
巴黎整体城市形态: 巴黎轨道线网结构—双环 长射线
• 中心市区:轴向空间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
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
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
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
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
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
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
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
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设计成功之处有3点:
(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
巴黎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
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完全不同。
它的特点是:
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
而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
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
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
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
从一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星罗棋布,真不愧为著名的花都。
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4~5倍。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
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
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
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
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在1853年——1870年的17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工程,修通长400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公园,拆除房子,改善城市通风,基本解决窒息不卫生等问题,此期间巴黎面积增加30%,人口增加一倍。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特征如下:
(1)多个在高度体量有一定特征的建筑物作为真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统领全区,是的该建筑群布局呈现
“三段式”的典型形式。
(2)建筑物大多依地形,道路走向规则布局。
(3)各个交通枢纽均以城市广场作为基本布局形式,各个交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相连,结每条大道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
从空间形态上看,巴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以社区为中心,成同心圆向外围扩展。
巴黎市中心集行政,科学文化,商业,金融于一体,但边缘仅为结构单调,简单的住宅群,城市街道呈放射。
这样是巴黎市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市区人口过多,交通拥挤,住房紧,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等。
1965年是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转折点,巴黎地区实现了从“以限为主”到以发展为主的转变。
最终1976年,巴黎地区成立代替了原来巴黎地区行政区,经过几次规划调整,最终发展为现在有8个主成,拥有2%国土面积和20%的人口的大巴黎地区。
总结
城市区域整体性是一个逐渐加强的发展过程,由城市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