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典故

合集下载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24个典故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24个典故

1、“徐孺下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人,而蕃是人,是通过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构造匀称、节奏整齐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本篇下文还有“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意〞是“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2、“睢园绿竹,气凌泽之樽〞西汉梁孝王武,邦的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泽指渊明,他曾做过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渊明3、“邺水朱华,光照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植、灵运来比较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植的典故,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指南朝山水诗人灵运,他曾任史这里称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籍贯〕不同植与灵运分处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灵运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植和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外表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省市一说“会〞读kuài ,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辞书〕,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茂先坐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答复:“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人,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得到一个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照应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照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穿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如果只是“西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极言其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我叫天门守卫把门翻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诗人在想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说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阍〞“叩帝阍〞等来表达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杜甫"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袁崇焕"浣衣里":“叩帝阍,愿化一寸铁〞“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国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称天子一样因为前为“怀〞而不是“叫〞“叩〞,后又接“不见〞;且与下句“宣室〞相对称,都是暗指当朝皇上教参译“怀帝阍而不见〞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不如译作“思念朝廷却不得召见〞“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非无圣主〞作铺垫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贾谊贬谪四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两句是说,自己思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呢?7、“唐易老,广难封〞唐的事迹见"史记·释之唐列传","汉书·唐传"亦载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唐易老、唐已老、老唐、叹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史记上对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帝,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尚这就是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唐〞的典故由来景帝上任之后,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已经九十多了这就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8、“屈贾谊于,非无圣主〞贾谊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承受父亲的教导;“庭训〞多指父亲的教导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承受教导之意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龙门:据"后汉书·膺传"载,膺当时名声很大,被他接待的读书人,感到庆幸,称为登龙门后来往往把登龙门用来比喻士人突然得到的荣耀这里是说,这次能在宴会上拜见阎公,就好象登龙门一般令人快乐龙门:在现在省稷山县和省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龙门的下边上不去,据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突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也用来比喻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这里含有对阎公的奉承20、“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意思是说,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意:得意的省称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下面一句是说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么羞愧呢?这两句的重点在后一句,作者实际上是在说这次自己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所以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文中这两句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在今省西南晋朝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此,赋诗作文,作有"兰亭集序",文坛上传为佳话梓泽: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在今省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这两句是说,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23、“请洒江,各倾陆海〞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这两句是说,敬请在座的诸位嘉宾,就象陆机、岳那样,各尽其才,写出精彩的诗篇吧陆机〔261-303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人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史,世称陆平原善骈文,且多拟古之作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世说新语·周处":“乃入吴寻二陆平原〔陆机曾任平原史〕不在,正见清河〔陆云曾任清河史〕〞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诗名与陆机齐其"悼亡诗"较有名南朝梁钟嵘"诗品"对陆机、岳诗作的评价极高,至于偏颇,他把陆机、岳列为上品,而列渊明为中品,操为下品,这就有欠公平了。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滕王阁是一座位于江苏南京市的历史名胜、旅游景点,为中国古代文化之重要遗存。

在滕王阁旁边有一段由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

这篇著名的文章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以下是46个滕王阁序中出现的典故详解: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说的话。

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先为世界的痛苦而悲痛,而不是等到自己得到幸福后才开始快乐。

2. “江山如此多娇”:这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王勃利用对南京美景的描写来表达他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和感慨。

3.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话出自《滕王阁序》的开头,表达了王勃对中国历史长河中兴衰更替的感慨。

4. “钩淮南而通济、洛阳”:这里指的是运河,它联通了淮河和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交通工具。

5. “吾爱吾庐,吾更爱吾王”:这是《诗经·小雅·车辚辚》中的诗句,意为我爱我的家,但更爱我的君王。

6. “又何必常苦切齿于人哉”:这是《尚书·大禹谟》的原句,意思是何必对人恨得那么深呢?7. “极天地之美,而琼岛、瑶台之游,未有充也”:这句话表达了王勃对南方美景的赞美,他认为南方的山水之美是无与伦比的。

8. “骥之将先,阿其所后;鱼之将行,绝其所之”:“骥”指快马,“阿其所后”指紧随在其后;“鱼之将行,绝其所之”则指鱼游至水尽处。

这里是比喻做事要有前瞻性。

9.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礼记·大学》的原话,意思是如果已经做错了,就改正它;如果没做错,就要更努力。

10. “坐而论道,犹席地而坐”:意思是仅仅说说道理,还不如在地上坐着。

11. “南人有习歌舞者,白者为首”:这里指的是南方的音乐文化传统。

12. “狂而不乱”:诗经中有“狂狂者胡,骊骊者颛”,意思是不羁放纵却不失方向。

13. “置之死地而后生”:意思类似于闻鸡起舞的故事,意为采取得力的手段解决问题。

1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天下的胜败与普通百姓也有关,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一、引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叫做《滕王阁序》。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勃。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象,并且以此为引子,讲述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典故。

二、滕王阁的威严滕王阁,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东南。

它建于唐朝时期,是一座壮丽的宫殿式楼阁。

它高耸入云,气势恢宏,被誉为“才子佳人眷属之地”。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美丽的辞藻描绘了滕王阁的辉煌和威严,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三、霸王不见,滕王见了谁?在《滕王阁序》中,王勃通过讲述滕王阁的典故,引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霸王不见,滕王见了谁?”这个问题的含义是指,滕王虽然身居高位,但正因为身份尊贵,他很难看到真正有才华的人。

四、典故的来源典故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那时,晋国有个霸王叫做公子重耳。

他生性放荡不羁,但却是个有才华的人。

而孔子也十分欣赏这个年轻的贵族,认为他有领袖的潜质。

所以孔子曾经李悝,将这个推子叫做“霸王重耳”。

后来,公子重耳确实称霸了晋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君主。

五、滕王阁与典故的联系在典故中,滕王指的就是唐代著名人物滕王婿杜预。

杜预是唐玄宗的女婿,儒学大家杜牧的兄弟。

他家族世代忠诚,讲究礼义廉耻。

可是他在官场上并不出众,也未能得到皇上的赏识。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借用这个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才华被忽视的悲愤之情。

六、滕王阁序的含义王勃通过《滕王阁序》揭示了官场中的悲哀和无奈。

他敦促朝廷能够重视人才,而不是仅凭出身背景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他希望有才华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机会,不再被浪费。

这样的呼声令人感慨万分,也引起了时人对官场不公的深思。

七、启示与反思《滕王阁序》中的典故,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毫无疑问,才华应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探索。

我们不能仅凭身份和背景评价一个人,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实力和才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八、结语《滕王阁序》中的典故不仅仅是一段故事,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揭示,对整个社会的反思。

滕王阁序46个典故

滕王阁序46个典故

对照《滕王阁序》原文,可发现46个典故:1,“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清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滕王阁序 全部典故

滕王阁序 全部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非常多,以下列举其中一些主要的:1.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 “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有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

陈蕃,字仲举,东汉时期的名臣。

这句的意思是:徐孺子(竟然能够)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

3.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

《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

樽,酒器。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之句。

这两句的意思是:今日的宴席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4.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邺水,指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

朱华,荷花。

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之句。

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

此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像应玚一样,正好可以写写自己看到的景色了,一定可以和谢灵运媲美。

5.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

云间,吴地的古称。

这两句的意思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

6.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以孝行著称,老年时为一郎官。

汉武帝求贤才,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任职。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这两句的意思是:年纪老了难以得志,怀才不遇的心情难以抒展。

7.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骈文名作,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古诗词,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文学知识。

以下是《滕王阁序》中出现的典故整理:1、冯唐出语汉文帝之廷,李广请罪霸陵之卫。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在汉文帝的朝廷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汉文帝的过失,而李广则因为自己的错误在霸陵之卫请求处罚。

这个典故表达了为人臣子应有的忠诚和勇气。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屈贾谊于长沙指的是贾谊在长沙被诽谤而未能得到皇帝的赏识;窜梁鸿于海曲则是指梁鸿因为政治原因而逃到海边隐居。

这个典故表达了人生中的不幸和挫折,也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政治的险恶。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这个典故出自晋代吴隐之的《酌贪泉赋》,意为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不会觉得清爽,即使处在干涸的车辙中也不会感到悲伤。

这个典故表达了人的内心坚定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意为北海虽然遥远,但是只要有风就可以到达;东隅虽然已经逝去,但是只要努力还为时不晚。

这个典故表达了只要有决心和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个典故表达了为人臣子应有的忠诚和勇气,同时也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政治的险恶。

孟尝君因为忠诚而闻名于世,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报答;阮籍因为政治原因而悲愤不已,但在穷途末路时却不能放声痛哭。

这个典故暗示了人生中的不幸和挫折,也表达了对于忠诚和勇气的敬意。

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和志向,希望能像终军一样年轻有为、报效国家;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宗悫的敬意和钦佩。

这个典故暗示了作者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国家的忠诚。

滕王阁序详解及典故

滕王阁序详解及典故

滕王阁序详解及典故
【滕王阁序详解及典故】
一、滕王阁序是什么
1、滕王阁序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是被称为“五言诗之祖”的王维的传人,也是“滕王阁诗经”的创作者。

2、这首诗的内容记述的是唐诏在临洮县(今陕西安康)修建滕王阁的故事,它所流传的不仅仅是这样的一段历史,而且还是一种深沉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

二、滕王阁序的含义
1、首先,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古都长安的壮伟气息,唐朝也奠定了中国文明史上鼎盛的地位。

2、其次,它蕴含着炎黄子孙雄心壮志的气质。

它强调了“敬礼”,这既体现出古人高尚的智慧,也映射了古代严格的封建礼教。

3、最后,它凸显了礼义的意义,表明谦恭的态度和礼义的重要性,这也被认为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基本原则。

三、滕王阁序的典故
1、故事背景:几百年前,唐太宗时期,许多大臣提议在临洮县建造一座像殿,表彰唐太宗的功绩。

2、典故人物:洛阳宰相窦武,当时负责统领洛阳全部官宦,因此被唐太宗派去参与修建滕王阁的工作。

3、当地古蹟:临洮县至今仍留传着“滕王阁”的历史古迹,被誉为“安康巍峨的文化旋律”。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滕王阁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有着丰富典故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滕王阁序》。

这首序言由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写,描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故事,同时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名利的虚浮。

下面,我们将对《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逐一进行详解,以期让读者对这个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

1. 滕王阁:滕王阁是唐代宰相杜如晦的书斋,也是他的荣耀象征。

2. 林扉朱户:形容滕王阁的门窗繁华艳丽,颇具气派。

3. 芙蓉:花的一种,代表美丽。

4. 春寒赐浴:诗中写到的是杜如晦被授予封爵的场面,寓意温暖如春。

5. 温泉水:指授爵所用的热水。

6. 名士:指受封的杜如晦。

7. 半偏寒:虽然是温泉水,但因为出身卑微,描写了他的微微不适。

8. 煎前裁:指加温前的水温调节。

9. 赤壁:指赤壁之战,借用典故预示杜如晦将有所作为。

10. 乱云飞渡:指战争的惨烈景象。

11. 霜雪:比喻战争后遗留的灾难。

12. 玉门关:指边境军事要塞。

13. 铁骑:指军队。

14. 霓旌:指旗帜。

15. 箭秣齐驱:指战士们整齐划一地速度前进。

16. 轰釜胆盈:形容军队气势如虹。

17. 转战:指战争的频繁转移。

18. 千里:形容跋涉的远程。

19. 名胜古今:指滕王阁周边的名胜古迹。

20. 鸡鸣涂暮:比喻时间的快速流逝。

21. 否终则泰:指虚名不长久,真正的成就才是重要的。

22. 焚膏继晷:指晚上点着灯熬油,代表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

23. 坐朝朝暮:形容杜如晦的辛勤工作。

24. 工藻艰难:形容做官的艰辛。

25. 哀怨黄冠:指真心实意为国家出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26. 卧龙跃马:形容杜如晦才华出众。

27. 追豪杰:指凭借杰出的才能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28. 开方便之门:指方便国家百姓的政策。

29. 关健拘束:指在官场中的拘束。

30. 峥嵘岁月:形容充实而又充满挑战的岁月。

31. 百僚竞献:指百官们都向杜如晦纷纷进贡。

32. 明主:指杰出的领导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后用“东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清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1,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

《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12,“气凌彭泽之樽”,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

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酒器。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13,“邺水朱华”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

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

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荷花。

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14,“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

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15,“四美具”,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

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

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16,“二难并”,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1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宇宙:喻指天地。

《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18,“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9,“目吴会于云间”,云间:江苏松江县(古华亭)的古称。

《世说新语·排调》:“陆云(字士龙)华亭人,未识荀隐,张华使其相互介绍而不作常语,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

‟”20,“地势极而南溟深”,南溟:南方的大海。

事见《庄子·逍遥游》。

21,“天柱高而北辰远”,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

《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

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 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2,“怀帝阍而不见”,帝阍:天帝的守门人。

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23,“奉宣室以何年”,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

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

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24,“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

《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 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25,“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26,“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2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机:“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

《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 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

《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2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9,“不坠青云之志”,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30,“酌贪泉而觉爽”,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

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31,“处涸辙以犹欢”,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

《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3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3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

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

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

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

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35,“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

《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

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3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

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37,“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因战功受封。

38,“奉晨昏于万里”,奉晨昏:侍奉父母。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39,“非谢家之宝树”,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40,“接孟氏之芳邻”,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

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

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4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

趋庭,受父亲教诲。

《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

(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42,“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4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

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

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44,“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市附近。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46,“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

”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