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修改稿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后人称为梁园。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俗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滕王阁序46个典故

对照《滕王阁序》原文,可发现46个典故:1,“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清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骈文名作,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古诗词,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文学知识。
以下是《滕王阁序》中出现的典故整理:1、冯唐出语汉文帝之廷,李广请罪霸陵之卫。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在汉文帝的朝廷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汉文帝的过失,而李广则因为自己的错误在霸陵之卫请求处罚。
这个典故表达了为人臣子应有的忠诚和勇气。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屈贾谊于长沙指的是贾谊在长沙被诽谤而未能得到皇帝的赏识;窜梁鸿于海曲则是指梁鸿因为政治原因而逃到海边隐居。
这个典故表达了人生中的不幸和挫折,也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政治的险恶。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这个典故出自晋代吴隐之的《酌贪泉赋》,意为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不会觉得清爽,即使处在干涸的车辙中也不会感到悲伤。
这个典故表达了人的内心坚定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意为北海虽然遥远,但是只要有风就可以到达;东隅虽然已经逝去,但是只要努力还为时不晚。
这个典故表达了只要有决心和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个典故表达了为人臣子应有的忠诚和勇气,同时也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政治的险恶。
孟尝君因为忠诚而闻名于世,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报答;阮籍因为政治原因而悲愤不已,但在穷途末路时却不能放声痛哭。
这个典故暗示了人生中的不幸和挫折,也表达了对于忠诚和勇气的敬意。
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和志向,希望能像终军一样年轻有为、报效国家;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宗悫的敬意和钦佩。
这个典故暗示了作者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国家的忠诚。
腾王阁序典故

典故1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了这样的传说: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豫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典故2“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典故3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上:“吴大帝有宝剑六:其一曰白蛇,二曰紫电。
”王勃《滕王阁序》:“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典故4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雁峰位于今衡阳市南区,靠近湘江之滨。
立在回雁峰,不仅可以纵观衡阳城全貌,回雁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海拔95.4米,据史籍记载,北来的大雁南飞到衡阳,就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就敛翅不再南飞了,以待翌年春暖花开,又飞回北方。
《滕王阁序》23个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骈文,其中包含了许多典故。
以下是对文中出现的典故的整理:1.龙光射牛斗之墟这个典故出自《晋书·张华传》。
传说张华在斗牛之间看到天空中有紫色的光芒,于是他用弓箭射了一下,射中了龙头,龙尾却落在了豫章的城墙上。
后来,这个地方出现了滕王阁。
2.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徐稚传》。
徐稚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被陈蕃所敬重。
陈蕃特地为他设置了一张榻,徐稚来的时候就把榻放下来让他休息,徐稚走后就把榻收起来。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这个典故出自《西京杂记》。
据说汉朝时期,汉武帝因梦见蛟龙腾飞,于是命令司马相如写《大人赋》,其中描述了蛟龙腾飞的场景。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腾蛟起凤”来形容文采飞扬。
而“孟学士”则指唐朝文学家孟浩然,他的诗词被认为是唐代文人的典范。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个典故出自《古今注》。
紫电和青霜都是古代名剑的名字,这里用来形容王将军的武库中藏有许多宝剑。
5.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这个典故出自《西京杂记》。
睢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园中绿竹丛生,景色优美。
而彭泽则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家乡,他喜欢饮酒。
这里用睢园绿竹的气势来形容宴会上的气氛,意指酒宴上的气氛非常热闹。
6.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典故出自《昭明文选》。
邺水是古代邺城的一条河,河中的荷花非常美丽。
临川则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家乡,谢灵运曾经写过很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
这里用邺水朱华的光辉来形容临川之笔的光辉,意指谢灵运的诗歌和文章非常优美。
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
这里用来形容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宇宙之大无法穷尽。
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德充符》。
这里用来形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无常,人的命运和福祸都有定数。
滕王阁序典故详解

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滕王阁序》是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南昌参加阎公宴会时所写。
文章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丝丝如扣。
华丽的辞藻、工稳的对偶、酣畅的笔调、浑融的意境、使其成为骈文名篇。
相传主人阎公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深为叹服,称赞:“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典故一【牛斗之墟】:据《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见牛、斗二星之间有紫气,便问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说这是由于丰城有宝剑的精气上通于天的缘故。
典故二【徐孺】:徐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
据《后汉书·徐稚传》说,豫章太守陈蕃素不待客,只有徐稚来才招待,并特为他设一榻,以示尊敬。
【原文】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典故三【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
”【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典故四【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在汉朝,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可以用两人持棨戟作为先导。
在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吏,门前可以列棨戟。
【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典故五【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典故六【紫电】:古代宝剑名。
据晋·崔豹《古今注》:“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典故七【青霜】:古代宝剑。
据《西京杂记》:“高祖(汉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青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典故1.“龙光射牛斗之墟”。
《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
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2.“徐孺下陈蕃之榻”。
《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3.“雄州”。
南梁·何逊《与建安王谢秀才笺》:若夫选重雄州,望隆观国,必使声高后进,德进前修。
(雄州:地大物博人多,占重要地位之州)4.“东南之美”。
《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东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中有岱岳,与其五谷鱼盐生焉。
(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5.“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①《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群等传评》:陈羣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
②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士有风姿丰伟,雅望有馀,而怀空抱虚,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则不必得贤。
③《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牀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④《古今注》:棨戟,殳之遗像也。
《诗》所谓“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殳,前驱之器也,以木为之,后世滋伪,无复典刑。
以赤油韬之,亦谓之油戟,亦谓之棨戟。
公王以下通用之以前驱。
6.“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①晋·陆云《赠顾骠骑诗二首·有皇》:有皇大晋,时文宪章......思我懿范,万民来服。
②《后汉书·郭贺传》:显宗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
黼黻冕旒。
勑行部去襜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章有德。
7.“腾蛟起凤”。
《西京杂记》卷二: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8.“词宗”。
①《艺文类聚》引南朝梁裴子野《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至于网罗图籍,脂粉艺文,学侣揖其精微,词宗称其妙绝。
②《梁书·任昉传》:沈约一代词宗,深所推挹。
9.“紫电青霜”。
①《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刀一曰百链,二曰青犊,三曰漏景。
②《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斩白蛇剑......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十二年一加磨莹。
刃上常若霜雪。
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10.“路出名区”。
《文选·王屮(一名巾)<头陀寺碑文>》:惟此名区,禅慧攸讬。
11.“潦水尽而寒潭清”。
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季秋边朔苦,旅鴈违霜雪。
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絜。
12.“临帝子之长洲”。
《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
”13.“得天人之旧馆”。
葛洪《神仙传·张道陵》: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
14.“飞阁流丹”。
曹植《赠丁仪》: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15.“下临无地”。
屈原《远游》: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16.“鹤汀凫渚”。
《西京杂记》卷二: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宫,筑兔园。
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
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
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
王日与宫人宾客弋钩其中。
17.“穷岛屿之萦回”。
郦道元《水经注·若水》:袁休明《巴蜀志》云:“高山嵯峨,巖石磊落。
倾侧萦回,下临峭壑。
”18.“即冈峦之体势”。
①张衡《西京赋》:华岳峨峨,冈峦参差。
②班固《西都赋》:於是天子乃登属玉之馆,历长杨之榭,览山川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
19.“俯雕甍”。
唐·虞世南《相和歌辞·怨歌行》:紫殿秋风冷,雕甍白日沉。
20.“闾阎扑地”。
《史记·平准书》: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21.“钟鸣鼎食之家”。
①《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
”②《墨子·七患》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三......此告不足之至也。
②《史记·货殖列传》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
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此皆诚壹之所致。
③张衡《西京赋》:若夫翁伯、浊质、张里之家,击钟鼎食,连骑相过,东京公侯,壮何能加。
④《北史·齐清河王岳传》:性华侈,尤悦酒色,歌姬舞女,陈鼎击钟,诸王皆莫及。
22.“舸舰迷津”。
《梁书·王僧辩传》:午后贼退,乃更起长栅绕城,大列舸舰,以楼船攻水城西南角。
2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化用自庾信《马射赋》:皇帝幸於华林之园,千乘雷动,万骑云屯,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
乃命群臣,陈大射之礼......24.“声断衡阳之浦”。
古有雁至衡山回雁峰不再南飞,待春而回的传说。
①张衡《西京赋》:鸟则鷫鸘鸹鸨,驾鹅鸿鶤。
上春候来,季秋就温。
南翔衡阳,北栖雁门。
”②庾信《和侃法师三绝诗》客游经岁月,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鴈,秋分俱渡河。
25.“逸兴遄飞”。
《艺文类聚》卷一引晋代湛方生《风赋》:有气曰风,出自幽冥,萧然而起,寂尔而停......疏神襟以清涤,轩濠梁之逸兴,畅方外之冥适。
26.“爽籁发而清风生”。
《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爽籁警幽律,哀壑(凄凉冷落的深谷)叩虚牝(空谷)。
李善注:“《尔雅》曰:‘爽,差也。
’箫管非一,故言爽焉……夫箫管参差,宫商异律,故有长短高下,万殊之声。
”刘良注:“爽,清也。
籁,风激物之声也。
”27.“纤歌凝而白云遏”。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歌唱)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城邑外四通八达的道路旁)。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8.“睢园绿竹”。
①枚乘《梁王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
②郦道元《水经注》:睢水自睢阳东南流,历于竹圃(即睢园),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29.“彭泽之樽”。
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30.“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①《水经注》:魏武又以郡国之旧,引漳流(邺水)自城西东入,迳铜雀台下,伏流入城东注,谓之长明沟也。
《文选》收录曹植《公宴》: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②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
《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③南梁·钟嵘《诗品》: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
31.“四美具,二难并”。
①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②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
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③二难为贤主、嘉宾难得。
一说,王勃以良辰、美景为一难(时地),以赏心、乐事为一难(人事)。
32.“穷睇眄于中天”。
①曹植《七启》:红颜宜笑,睇眄流光。
②阮籍《咏怀》之二七:玄发发朱颜,睇眄有光华。
③《列子·周穆王》: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千变万化,不可穷极......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迺止。
33.“极娱游于暇日”。
①司马相如《上林赋》:若此者数百千处,娱游往来,宫宿馆舍,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
②《后汉书·卷四十》引班固《西都赋》: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大武(大陈武事)乎上囿,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而讲事。
③《孟子·梁惠王上》: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34.“觉宇宙之无穷”。
①尸佼《尸子》: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②《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方域、界限)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本末,始终)者,宙也。
35.“识盈虚之有数”。
①《庄子·秋水》: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②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若夫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
36.“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①《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②《世说新语·排调》:荀(隐)鸣鹤、陆(云)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
张令共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在今江苏松江)陆士龙。
”荀答曰:“日下荀鸣鹤。
”陆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布尔矢?”荀答曰:“本谓云龙骙骙,定是山鹿野麋。
兽弱弩强,是以发迟。
”张乃抚掌大笑。
37.“地势极而南溟深”。
①《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②张衡《南都赋》: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栢揭其东。
③《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38.“天柱高而北辰远”。
①《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②《淮南子·墬形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③《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39.“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楚辞·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③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40.“怀帝阍而不见”。
①《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②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
41.“奉宣室以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