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报告

合集下载

重庆武隆区位分析报告

重庆武隆区位分析报告

重庆武隆区位分析报告1. 引言重庆市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位于中国西南部,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地位。

武隆区作为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重庆市中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本文将对武隆区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区位优势和潜在发展机会。

2. 区位优势分析2.1 地理位置武隆区位于重庆市中部,东经107°13′至107°50′,北纬29°25′至30°;与城口县、巫溪县、巫山县、丰都县、彭水县、垫江县、忠县等县级行政区接壤。

武隆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长江,交通便利。

2.2 交通条件武隆区交通便利,通行重庆市区、省内及周边地区的多条公路,其中包括G75兰海高速公路、G50沪渝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

此外,武隆区还拥有武隆港口,可用于水路货运,提供更多的物流选择。

2.3 自然环境武隆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势起伏,多山地形,拥有许多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武隆天生三桥和长江三峡风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赏壮丽的自然风光。

另外,武隆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铜等。

3. 潜在发展机会3.1 旅游业武隆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目前仍有许多潜在的发展机会可以利用。

例如,武隆区可以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改善,提供更好的酒店、餐饮和交通设施,从而提升游客的体验;此外,武隆区还可以加强宣传,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3.2 农业发展尽管武隆区地势多山,但仍有一定的农业发展潜力。

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如山地果蔬种植、茶叶种植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武隆区可以积极引进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3 工业发展武隆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可以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相关产业,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总结本文对重庆武隆区的区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

202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讨论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讨论中心,在京联合发布2022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蓝皮书显示,在2022年中国和谐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济南、西安、深圳位居内地城市前三,北京、上海、广州均未进入前10强,在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北京未进前100名,江西、山东两省城市表现抢眼。

和谐城市竞争力:“北上广”未进前十这本名为《202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抱负城市》的报告,首次使用全市客观数据,对2022年中国两岸四地293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287个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讨论。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在和谐城市竞争力排名中,除了香港与澳门以外,内地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济南市、西安市、深圳市、青岛市、威海市、大连市、厦门市和宁波市。

“北上广”均没有进入前10位。

特殊是济南市和西安市作为内陆两个传统的省会城市,在排名中分居大陆城市的前2位。

而其他6个城市都是环境美丽、经济进展极具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

在排前50名的城市中,非省会城市、非直辖市城市有35个,占73%(香港和澳门除外),这些城市中市区所辖人口低于100万的中小城市有19个,占38%。

和谐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排在后10位的城市,主要是西部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值得留意的是处于经济进展前沿的台州市,在和谐城市中排在倒数第10位。

而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的直辖市天津排在第133位,重庆排在第210位。

这说明经济的进展并不会必定带来社会的和谐。

排在250位以外的37个城市中,中部的山西省有6个、湖南省有2个,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有2个、吉林省有2个,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有7个、陕西省有2个、宁夏有2个,西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有6个、云南省有5个、贵州省有2个、四川有2个,东南沿海的浙江有1个。

值得留意的是中部能源大省山西有6个排名靠后,其城市进展模式应当引起深思。

关于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差距及对策思考

关于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差距及对策思考

关于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差距及对策思考作者:焦旺单位: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来源:报道时间:2010-8-16 20:35:04 浏览次数:141 次--------------------------------------------------------------------------------摘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在新时期崛起的重要使命。

直辖以来,重庆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重庆必须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内修实力增强竞争力,外树形象增强影响力,城市联动增强辐射力,创新措施增强保障力才能不辱使命。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差距对策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在新时期作出的战略性选择,是国家在实施差异化均衡总体发展战略下,围绕重点城市发展带动全国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的战略安排。

将重庆建设成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重庆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艰巨性挑战。

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有力提升了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更赋予了重庆促进经济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千载难逢的有利契机。

但是,目前的重庆距离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差距,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科学地制定缩小差距的具体措施,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一、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一)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制订的区域发展战略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80年代以深圳特区代表的非均衡发展战略,90年代末期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代表的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本世纪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为代表的新均衡发展战略。

这三种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基本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对全国各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判断和思路。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布局中历来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重庆设立直辖市后仅两年,中央即正式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安排,其后又部署深化国企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3号文件等重大战略性支撑,足见重庆在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一、2020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就是一个城市整合自身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与文明资源参与区域资源配置竞争及国际资源配置竞争的才干。

«GN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目的体系»涵盖经济、社会、环境、文明四大系统,由包括综合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商业贸易竞争力、基础设备竞争力、社会体制竞争力、环境/资源/区位竞争力、人力资本教育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文明笼统竞争力等在内的10项一级目的、50项二级目的、217 项三级目的综算计算而成。

2020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城市分数排名城市分数排名城市分数1 香港15128.39 11 澳门5198.63 21 无锡3460.042 上海13688.09 12 重庆5035.37 22 佛山3269.663 北京13089.83 13 青岛4774.29 23 烟台2842.874 深圳9361.22 14 东莞4370.61 24 昆明2765.825 广州8235.86 15 大连4356.47 25 济南2697.496 台北7496.48 16 武汉4236.28 26 郑州2657.157 苏州6621.2 17 宁波4073.75 27 西安2592.68 天津6226.51 18 成都3872.72 28 哈尔滨2517.459 杭州6000.62 19 沈阳3778.08 29 福州2512.7210 南京5231.79 20 厦门3753.82 30 长沙2496.7二、2020中国城市生长竞争力排行榜城市生长竞争力就是城市在静态开展的进程中,充沛开掘其潜在的潜能,不时完善城市的社会组织体制,展现其创新生机并依据城市可继续开展的内在规律逐渐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才干。

«GN中国城市生长竞争力评价目的体系»由实力指数、潜力指数、生机指数、才干指数四大目的综合而成,包括4项一级目的,29项二级目的,67项三级目的。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市为核心的河南省中部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新乡等城市。

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构成了中原城市群。

本文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的分析,探讨其发展潜力和提升方向。

一、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分析1. 地理位置优势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的中心区域,紧邻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区。

其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中国东部和西部的重要节点。

通过中原城市群,可以连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较为落后的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经济发展潜力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华中崛起”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地区之一。

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重要地位,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3. 文化传承和产业特色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原城市群的文化传承非常丰富,其历史和文化遗产对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特色也非常明显,如郑州的航空、洛阳的冶金等产业优势。

二、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优势1. 区位优势中原城市群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其连接了河南、华中、华南等多个地区,可以为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2. 经济发展优势中原城市群具有发展潜力和基础雄厚的经济发展优势。

中原地区的工业基础非常强大,如钢铁、有色金属、机电等重点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中原城市群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链完整。

3. 人才优势中原城市群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是人口密集的区域之一。

其中的一些城市,如郑州,可以为城市群提供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群的发展。

此外,中原城市群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吸引和孕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创新人才。

三、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提升方向1. 发展制造业中原城市群应当围绕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深耕实体经济,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并且要通过开发新的科技型产业和综合性服务产业增加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竞争力:中国24个城市点评

竞争力:中国24个城市点评

比有一定蠹距。
北京:综合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城市 近年来,北京竞争力正 全国最快的 速度提升,申奥成功和奥运会的举行,将 进一步加快其竞争力的提升速度。北京聚 集了全国最多、 黾优秀的知识和技术精英, 人才竞争力屑全国第一;资本实力、金融 产业的 硅谷” 。 控制力均仅攻于上海:科技实力居全国之 广州: 业管 争力 企 理竞 最强的 市 城 首,高新技术产业及产业区迅速发展. 在 广州综合资本存量、 金融控制力居全国 结构竞争力中,第三产业发达,技术密集 前列, 资本竞争J J 居全国第五。 科技转化力 性从业人员比例在全国最高: 拥有现代化、 比较强, 叉拥有规模较大的水陆空立体交通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政治区位是最大的优
势,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吸 f 着海内外的 人才、 资源和企业, 企业数量迅猛增长. 跨 国公司纷至沓来。 但是北京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中 还必 心, 须改善人居条件, 加快制度创新, 提高管理 水平, 用具体措施吸引外地人才, 积极培育 鼓励个性发展和创造的文化环境。
厦门: 期平 济 长 均经 增长率 的 最高 城市 厦门城市综台竞争力居全国第五, 但长 期平均经济增长率高居全国第一。 作为气候
速提升: 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繁重, 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够快, 市民兼 容心理缺乏,高级人才薪酬偏低等。 深 圳:开放竞争力 最强的 城市 深圳在实现城市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 方面, 拥有许多不可替代的、 非流动性竞争 优势。资 车竞争力居全国第三, 在资率获得 的便利性上表现更佳:科技转化能力特别 强, 高科技产业集群初现端倪;毗邻香港, 经济区位优越, 热中赚钱的商业观念, 积极 的劳动态度, 强烈的竞争意识, 不安现状的 进取精神,以及新移民交忙所形成的开放、 宽容、 创新氛围, 使其文化蛀具竞争力。 深 圳的 对外贸易依存度远高于其他城市, 开放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区位分析报告:1. 北京市区位分析:北京市位于中国北方,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至41°03′,东经115°25′至117°30′。

区位优势明显,北连河北省,南临天津市,东接河北省,西临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交通便利,市内设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站等交通枢纽,连接国内外多个重要城市。

这些优势使得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2. 上海市区位分析: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东北濒临黄海,东临东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0°40′至31°53′,东经120°52′至122°12′。

区位优越,毗邻江苏、浙江两大省市,交通便利。

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最繁忙的机场以及一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贸易和交流。

区位优势使得上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运输中心之一。

3. 广州市区位分析:广州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2°26′至23°56′,东经112°57′至114°03′。

区位相对较佳,南临珠江入海口,与香港、澳门相距较近。

交通便捷,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联系。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发达,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4. 成都市区位分析: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05′至31°26′,东经102°54′至104°53′。

区位得天独厚,地处西南地区的中心位置,北接陕西、甘肃,东邻重庆,西与西藏、青海接壤,南与云南、贵州接界。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火车东站等交通枢纽。

区位优势使得成都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5. 青岛市区位分析:青岛市位于中国东海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至37°09′,东经119°30′至121°00′。

城市定位和发展调查报告

城市定位和发展调查报告

文档可编辑可打印,也可以直接使用,欢迎您的下载城市定位和发展调查报告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一大批中小城市蓬勃兴起,在吸引投资、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市作为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中小城市,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塑造独特的城市个性,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三个原则,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导向性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建国后,市进行过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1958年将城市定性为以纺织、地毯、刺绣、食品、加工、渔业为主的轻工业城市;1978年定性为以电子仪表为领航,以纺织工业为主体的工业、港口、旅游城市;1996年定性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生态化城市。

这三轮总体规划在不同时期较好地指导了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但是都过分注重规划的技术性功能,忽视了战略作用的发挥。

为此,自2002年开始,我们着手启动了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邀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等有关专家,多方论证,形成了《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确定了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即以现代制造业、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城市。

这一定位,充分考虑到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坚持错位竞争。

城市定位既要考虑前瞻性,又要立足现实,应该是跳起来就能摘到的一个桃子,才能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在半岛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区以及中日韩东北亚大三角区域中,不具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也尚未成为重要的城市节点。

因此,在确定城市定位上,我们坚持摆正位置、找准区域角色,不贪大求洋,不好高骛远,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

同时,尽管高新技术产业是的一大亮点,但是我们考虑到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定位与的现实产业基础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把其调整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不再直接体现在城市定位中,使城市定位既切合实际,又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比较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香港雄居首位,东南沿海领先,环渤海次之
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都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特区。

其中名列前3位的是香港、上海、北京。

这三个城市由于人口和产业的超载,以致在资源的丰度方面显示出不足,但其自然区位优势度、经济区位优势度和政治文化区位优势度方面都位居前列,因此在城市综合区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51个城市中,东南沿海的城市有25个,环渤海地区的城市有9个,这两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占到了51个城市中的67%。

可见,东南沿海和环渤海良好的区位优势在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中得到了显著的体现。

其中,综合区位竞争力排在前20名的城市基本上是东部沿海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如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以及内地具有区域中心性的省会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等。

东部沿海的其他地级市和内地的省会城市在综合区位竞争力上相对落后。

重庆、长春和沈阳这三个内地城市之所以能够以第6、8、10名跻身前10位,是因为尽管其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优势度都不强,但资源优势度和政治文化优势度都很高,所以在综合区位竞争力中能处于前列。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资源的优势地位已越来越不重要,因此,这些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行城市发展的重新定位,不断改善并提升自己的经济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虽然对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关联性并不强。

东部沿海大部分的地级市如潍坊、绍兴、嘉兴等,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如呼和浩特、石家庄等,有的临近海洋,有的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综合区位竞争力都很强,但由于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中心性不强,因此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是较为落后的。

优越的区位固然可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区位条件处于劣势的城市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发展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二)自然区位便利度:香港荣膺城市之冠,东部沿海优势明显,中心城市毫不逊色
香港、上海、天津的自然区位便利度荣膺中国内地诸城之冠。

香港不仅背靠中国内地,面朝南海,拥有天然良港,扼珠江内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是南中国的门户;又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南海与台湾海峡之交,是亚洲及世界的航道要冲;上海位于太平洋东部海岸的中心,长江入海口;天津毗邻渤海,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另外,苏州、厦门、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虽然没有优良的港口条件,但也临近海洋,有交通便利的优势区位。

51个城市中,东部沿海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凭借优良的港口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充分发挥着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往的绝对优势。

内地的省会城市如武汉、郑州、沈阳、西安等城市虽然没有临近海洋的优势,但由于其基本地处全国乃至区域的中心地理位置,在区域的发展中起着承南启北、连东接西的作用,也显现出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

自然区位优势度明显较弱的城市主要是内地的地级市,如柳州。

呼和浩特、石家庄、长沙、昆明、太原虽然也是内地的省会城市,但由于这些城市不仅没有临近海洋的便利区位,而且在全国乃至区域中也并不处于中心的位置,因此,自然区位优势度很弱。

自然区位优势作为一种静止不变的固有优势,是区域与生俱来的,因此在区域的竞争力中具有绝对的优势。

但随着城市开放度的提高,自然区位的绝对优势在城市的竞争力中并不具有主要的作用,例如大连、武汉、郑州等城市的自然区位优势很强,但是其综合区位竞争力却相对较为落后,因此,自然区位的优势与综合区位竞争力的关联性并不强。

(三)经济区位优势度:上海优势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足鼎立
上海的经济区位优势度位居第一,香港和北京次之。

上海和北京作为历史上开放较早的通商口岸,积淀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而且其临近东部太平洋的优势使其在与国外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并有富庶的经济腹地长江三角洲;香港邻近内地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为其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北京是全国铁路、航空、通讯中心和枢纽,交通区
位极为优越,经济发达的环渤海地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辽阔的经济腹地。

51个城市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的沿海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特区凭借拥有宽广的经济腹地,以及临近海洋、具备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易于实现区域间的贸易往来的优势,其经济区位度都名列前茅。

其中,沿海的一些城市,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深圳凭借开放的经济政策,毗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南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苏州虽然仅是个地级市,但由于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处于大城市的强烈辐射下,信息灵活,易于和大城市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协作,因此,经济区位优势度很明显。

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由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低,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能力弱,经济区位优势相对落后。

经济区位作为一种动态的区位因素,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提升和改变,因此,经济区位的优势度和综合区位竞争力之间有着强烈的相关性。

在51个城市中,其中,北京、扬州、嘉兴、苏州、广州、柳州的经济区位优势度和区位的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一致。

24个城市的经济区位优势度和综合区位竞争力排在后20名,说明经济区位优势不强的地区,其综合区位竞争力也相对落后。

(四)资源优势度:呼和浩特列居榜首,东部沿海的地级市优势显著
资源优势度前10名城市为呼和浩特、长春、徐州、嘉兴、绍兴、潍坊、威海等。

除两个省会城市外,其余城市主要是集中在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的地级市。

这些地级市不仅城市本身具有相当丰富的资源,而且由于暂住人口较少,基本在10万~40万元;除个别城市的人均GDP较高外,大部分城市的GDP处在5000美元左右,城市的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对资源的消耗也较少。

51个城市中,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以及特区的资源优势度基本很弱,主要因为这些城市作为区域的发展中心,集聚着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对区域的资源消耗过大。

例如上海和北京两城市本身的资源丰度就不足,再加上人口和产业的过度集聚,导致地区有限的资源在过度集聚的人口和产业压力下显现出严重的超载现象,表现出资源劣势。

然而,沿海的中小地级市如扬州、烟台、南通不仅区域自身资源丰厚,而且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不强,因此,资源的消耗较弱,呈现出明显的资源优势。

内地经济处于中等水平的省会城市如南宁、石家庄、合肥、南昌等,虽然作为省会,是区域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中心,但这些城市的资源优势度却较强,首先是由于这些城市本身的资源非常丰富,其次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对资源的消耗还不很强大,所以,能在目前表现出较强的资源优势。

资源禀赋作为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对地区的发展起着支柱性的作用。

但在经济国际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资源的优势地位已显得越来越不重要,因此,资源的区位优势度和综合区位竞争力的相关性较弱。

例如,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莞、大连、珠海、厦门等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资源的丰度本身就不足,又由于庞大的人口容量使有限的资源处于严重的超载状态,因此导致资源的优势度不强,对综合区位竞争力的贡献少,但这些城市靠优越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城市的资源优势进行互补性的协作与交流,从而弥补了自身的资源劣势,并实现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双赢。

(五)政治文化优势度:北京优势突出,省会城市优势显著,东西地区差异明显
政治文化优势度名列前茅的城市都是特区和省会城市。

北京以首都的优势位居香港和上海之前。

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政治区位是其最大的优势,由于汇聚着全国最多的知名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因此也拥有最先进的文化;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在全国实施特殊的政策,政治区位优势很强,在文化方面,由于其长期受西方国家的统治,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深刻,因此文化优势也明显突出。

51个城市中,省会城市和特区的政治文化优势度明显突出,且东部沿海省份省会城市的政
治文化区位优势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例如,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太原、呼和浩特、石家庄、沈阳、合肥、成都、昆明等在政治文化中的优势度排名就较为落后。

地级市的政治文化优势相对更弱,这些城市在国家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教育水平方面与省会城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省会城市作为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要比省内其他城市具有较强的政治文化优势效应,但省会城市福州(第18名)却落后于厦门(第17名),主要是因为厦门作为副省级城市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特区,受国家宏观调控决策的影响较重,显示出强烈的政治文化区位优势。

优惠的政策和先进的文化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宏观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政治文化度与综合区位竞争力的关联性较强。

51个城市中,无锡、烟台的政治文化优势度和综合区位竞争力的排名一致。

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如武汉、沈阳、长春、西安等凭借其政治文化优势使其综合区位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而东南沿海的地级市如常州、苏州、扬州、中山等由于较弱的政治文化优势使其综合区位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区位竞争力得分与排名见表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