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散文复习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散文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散文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散文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散文文体近几年在课标全国卷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考纲规定的考查范围内。

因散文不易读懂,因此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从读懂四类散文文本切入,然后分考点突破,在每一考点中,再分题型进行系统复习;对每一题型,先通过典题,揣摩解题思路,再学习相关技法。

这样有理论,有技法,有训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下面以2015年湖北卷、2016年天津卷为例,列举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从这两年的两套题以及前几年各省市所考查的散文文本阅读来看,散文阅读特点如下: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特点(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

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从命题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命题规律(1)稳中有变。

“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题,散文文本的考点主要有: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其中理解词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

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坚持“主题辐射”原则。

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课标通用)复习课件:专题2.2散文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课标通用)复习课件:专题2.2散文阅读

整体阅读
考点12
考点13
考点14
考点15
考点16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Biblioteka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 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 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 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 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答案】 B 本题考查鉴赏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就 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理解错误,于文无据。
整体阅读
考点12
考点13
考点14
考点15
考点16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文本中的窗子,既指 现实世界中的“窗子”,可以是铁纱窗,或者是玻璃窗;又是隔绝自己生活与他 人世界的象征。有的人坐在窗子里面,有的人行走在窗子外面,而一扇窗子 隔绝出来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整体阅读
考点12
考点13
考点14
考点15
考点16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 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 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 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2018高考f复习散文阅读--基础知识

2018高考f复习散文阅读--基础知识

简洁 与细腻
简洁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二)、散文阅读技巧 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 规律去把握。 1.审标题,明对象,捕捉阅读线索 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 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有的甚至明示或暗 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 的特征,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 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往往就是解读散文的一 把钥匙。
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关系,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构思以及 局部联系,进而也有利于解题时锁定信息区间。方法如下:
3.观全文,明情理,领悟深层意蕴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
语,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从所写的事件来概括,看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而找到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议论性散文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 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 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议论性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 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因此,还要特别 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辨明哲理,领悟文 章的深层意蕴。
初步把握主旨意图,可从如下角度入手:
相属关系
总分关系 分总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四)散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1.表达技巧
2.语言艺术 (1)语言特点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 炼字 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
等等
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有绘画美;②叠词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
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 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 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语言的特点、语言 的风格、语言的技巧等。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ppt (1)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ppt (1)

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半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技法指导】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 本题考查对作品精彩语言表现力的品味的能力。解 答这种题应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入手,同时注意对 人物的烘托作用。
注意题干中“结合上下文”, “结合上下文”就是要 考虑词语的语境意义。第二要注意题干中的“赏析”, “赏析”就是要求我们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考虑,答出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据要点,找对应
据要点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找对应
形象生动、渲染烘托等作 用。
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
记叙。
形象刻画母亲的心理。
自然过渡、舒缓节奏等作 用。
整合答案:
答案:①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 对火车的痴迷。②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腻描写了 母亲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③叙事上有过渡、舒缓 节奏等作用。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 4 解决散文技巧、语 言艺术鉴赏类题
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 活动,能力层级为 D 级。设置本考点的目的是检测考生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析能力。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有两 点:第一,结合试题要求较好地把握下笔的角度;第二, 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 为了合文本(词 语、句、段)分 析。 (3)点明语言特 点收到的效果
二、“审题干,定方向”“据要点,找对应”两步 骤技法应用 【例文】 (2016·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见学案 1“即学即练”)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 很大的兴趣。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
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 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世界。 不论什么时 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 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 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 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 课件 (共14张PPT)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 课件 (共14张PPT)
峨眉一中 段居洪
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 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 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③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闻名遐迩。 其他提问方式: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 式。 ③ 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 “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 既要关注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答案各 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
峨一中 段居洪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 ×××× (2) ×××× 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 全。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 常见题型。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 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 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 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
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
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 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 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 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 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 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 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 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北京天津卷散文水缸里的文学宏关何处落徽墨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北京天津卷散文水缸里的文学宏关何处落徽墨

2018 高考北京卷散文阅读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_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考点5探究题

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_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考点5探究题

秋桃是桃核直接生长起来的桃树,开花最早,而果实成熟 则最晚,有的等到秋末天凉时才能上市,这时候其他桃子都已 净树,人们都在惋惜着今年不曾再有好的桃子可吃了,于是这 种小而多毛且颇有点酸苦味道的秋桃也成了稀罕东西。接桃则 是由生长过两三年的秋桃所接成的。有一种叫作“枝接”,是 颇有趣的一种接法:把秋桃枝梢的外皮剥除,再以接桃枝端上 拧下来的哨子套在被剥的枝上,用树皮之类把接合处严密捆缚
而不知尚有“齐东桃”,这应当说是见闻不广的过失。我这样 说话,意在使自家人多卖些铜钱过日子,实在是因为年头不好, 连家乡的桃树也遭了末运,现在是一年年地逐渐减少了。 故乡的桃李,是有着很好的景色的。计算时间,从三月花 开时起,至八月拔园时止,差不多占去了半年日子。所谓拔园, 就是把最后的桃子也都摘掉。最多也只剩着一种既不美观也少 甘美的秋桃,这时候园里的篱笆也已除去,表示已不必再昼夜 看守了。最好的时候大概还是春天吧,遍野红花,又恰好有绿 柳相衬,早晚烟霞中,罩一片锦绣画图,一些用低矮土屋所组
就行了,但必须保留桃枝上的原有的芽码,不然,是不会有新 的幼芽出生的。因此,一棵秋桃上可以接出许多种接桃,当桃 子成熟时, 就有各色各样的桃实了。 也有人把柳树接作桃树的, 据说所生桃实大可如人首,但吃起来则毫无滋味,说者谓如嚼 木梨。
桃是我们家乡的重要土产,有些人家是借桃园来辅助一家 生活之所需的。这宗土产的推销有两种方法:一是靠了外乡小 贩的运贩,他们每到桃季便肩扛挑子在各处桃园里来往;另一 种方法,就是靠着流过地方的那两条河水了。当“大易生”和 “胭脂雪”这两种接桃成熟的时候,附近两河的码头上停泊了 许多帆船,从水路再转上铁路,我们的桃于是被送到其他城市 人的口上去了。我很担心,今后的桃园会变得更冷落,恐怕不 会再有那么多吆吆喝喝的肩挑贩,河上的白帆也将更见得稀疏 了吧。 (选自《李广田全集》 ,有删改)

(完整版)2018高考北京天津卷散文水缸里的文学宏关何处落徽墨

(完整版)2018高考北京天津卷散文水缸里的文学宏关何处落徽墨

2018高考北京卷散文阅读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散文
章法
诗文布局谋篇的法则
• 写了什么——对象、特征
• • • • 景、 物、物质、现象、外 人、 事
• 为什么写——寓意、情感
• • • • 情 志 精神、本质、内 理 趣
怎么写的——手法、思路
对阅读鉴赏散文的考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语句。 ①诠释某个重要词语(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 关的词语、表达感情特别强烈的词语、在理解 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在文中的含义。 ②对文中某个重要的句子进行赏析。联系文章 主旨或段落中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5.发掘意蕴。
①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主观态度,指 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②分析在文章中重复出现的语句的深刻意蕴。
6.探究深意。 ①探究标题、主题、手法等所表现出来的深意。 ②对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探 究,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二、储备基本知识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 内容更加丰富。 •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 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 氛围,烘托主题。 •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 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 •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1.叙事性散文——以小见大 ①写小事琐事凡事——小事见深意 ②取材于真人真事——不靠虚构 ③以多个片断剪影表达主题——少用单一故事 2.哲理性散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①抒写人生生活感悟 ②小处着笔 ③点到为止 3.写景咏物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 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②情景交融 ③细腻描写 4.文化散文——文化意象,文化韵味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第三类: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 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 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 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 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 (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 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 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 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 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 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 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2.把握思路。
①根据要求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线索)。
②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 ③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某个语句或某一段 落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3.概括主题。 ①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分析文章的中心。
4.赏析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分析外形特征,概括内在品质 ; 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 。
文化散文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概念。由 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 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 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 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这 类散文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融智慧之美和真切的人文关怀于一体,从文化视 觉来关照表现对象,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 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代 表作家为余秋雨、陈平原、季羡林等。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
2010年《静流》叙事散文,人的成长经历
2012年《母亲的中药铺》记人散文,回忆母亲 2013年《牛铃叮当》抒情散文,反思农耕文明 2017年其他省份高考散文阅读:
《窗子以外》全国2
寻根之旅
咏物抒怀 生活哲思 叙写生活
《我们的裁缝店》全国3
一、熟悉文体
• 1.散文写作的基本类型:
⑴缘物(人、事)抒情(志、理)
• 2.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 情(言志、析理)才是目的、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的层面上分析。
主要的人、事、景、物的描写——其它的人、 事、景、物的描写——主旨的揭示。
主要景、物、人、事本身的描写主要是为了揭示散文 的主旨。 其它景、物、人、事的描写主要是起到对比或类比, 形成反衬或正衬,引出主要对象、做铺垫等作用。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感情,深 化中心。 •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 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 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 奏感,增强旋律美。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 情,便于心理描写,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 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④议论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 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 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 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 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 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 态,总结感悟 。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 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 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 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 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 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 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 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