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经典例题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版高三化学经典大题例题

全国通用版高三化学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高三化学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BaCl2和CaO2B.SO2和SiO2C.SiO2和SiCD.氦气和H2O答案:C解析:A.BaCl2和CaO2均是离子晶体,前者含有离子键,后者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错误;B.SO2和SiO2中均含有极性共价键,前者是分子晶体,后者是共价晶体,B错误;C.SiO2和SiC均是共价晶体,且都含有共价键,C正确;D.氦气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形成的是分子晶体,H2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是分子晶体,D错误;答案选C。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OCH2CH(OH)CH3与CH3CHClCH2CH3都含一个手性碳原子B.NH4+和CH4的空间构型相似C.BF3与都是平面型分子D.CO2和乙醚(CH3−CH2−O−CH2−CH3)都是直线型非极性分子答案:D解析:A.HOCH2C*H(OH)CH3中用“*”标记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CH3CHClCH2CH3中与Cl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B.NH4+和CH4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结构,故B正确;C.苯是平面型分子,BF3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且不含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则两者均是平面型分子,故C正确;D.CH3−CH2−O−CH2−CH3分子中,O原子与两个C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个孤电子对,O和与之相连的两个C原子形成V形结构,因此乙醚不是直线型分子,故D错误;答案选D。

3、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中,W、X、Y之间存在离子键B.Y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C.原子半径:Y>XD.Z的单质既能与水反应,也可与乙醇反应答案:D解析: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结构中Z原子形成+1价阳离子,则Z为Na;Y形成3个共价键,其原子序数小于Na,则Y为N;W 形成1个共价键,其原子序数小于N,则W为H;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24-1-7-11=5,故X为B。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一、下列哪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A. 氢气B. 硫C. 铁丝D. 镁条(答案:B,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二、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B. 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C. 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 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答案:D,周期表中有些元素是人工合成的,并非全部存在于自然界。

)三、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A. 使用紫色石蕊试液B. 加入氯化钡溶液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 加入锌粒(答案:C,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

)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静止不动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答案: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且都在不停运动。

)五、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碱?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答案:B,氢氧化钠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

)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物质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D. 分子的数目(答案: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七、下列哪种气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一氧化碳(答案:B,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八、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答案:C,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高,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相对量以及温度等因素。

)。

九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经典例题讲解

九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经典例题讲解

3.(2023·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工业上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 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A.78% B.21% C.0.94% D.0.03% 【答案A 【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符合题意;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3·云南曲靖·统考一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 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能造 成酸雨 D.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答案C 【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不 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 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是二氧化碳不能造成酸雨,二氧 化硫、二氧化氮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液氮汽化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故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的 条件下做手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重庆彭水·统考一模)下列有关水和空气的说法 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不能用白磷替换红磷 D.分离液态空气可以获得氮气和氧气
【答案D 【解析】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A不正确;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不正确; C、由于白磷、红磷燃烧都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更 低,更需要注意安全。所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用用白磷替换红磷。 C不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其原理是先将空气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变为 液态,然后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把 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word)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word)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word)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待测值为0.6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D.甲一定是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4g=2: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经典例题1. 锌和硫酸反应产生了什么物质?
答案:锌和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锌和氢气。

2.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水。

3. 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什么物质?
答案:氢气和氧气反应会产生水。

4. 氮气和氢气反应产生什么物质?
答案:氮气和氢气反应会产生氨气。

5. 铁和硫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铁和硫反应会生成二硫化铁。

6. 溴和氢气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溴和氢气反应会生成氢溴酸。

7. 氯气和氢气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氯气和氢气反应会生成氯化氢。

8. 氧气和硫化氢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氧气和硫化氢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9.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

10. 硫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硫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硫酸。

这些是高一化学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典例题。

希望通过这些例题的解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产物生成。

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经典大题例题

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经典大题例题

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C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A正确;B、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是水,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目,B正确;C、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不正确;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 催化剂CO2+H2O,故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D正确。

故选C。

2、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硫答案:D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氧气、氮气、水蒸气均是无毒无害的空气成分。

故选:D。

3、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答案:B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物质通过分子的运动挥发散发气味,选项正确;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分子的种类不改变,选项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选项正确;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的总体积变大,选项正确。

故选B。

4、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

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答案:D红磷燃烧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待冷却到室温后,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能表明O2含量的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故选:D。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5道)例1:-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C.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D.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 解析:- A选项: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A正确。

- B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防止污染滴管和试剂,B正确。

- C选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C错误。

- D选项: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平放或倒置,液体会流入胶帽,腐蚀胶帽,D 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

例2:- 题目: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 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解析:- A选项:酸溅到眼中,用水冲洗并眨眼睛是正确的处理方法,A正确。

- B选项:浓碱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中和碱,B正确。

- C选项: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C正确。

- D选项:量筒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D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C。

例3:-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 A选项: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A错误。

- B选项: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支管口处测量蒸汽的温度,B正确。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经典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经典
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详解】
在化学反应前后除X外,其他各原子相差的个数分别是:
,所以3个X分子中共含有6个N原子,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2,故选B。
13.2018年10月28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X的化学式为()
12.“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OB.N2C.O2D.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B.11gC.9gD.14g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故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
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
均一、稳定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总体积减少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
该溶液已达饱和状态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3)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属于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解答:解:(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故填:均一、稳定.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总体积减少.故填: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总体积减少.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该溶液已达饱和状态.故填:该溶液已达饱和状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特征,解答时要从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如果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属于溶液,反之则不属于溶液.
5g
5g+10g
×100%=33.3%;
(2)对比②③的实验数据,加入15g该物质时所得溶液为21g,大于实验②的20g溶液,说明10g水溶解10g该物质时并未达到饱和状态;故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根据实验③所得数据,30℃时10g水溶解21g-10g=11g该物质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即30℃时10g 水中含有11g该物质;故30℃时,NaOH的溶解度为110g;
(4)设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为x,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98
10g x
80
98
=
10g
x
x=
98
8
g
98
8
g
98g/mol
=0.125mol.
故答案为:(1)33.3%;(2)不饱和;(3)110;(4)0.125;2NaOH+CuSO4═Na2SO4+Cu(OH)2↓.点评: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溶液饱和的标志是溶液中有固体剩余,且剩余固体的量不再减少”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t1℃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100克水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c<b<a
(填写物质序号).
(3)t2℃时750ga物质饱和溶液中含a物质
250
克,若将该溶液加水稀释到10%,则加水
1750
克.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D
(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中溶解度的相交点的意义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得出在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1)P点是ac的相交点表示:t1℃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100克水.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c<b<a.(3)t2℃时a的溶解度为50克,所以750ga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的a物质可这样计算:
750g×50g
150g
=250g,若将该溶液加水稀释到10%,可设加水的质量为X,则(750g+X)×10%=250g,X=1750g.(4)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当温度升高到t2℃时,a,b的溶解度升高,a,b的溶解度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的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所以c的溶质质量变小.
故答案为:(1)t1℃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100克水.
(2)c<b<a.
(3)250;1750.
(4)D.
点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物质,在初中阶段我们只接触到氢氧化钙,所以当我们升高温度时,饱和石灰水中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所以会变浑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