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篇1如果遗产是物质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
但如果遗产是精神的话,那么它不但不会同时光一齐流失,而且能被发扬光大。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都披着神圣的面纱。
人们只能满怀敬仰之心,却无缘见哲学之庐山真面目。
因为它博大精深,融人类千年之史,汇世界百家之言。
祖先赐予的精神遗产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深不可测。
无数哲人前赴后继著书立传,试图为世界展现一幅壮丽雄浑的哲学全景图。
但是百家争鸣,丰富了哲学的内涵,却为勾勒全景图又增添了新的难题。
于是,千百年来,哲学似雪球般前进、壮大,而人类只得管中窥豹似地欣赏奇峰一角。
我在寻觅,寻觅一种载体、一种形式能令人毫无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学的长廊之中。
我想一部书恐怕难以担此重任,因为记录哲学、见证历史的文献题材作品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无疑是味同嚼蜡的。
但是,有困难才有奇迹,人的智慧与力量在劳作与发展中,常常释放出超常的能量。
一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却将整部哲学史清晰地、丝丝入扣地展此刻读者面前。
它不是来自欧洲哲学的源头希腊,也不是东方龙的传人,更不是好莱坞的天才剧作家。
他的家乡在遥远而恬静的北欧——挪威。
令人难以置信,在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底蕴的冰天雪地,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作家。
当然还有他那部震颤了哲学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书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
是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
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
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
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
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
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 对于哲学是什么,可能并没有一个让人完全信服的定义,但书中一个比喻很有意思。
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能从帽子中变出小白兔,这只小白兔就是世界,而我们就处在兔子皮毛的表面,努力爬到毛发的顶端以期看清整个世界,这大概就是哲学。
一直以来提到哲学,好像就是白胡子老爷爷,神经质似的念叨着,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以前的我也持有类似的印象,尊重哲学的同时,总感觉哲学如雾里看花般朦胧飘远,又如玫瑰般只可远观不可近玩。
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苏菲的世界》,严格的说这是一本写给青年人的哲学入门书。
以故事来串起哲学史大概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期间不见啰嗦的说教,看到的只是对话、聊天,以及看似荒诞最终恍然大悟般的情节,完全摘除了以往哲学刻板、严肃的标签,引起读者强烈兴趣的同时如涓涓细流般将哲学历程娓娓道来。
回忆全书,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一道闪电划过,最早的先民在寺庙前祈祷跪拜,口中渐渐有词;朴素主义哲学家眉头紧锁,思考泥土和水缘何能造就青蛙;古希腊广场中,苏格拉底向每一位经过的市民诉说着明白无知才是聪明的理念;柏拉图站在几十个一模一样的饼干前,构建着自己的理型世界;亚里士多德发出“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的`宣言;犬儒学派在木桶中找到快乐源泉;伊壁鸠鲁在花园中追寻心灵家园;传教士手捧圣经宣示上帝的到来;笛卡尔以手抚腮说着我思故我在;史宾诺莎说,只有一个上帝存在;休姆说,除了我能感受到的,其他都不存在;康德说,遵循道德准则,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黑格尔站在湍流边说,河水怎么看取决于两边的石岸;祁克果说,落水的人最关心的是如何得救,而不是会不会淹死的思考;大胡子的马克思说,哲学家不仅要诠释世界,更应该改变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通用60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意义颇深的人类哲学发展史,它延伸出了人们对哲学世界的向往与渴望,对人类自身问题的好奇与不解,它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无知转变为智慧,由困惑到了解自身哲学,本书为我们开启了哲学之门与致知之门。
在茫茫大千世界给予人们前进的期望。
《苏菲的世界》不仅仅是智慧的世界,亦是梦的世界。
它将会召唤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礼赞,这种赞叹不是虚无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至高寄托,人们在这种思索方式下总能找到睿智的缩影。
使人们不只满足于当下所知,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超乎前人的,他用事实验证了哲学不只是夸夸其谈,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究,是人们的必备饮食、精神营养。
在宇宙的世界里,我们的星球似乎是一个想象力被束缚的存在。
认为所有的事物均有其出现的理由,却并未进行仔细地思考。
例如:“人是从何而来?”,“生物是如何进化而来?”。
就这样,很久以后开始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哲学有时更像一架天平,无论何物放上去,立刻显而易见,无可否认。
诚然,哲学家并不深究“万物从何而来?”这类问题,他们更多思考的是一种东西为什么存在而自然的形貌又不断改变,他们从事物的机理出发,研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为何会有某一种事物的存在,再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上。
对自然的很多疑虑做出哲学方面的.思索,将人们从“人从何而来?”的圈子中释放出来,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构造。
从而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与社会。
当今中国社会被实物主义占领,对于人们来讲哲学显得太过于飘渺。
可是,从某种意义来讲,哲学是我们的一剂良药,它以某物的本质为药理,对症下药,就好像鲁迅的笔杆子,很深刻的揭露这个世界的假象,让更多的人看清这个世界的美丑。
许多人在迷茫的生存中失去自我,宇宙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是无稽之谈,每个人都是自顾自地活着,用肉体的富足掩饰精神的颓败。
从本书的故事来讲,不仅仅使我们提升对人生的理解,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认知。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六篇

【导语】《苏菲的世界》是⼀本哲学启蒙书,作者⽤轻快⽽⼜有点沉重的⼿法把我们带进了⼀个奇妙的哲学世界。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读后感频道!【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今天,我拿起了《苏菲的世界》这本怪异⽽⼜神秘的书,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14岁的少⼥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封信。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就这样,在⼀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谜团⼀般在她的眼底下展开。
苏菲运⽤少⼥天⽣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事实真相远⽐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等 读完后,我觉得苏菲就是代表着⼈类本⾝,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
所以优秀的世界观是⼈类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
我们应该像苏菲学习,要做⼀个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发现的⼈,说不定你会发现⼀个新的世界! ⽣活中探索不是⼀件简单的事。
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
⼀个⼈需要在⽣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
新东⽅学校的俞敏洪曾经历过两次对⾃⼰有转折意义的失败。
⼀次是连续两年⾼考失败,⼀次是店铺梦的破灭。
不过,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命中的⼀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学校。
⼈⽣不如意⼗有⼋九,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们的意志。
正如腐朽的⼟壤中⼀样能够⽣长新鲜的植物,腐朽的⼟壤也⼀样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内⼼深处对⽣命的赞叹与对⼈⽣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讲的是:⼀个⼗四岁的少⼥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象谜团⼀样向她展开。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在⼀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
然⽽,事实的真相⽐她想象的更奇怪⾃⼰居然是别⼈虚构的⼈物! “上帝是⼀个魔术师,地球只是被他从魔术帽⾥拉出的⼀只⽩兔。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的问题却在这本书中变得神无法回答。
14岁的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
苏菲不断收到艾伯特的信件,因为他的问题使这个世界像谜团一样在他的眼前展开。
后来在艾伯特的指导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从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他树立的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课主要认识了罗盘、火器、与印刷术这三大发明,苏菲详详谈运用了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想要解开这些谜团。
可是,事实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离奇。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
这本书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乐章。
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理解这个的世界。
我的脑中不断映出“为什么?”这三个字。
全世界有很多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说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会有生命?”没有书籍可以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亚里士多德说:“人和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
”英国经验主义大师培根在其随笔中写道:“青年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时灵感来临如有神助。
”这些话语都表达了思考的重要性,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大感悟。
苏菲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决了艾伯特留给她的一道道哲学问题,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
“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那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本就是要在不断的思考中补全自己的思维漏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苏菲的世界》既是一个智慧的世界,又是一个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世界对我们来说是许多未知谜团的组合,是各种猜测与思考。
这本充满哲学色彩的书,不仅解开我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对宇宙万物的探索和赞叹生命之美,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苏菲身上带给我的思考的力量。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通用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通用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读完《苏菲的世界》还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喜欢,这也是我所有单个书里面花费最长时间看的一本书。
《苏菲的世界》虽然是没有结局的结局,但这就是哲学,就像问问题一样,哲学家一定不会错,留给我们的是追寻内心和思辨。
以前希望有个所谓结果,但如果真有了个结果那不就成了一部小说嘛,我想这应该不是乔斯坦对于这本书的定位吧!所以结局只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面即涉及到了从古至今的各哲学流派与其代表人物代表思想和发展史,又穿插了一个值得深思和回味的哲学故事,写的很有深度。
我在看书时也一直在想,这些哲学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说实话看完了之后对于那些哲学家的思想我只有大约1/10的印象,不敢说吸收了。
刚好今天下午写日记时,我借用纪伯伦“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经典短文对我最近一些不好的思想做了反省,如写日记实质上是为了磨炼我的毅力,但最近思想上明显处于懒惰和放纵的状态;佛学中的修禅即为专注和静心,但我这两天通过休闲后明显感觉自己收不住心,看书中哲学部分时明显不如前几天时的专注,心浮躁了;还有就是虚荣心,人性中还是逃不开世间物质欲望的浮华和人心的贪婪虚荣。
所以当我写到这些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哲学,我知道我们只要还活着那就逃不开世间各种欲望、惰性、贪婪、虚荣等等的诱惑,其实有了这些才能被称为一个人,但哲学让我学会了思考,让我们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命起源到宇宙形态,从因果关系到辩证主义再到历史唯物辩证法等等,就是让我们能够更加健全的思考“做人何为正确!”,哲学教会了我站在更高的层次和角度思考自己,我想这就是我学习哲学的目的吧《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这个寒假里,我读了挪威著名作家贾德的一部哲学小说《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简单的哲学丛书。
这本书讲述的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寄来的信,从此开始了她探索哲学思想之路。
随着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交流的经历,一位位哲学大师的思想、一个个伟大的文化纪元在我眼前呈现,引起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我花了整整一个寒假才看完。
这本书里的内容让我了解了许多哲学思想,然而,作者的构思让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阅读前几章,我一直觉得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是主角,但是读到后面苏菲15岁生日那场哲学花园宴会上,我才意识到,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才是真正的主角,而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席德的少校父亲给她15岁生日礼物那本书里他笔下塑造的人物。
而苏菲和艾伯特也渐渐发现了这个创造者的存在,他们就靠艾伯特将给苏菲的那些哲学知识,也靠自己的努力,逃出了这个虚幻的世界。
开始我一直觉得哲学书很枯燥,这是我第一次读哲学书籍。
少校笔下的苏菲的世界就是一个哲学的发展史,作者或许就是想直观的告诉我们,真实和虚幻是没有界限的,可以无限的虚幻、想象,只希望我们不是虚幻的,不是被一个伟大的机器控制的,就如笛卡尔所说:人生不是一场梦。
但无论如何,大自然也不会因我们而停止运动,地球仍然在转,时间仍然在流逝,也许这就是哲学吧!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世界、对生命的好奇心以及思考,也让我感受到了作者这种将哲学思想,通过侦探加幻想写作方式一一呈现出来,这真是一本好书!《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早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就叮嘱我们上了大学会有很多自己的时间,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
当时我就想:在我的大学四年了,我要多看看有益的书。
在图书馆寻觅我感兴趣的书的时候,我发现了《苏菲的世界》。
于是,这翻开来我和哲学进行初次思想对话的美妙一页。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它讲述了一个懵懂的小女孩在一个陌生人的谆谆教导下逐渐产生对哲学的热爱并且去探讨它的过程。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这部哲学书让人怀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们在经营生活的同时学着成为一位思想家。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却神秘莫测无法回答的问题你想过吗?这本书常让我读到一半便问题重重,不得不再仔细地回头。
却也大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读一部侦探小说,脑海中不断映出“为什么?”。
百科全书上写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说人死后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有生命?”没有书籍能够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学家说人死后会透过某种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认为人死后会住在一颗星星上,会活在一朵云彩中,当我们敲开每朵云,可以拜访这朵云的主人吗?这样带有好奇的思考还叫哲学吗?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
”哲学的种种问题被每一种文化关心着,历史上,有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提出过不同的答案。
哲学家如同魔法师,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产生的念头给出不唯一的答案。
所以乔斯坦·贾德说:“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婴儿,刚刚落于这个世界,对于周围陌生的一切都好奇着,她们闪亮的瞳孔正向世界传递着“为什么”,可惜的是婴儿不会写,不会说,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只需提出问题就好,都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好奇心。
在我们一天天长大时,似乎对世界开始习惯,认为一切理所当然,其实不然,这是我们缺乏了婴儿时代的好奇心的一种表现,我们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学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视角。
当你在钢筋混凝土中来回穿梭,在城市喧嚷中来回奔波,是否要静下来,找回一份好奇心,思考哲学问题,不再认为世界的理所当然呢?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这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我开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认为这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牧子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个14岁女孩通过一封封不寻常的来信,从而认知哲学,将谜团一样的世界横陈在我们眼前的故事。
神秘导师如父亲般细细引导女孩思索由来已久的难题,唤醒少女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小说谈论的是哲学,这个并不是我所喜欢的话题,在我的印象里这些会是一大堆枯燥的大道理,复杂难懂的专业术语,但《苏菲的世界》是真的从一个小女生的理解层面写成的小说,以小见大的问题抛出“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水能变成酒吗?”,我们总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再比对苏菲和信封的理解,一个问题三个角度的回答,潜移默化中必然会带来思想的升华。
作者以不寻常的信封吸引苏菲,使她一点点步入哲学的殿堂,对信封的疑惑产生的好奇又支撑苏菲日日等待着未知的哲学教程。
这也恰恰是我们读者所被吸引的地方,一开始会浅读,之后会感到无力继续,但信封的来源,明信片的印记却时刻激励我们去探索发现从而也将这哲学道理默默吸收。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这个观点很触动我。
要知道随着时间时代的消逝更替,越来越多的人拘于现成的答案,过度的相信先辈的积累,让我们失去了怀疑的心,从而迷失了自己,在茫茫人世间碌碌无为拘于现状。
婴儿的好奇心毋庸置疑,每一件事物对这些降临人间的天使都很稀奇,他们迫切的去触摸去舔舐去品味。
但当他们慢慢成长时,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地球是圆的,月亮不会发光。
小孩子们失去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好奇心也在这理所当然中消磨。
地球是方的,月亮晚上会发光,这些看似滑稽却源自内心好奇探索的事例越来越少,一成不变的定理围绕我们的生活,一次错了,父母会根据习惯,同学会根据习惯一次次告诉你什么是事实,在这理所当然中我们会失去最珍贵的好奇心,流于世俗,不再具备自己独特的想法。
所以开篇的这几段讲述还是触动内心的,决定读读这本书,纪念一下曾经的那份懵懂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当然,除了开头触动心弦的一段文字外,小说的情节还是吸引人的,我们会像苏菲一样想知道是谁寄来的信,少校,席德的来历,紧凑的剧情深入人心,每一环扣得都很细腻,每当苏菲有所发现时,少校总能先人一步,其实蛮挠人心的。
当然了,最后苏菲,艾伯特和少校,席德的平行世界相交,这好比周庄梦蝶一样,是周庄梦蝶还是蝶梦周庄,总之引人入胜是绝对的。
所以,毋庸置疑的是《苏菲的世界》是一篇值得慢慢品味的哲学故事书,不能简单的用哲学来概括,这是一本通过故事来讲述的哲学书,更是一部教育小孩大人的启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