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关内容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简述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简述牛一凡(北方工业大学,内蒙古包头014040)西安是以历史上建有多个古都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人文资源,但因近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有较大矛盾,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文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期通过简述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程,探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过程中理念的演变。
保护历程;保护理念;历史文化名城展依旧不先进,致使朱雀大街规划为一条直抵城墙的断头路,不利于当今城市格局定位与发展,后期规划后新建的北大街就是为了在保留旧城的基础上重新塑造新的城市格局。
西安的古城墙决定了城市的圈层式结构发展,嵌套式的古城墙中间夹杂着环城绿地与居住区,形成了以明城墙为核心的一心、一轴、一圈(涵括西安全市的都市生态绿地保护圈)、两网(水网、路网)、四环(环城墙绿化带、城市二环绿化带、环城公路绿化带、西咸绕城路绿化带)、四带、六区、八廊、多斑块的城市发展保护格局。
1.2城市历史沿革西安市自公元前11世纪中期建都于西周丰镐,已1西安城市概况1.1城市概况西安是典型的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此类城市是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的城市,并且有着布局严谨的核心都城区,周围设有古城墙,城墙带有瓮城。
主城区按照旧时建都留存的城市规划理念进行设计,保留了方形路网、对称轴线、方正的城墙城河、以及由街、巷、院构成的空间层次体系。
双轴线的城市轴线设计,唐长安时期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及西安现有中轴线(南大街-北大街),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进行了创新,这种异于北京不去强化古代中轴线却另辟新线的行为也是西安规划的特色。
由于汉唐时期,城市发现代园艺2020年第19期寓吉、言志、比德、禅心、怡趣、定情等意念,比如梨花伴月景中的寄思情怀,荷塘月色下的怡情怡趣,竹林筛月里的禅心比德等。
任何一种植月意境都含有园主所特有的情感意念,参与者需要通过冥思联想才能与造园者产生情感共鸣。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以及珍贵的历史遗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文化宝藏。
一、加强法律保护为了保护西安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必须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明确文物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政策,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并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机制,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同时,要加大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管理保护除了法律保护外,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需要加强管理工作。
要加强对于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文物保护单位按照规定履行文物保护的责任,不得擅自移动或改变文物的原状。
同时,要加强文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测和修复,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
三、加强社会参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政府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引导市民爱护文物,不破坏文物。
同时,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共同承担文物保护的责任,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支持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需要加强科技支持。
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激光扫描、数字化建模等,对文物进行全面、精细的保护和研究。
借助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文物的立体化保护和数字化管理,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确保文物能够长期保存和传承。
五、加强国际交流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文物保护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举办文物保护的国际性会议和活动,推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事业走向世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31•【字号】市政办发[2012]238号•【施行日期】2012.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2〕23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0月31日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是实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长,我市经过多年努力,已完成了11处国保单位、3处省保单位的规划编制工作,但大量的市县级文保单位尚无保护规划,规划编制工作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文物资源美化城市,凸显城市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发挥。
为促进我市的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物保护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有关要求为准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做好我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结合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在规划编制中,力求使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努力实现文物资源的整体保护与永续利用。
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水平,使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全民素养、体现城市特色、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古都西安的保护与更新

观
环境,发展组团,基础先行,改善中心”的原则,使 考验,面临着旧城改造的的压力。西安古城内大面积
·
古都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三次城市总体规划为西 的危棚、简屋被置换成一幢幢高大的现代建筑,在改
环
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奠定了基础。
善住房问题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传统民居,破坏了古
境
1.2 2004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historic city of our country, through 安的风貌是今人的历史责任。
盛景,建设六片、八河、十条路,凸显大水、大绿、
absorbing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e planning way of “new and
·
护对象。城市主要向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发展,开辟 用相结合,而不再是单纯的保护(图2)。
城
新的功能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但 2 西安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实践
市
城市形态依然呈单中心、圈层式发展,城市文化对城
绿 化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未能得到足够体现。
2.1 面临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西安在进行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
·
邮 编 430070
收稿日期 2007 05 24
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 熟理论来领导变革。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 是一项科学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138 华 中 建 筑 第25卷 9 /2007
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 分流问题,广场设计以“三线、二面”来合理组织 交通:三线是地下商城一线、下沉式商业街一线、 骑楼一线,这三线都是西与北院门相连,东侧汇集 到下沉式广场;二面为绿化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并 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 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 到传统文化的气息。
西安古城规划分析

目录一、西安古城介绍二、西安古城风貌三、古城风貌保护的原则四、西安风貌的保护措施五、古城规划的原则六、西安古城的规划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古城西安风貌西安仿古建筑林立的街道大唐芙蓉园的盛唐壮观的大雁塔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丝绸之路起点三、古城风貌保护原则一、保护古城历史真实载体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二、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原则: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三、挖掘古城历史价值原则: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四、西安古城风貌的保护措施一、保护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市格局,是在唐长安皇城基础上建成的明西安城,是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特别是西安城墙的维修保护,城内街区格局的基本保护,使人对“城”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保护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例如:钟楼、鼓楼,大、小雁塔等。
这里说的文物古迹,既包括地上、地下的又包括古代的、近代的有代表性、纪念性的纪念地,包括已定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包括尚未定级而确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近现代建筑。
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城市

The musical fountain of Big Wild Goose Pagoda
大雁塔音乐喷泉
strolling on the ancient Big Wild Goose Pagoda Square and watching the music fountain performance, or hanging out in a bar. All in all, any experience in this ancient city will bring you fun and possibly a little surprise!
华清池 The Huaqing Pond
乾陵
The Qian Tomb
黄河壶口瀑布 The Huang He Hu Kou Waterfall
丝绸之路 The Silk Road
陕西历史博物馆 Shanxi History Museum
骊山
……………………………..
2.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 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 11.9公里。城周有护城河环绕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 安远门。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顶 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 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 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 开三门,皇城左右有祖庙及社稷,与 《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26•【字号】市政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市政发〔2021〕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现予以公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西安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26日附件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名录1.西铁分局检察院办公楼2.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办公楼3.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历史建筑群5.西北光电仪器厂E型楼、办公楼(4栋)6.华山机械厂办公建筑(3栋)、厂区木质水塔7.长安学巷过街楼2座8.西安高压电瓷厂9.西安仪表厂10.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内科楼门楼11.兴庆宫公园沉香亭12.陕西省中医院北楼13.陕西历史博物馆14.唐华宾馆15.兵马俑一号俑坑展厅16.西北政法大学礼堂17.陕西省团校主楼18.西安体育学院教学楼19.长安大学本部主教学楼20.西安市卫生学校主楼21.西安中共西北党校旧址22.西安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23.国营西北第六棉纺织厂行政楼24.陕西老钢厂建筑群25.西安西电开关电器厂行政楼26.华峰面粉厂磨粉机楼27.西安市人民体育场门楼28.西安电视塔29.西安钟楼饭店30.丝绸之路群雕。
西安大明宫规划详细资料(内参)

地区南部
应配套公交站场、社会停车场,可配套一些商业服务设施
新筑物流园
地区东部
适应建材物流交易、储备要求的仓储供应设施
地铁二号线
穿越本区
沿途站点公交设施、社会停车场配合,沿站点上发展商业
地铁四号线
穿越本区
沿途站点公交设施、社会停车场配合,沿站点上发展商业
新行政中心
地区北部
支撑城市北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动区域建设发展
第八章 建设控制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TWO
开发强度控制
高密度开发区
中高密度开发区
低密度开发区
遗址保护区
城市车站广场
建筑高度控制
社会经济条件
自清朝以后,大明宫地区一直人烟稀少,北梢门外,荒野一片,常有狐狼出没。数十年中经历了两次大的房屋自改自建,二马路一带仍然街道狭窄,房屋拥挤。主要居民是在解放初期由河南移民而来的,后随经济发展,又有其他外来人口入住,所以该地区人员组成结构复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该区聚落以简易房为主,景观性差,街道窄小且不规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外交通联系也非常不方便。地区发展模式一直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经济水平落后。伴随城市的再度开发建设,造成了城中村分布密集,新建居住区与旧区混杂,人群素质差异巨大,虽然围绕大明宫遗址,但文化氛围消失殆尽。
现状绿地分布
大明宫区域目前绿化较少,除现状村庄农耕地及园地以外,现仅有一条轴状绿化带,位于北二环路南北两侧各25米,长约1.8公里。
现状可建设用地分布
“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与本次规划有关的基本内容
设施名称
方 位
主要的规划衔接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 (七贤庄历史街区说明)近现代历史街区【七贤庄历史街区】七贤庄建立于清满城的废墟之上。
1928年国民政府提出“开发西北,建设西安”的号召,在清满城的废墟之上建设新市区,达官贵人及商贾们纷至踏来。
至1936年,西安新城先后建起了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七贤庄等新村,成为当时西安城内新生活、新住区的样板。
七贤庄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四合院民居空间格局,通过建筑材料和结构变化,塑造西安民国时期民居雄浑质朴的形式和鲜明的建筑特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购置七贤庄部分用房作为办事处,接待了周恩来等一系列中共重要领导人,并引导大批进步青年奔向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据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民国时期建设的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等传统民居院落群已陆续拆除,唯七贤庄因种种原因得以幸存,成为西安在民国时期成片建设居住区的典型代表。
1革命公园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军阀刘镇华率其部由河南入陕,围攻西安。
陕西国民革命军团结西安民众困守孤城,与之进行了长达八个月之久艰苦卓绝的战斗。
直到同年十月,国民革命军冯玉祥将军所部援陕部队及达,刘军全线溃败,西安方得以解围。
刘军围城八个月,给西安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守城居民死亡近五万人,占当时西安人口的四分之一。
为了纪念死难军民,1927年2月,由国民革命联军总部发起,在皇城北门外清满城废墟上置地10.3公顷,辟为公园,设置公墓,纪念西安围困被军阀刘镇华攻打时期阵亡的守成军民。
革命公园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亭、东大墓、西大墓、忠烈祠。
八办在为延安输送革命青年的时候,曾因住处紧张,部分进步青年将革命公园革命亭作为休息与聚会的场所。
革命公园现在是西安明城内最大的一片集中绿化,并免费为市民开放。
革命亭前的喷水池,立有太湖石,相传为唐兴庆宫遗物,在园中自成一景。
园东有宽敞的展览室,常有书画展出。
西南的“棋艺之家”,为棋艺爱好者的活动场所。
北面是人造湖,湖上架设曲桥,并建有亭子,称为“湖心亭”。
西北有假山,山上有石洞、茅亭等。
西南新开辟的游乐园,有很多游乐设施。
节假日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元宵节灯展,花展;早晚有老年自娱班活动。
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是周边居民和市民们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革命公园以其独有的历史氛围、生态景观和城市生活优势吸引着人们。
公园不仅给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场所,而且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提升了周边土地价值和地区竞争力。
革命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局已对其作保护规划,基本信息如下:革命亭基本信息基本信息说明名称革命亭保护等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别古建筑公布时间1983、12、9保护范围北至湖边,南至革命公园南门,东西大墓各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革命公园围墙以内革命亭保护范围图2后宰门小学民国时期西安小学校的代表——后宰门小学,创建于1935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校。
同时它是国民党前党主席连战的母校,2006年4月连战访问大陆的地点之一,后宰门小学有幸能成为海峡两岸“破冰之旅”中的一站,在国共两党关系史中有重要的意义,人文价值也有待时间见证。
3传统民居七贤庄北侧街区内有三处保存良好的近现代传统民居,其中有张治中(被誉为“和平将军”。
抗战胜利后,积极主张国共两党和平共处,曾代表国民党三次赴延安,为争取和平往返奔波,做了大量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防研究小组组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
)的老宅西七路85号(老213号)。
名人故居营造的人文环境堪称西安近代史的缩影,它为人们讲述了在动荡的历史年代,时代伟人们的精彩人生,给后人以启迪与教育;它本身具有的传统居住文化、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但老宅院年久失修,同样存在着整体环境风貌破坏、建筑品质低下、人员混杂、基础设施不足、居民生活环境恶劣等存在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加强保护。
(与七贤庄历史街区相关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显现城市历史格局●确定历史街区●确定文化遗产栖息地●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群众活动●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原有树木●设计文化遗产标识系统(针对以上保护内容相对应的具体的保护方法)一、城市历史格局保护与显现(城市历史格局的保护是通过历史文化廊道保护、街巷格局的保护以及历史文化地标的保护共同完成的)1. 历史文化廊道保护(历史文化廊道内容构成)城市历史文化廊道是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为基础,能够集中显现和体验历史城市规模和格局的线形城市空间。
(具体而言指城廓和轴线)(明清西安城历史文化廊道构成)●明清西安城城廓——沿西安明城墙,包括城墙、城河、环城公园、内环道和外环道的空间通廊,显现明清西安城的规模和格局。
●明清城市东西南北轴线——以明钟楼为中心,沿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至东、西、南、北四个大门的空间通廊,显现明清西安城的格局。
●碑林——书院门——南门——德福巷——竹笆市——钟鼓楼——北院门廊道——汇集了明清西安城主要文物旅游景点的特色空间通廊,显现明清西安城的格局。
(近现代文化遗产廊道,需自行设计)近现代西安建筑分布组合图(圆形区域为近现代民居集中区域)部分文保单位部分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廊道保护方法(2)景观控制——保持廊道景观与廊道显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一致。
(3)产业控制——搬迁与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有较大冲突的产业内容。
(4)建筑控制——控制廊道内建筑的体量、高度和风格,保持建筑风格与廊道显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一致。
(5)绿化控制——选择合适树种,以适当方式用绿化显现历史城市的规模和格局,改善廊道环境。
(6)交通组织——沿廊道组织旅游专线,为体验历史城市创造条件。
西安新城市建设应考虑历史文化廊道的延续和发展。
2.街巷格局保护●保护重点(1)隋唐长安城的棋盘式格局。
(2)明清西安城街——巷——院历史格局。
●保护方式明清西安城◆在明清西安城范围内,保持原有街巷院的格局、走向、宽度、尺度和名称,新开路应保持与历史路网在肌理、宽度和尺度的一致。
西安新城市建设应考虑历史街巷格局的延续和发展。
3.历史文化地标保护历史文化地标是那些能够标识历史城市格局的文化遗产。
除了历史文化通廊,城市历史格局还通过历史文化地标显现。
(七贤庄与革命公园属于近现代文化地标)历史文化地标保护方法历史文化地标属于文物,但由于其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独特的地标作用,对其保护应结合城市具体环境,增加以下控制内容。
(1)视域控制——保证在城市主要空间可以看到历史文化地标。
(2)景观控制——保证周围景观环境与历史文化地标所标识的历史文化内涵相一致。
(3)建筑控制——控制周围建筑的性质、体量、高度等要素,保证历史文化地标持续发挥作用。
西安新城市建设应考虑建立新的地标,标示历史城市格局。
二、历史街区保护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并能较完整地体现西安某一历史时期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确定为历史性街区。
历史街区是历史人类群体在城市生活的空间,是完整意义上的历史人文环境。
历史街区集城市历史人群的物质性、精神性和行为性的活动於一体,是历史城市市民生活真实情境。
历史街区的保护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一环。
1. 确定历史街区保护对象2. 进行历史街区保护立法3. 制定历史街区档案4. 完成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可参考)近现代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对三大历史街区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街巷格局保护;●●院落格局保护;●●街巷尺度控制;●●建筑密度、高度、尺度、材料、色彩及风格控制;●传统产业保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经专家评审通过以后,应经人大讨论立法执行。
5.6. 制定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条例7. 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8. 有步骤进行历史街区基础设施改造9. 保护传统产业和历史风貌10.11. 制定历史街区保护拆迁安置办法三、重要无形文化遗产栖息地保护●设立专门机构对于城市无形文化遗产及其栖息地进行鉴定。
●●对于已有重要无形文化遗产栖息地,挂牌予以标识。
●对在重要无形文化遗产栖息地内的创作、研究、演出、展览和经营活动,应给予政策性扶持。
●●在重要文化栖息地建立博物馆或陈列空间,系统介绍无形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和人物,宣传城市无形文化遗产内涵,扩大其影响力和魅力。
四、五、文化遗产标识系统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即是一个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各类文化遗产是这个博物馆的藏品,文化遗产标识系统是这个博物馆的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性和可读性与标识系统的完整性有密切关系。
城市文化遗产标识系统包括存在的文化遗产和业已消失的文化遗产两方面内容。
●●城市格局标识采取碑牌形式,绘以历史简图,注明城市建设时间、地点及其它历史文化信息,树立在历史城市重要遗存周围和重要节点位置,表明历史格局。
●城市街巷标识采取碑牌形式,绘以历史简图,注明街巷名称、建设时间和地点、历史变迁及其它历史文化信息,树立在街巷重要节点位置。
●重要历史建筑标识采取碑牌形式,绘以历史简图,注明建筑名称、建设时间和地点、历史变迁及其它历史文化信息,树立在建筑物或遗址适宜位置。
●重要历史场所标识采取碑牌、雕塑等形式,绘以城市简图,注明发生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历史文化信息,或塑造相应的形象雕塑,反映当时的场景、文化现象等,树立在历史场所合适位置。
●虞志淳,《西安七贤庄地区保护、更新与利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段婷,《西安七贤庄的保护研究与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