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厂品控之原料篇
饲料厂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饲料原料中的不良成分
植酸 存在:所有谷物及其副产品,植物油粕类、豆类等,尤以青糠、亚麻仁粕、芝麻粕较严重 • 影响:植酸会和蛋白质及金属离子结合而降低利用率,造成:
1.生长抑制 2.Ca 、P、Zn及其他矿物质吸收不良
饲料原料中的不良成分
膨胀因子 • 存在:生豆类、生油粕类 • 影响:
1.大多属粘性的半纤维素,存在豆类细胞膜中,防碍消化,过量采食易发酵而产生鼓胀现 象
1.味苦,影响适口性 2.结合蛋白质及氨基酸成为不能消化的复合物 3.含量0.5%即明显抑制生长 4.鸡脚弱症,产蛋率↓授精率↓
饲料原料中的不良成分
皂苷 • 存在:苜蓿、生黄豆、坚果 • 影响:降低表面张力,摄食后影响消化,溶解红血球而产生贫血现象。
饲料原料中的不良成分
甲状腺肿源 • 存在:菜粕、芥末粕、生黄豆等豆类 • 影响
影响:
1.真菌寄生种子所造成,种成畸形,收获量降低
2.降低适口性,抑制生长
3.严重时中毒,中毒症狀为痉挛、呕吐、咳嗽
4.影响平滑肌无法收缩,导致母猪流产,小猪耳朵血管阻塞→变紫色、红色→互咬成烂耳现象。
饲料原料中的不良成分
• 梅勒得反应产物 • 存在:所有原料,尤其油粕类及动物性产品易发生。 • 影响: 1.此乃不當加热与储存不良条件下,原料所含之游离氨基酸与糖类反应产生的褐变,该物质
4. 芥子酸:存在菜粕,造成心脏脂肪蓄积及生产抑制。
5. 过敏原:蓖麻子粕、棉子、亚麻仁粕。
饲料原料中的不良成分
其他(二) 6.蜜姆幸:又称含羞草酸,存在银合欢。 7.血球凝集素:存在豆类,破坏红血球。 8.蜡肠毒素:存在不洁或腐败的动物性原料。 9.农药、杀虫剂、消毒剂等毒物残留。
饲料原料中的不良成分
饲料企业如何做好现场品控

饲料企业如何做好现场品控第一篇:饲料企业如何做好现场品控饲料企业如何做好现场品控现场品控的源头现场品控如果始于现场,难奏全效。
只有源头也有保障,良好的现场品控才会有圆满结果。
对于饲料企业,现场品控的源头有二:一是配方,二是原料。
1.1 配方配方的设计要科学,组分要稳定。
总是不断调整的配方,哪怕设计再科学,生产设备再先进,流程再合理,由于应激的因素,畜禽食用后,也会有负面影响。
近年来,由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有些饲料企业为了降低原料成本,有时会采用杂粮、杂粕来配制日粮,在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时,配方调整的会较为频繁,这无疑在源头上给现场品控带来了隐忧。
1.2 原料原料的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如果原料质量不过关,产品质量一定不过关。
在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频繁波动的今天,一些企业或是为了降低成本,或是为了生产急需,会降低原料的质量要求,而这会对现场品控带来重要的影响。
所以,对于现场品控,首先要确保原料的质量是符合要求的,如果确实因为一些原因,要降低原料标准,则需要根据程序得到相关批准或者授权。
饲料企业现场品控的两种模式饲料企业现场品控的管理模式,从整体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设立隶属于品管部的现场品控人员,与生产部一起共同负责现场品控;一种是现场品控直接由生产部负责,不另设隶属于品管部的现场品控人员。
从近年的发展趋势上看,采用第一种模式的饲料企业数量在减少,而第二种模式的则明显上升。
同时,管理水平高的饲料企业,大多采用第二种模式来进行现场品控。
反之,则大多采用第一种模式。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饲料企业的现场品控工作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有效实施现场品控,应当从管理角度与专业角度两方面实施。
从管理角度进行现场品控,重点是营造质量控制的氛围和推行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从专业角度进行现场品控,重点是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与控制。
质量是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所呈现的结果。
有的人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
但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看,饲料产品的质量绝对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配方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引言饲料原料控制饲料的原料质量直接影响到饲料最终的营养成分和安全性。
对饲料原料的控制是确保饲料质量的基础。
以下是饲料原料控制的几个方面:原料的选择在选择饲料原料时,应综合考虑原料的营养价值、可获得性、价格以及对动物健康的影响等因素。
应选择高营养价值、易获得、价格适中且对动物无害的原料。
原料的采购采购是确保原料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选择有信誉、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并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在采购过程中,应对原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原料的储存和保管原料的储存和保管对防止饲料的变质和污染至关重要。
应选择干燥、通风、无害物质污染的库房进行原料的储存,并采取合适的包装方式,防止原料受潮、霉变和虫害。
原料的加工原料的加工过程应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确保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不受损害。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原料的清洗、烘干和破碎等环节,保证加工的质量和效果。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饲料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个环节,如原料的配料、混合、造粒、包装等。
对于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最终饲料的质量。
以下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几个方面:原料的配料饲料的配料是确保饲料营养成分准确、均衡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动物的需求和饲料配方进行准确的配料,确保每个批次的配料质量一致。
配料的混合混合是将各种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的过程。
应使用专用的饲料混合设备,进行充分的混合,确保每个颗粒中的各种原料比例一致、均匀。
饲料的造粒造粒是将混合好的饲料进行成型,提高饲料的稳定性和可储存性。
应控制好造粒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确保饲料颗粒的质量和成型效果。
饲料的包装和储存饲料的包装和储存是确保饲料质量的一道关口。
应使用适合的包装材料,确保饲料不受潮、霉变和虫害,应将包装好的饲料存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避免光照和高温等因素的影响。
结论饲料原料控制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饲料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原料选择、采购、储存和加工,以及生产过程的配料、混合、造粒、包装和储存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饲料的质量,满足动物的需求,促进畜禽养殖的健康发展。
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⒈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控制和质量控制,以确保生产的饲料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保证动物的健康和产量的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饲料原料的采购、入库检验、储存和使用,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⒉饲料原料的采购⑴供应商审查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审查,包括其生产设施、品质管理体系等。
只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供应商。
⑵原料品质要求明确各类饲料原料的标准,并向供应商明确要求。
要求主要包括原料的营养成分、纯度、添加物限量等。
⑶原料样品留样从每批次饲料原料中留取样品进行保存,以备后续的质量验证和投诉处理。
⒊饲料原料的入库检验⑴检验项目对每批次到货的饲料原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气味、湿度、杂质、微生物等指标。
⑵检验设备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检验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⑶检验记录将检验结果记录下来,包括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信息。
对不合格的原料要进行记录,并进行后续处理。
⒋饲料原料的储存和使用⑴原料储存条件确保饲料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潮、霉变等情况影响,要求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符合相关要求。
⑵原料使用流程明确原料的使用流程,包括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避免交叉污染等。
⑶储存和使用记录对原料的储存和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储存时间、使用数量、使用目的等信息。
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⑴生产设备的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质量的影响。
⑵生产工艺控制严格按照设定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并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
⑶产品抽检对生产出来的饲料产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⒍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供应商审查表格、原料入库检验记录表、原料留样记录表等附件。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饲料:用于动物食用的粮食、添加剂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
⑵营养成分:指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饲料原料质量控制PPT课件

大豆饼粕掺假的识别
✓ 浸泡识别法
取一洁净玻璃杯,把样品30-50g置于杯 中,加入100毫升左右的清水浸泡,待吸水膨 胀后用木棒搅拌,如是玉米胚芽饼则呈粥状, 而大豆粕则稍静止即可分离出水分,不呈粥
状。
9
大豆饼粕掺假的识别
✓ 碘液辨色法 取碘0 .5g,碘化钾1g,水100m1溶解即成为
碘液,装入深色玻璃瓶中备用;也可直接用 2%医用碘酒。取被检样品饼粕少许置于玻 璃片上摊平,加碘液2-3滴,眼观或放大镜 下观察,豆饼颗粒呈棕黄色,玉米颗粒呈蓝 色或蓝褐色。
饲料原料质量控制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饲料原料分类
蛋白质原料:包括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 于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20%以上的 豆类,饼粕类和动物性饲料
能量原料:包括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 18%,同时蛋白质含量低于 20%的谷物 类、糠麸类、淀粉质的块根、瓜菜类。
10
11
鱼粉的品质鉴别
常用鉴别法: 肉眼经验鉴别 火烧鉴别 浸泡鉴别 镜检鉴别 分析化验
12
鱼粉的成分特点和应用
粗脂肪:含量>12%不宜使用。消化率 85%
蛋白质:消化率90%以上。氨基酸平衡。 粗灰分:>20%非全鱼所制 盐酸不溶物:<1%正常. 胃蛋白酶消化率:评价鱼粉蛋白质品质的重
要依据。 “黑吐病”与鱼粉品质(组胺)。
13
14
15
16
鱼粉镜检
木质素染色
脱脂(浮选) 筛分
镜检
鱼粉
感观检查
饲料厂品控之原料篇

注意几个问题
• 籽与绒的量过多影响蛋白测定准确性,如 何取样与制样? • 棉籽的质量(新与陈) • 棉粕脱绒.脱壳的程度(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 含量) • 棉粕的加工工艺对棉粕蛋白品质影响很大 • 严禁热打包
七、花生粕
• • • • • • 外观:淡褐色至黄褐色,有花生香味 水分<12.0% 粗蛋白质>48.0% 粗纤维<7.0% 粗灰分<8.0%(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黄曲霉毒素<50ppb
精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0.39
0.26 0.18
0.7
0.36 0.21
0.31
0.1 0.03
蛋+胱氨酸%
苏氨酸%
0.37
0.31
0.45
0.36
0.08
0.05
使用小麦注意的几个问题
• • • • 陈化粮问题 虫蚀问题 新小麦的后熟性质 用量大时的抗营养因子问题
红白皮小麦差异
原 因: 种皮内含有色素,称色素层,红皮小麦种皮 较厚故色深。 差 异: 红皮小麦皮层厚,透水透气性差,后熟期较 长,红皮小麦大多为硬质麦,麦粒结构紧,出 粉率低。
掺假花生粕(蛋白精+稻谷壳粉)
八、鱼粉
• 鱼粉富含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品质好,消化 吸收率高和拥有未知促生长因子等,是被 用做饲料原料最好的原料之一;经常用于 幼禽、猪料及水产料中。
• 但鱼粉的质量却千差万别,正确鉴别鱼粉 的质量和正确使用显得非常重要。
鱼粉的质量控制
• 描述:以整只未切割只全鱼或切断的鱼体为 原料,经加热,压榨,干燥,粉碎等工艺处理后 的产品. • 特性:因制作鱼粉所用鱼的种类,部位及加工 方法的不同,鱼粉的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鱼粉的搀假现象非常严重.
饲料厂原料品控SOP

饲料⼚原料品控SOP饲料⼚原料接收标准操作程序⼀、⽬的规范饲料⼚原料(包括包装袋和标签)接收流程,确保所接收原料(包括包装材料)的合格性或适⽤性。
⼆、适⽤范围饲料⼚⽣产过程涉及原料(包括包装袋和标签)的品质检验。
三、标准操作规程1 原料接收标准流程图2 原料取样2.1 散装原料取样散装原料取样器取样⼈员在品控⼈员随机指定的取样点取样;保证⾄少四个取样点;保证取样器深⼊样品底部;保证插⼊过程取样器关闭,插⼊样品后再打开。
2.2 袋装原料取样袋装原料取样器品控⼈员对车厢四周的样品随机取样,若货车为厢式车,四周⽆法取样则可先安排卸车,卸车过程中进⾏抽样检测。
2.3 液体原料取样液体取样使⽤专门的液体取样玻璃管,按照上层、中层和下层的顺序取样。
液体原料直接送化验室检测相关指标,并由化验室留样。
3 原料初检对取回的样品按照《⼤宗原料验收标准》进⾏初检,查看原料的颜⾊、感官、⽓味、粒度、霉变率和容重等项⽬,初检合格的部分原料(如:⾖粕、膨化⼤⾖、磷酸氢钙等)可直接安排接收,不合格的原料与采购商议后,视情况进⾏让步接收或者拒收。
做好原料的留样和信息记录⼯作。
4 原料送检对于需要检测毒素及其他理化指标的原料(如:⽟⽶、⼤麦、棉粕、麸⽪等),四分法分样,送化验室进⾏检测。
依据《⼤宗原料验收标准》对毒素结果及相关指标进⾏判定,结果合格的原料安排接收,不合格的与采购商议后视情况进⾏让步接收或者拒收。
5 原料卸车过程复查所有原料在卸车过程中都需要复查,特别是散粮卸车⼝必须安排专⼈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视具体情况调整为让步接收甚⾄退货。
6 原料⼊库⽣产部原料保管负责原料的重量验收,并按照仓库规划存放在指定位置。
原料品控⼈员应定期巡查原料仓库,查看垛卡是否正确使⽤,是否有发热、⾍害和⿏害,是否有过期或变质原料。
7 饲料标签和包装袋查验不同产品标签定版后由品控⼈员仔细核对信息,确认⽆误后⽅可让相关公司进⾏⽣产;包装袋到货后,每个类型的袋⼦随机抽取两条查验,测量袋⼦的长度、宽度、重量、印花及内衬膜的牢固程度等是否符合接收标准并作出相应处理。
浅述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

浅述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原料价格的频繁波动,饲料企业所选用的饲料原料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对保证配合饲料产品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的现场品控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以及原料库存期间的质量检测等。
本文主要就饲料企业从原料接受到加工之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浅析,按生产流程分别从原料的现场品控、原料的试验室检测、原料的贮放和原料贮存过程的质量监测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把好原料的品质观和原料的贮存观,浅述进行饲料原料质量控制的方法。
1 饲料原料的现场品控饲料原料的现场品控是原料进入饲料企业的第一步质量检测程序,具有简便易操作性和快速反应性,但同时也要求现场品控人员具有很好地专业性和责任心,这样才尽可能地提高成功辨别原料质量的概率。
原料现场品控通常采用“眼”、“手”、“鼻”和“嘴”等感官器官来辨别饲料原料的质量。
“眼”是指通过眼睛来观察原料的颜色、形状、是否混有杂质异物等。
比如不同产地大豆制备的豆粕颜色存在差异,巴西大豆制备的豆粕颜色偏红,美国的豆粕颜色偏白,阿根廷的豆粕有明显的黑点,而三者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又如麸皮中如混有稻壳,经仔细辨别就可以发现细长的稻壳皮;再如通过观察玉米的饱满度、不完善粒和霉变粒以及焦粒数量来进行玉米质量的初步定性辨别。
“手”是通过手握和手指研磨等触觉来辨别原料的质量。
比如通过手握紧再松开来感触原料与手黏连情况来辨别米糠水分含量是否异常,通常高水分的米糠会与皮肤粘结,表现出扎堆不易散开;又如通过手指研磨手掌中的麸皮,如掺有稻壳等异物就会产生刺手的感觉。
“鼻”是指通过嗅觉来辨别原料质量的变化,具有强烈味道的原料常因品质发生变化而在气味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比如正常新鲜的鱼粉具有鱼香味而劣质鱼粉具有刺鼻的腥味、喇味或焦味;又如发生氧化变质的米糠常表现出酸败味。
“嘴”是指通过尝原料的口感辨别原料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霉病玉米
水泡过的玉米
赤 霉 病 玉 米
曲 霉 病 玉 米
陈 化 玉 米
烘干玉米
好玉米
陈化玉米与脂肪酸值
• 人们把玉米在自然条件下贮存过程中,营养 成份自然的变质称为陈化,已经发生陈化的 玉米,称之为陈化粮。 • 脂肪酸值反映出玉米陈化的程度 • 脂肪酸值(mgKOH/100g)
<30 当年 好 30---50 储存1-2年 较好 50---70 储存3年 一般 70---100 > 3年 差 >100 很差,不能用于饲料
40
81 121
5
10 15
30
60 90 30
容重对价值的影响
玉米容重的大小反映玉米子粒的饱满度、完整度、 均匀度和籽粒的大小,容重越大子粒中含的营养物 质也越多。 一般情况下玉米的价值判断:25克/升容重相当于1 %水分 a:水分15%容重710地产玉米=水分14%容重685玉 米 b:水分13%容重660东北玉米=水分14%容重685玉 米 这是操作东北玉米的理论依据,也是品管使用玉米 的依据。 出现a b等值情况,选b不选a (干物质 标准差)
饲料用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一)
• 1、油脂水解、酸败的程度:酸价、皂化率、含皂 量、不皂化物 酸价≤5mgKOH/g;皂化率≥98% • 2、油脂被氧化程度:过氧化值、TBA值、p-茴香胺 值、羰基价、氧化酸 六和目前用TBA值,要求TBA≤5ppm,植物油用过氧 化值衡量,不必测TBA值,过氧化值<6mmol/kg • 3、油脂组成:脂肪酸、碘价 每种油脂的碘价均有其特定值,如鱼油在150以上, 豆油在120-130之间,菜籽油为110,猪油为70-80, 棕榈油30左右,若碘价与样品名称不相符则应查找 原因。
豆粕的价值评估与使用
其原因是去皮豆粕在本例中最主要的优势在 于其本身含蛋白和能量均高,从而在配方中 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玉米,减少 价格昂贵的脂肪用量。也就是说,去皮豆粕 在饲料配方中的实际价值会远远超过按单一 营养成分计算的价值。
豆粕的价值评估与使用
那么,在本例中去皮豆粕的实际价值究竟是多 少呢?这里我们要引入“影子价格”这一概念。 所谓影子价格,是指在给定的原料价格结构条 件下,在配方中被选中的某一饲料原料(如本 例中的去皮豆粕)开始被其他原料所取代的价 格;或者指某一未被选中的饲料原料(如本例 中的带皮豆粕)开始进入配方中的价格。较为 先进的配方软件,可在筛选配方的同时计算并 显示出原料的影子价格。一个原料的影子价格 反映了该原料在配方中的实际价值。
精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0.39
0.26 0.18
0.7
0.36 0.21
0.31
0.1 0.03
蛋+胱氨酸%
苏氨酸%
0.37
0.31
0.45
0.36
0.08
0.05
使用小麦注意的几个问题
• • • • 陈化粮问题 虫蚀问题 新小麦的后熟性质 用量大时的抗营养因子问题
红白皮小麦差异
原 因: 种皮内含有色素,称色素层,红皮小麦种皮 较厚故色深。 差 异: 红皮小麦皮层厚,透水透气性差,后熟期较 长,红皮小麦大多为硬质麦,麦粒结构紧,出 粉率低。
饲料用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二)
• 4、油脂掺假:方法不断翻新 掺水:静置分层、电炉加热 掺入矿物油、生物柴油: 240℃加热减重 掺米汤:KI-I2法 掺油渣、沙土、皂角:石油醚不溶物 • 5、油脂卫生指标: • 不可能用某一个指标来全面衡量油脂的质 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尝尝
240℃加热减重的作用
对霉变玉米进行检查区分
• 田间毒素:赤霉烯酮、呕吐毒素、 T-2毒素、 伏马毒素 • 仓储毒素:黄曲霉毒素(AFB1)、赭曲霉毒 素(OA) • 03年河南赤霉病玉米的毒素情况: F-2:24000ppb DON:150ppm • 畜禽耐受情况:F-2:猪:200-400ppb DON:猪:1ppm 禽类:5ppm
注意几个问题
• 籽与绒的量过多影响蛋白测定准确性,如 何取样与制样? • 棉籽的质量(新与陈) • 棉粕脱绒.脱壳的程度(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 含量) • 棉粕的加工工艺对棉粕蛋白品质影响很大 • 严禁热打包
七、花生粕
• • • • • • 外观:淡褐色至黄褐色,有花生香味 水分<12.0% 粗蛋白质>48.0% 粗纤维<7.0% 粗灰分<8.0%(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黄曲霉毒素<50ppb
饲料厂原料鉴别与品质控制
培训材料
一、玉米
• 主要控制指标:水份、霉变、含杂、不完 善粒、容重、脂肪酸值。感观非常重要! • 一般要求:水分≤15%,霉变粒≤1%(猪用), ≤3%(禽用),杂质≤1%,不完善粒≤5%, 容重≥660g/l,脂肪酸值≤70 mgKOH/100g (乳猪用玉米≤ 40mgKOH/100g)
要将赤霉病玉米单独算出:
控制目标:<1%, F-2 24000*1%=240ppb DON 120*1%=1.2ppm 理想目标:<0.5% ,F-2 24000*0.5%=120ppb DON 120*0.5%=0.60ppm=60ppb 拒收范围:>2% , F-2 24000*2%=480ppb DON 120*2%=2.40ppm 调控范围:1~2%应据市场及仓库存货而定。 乳猪料玉米:建议单独存放,赤霉籽应<0.5%。
玉米价值采购
14%水分2020元
17%水分1980元 该买哪种?
二、小麦
• 主要控制指标及感观判断:参照玉米指标。
• 一般要求:水分≤12.5%(新小麦≤13%), 霉变粒≤1%,杂质≤1%,不完善粒≤5%,容 重≥760g/l)
小麦与玉米相比较
• 粗纤维含量与玉米相当 • 粗脂肪含量低于玉米
• 由于原料价格上仰,菜粕灰分偏高,还存 在掺有茶籽饼等原料。
六、棉粕
• 外观:黄褐色、暗褐色、暗红色,具有棉 籽的香味。注意浅色的比深色的好 • 水分<12.0% • 粗蛋白质>40.0% • 粗纤维<12.0%(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 粗脂肪<3.5% • 粗灰分<7.0%(第二因素) • 游离棉酚<0.12%
红皮、白皮小麦价值差异
品 种 粗蛋白 13.1 11.2 赖氨酸 0.38 0.34 蛋氨酸 0.25 0.23 苏氨酸 0.36 0.32
白皮小麦 红皮小麦
差
异
1.9
0.04
0.02
0.04
吨成本
吨小麦氨基酸成本差异16元
小麦如此高的用量,其氨基酸也应成为关注点!
三、油脂类
●外观:正常的颜色、气味、比较澄清(植 物油),不应混入其它杂质。粘度适中 ●水分:取少量放在烧杯内,电炉上加热, 观察其变化情况。 ●理化指标:油脂的组成非常复杂,原料多 种,评价困难。传统指标过氧化值已证实 不再能用;酸价也因搀假者加碱而失去了 原来的衡量油脂水解程度的意义,但仍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品质判断:
①颜色与加热温度:颜色深,加工温度高, 品质差 ②双低菜粕:进口为黄(黄褐)色,国产双低颜 色偏红 ③菜籽饼制成的菜粕——二次粕(Cp=39% ) ④溶剂油的残留 ⑤水分的高低
影响菜粕质量的因素
• 影响能值的因素: • 菜籽外壳,粗纤维含量,种皮外壳中单宁的含 量,以及榨油工艺的影响(残留油脂的多少) • 影响蛋白品质的因素: • 榨油加工工艺的影响非常严重.
加工方法 直接浸出法(美国) 预压浸出法(加拿大) 螺旋压榨法(四川)
赖氨酸含量%
2.1
2.0
0.67-1.08
菜粕质量控制(存在情况)
• 菜粕的质量随季节变化很厉害,新菜籽才 下(6月份)来时,菜粕为一次粕,呈粉状, 颜色为黄褐色。 • 12月份以后,菜粕质量较差,二次粕较多, 颜色为深褐色,呈块状。
烘干的程度对玉米的影响
• 淀粉的糊化与老化 糊化度、老化 • 单筒烘干与双筒烘干 单筒烘干温度高,质量差 双筒烘干温度低,质量好
玉米水分对价值的影响
水分含量 14% 代谢能
kcal/kg
代谢能差 相当油脂 价值差异 (元/吨) 异kcal 量(kg)
3400
15%
16% 17% 平均
3360
3321 3281
掺假花生粕(蛋白精+稻谷壳粉)
八、鱼粉
• 鱼粉富含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品质好,消化 吸收率高和拥有未知促生长因子等,是被 用做饲料原料最好的原料之一;经常用于 幼禽、猪料及水产料中。
• 但鱼粉的质量却千差万别,正确鉴别鱼粉 的质量和正确使用显得非常重要。
鱼粉的质量控制
• 描述:以整只未切割只全鱼或切断的鱼体为 原料,经加热,压榨,干燥,粉碎等工艺处理后 的产品. • 特性:因制作鱼粉所用鱼的种类,部位及加工 方法的不同,鱼粉的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鱼粉的搀假现象非常严重.
需要注意的问题:
• 陈化黄豆生产的豆粕:外观色泽暗,无香味,蛋 白溶液度低。
• 巴西转基因黄豆生产的豆粕:色泽偏红,注意不 要误认为过热,反而应注意偏生的问题。 • 过热与有效赖氨酸:蛋白溶液度在65%左右时, 有效赖氨酸仍达96%以上,影响较小,生产乳猪 料时偏熟的豆粕比偏生的要好。
豆粕的价值评估与使用
鱼粉的质量控制
• 鱼粉的感官检测非常关键(鱼粉的搀假情况与鱼粉的品质) (通过闻、尝、看、抓等手段) • 鱼粉的定性检测 • 1.镜检(羽毛粉、蛋白精、血粉、皮革粉、稻壳粉等) • 2.非蛋白氮检测 • (1)尿醛聚合物(蛋白精,用变色酸检验) • (2)尿素(生黄豆粉检测) • (3)缩二脲(硫酸铜检测) • (4)铵盐(浓碱) • (5)氧化铝(类似蛋白精的可疑物)
鱼粉的质量控制(进口鱼粉)
• • • • • • • • • • • • • 水分<12.0% 粗蛋白质>62.0 粗脂肪<12.0% 钙<6.0% 总磷>2.0% 食盐,3.5% 灰分<16.0% 沙门氏菌呈阴性 胃蛋白酶消化率>85% 镉<2ppm 氟<500ppm 感官指标:颜色,气味,味道 杂质:不掺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肉骨粉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