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SLC)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或停止使用的生命周期。旧的解释是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

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早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或需要调整。不过从另一种意义来说,面向对象本身也是一种软件生命周期,传统的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仍是所有软件工程师非常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工作指导。

软件生命周期的解释也应当调整。

以上旧的解释与下文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不相容的,只与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及其衍生模型(比如V模型,W模型)相符合,而与迭代为基本特征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不符合的。新的情况应当是把迭代加入到阶段当中,如下:软件生命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也有将以上阶段的活动组合在内的迭代阶段,即迭代作为生命周期的阶段。

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必须经历妊娠,出生,成长,成熟和衰落的阶段,这些阶段通常称为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因此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因此大规模,复杂的结构和复杂的管理软件开发变得更

易于控制和管理。通常,软件生命周期包括:

1.问题定义。系统分析师需要与用户沟通,找出“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提出“系统目标和范围声明”,并提交给用户进行审查和确认。

2.可行性研究。一方面是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要开发的系统的目标,另一方面是从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3.需求分析。找出软件系统的所有用户需求,编制需求规范和初步用户手册,然后将其提交以供审核。

4.发展阶段。开发阶段包括四个阶段:

1.外形设计

2.详细设计

3.实现:根据所选的编程语言完成源程序的编码。

4.测试

五,维护:维护包括四个方面

1.纠正性维护:软件交付和使用后,由于开发和测试的不完整和不完整,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隐藏的错误带入运营阶段。这些隐藏的错误将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中进入操作阶段。裸露。

2.自适应维护:这是修改软件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活动。

3.完善的维护:这是一项维护活动,基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4.预防性维护:进一步改善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并为将来的改进奠定基础。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改进的瀑布模型 虽然瀑布模型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瀑布模型仍然是最展本的和最效的?种可供选择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要求软件开发严格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 测试的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可以定义明确的产出物和验证准则.瀑布模型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都可以组织相关的评审和验证,只有在评审通过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个阶段. 由于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验证,瀑布模型要求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文档产出,对于严格的瀑布模型每?个阶段都不应该重叠,而应该是在评审通过,相关的产出物都己经基线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个阶段. 瀑布模型的优点仍然是可以保证整个软件产品较高的质量,保证缺陷能够捉前的被发现和解决. 采用瀑布模型可以保证系统在整体上的充分把握,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但对于前期需求不明确,而又很难短时间明确淸楚的项目则很难很好的利用瀑布模型.另外对于中小型的项目,需求设计和开发人员往往在项目开始后就会全部投入到项目中,而不是分阶段投入,因此采用瀑布模型会导致项目人力资源过多的闲置的情况,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很多人往往会以进度约束而不选择瀑布模型,这往往是?个错误的观点.导致这种情况的?个关键因素往往是概念需求阶段人力不足.冈此在概念需求阶段人力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瀑布模型和迭代模型在开发周期上并不会存在太人的差别.反而是很多项目对于迭代或嫩捷模型用不好,为了赶进度在前期需求不明确,没有经过?个总体的架构设计情况下就开始编码,后期出现大量的返工而严重影响进度. 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个重要的关注点.因此在RUP中也捉及到软件开发要以架构为核心.因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系统会彼分为相关的f?系统和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间的接口都可以定义淸楚.在这种情况下,当模块B的详细设计做完成后往往就没有必妥等到其它模块的详细设计都妥完全作完才开始编码,冈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可以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并行开发,每个模块仍然遵循先设计和编码测试的瀑布模型思路.这是瀑布模型的?种最重要的改进思路,也可以说这是?种增量开发的模型.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的图示例

. 软件工程中的图 软件工程导论中一般把软件的开发分为八个阶段:1.问题定义2 .可行性研究 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概要设计)4.5.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6.综合测试7. .软件维护8 下面我们就说说各个阶段中与图的难解难分。. 问题定义1 问题定义阶段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定义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户要实现哪些功 能。可行性研究2. 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是看是否有一种使其在最小的代价, 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图形工具。系统流程图 2.1 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系统物理模型的一种传统工具。它是表达数据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 系统流程图形象的呈现了而不是对数据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它是物理数据流图而不是程序流程图。. . 软件的功能,即使不懂软件的人也可以轻松的看懂,可以说它是软件设计师与用户之间沟通、交流的有效工具。

2.2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是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如果说系统流程图能让用户更好的明白系统的功能,那么数据流图则让用户更加明白系统的工作原理。 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 . .

数据流图的使用例子: 2.3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就是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可以说就是对上面提到的数据流图中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数

据字典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软件的分析与设计阶段方便我们查阅不甚了解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 . . 3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比如用户对系统的要求,确定目标系统所有的功能,确 定系统运行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系统性能要求,出错处理要求,接口需求,验证软件需求等等。图3.1 E-R 图的主要作用就是把用户的数据要求用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E-r

软件项目生命周期

从软件生命周期说项目经理工作职责与流程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对用户的业务活动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明确在用户的业务环境中软件系统应该"做什么"。只有在确定了客户需求后,知道要“做什么”,才能够分析和寻求系统的解决方法,开展后续的工作,所以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 这一步骤要产生用户需求说明书,这个说明书既是给用户看的也是给开发人员看的,可以让用户更加确定自己的需求,让开发人员了解用户的需求。可以在需求说明说中包含业务流程图,来描述项目的业务流程。 二、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需求分析得到的结果转换为软件结构和数据结构,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从而形成系统架构。明确软件系统应该"怎样做" 概要设计 1. 软件结构设计:将一个复杂系统按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建立模块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及人机界面等。 2. 数据结构设计:数据特征的描述、确定数据的结构特性、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详细设计 1.为每个模块确定采用的算法,选择某种适当的工具表达算法的过程,写出模块的详细过程性描述; 2.确定每一模块使用的数据结构; 3.确定模块接口的细节,包括对系统外部的接口和用户界面,对系统内部其它模块的接口,以及模块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局部数据的全部细节。

4.要为每一个模块设计出一组测试用例,以便在编码阶段对模块代码(即程序)进行预定的测试。 这一步骤需要产生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三、软件编码 软件编码就是将上一阶段的详细设计得到的处理过程的描述转换为基于某种计算机语言的程序,即源程序代码。 1.制定项目开发计划文档,制订编码规范、量化任务,并合理分配给相应的人员。2.跟踪项目的进度,协调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3.监督产生项目进展各阶段的文档,保证文档的完整和规范。 4.跟踪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变更,与用户沟通确定变更需求,更改开发计划。 四、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需要跟踪故障,以确保开发的产品适合需求。 项目经理需了解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的bug的严重程度来安排项目bug更改计划。 五、运行维护 软件维护主要是指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修改时应充分利用源程序。修改后要填写程序改登记表,并在程序变更通知书上写明新旧程序的不同之处。 项目经理需要配合部署人员做项目部署,了解项目部署环境,跟踪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bug安排相关人员对相应bug进行更改

软件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软件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软件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软件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汪明 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 第 1 页共 25 页 软件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1、软件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为通过ISO/IEC 17025实验室认证(编号:CNAS L4338)的专业测试机构,将依据国家对软件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软件测试。软件产品 是指向用户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设备中嵌入的软件或在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时提供的计算机软件。项目 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主要是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项目是一件事情、一项独一无二的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项目侧重于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例如我们可以将软件的研发过程视为项目,但不可以把软件本身称为项目。那么到底什么活动可以称为项目呢,开发和介绍一种新产品;涉及和实施一个计算机系统;进行企业的现代化改造;主持一次会议等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的一些事情都可以称为项目。 项目管理的根本在于解决所发生的失败,而并非建立一种不允许失败的组织项目生命周期

一个项目从概念到完成所经过的各个阶段。 项目的性质在每个阶段都会发生变化。由于项目的本质是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特定的、不可重复的客观目标,因此,所有项目都有开始与结束,既项目“出生、成熟、死亡”。 “即项目在本质上是单一方向发展的。”许多项目,由于意料之外的环境变化,即使在接近原先规划的最后阶段时,也可能重新开始。 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立项期、项目启动期、项目发展成熟期以及项目完成期。 1 项目立项阶段 第 2 页共 25 页 软件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在确定一个项目的初期,项目管理层通常热情很高,但目标却不清晰,因此,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最关键的工作是明确项目的概念和制定计划,并使之与未来的活动场所相适应。在这个阶段,以下方面需注意。 1.1组建并整合管理团队 在这个时期应组建并整合管理团队的关键成员。另外,要用大量时间与精力确定项目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与行为。一切工作以人员为中心展开,这表明项目组织中不仅需要优秀的管理,而且需要人才,特别是在大型项目中位于项目管理梯队上层、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士。 1.2阐明项目的理念或者方向 项目组织中的领导者应该阐明项目的理念或者方向,这种理念可能包含在项目经济性目标之外更高的目标,真正的领导者在实施所提出的理念时也会认真思考并采取关键的行动。领导者的行为应真正符合他们所倡导的理念。 1.3项目谈判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 定义 软件生命周期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周期都有确定的任务,并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提交给下一个周期作为继续工作的依据。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的开发不再只单单强调“编码”,而是概括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软件工程要求每一周期工作的开始只能必须是建立在前一个周期结果“正确”前提上的延续;因此,每一周期都是按“活动-结果-审核-再活动-直至结果正确”循环往复进展的。 阶段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

制和管理。可以将软件生命周期概括为软件计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阶段、软件设计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软件编码阶段、软件测试阶段和软件运行与维护阶段。软件计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需求分析阶段: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是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阶段,能够为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件设计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软件编码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软件测试阶段: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软件运行和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模型分类 从概念提出的那一刻开始,软件产品就进入了软件生命周期。在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及文档完整版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及文 档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软件开发,同任何事物一样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结束等阶段,称之为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通常,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维护等。 1)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这个阶段主要确定软件开发的目标及其可行性,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解决问题需要的费用、资源、时间。要进行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该阶段产生的文档主要有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般很少需要)和项目开发计划。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明确软件系统要做什么,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数据、和界面等要求。 该阶段产生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 3)设计 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明确软件系统由那些模块组成,这些模块的层次结构、调用关系以及模块的功能,同时确定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 详细设计是对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地、结构化的过程描述,既该模块的控制结构或者说逻辑结构。 该阶段产生的文档有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接口设计、详细设计说明书等。4)编码 编码就是把模块的控制结构转化为程序代码,该阶段需要编码规范。 5)测试 测试是为了保证软件质量,该阶段产生的文档主要有软件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软件测试报告。 6)发布与维护 发布就是完成软件开关并已开发的软件系统安装到客户的服务器上,维护是为客户提供培训、故障排除以及所需的软件升级。 该阶段产生的文档主要有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用户手册、应用软件清单、源代码清单、维护文档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和衰亡的生存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而每个时期又有所要完成的不同的基本任务。 软件定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通俗的讲就是做此项目的主要功能及可行性报告等。比如说网上选课系统,在软件定义阶段,要确定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管理员管理课程、教师、学生的增删改查和对教师、学生的权限授予等功能,教师对自己信息的修改和对自己课程的上传、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学生对课程的选择、退选及查询等功能。针对此项目,从技术、经济、法律、成本、可获得的效益、开发的进度做出一系列的估算,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 软件开发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完成此项目的过程,要解决每个构建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完成此工作的顺序。选择编写源程序的开发工具,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代码。比如说网上选课系统,在软件开发阶段,我们确定先要进行管理员的模块编写,再进行教师模块的编写,进而进行学生模块的编写,另外也要确定是运用某种软件开发工具,如java、C语言等进行模块的开发等。 运行维护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使软件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通常包括: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在此阶段主要是把前期的各个模块组装起来进行测试,保证按需求分析的要求完成软件功能的测试并对此进行确认,交与开发方运行测试。比如网上选课系统,在运行维护阶段,要对前期的管理员、教师、学生这三个模块进行组合,并按照需求分析的功能进行核对,有不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处进行修改,直到完全符合并测试成功,交与开发方测试及运用。 软件的生命周期是一个耗时长的工程。在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的3个时期中,各个阶段又有着其不同的基本任务: 一、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研究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从开发的技术、成本、效益等各个方面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1)

软件生命周期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周期都有确定的任务,并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提交给下一个周期作为继续工作的依据。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的开发不再只单单强调“编码”,而是概括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软件工程要求每一周期工作的开始只能必须是建立在前一个周期结果“正确”前提上的延续;因此,每一周期都是按“活动──结果──审核──再活动──直至结果正确”循环往复进展的。 软件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2、需求分析 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做得好,将为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同样需求也是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因此我们必须制定需求变更计划来应付这种变化,以保护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软件设计 此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好的软件设计将为软件程序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程序编码 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5、软件测试 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整个测试过程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以减少测试的随意性。

软件生命周期管理

软件生命周期(SDLC,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七个阶段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 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启动、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活动,可以将这些活动以适当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阶段去完成。 可行性分析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主要交付物有《项目规划书》、《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会、人员到位,初步分工、搭建开发环境、准备项目管理工具。 项目管理工具:可采用Project和JIRA结合管理。 Microsoft Project (或MSP)是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通用的项目管理工具软件,凝集了许多成熟的项目管理现代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实现时间、资源、成本的计划、控制。 JIRA是集项目计划、任务分配、需求管理、错误跟踪于一体的商业软件。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的图示例

软件工程中的图 软件工程导论中一般把软件的开发分为八个阶段: 1.问题定义 2.可行性研究 3.需求分析 4.总体设计(概要设计) 5.详细设计 6.编码和单元测试 7.综合测试 8.软件维护 下面我们就说说各个阶段中与图的难解难分。 1. 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阶段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定义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户要实现哪些功 能。 2.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是看是否有一种使其在最小的代价,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图形工具。 2.1 系统流程图 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系统物理模型的一种传统工具。它是表达数据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是对数据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它是物理数据流图而不是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形象的呈现了软件的功能,即使不懂软件的人也可以轻松的看懂,可以说它是软件设计师与用户之间沟通、交流的有效工具。

2.2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是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如果说系统流程图能让用户更好的明白系统的功能,那么数据流图则让用户更加明白系统的工作原理。 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 数据流图的使用例子:

2.3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就是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可以说就是对上面提到的数据流图中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数据字典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软件的分析与设计阶段方便我们查阅不甚了解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3.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比如用户对系统的要求,确定目标系统所有的功能,确定系统运行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系统性能要求,出错处理要求,接口需求,验证软件需求等等。 3.1 E-R图 E-r图的主要作用就是把用户的数据要求用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

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情况

一、软件开发 二、测试配置管理 1.概述 软件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通过对本软件的测试,尽可能的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借以减少系统内部各模块的逻辑,功能上的缺陷和错误,保证每个单元能正确地实现其预期的功能。检测和排除子系统(或系统)结构或相应程序结构上的错误,使所有的系统单元配合合适,整体的性能和功能完整。并且使组装好的软件的功能与用户要求一致。 2.测试资源和环境 2.1硬件配置 2.2软件配置 3.测试策略 系统测试类型及各种测试类型所采用的方法、工具等介绍如下: 功能测试

用户界面(UI)测试 性能测试 安全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

回归测试 4.测试实施阶段 5.测试通过标准 系统无业务逻辑错误和二级的BUG。经确定的所有缺陷都已得到了商定的解决结果。所设计的测试用例已全部重新执行,已知的所有缺陷都已按照商定的方式进行了处理,而且没有发现新的缺陷。 注:缺陷的严重等级说明: A: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错误; B:功能方面一般缺陷,影响系统运行;

C:不影响运行但必须修改; D:合理化建议。 6.测试用例模板 7.测试进度 三、负责部门职能和角色 1、项目经理任命 项目经理对该项目的施工管理全面负责。 2、主要参与人员 主要参与人员为: 3、人员组织计划表

四、软件开发管理制度 1 总则 ●为规范自有软件研发以及外包软件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软件研发与管理。 ●本制度中软件开发指新系统开发和现有系统重大改造。 ●软件开发遵循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项目管理涉及立项管理、项目计划和监控、配置管理、合作开发管理和结项管理。软件工程涉及需求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用户接受测试、试运行、系统验收、系统上线和数据迁移。 ●除特别指定,本制度中项目组包括业务组(或需求提出组)、IT组(可能包括网络管理员和合作开发商)。 2 立项管理 ●提出开发需求的信息技术部门参与公司层面立项,进行立项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编写《立项分析报告》(附件一),开展前期筹备工作。《立项分析报告》应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应用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将《立项分析报告》上交公司总裁室进行立项审批,以保证系统项目与公司整体策略相一致。 ●《立项分析报告》得到批准后,成立项目组(如果是外包开发,则成立外包商项目组;如果是合作开发,则与外包商共同成立合作开发项目组,以下统称“项目组”),项目组应包括业务组(由公司相关业务部门组成)和IT组(自行开发为办公室网络管理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

文档编号:日期: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

1前言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从产生、投入使用到被淘汰的全过程。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初期,人们把软件开发简单地理解为编写程序。随着软件复杂性的增长,人们认识到软件开发活动应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若干个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以适当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阶段中去完成。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比较常见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和螺旋模型等。 1.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档规定了<组织>适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作为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计划时根据项目需求、复杂程度、进度要求等项目特点确定采用何种开发过程的依据。如果确定的生命周期模型不在本文档中规定的范围内,必须经过SEPG和高层经理的审批才能使用。 本文档适用于<组织>的所有软件项目。 1.2缩略语 SPP 软件项目计划 SPTO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 SQA 软件质量保证 SCM 软件配置管理 SOW 工作说明书 WBS 工作分解结构 SRS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3参考文献 《CMM 1.1》。 2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最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它的各个阶段是按线性序列组织的。开发过程中的阶段划分为项目策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软件集成和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和安装等(图1)。尽管开发过程中定义了各个阶段的顺序,但这些阶段有时是相互交迭进行的,阶段间的依赖性由入口准则来确定。

图1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的每个阶段均具有以下特征: ●从上一阶段接受本阶段工作的对象,作为输入; ●对上述输入实施本阶段的活动; ●给出本阶段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传入下一阶段; ●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评审,如果本阶段工作得到确认,那么继续下阶段工作,否则返 回前一阶段,甚至更前阶段。 瀑布模型为软件开发与维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根据这一管理模式制订开发计划、进行成本预算、组织开发人员,以阶段评审和文档控制为手段有效地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指导,从而保证了软件产品的质量。 ●优点:近30年来之所以广为流行,是因为它在支持开发结构化软件、控制软件的 开发复杂度、促进软件开发工程化方面起着显著作用。 ●缺点:缺乏灵活性,无法通过开发活动澄清本来不够确切的软件需求。这些问题可 能导致开发出的软件并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软件,并且这一点在开发过程完成后才 有所察觉。 2.1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是每个项目的初始阶段,目的是为开发过程和过程管理做好必要的准备。项目策划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进行估计和制定管理项目的计划。

1软件生命周期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主要介绍软件的生命周期和软件的设计模型。 国标(GB8566-88)中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 这里出现了一个面试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测试阶段的问题,测试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软件设计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开发、增量与递归模型、螺旋模型。 1)瀑布模型:1970年由W.Royce提出,其开发过程依照固定顺序进行,各阶段的任务与工作结果。该模型严格规定了各阶段的任务,上一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此模型适用于用户需求明确、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工程管理严格的场合使用。缺点是由于任务顺序固定,软件研制周期长,前一阶段工作中造成的差错越到后期越大,纠正的代价也就越高。

2)快速原型就是先用相对少的成本,较短的周期开发一个简单的、但可以运行的系统原型向用户演示或让用户试用,以便及早澄清并检验一些主要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实际的软件系统。 快速原型模型主要有三种类型:探索型原型、实验型原型和演化型原型。探索型主要用于开发需求的阶段,目的是弄清用户的原型。实验型原型主要用于设计阶段,目的是考核实现方案是否合适,能否实现。演化型模型主要用于及早的向用户提交一个原型,得到用户认可后不断的修改演化成最终的软件系统。 快速原型的开发步骤:先快速分析需求,然后构造原型,之后是运行原型和评价原型,最后就是修改原型。 3)迭代模型:所有的阶段都能够细分为迭代,每一次的迭代都会产生一个能够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 4)螺旋模型: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也称生存周期,指软件产品从提出、产生、发展到成熟,直至衰亡的整个时间段。软件生命周期的组成阶段:1.软件定义阶段:做什么?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2.软件开发阶段:如何做?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3.运行维护阶段:纠错、适应性修改、增强性修改、预防性修改 神话2:如果未能按时完成计划,可以通过增加程序员而赶上进度。 不正确。软件开发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人多不见得力量大。如果给落后于计划的项目增添新人,可能会更加延误项目。因为新人会产生很多新的错误,使项目混乱,并且原有的开发人员向新人解释工作和交流思想都要花时间,使实际开发时间更少,所以制定恰如其分的项目计划是很重要的。 事实:软件开发并非如机器制造般的机械过程,人多 不见得力量大。 —新手会产生很多新的错误,使项目变得混乱。 —增加新人后,原有的开发者必须牺牲他本来的开发时间去培训新人,从而减少了本应用于高效开发的时间。 —问题:难道永不能增加人手吗? —不,人手可以增加,但只能是在计划周密、协调良好的情况下,千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增加人手。 神话2:虽然软件需求不断变更,但是因为软件是弹性的,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变更。 —事实:对需求把握得越准确,软件的修补就越少。有些需求在一开始时很难确定,有些需求的确在随时发生变化,但随变更引入的时机不同,变更所造成的影 响也不同。 —若需求变更提出得较早(如设计阶段),则该修改的成本较小。 —若设计框架已建立,或代码已开发,变更则可能会引起巨变。 神话3:对于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可执行程序是唯一可交付的工作成果。 —事实:除了可执行程序,模型、文档、计划等其他工 作产品也是必须的。 —面向开发者: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工作产品可为下一阶段 的生产服务。 —面向最终的用户:相关文档可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当追求开发速度超过了产品的质量,可能会导致许多缺陷,该软件可能需要更多的测试,设计和实施工作。 需求定义的不清楚,可能需要不断地改变。 半调子和速度过快开发都可能导致无法检测到重大的风险。 质量太差可能导致过多的质量问题和频繁的返工。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团队开发是常见的操作方式。开发软件是一项相当复杂和繁琐的过程,需要有非常精密的思维才可以完成。之所以要在这个过程中提倡团队开发,主要原因有:

软件生命周期74017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软件测试是一个系列过程活动,包括软件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计划 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执行测试 因此,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过程。在软件项目的每 一个阶段都要进行不同目的和内容的测试活动,以保证各个阶段的正确性。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软件代码,还包括软件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应该是交互进行的,例如,单元编码需要单元 测试,模块组合阶段需要集成测试。如果等到软件编码结束后才进行测试,那么,测试的时间将会很短,测试的覆盖面将很不全面,测试的效 果也将大打折扣。更严重的是如果此时发现了软件需求阶段或概要设计 阶段的错误,如果要修复该类错误,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因为从根本上讲,软件测试不可能发现全部的错误。从软件开发的 角度看,软件的高质量不是软件测试人员测出来的,是靠软件生命周期 的各个过程中设计出来的。出现软件错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人 的责任,有些错误的产生可能不是技术原因,可能来自于混乱的项目管理。应该分析软件项目的各个过程,从过程改进方面寻找产生错误的原 因和改进的措施。 开发和测试是相辅相成的过程,需要软件测试人员、程序员和系统 分析师等保持密切的联系,需要更多的交流和协调,以便提高测试效率。另外,对于单元测试主要应该由程序员完成,必要时测试人员可以帮助 设计测试样例。对于测试中发现的软件错误,很多需要程序员通过修改 编码才能修复。程序员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分析软件错误的类型、数量, 找出产生错误的位置和原因,以便在今后的编程中避免同样的错误,积 累编程经验,提高编程能力。

这是不重视软件测试的表现,也是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混乱的表现,必然会降低软件测试的质量。一个软件项目的顺利实现需要有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其中包括合理的测试计划,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要有风险分析和相应的对策,不要因为开发进度的延期而简单的缩短测试时间、人力和资源。因为缩短测试时间带来的测试不完整,对项目质量的下降引起的潜在风险,往往造成更大的浪费。克服这种现象的最好办法是加强软件过程的计划和控制,包括软件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度量和测试控制。 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它是帮助识别开发完成(中间或最终的版本)的计算机软件(整体或部分)的正确度(correctness) 、完全度(completeness)和质量(quality)的软件过程;是SQA(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的重要子域。 Grenford 曾对软件测试的目的提出过以下观点: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然而,这种观点指出测试是以查找错误为中心,而不是为了演示软件的正确功能.但是只从字面意思理解,可能会产生误导,认为发现错误是软件测试的唯一目的,查找不出错误的测试就是没有价值的测试,实际上并非如此! (1)测试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出错误.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发生趋势,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 发现当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缺陷,以便及时改进;

软件工程的概念、目标及生命周期

软件工程的概念、目标及生命周期 软件工程 认真研究和分析了软件危机背后的真正原因,便开始探索用工程的方法进行软件生产的可能性,即用现代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管理和维护。于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新领域——软件工程诞生了。 软件工程的概念 软件工程的定义有许多,下面给出两个典型的定义。

1968年秋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举行的国际会议上首次给出了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为了经济地获得能够在实际机器上高效运行的可靠软件而建立和使用的一系列好的工程化原则。 1993年《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erminology》给出了一个更全面的定义:软件工程是,①将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应用到软件上。②对①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从软件工程的定义可以看出,软件工程不仅强调软件开发技术的研究,还包括软件项目管理。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软件开发项目的失败,并不是由于软件开发技术方面的原因。它们的失败是由于不适当的管理造成的。遗憾的是,尽管人们对软件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软件管理方面的进步远比在设计方法学和实现方法学上的进步小。 此外,软件工程是将工程的思想应用于软件领域。与一切工程领域一样,软件工程师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从已有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中选择最适宜的,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软件工程的目标 软件工程的目标就是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经过时间检验证明正确的管理方法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生产率,也就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最终实现软件生产自动化。通常质量和生产率是一对矛盾,但这两者又都是软件开发追求的目标。因此,好的软件工程方法要能同时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率。 概括地说,软件工程就是要解决软件危机问题,具体到当前软件工程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1.遗留系统带来的挑战

软件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当一个软件产品在没有规格说明或主要设计的情况下被开发时,开发者往往不得不重新对产品编码多次直到他们得到正确稳定的产品。这种开发模型就是编码-修 补模型。 开发者们首先开发出一个产品的最初版本给客户验收,然后开发团队开发一个新的版本再次给客户验收。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客户感觉产品满意为止。 这种开发模型有几个缺点。最重要的缺点是存在于需求,设计和实现中的错误要到整个产品被构建出来后才能被发现。如果因为客户的验收,已经完成的模块需要重大的改变,那么整个开发的时间和花费将会大得多。编码-修补模型对于大于 100行代码的软件系统来说是个很坏的选择。另一个缺点就是这种模型开发出来的 产品很难去理解和维护,因为他们缺乏任何需求和设计文档。 因为这种模型没有包括编码前的开发阶段,所以它不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模型。然而在某些场合这种简单的方式非常有用。对于需求非常简单和容易明白,软件期望的功能行为容易定义,实现的成功或失败容易检验的工程可以使用这种模型。 瀑布模型 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唯一被广泛接受的模型就是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包括了全部的开发阶段(需求,规格说明,设计,实现,集成,操作和维护)。这些阶段被安排成一定的顺序。当每个阶段完成了,它将被检验和测试,也就是说每个阶段在被认为完成之前必须由软件质量保证小组认可。 瀑布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它支持下一个阶段到上一阶段的反馈。假如,原是设计阶段的一个错误在实现阶段被发现。在瀑布模型中,设计所需的改变被输入设计阶段的第二次迭代,在工作继续之前这些改变需要被调整和经历一个额外的检验步骤。所有后继的阶段必须适应设计的改变。 一个正式反馈机制的出现保证了开发周期中的调整可以在最小破坏的范围内得到解决。然而瀑布模型有个重要的潜在缺陷。这种模型依赖详细的文档同客户关于软件的需求功能达成一致意见。因为它需要技术能力去明白详细的软件规约,可能会出现客户与开发者对软件理解不同的风险。这会导致开发者开发出的软件满足了规格说明,但是那不是客户所期望的。 快速原型模型 瀑布模型假设大多数,并不是所有的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发生在代码编码和模块测试之前。这个假设当客户缺少技术知识,不能写出一份详细的需求清单或者不能完全参与到需求分析过程时就没有作用了。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创建一个软件系统原型。它可能包括期望功能或用户界面的一个子集,但是它可能在范畴,健壮性,性能和平台方面受限。 快速原型的优点是它可以使用户集中精力参与到需求的讨论中来。即使客户缺乏技术知识用软件工程术语来描述需求,客户也能够谈论用户界面,它是怎么样组织的,它提供了什么功能等等。如果开发者能够创建一个将要被开发系统的工作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知识点归纳

一、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淘汰的全过程。 1.软件定义期 是软件项目的早期阶段,主要由软件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合作,针对有待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规划和规格描述,确定软件是什么,为今后的软件开发做准备。这个时期往往需要分阶段地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软件任务立项 软件项目往往开始于任务立项,并需要以“立项申请报告”的形式针对项目的名称、性质、目标、意义和规模等做出回答,以此获得对准备着手开发的软件系统的最高层描述。 2)项目可行性分析 软件任务立项报告批准后,接着需要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针对准备进行的软件项目进行的可行性风险评估。因此,需要对准备开发的软件系统提出高层模型,并根据高层模型的特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这三个方面,以“可行性报告”的形式,决定项目是否继续进行下去。 3)制定项目计划 确定项目可以进行后,需要针对项目的开展,从人员、组织、进度、资金、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以“项目计划”的形式提交书面报告。 4)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规格描述的具体化与细节化,是软件定义时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求分析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基本依据,从功能、性能、数据、操作等多个方面,对软件系统给出完整、准确、具体的描述,用于确定软件规格。其结果将以“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形式提交。 注:在软件项目进行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从软件定义到软件开发的最关键步骤,其结论不仅是今后软件开发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今后用户对软件产品进行验收的基本依据。 2.软件开发期 在对软件规格完成定义以后,可以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对软件实施开发,并由此制作出软件产品。这个时期需要分阶段地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软件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针对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用于从总体上对软件的构造、接口、全局数据结构和数据环境等给出设计说明,并以“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形式提交书面报告,其结果将成为详细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基本依据。 注:模块是概要设计时构造软件的基本元素,因此,概要设计中软件也就主要体现在模块的构成与模块接口两个方面。结构化设计中的函数、过程,面向对象设计中的类、对象,都是模块。概要设计时并不需要说明模块的内部细节,但需要进行全部的有关它们构造的定义,包括功能特征、数据特征和接口等。在进行概要设计时,模块的独立性是一个有关质量的重要技术性指标,可以使用模块的内聚、耦合这两个定性参数对模块独立性进行度量。 2)软件详细设计 设计工作的第二步是详细设计,它以概要设计为依据,用于确定软件结构中每个模块的内部细节,为编写程序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OPD-3-0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本资料仅供内部使用!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东南融通集团
2006 年 4 月 30 日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文件编号:OPD-3-01
版本:B
修改记录
制定日期 2006/3/1 生效日期 2006/4/30 制定 / 修订 内容摘要 制定和发布 页数 11 版本 B 拟稿 EPG 审查 蔡志评 批准 阮赐杰


1 2 3

目的 ................................................................................................................................................................ 1 范围 ................................................................................................................................................................ 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 1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标准 V-瀑布生命周期(SVW)......................................................................................................... 2 V-瀑布生命周期 为关键产品(VC)................................................................................................... 3 阶段 V-瀑布生命周期 (V4) .......................................................................................................... 5 阶段 V-瀑布生命周期 (V3) ......................................................................................................... 6 编码和修正生命周期 (C&F)..................................................................................................... 7 阶段交付模型................................................................................................................................ 8 交叠瀑布模型................................................................................................................................ 9
东南融通集团 版权所有
目录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