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与仪器解析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检测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检测方法一、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等。
二、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利用电场对带电分子的迁移作用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电泳法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血红蛋白分离,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检测复杂混合物中单个组分的方法。
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利用不同的色谱柱和洗脱液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血红蛋白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四、酶法酶法是一种利用酶促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酶法可以利用特定的酶将糖化血红蛋白分解成可测定的产物,然后通过检测这些产物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操作复杂,需要特殊的酶和底物。
五、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亲和色谱法可以利用特定的亲和柱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血红蛋白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特异性强等优点,但需要特殊的亲和柱和检测器。
六、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剂对带电分子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中,离子交换色谱法可以利用特定的离子交换柱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血红蛋白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七、荧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发出荧光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参数

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参数一、技术经济指标1、检测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主要检测项目:HbA1c、HbA1、HbF等。
3、进样方式:样品杯或管自动进样,或试管穿刺式自动进样。
4、样本:样本无需预处理,全血或溶血模式。
5、分析时间:每个样品小于3分钟。
6、可读最小值:0.1%。
7、耗材:层析柱经久耐用、更换简单。
提供消耗品优惠价格。
8、数据输出:主机操作界面中英文均可,主机至少可以储存100个检测结果。
报告软件要求中文,有报告信息输入、检测数据统计查询等功能。
有网络接口,支持外接条码扫描仪,具备联网功能。
9、系统:全自动控制,有自动维护、自动报警和错误提示功能。
10、校准和质控:能够自动校准,可做第三方质控品,并保存质控图。
11、配备品牌电脑一台、品牌激光打印机一台。
二、设备产地:国外三、参考品牌及型号:无四、资质要求:4.1投标人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持有合法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2投标人需具有所投品牌产品售后服务的能力和资质,参与竞价时必须上传所投品牌生产厂家出具的项目授权书(提供原件备查),需在安徽设有售后服务点。
4.3投标人需按国家规定提供有关的进口许可证明。
五、服务要求:5.1中标人负责设备现场安装及调试。
5.2设备安装时,现场必须提供免费培训直至能完全独立操作。
5.3交货时必须提供由生产厂家出具设备的售后服务承诺书及原厂证明。
5.4对所提供的设备主机免费保修二年。
厂家负责售后服务,定期巡访,工作日仪器硬软件故障即时响应。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糖结合的血红蛋白(HbA1c)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糖 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正常成人体内的血红蛋白
Hb
成人 Hb
HbA (ßß)
97%
HbA2 ()
2.5%
HbF ()
0.5%
胎儿 Hb
未糖化 HbA0
94%
A1a 和 A1b 含量极低
HbA1a
HbA1
6%
HbA1b
糖化
80%
HbA1c
- 主要的糖化血红蛋白 -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HbA1c的临床应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主要有三方面
糖尿病的诊断
监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的控制状况 HbA1C的监测目的在于消除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的影响。 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对于非重度溶血标本,可进行测定。 HPLC分析图中可出现 变性峰形。
存在未检出结果的情况 贫血患者当Hb浓度太低时<65g左右,低于最低检出量, 可采取低速离心后适当弃去部分血浆调节Hb浓度至正常水 平。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糖化血红蛋白基础以及仪器

采血时的血糖值 储存尿的这段时间的平均值
白蛋白的寿命 17天
2-3周的平均血糖值
血红蛋白的寿命120天
1-2个月的平均血糖值
现在
反映血糖期间
过去
胰岛素功能测定试验
胰岛素产生的场所
– 胰脏 胰岛 β细胞
胰岛素释放试验
进餐和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
问题
7 4 2.2 45%
8 6 4 2 0 5
8 4.5 43%
2.5
6 7 8 9 10 11 12 13
HbA1c(%)
DCCT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强化胰岛素疗法
HbA1c值平均控制在7%以下,视网膜,肾病的发病, 发展明显下降。
HbA1c
葡萄糖耐受性试验(OGTT)
如何判断结果 空腹时 饭后2小时后 – 正 常: <6.1 and <7.7 mmol/l – 糖尿病: ≧7 or ≧11 mmol/l – 临界型: 不属于以上的范围
75g OGTT结果
600
①正常型 ②境界型 ③糖尿病型 < 120mg/dl ④ 120 - 139 ⑤ 140 - 159 ⑥ 160 - 179 ⑦ 180 - 199 ⑧ 200 - 249 ⑨ 250 - 299 ⑩ > 300
DCCT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300
1天血糖值的变动 传统疗法
毛细血管葡萄糖(mg/dl)
250
200
强化疗法
150
100
早餐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体金法检测原理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体金法检测原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体金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它通过利用胶体金技术与抗-HbA1c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该检测方法的原理如下:首先,将待测血清样品与标记有胶体金颗粒的抗-HbA1c抗体共同孵育,使抗-HbA1c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
然后,通过离心或其他方式将胶体金颗粒与未结合的抗体分离。
最后,用适当的方法测量胶体金颗粒的沉淀或溶解情况,通过胶体金颗粒的聚集程度或颜色变化来反映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
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基于胶体金颗粒的物理性质和抗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
胶体金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的稳定性,能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当糖化血红蛋白存在于样品中时,抗-HbA1c 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胶体金颗粒的聚集或沉淀。
聚集程度或颜色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通过测量胶体金颗粒的沉淀或溶解情况来间接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体金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准确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
其次,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靠,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和现场检测。
此外,该方法不受其他血红蛋白变异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体金法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血糖控制监测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体金法的结果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
例如,血红蛋白的突变或异常形式可能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
此外,其他疾病、药物或生理状态的影响也可能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异常。
因此,在使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体金法前,需要了解样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并进行适当的校正和解释。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体金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基于胶体金颗粒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分析原理和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
• 4%~6%: 血糖控制正常。 • 6%~7%: 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 7%~8%: 血糖控制普通。 • 8%~9%: 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
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改疗方 案。
• >9%: 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危
险原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 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 合并症。
合物形式存在, 人类血液中蛋白质有上千种,
只有把混在一起被测蛋白分离出来, 才能准
确测定;在HbAlc测定时, 能够经过高精度
HPLC, 将HbAlc从Hb中分离出来, 从而得
到准确数值。
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分析原理和意义
第7页
使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HPLC来测定 HbAlC百分含量当前被认为是分析HbAlC 金标准。采取HPLC方法工作全自动糖化血 红蛋白分析仪器, 以其快速、简便、精巧、 准确等特点, 受到越来越多用户欢迎。
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尔/升之间,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6.5%以下, 才能到达理想控制目标, 即不但要控制基础状 态下空腹高血糖, 还要控制负荷状态餐后高血糖, 这两个血 糖都控制好了, 糖化血红蛋白才能降到理想水平, 进而延缓 解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分析原理和意义
第14页
改疗方案。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糖化血红
蛋白均在6%~7%, 而最近一次为8.2%, 这表 明以往治疗方案已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需要重 新调整方案。相反, 假如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红 蛋白对应预测值, 甚至到达正常标准, 则显示近期 血糖控制良好, 治疗对症。
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分析原理和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仪器,可实现对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准确测量。
它主要通过光学或化学方法进行测定,具有样本消耗少、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可靠等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离子交换色谱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成分分离,然后用吸收光谱法测量血红蛋白的吸收强度来计算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
免疫测定法则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来实现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免疫比浊法、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发光法等。
免疫测定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但可能受到其他成分的干扰,需要校正以提高准确性。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用于糖尿病的初次诊断和筛查,通过测量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准确判断是否为糖尿病患者。
其次,它还用于血糖控制的监测,通过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还常用于评估糖尿病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中。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新的仪器采用更先进的光学、电化学和生物技术,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可靠。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
其次,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样本处理和操作流程也得到了优化。
新的仪器可以自动完成样本加标、混匀、进样等操作,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一些仪器还具备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便携性也得到了改善。
传统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体积较大,不易携带,限制了其在临床检测和家庭自测中的应用。
而现在一些小型便携式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些仪器体积小巧,重量轻,方便携带和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检测。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中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方法,常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监测。
常见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包括: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将血液样本经过制备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通过检测血红蛋白A1c(HbA1c)的比例来评估平均血糖水平。
2. 免疫测定法:利用特异性抗体识别和结合HbA1c,测定血液中HbA1c的浓度。
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包括免疫凝集法、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放射法等。
3. 整体反应液层析法(TOSOH G8):采用高性能层析技术分离并测定血液中HbA1c的浓度。
这些方法的原理基本相同,通过测定HbA1c的浓度来评估血液中的平均血糖水平,一般以百分比(%)表示,正常血糖控制下HbA1c的水平在4%到5.6%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
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
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
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 HbA1c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
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 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
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 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 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1.3.1 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 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 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 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
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1.5 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1.6 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1.7 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2 临床常用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方法2.1 乳胶凝集反应法乳胶凝集反应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直接测定总血红蛋白Hb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含量。
目前有国内外几家厂商可以提供HbA1c测定的试剂盒。
这种免疫反应是由被测血样品中的总Hb和HbA1c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而形成凝集,凝集量随HbA1c浓度的大小而变化。
使用生化分析仪器来进行比浊测定HbA1c的浓度,采用终点法,生化仪通过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可直接反映出凝集量的多少;推算出HbA1c占Hb的百分含量,测定时,仪器多采用660nm单色光做主波长,800nm单色光做副波长,通过标准曲线得出实测值。
由于这种试验其标准曲线是非线性的,所以在测定前,首先用随试剂盒一起带有的5种不同浓度的定标液,做出5点非线性标准曲线。
曲线和数值存在生化仪的贮存器中,测定样品时,实测出的吸光度值A与标准曲线比较,由仪器CPU求出实测样品中的HbA1c百分含量。
乳胶凝集反应法测定HbA1c简便、不用增加仪器,可直接用自动生化分析对样品进行快速测定。
该方法也可以用手工的方法,在酶标仪进行测定,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
但是乳胶凝集反应法其准确性和重复性均有欠缺。
2.2 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使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HPLC(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来测定HbA1c 的百分含量目前被认为是分析HbA1c的金标准。
采用HPLC方法工作的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器,以其快速、简便、精巧、准确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色谱分析是一类利用混合物的各组分在不同相上的分配差别,在两相物质相对运动过程中,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份分离开的一种分析技术。
液相色谱是以液体或固体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液动相的色谱法的总称。
色谱法又叫色层或层析,这一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生物活性物质是以混合物形式存在,人类血液中的蛋白质有上千种,只有把混在一起的被测蛋白分离出来,才能准确测定;在HbA1c的测定时,可以通过高精度HPLC,将HbA1c从Hb中分离出来,才能得到准确的数值。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活性物质的分离主要应用的是液相柱色谱。
这种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叶,俄国化学家茨维特把植物色素混合液置于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顶端,用石油醚洗脱后,在玻璃柱上出现了几组颜色不同的色带,这些色带随着不断的洗脱,越分越开,先后从玻璃柱下端流出,茨维特把这样一种用流体洗脱色素混合液,使之通过碳酸钙做固定相从而实现分离的技术,起名叫“色谱法”。
这种方法被推广用于分离许多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被分离物质已和颜色无关了,但“色谱”分析的名称仍沿用至今。
当然更贴切的名称应该叫“层析法”。
早期的“色谱柱”体积大,做固定相的物质颗粒大,分离时需要大量的洗脱液。
并且洗脱液靠重力流动,分离时间长,效率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人们研制出新型液相柱,同时采用高压输液泵自柱上端为洗脱液加压,大大加速了洗脱液的流速,开发出相应的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新的分析仪器—高压液相色谱仪在70年代诞生,很快就占领了分析化学的舞台。
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HPLC技术由于对被测物活性影响小,几乎可以测定生物医学中所有的非发挥性物质,如近年来利用离子交换HPLC法测定血液中的HbA1c的百分含量,被认为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
3 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采用离子交换HPLC法测定HbA1c。
离子交换HPLC法,是利用能交换离子的材料为固定相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
仪器使用阳离子交换柱进行HbA1c的百分比测定;当一定量的全血样品被取样针吸入到进样装置内,在稀释部分被溶血,释放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并由稀释液稀释,稀释好的已经溶血的样品,由高压泵注入离子交换柱。
柱内的固定相是最新开发的非多孔性,不溶和可渗透的交联高聚物,上面分布固定的带电荷基团和能游动的配衡离子;样品通过过滤器从交换柱顶端加入后,由三种不同浓度的盐洗脱缓冲液(流动相)洗脱,使样品向下移动。
此时溶液中所含血红蛋白(Hb)的各种组份即与固定相上能移动的离子进行交换,样品中的血红蛋白多种组分在固定相上连续进行可逆的交换吸着和解吸作用,而3种不同离子浓度的盐液,形成线性梯度洗脱,洗脱液No1叫起始缓冲液,含低离子浓度的盐,洗脱液No2、No3缓冲液,其离子浓度依次增高很多,这种流动相离子浓度的改变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前面洗脱出来的组分分离效果好,色谱峰很窄,后面组分也能在很短时间内洗脱出来,大大缩短了分离时间;所以全自动血红蛋白分析仪,在1分多钟内、Hb中的多种成份被分离成6个部分,其中的HbA1c、HbF、HbA1被有效、精确的分离;由交换柱流出的Hb成分到达仪器的检测器,检测器内装有发射单色光的发光二极管,通过双波长可见光比色法测定HbA1c、HbF、HbA1三个参数。
仪器的检测器检测出分离后HbA1c、HbF、HbA1组分的吸光度值,与HbA1c标准品吸光度值比较,分析计算出结果,最后以百分率表示的Hb组分结果与色谱图一起打印出来。
离子交换柱HPLC法对全血直接测定HbA1c,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可以小于1%(CV < 1%),结果精确,HbA1c检测结果不受存在的变异型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糖尿病人的监控。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不同的测定方法与正常值之间的关联!由于现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不同,标注的正常值也不同,不光患者糊涂,临床工作中也不方便。
现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有5种:(1)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金标准;(2)电泳法;(3)微柱法;(4)亲和层析法;(5)免疫法。
比如我们医院以前用的是免疫法,正常值是5%-7%,现在用的是微离子柱层析法(机器型号是DREW DS5),正常值是6%-8%,请教大家这些不同的测定方法得到的测量值之间是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国际上有没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统一标准(测量方法及测量值)。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GHB)实验通常是检测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经缓慢过程且非酶促反应所形成的稳定部分,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积累并持续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
由于红细胞允许葡萄糖自由渗透,血液样本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应过去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GHB检测用于常规实验室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且稳定发展至今,成为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的GHB 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基于GHB与非GHB的电荷不同,如离子交换色谱、电泳和等电聚焦方法;另一类方法基于血红蛋白上糖化基团的结构特点,如亲和层析和免疫实验,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临床实验室而言,尚无“最佳”方法可以选择。
虽然方法不同,结果的表示不同,但在正确操作和解释的情况下,方法间可以有较好的相关性,并能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
目前在美国进行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DCCT),表明了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发展和合并症与血糖控制的密切关系,及血浆葡萄糖水平与HbA1c水平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建议,指明测定HbA1c重要性,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应用DCCT的结果治疗糖尿病人,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在1993年成立分委会进行GHB测定的标准化工作,使不同实验室(方法)的结果可溯源至DCCT的参考结果。
标准化工作由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 NGSP)指导委员会于1996年完成。
这一工作使得美国临床实验室间GHB测定的结果有了大的变化:2000年,90%实验室以HbA1c报告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所有参加NGSP活动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室间C小于5%,HbA1c 结果与靶值的偏差小于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