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变换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七章图形与变换

第七章图形与变换第二十四讲平移、旋转与对称【基础知识回顾】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2、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性质:⑴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⑵对应点连接被对称轴【名师提醒:1、轴对称是指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对称轴是而不是线段,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平移:⑴定义:在平面内,把某个图形沿着某个移动一定的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⑵性质:Ⅰ、平移不改变图形的与,即平移前后的图形Ⅱ、平移前后的图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名师提醒:平移作图的关键是确定平移的和】2、旋转:⑴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旋转一个,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点称为转动的称为旋转角⑵旋转的性质:Ⅰ、旋转前后的图形Ⅱ、旋转前后的两个圆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转角都【名师提醒:1、旋转作用的关键是确定、和,2、一个图形旋转一定角度后如果能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旋转对称图形】三、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中心对称: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0能与另一个图形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2、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着某点旋转后能与自身重合,这种图形叫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3、性质:在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且被平分【名师提醒:1、中心对称是指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等,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等3、所有的正n边形都是对称图形,且有条对称轴,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又是对称图形,4、注意圆形的各种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运用】【典型例题解析】1.已知点P(3,-1)关于y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a+b,1-b),则a b的值为.2.点P(2,-1)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3.在图示的方格纸中(1)作出△ABC关于MN对称的图形△A1B1C1;(2)说明△A2B2C2是由△A1B1C1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4.已知点P(3,2),则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P1的坐标是,点P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2的坐标是5.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6.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3,-2)B.(-3,2)C.(-3,-2)D.(2,-3)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那么平移后对应的点A′的坐标是()A.(-2,-3)B.(-2,6)C.(1,3)D.(-2,1)8.如图,将Rt△ABC(其中∠B=35°,∠C=90°)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等于()A.55°B.70°C.125°D.145°9.P是∠AOB内一点,分别作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OP1、OP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OP1⊥OP B.OP1=OP2C.OP1⊥OP2且OP1=OP2D.OP1≠OP2 10.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是.11.夏季荷花盛开,为了便于游客领略“人从桥上过,如在河中行”的美好意境,某景点拟在如图所示的矩形荷塘上架设小桥.若荷塘周长为280m,且桥宽忽略不计,则小桥总长为m.12.如图,在直角△OAB中,∠AOB=30°,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100°得到△OA1B1,则∠A1OB= °.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在DC边上且DP=1,点Q是AC上一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为.14.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2,BC=5,点E在AB上,将△DA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A′处,则AE的长为.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2,4),请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A1的坐标.(2)画出△A1B1C1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A2B2C2,并写出点A2的坐标.第二十五讲相似图形(一):【知识梳理】1.比例基本性质及运用(1)线段比的含义: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得两条线段a、b的长度分别为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m:n,或写成a m=b n,和数的一样,两条线段的比a、b中,a叫做比的前项 b叫做比的后项.注意:①针对两条线段;②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相同,但与所采用的单位无关;③其比值为一个不带单位的正数.(2)线段成比例及有关概念的意义: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已知四条线段a、b、c、d,如果a c=b d或a:b=c:d,那么a、b、c、d叫做成比例的项,线段a、d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d叫做比例内项,线段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当比例内项相同时,即a bb c=或a:b=b:c,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和c的比例中项.(3)比例的性质,①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反之亦成立。
初中数学图与图形的变换精讲

图形与图形的变换1.图形的初步认识①掌握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②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③了解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④掌握比较角的大小,估计一个角的大小,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进行度、分、秒简单换算.⑤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⑥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⑦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了解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⑧掌握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⑨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和平行线的识别;了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掌握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⑩理解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掌握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2.轴对称①认识轴对称.②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③掌握能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④掌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指出对称轴.⑤掌握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及相关性质.⑥掌握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的设计.3.平移和旋转①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掌握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掌握选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②认识旋转(含中心对称);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③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④掌握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⑤掌握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四种关系形式.⑥掌握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⑦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课时分布】图形与图形的变换在第一轮复习时大约需要3个课时,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课时数内容1基本图形的认识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平移与旋转1图形与图形的变换单元测试与评析【知识回顾】1.知识脉络图形的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视图平面展开图点和线角相交线平行线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旋转对称中心对称2.基础知识(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2)视图有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左视图、右视图).(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5)平移的特征:①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连结对应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②对应角分别相等;③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6)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决定.(7)旋转的特征:①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②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相同的角度;③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3、能力要求例1选择、填空题(1)如图6-1,小军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将这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大致图形是·····································A.B.C .D .【分析】图形的旋转与展开.【解】D .(2)如图6-2,已知□ABCD 的对角线BD =4cm ,将□ABCD 绕其对称中心O 旋转180°,则点D 所转过的路径长为()A .4πcmB .3πcmC .2πcmD .πcm【分析】图形的旋转与圆弧问题结合.【解】C .(3)有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将其中一个始终保持不动,另一个矩形绕其对称中心O 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每次均旋转45 ,第1次旋转后得到图①,第2次旋转后得到图②……,则第10次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图①~图④中相同的是()A .图①B .图②C .图③D .图④【分析】图形的旋转与操作.【解】B .(4)如图6-3,在Rt △ABC 中,∠C =90°,AC =8,BC =6,ABCD 图6-3C’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6-2ABCDO图6-1(5)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则折痕BD的长为__________.【分析】图形的折叠与勾股定理应用.【解】35.(5)如图6-4,在68⨯的网格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中,⊙A 的半径为2个单位长度,⊙B 的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要使运动的⊙B 与静止的⊙A 内切,应将⊙B 由图示位置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分析】图形平移、圆的位置关系与发散思维结合【解】4或6(6)如图6-5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将ABC△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 重合,若=70A ︒∠,则1+2∠∠=()A.140︒B.130︒C.110︒D.70︒【分析】图形折叠、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的结合【解】A(7)如图6-6-1和6-6-2,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四边形EFGH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D 与点F 重合,点B ,D (F ),H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正方形ABCD 沿F →H 方向平移至点B 与点H 重合时停止,设点D 、F 之间的距离为x ,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图6-4图6-5图图【分析】图形的平移、动点问题及函数图像【解】B【说明】由于概念、性质比较多,复习时可以通过基本练习题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形与图形变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视平移、旋转、折叠、展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训练,重视平移、旋转、折叠、展开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分解、组合图形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数学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图形的变换一、平移1.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同一方向进行了移动。
(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二、轴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该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三、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中心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1.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3.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一、选择题1.在图形的平移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B.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D.图形上任意对应点的连线长相等2.如图所示图形中,是由一个矩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所形成的图形的是()A.(1)(4)B.(2)(3)C.(1)(2)D.(2)(4)第4题图3.在旋转过程中,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的位置所需的条件是()①三角形原来的位置;②旋转中心;③三角形的形状;④旋转角.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如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下列图形中可由△OBC平移得到的是()A.△COD B.△OAB C.△OAF D.△OEF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则△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B.两个位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位似比;C.位似多边形中对应对角线之比等于位似比;D.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6.下面选项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梯形C.五角星D.菱形7.下列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多于两条的是()A.等腰三角形B.矩形C.菱形D.等边三角形8.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有图形的轴对称设计的是()9.钟表上2时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A.30°B.45°C.22.5°D.15°二、填空题10.一个正三角形至少绕其中心旋转________度,就能与本身重合,一个正六边形至少绕其中心旋转________度,就能与其自身重合.11.如图,可以看作是由一个三角形通过_______次旋转得到的,每次分别旋转了__________.12.如图,在梯形ABCD中,将AB平移至DE处,则四边形ABED是_______四边形.13.已知等边△ABC,以点A为旋转中心,将△ABC旋转60°,这时得到的图形应是一个_______,且它的最大内角是______度.14.如果两个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长分别为3cm和5cm,且较小图形的周长为30cm,则较大图形周长为________.15.将如左图所示,放置的一个Rt△ABC(∠C=90°)绕斜边AB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右图所示四个图形中的_______(只填序号).16.如图,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纸,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沿折痕翻折上去,使AB边和AD边上的AF重合,则四边形ABEF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的判定方法是_______第16题图第17题图17.如图,有一腰长为5cm,底边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着底边上的中线将纸片剪开,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平面图形中有_______个不同的四边形.三、解答题18.如图,平移图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使点A移动至E点,作出平移后的图形.19.如图,作出Rt△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180°、270°后的图案,看看得到的图案是什么?20.如图,P是正方形内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重合,若BP=3,求PP′.2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点在边DE上,F点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F=90°.(1)试证明:△ADE≌△ABF.(2)△ADE可以通过平移、翻转、旋转中的哪种方法到△ABF的位置.(3)指出线段AE与AF之间的关系.2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D⊥BC,E为BC边上的点,将直角梯形ABCD沿对角线BD 折叠,使△ABD与△EBD重合(如图中的阴影部分).若∠A=120°,•AB=4cm,求梯形ABCD的高CD.23.如图,正方形ABCD内一点P,使得PA:PB:PC=1:2:3,请利用旋转知识,•证明∠APB=135°.(提示: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BCP′,连结PP′)。
新初三数学:图形的变换复习

图形的变换与计算【第一部分平移】【知识点】1、平移的概念.2、理解“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等平移变换的基本特征;能够按照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3、平移变换的确定:给定了平移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就确定了平移.4、图形在平移下的不变性和不变量.平移把任一线段变成与它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即在平移下,任一线段保持方向和长度不变;平移把任一个角变成与它相等的角,即在平移下,任一个角保持大小不变.【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几种运动属于平移的有()①水平运输带上的砖在运动;②升降机上下做机械运动;③足球场上足球的运动;④超市里电梯上的乘客;⑤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2种B.3种C.4种D.5种2.点A(1,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对应点A’,则点A’的坐标是( )A.(1.4)B.(1.0) C.(-l,2) D.(3,2)二、填空题1.如图5-1-1所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ABC移到了△A′B′C′的位置,则平移的方向是,平移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2.如图5-1-2所示,△ABC平移到△A′B′C′的位置,则与AA′平行的线段有,与AA′相等的线段是.【提高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5-1-3,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变换为平移,如图,将网格中的三条线段沿网格线的方向(水平或垂直)平移后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三角形,至少需要移动()A.12格B.11格C.9格D.8格2.如图5-1-4所示:边长分别为和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阴影部分),那么与的大致图象应为()二、解答题A.B.C.D.图5-1-3图5-1-4图2FD EA BC图1图5-1-5 图5-1-1 图5-1-21.已知如图5-1-5所示,图1和图2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1)将图1中的格点△ABC ,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 1B 1C 1,请你在图1中画出△A 1B 1C 1.(2)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格点△DEF 相似但相似比不等于1的格点三角形.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过点M(3,0),且平行于轴.(1)如果△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0),B(-l,O),C(-1,2),△ABC 关于轴的对称图形是△A 1B 1C 1,△A 1B 1C 1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是△A 2B 2C 2,写出△A 2B 2C 2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2)如果点的坐标是(,0),其中,点P 关于轴的对称点是,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求的长.3.如图5-1-7(单位:m ),等腰三角形ABC 以2米/秒的速度沿直线L 向正方形移动,直到AB 与CD 重合。
九年级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复习 第24讲 平移、对称、旋转与位似 视图和投影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两个图形的位似中心为原点,相似比为k,那么这两个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视图与投影
二、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一:三视图内容
关键点拨
1.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
例:长方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6 .
4.图形的中心对称
(1)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该点叫做对称中心.
(2)①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③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2.三视图的对应关系
(1)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
(2)高平齐: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相等,且相互平齐;
(3)宽相等: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相等,且相互平行.
3.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正方体: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
圆柱:圆柱的三视图有两个是矩形,另一个是圆.
圆锥:圆锥的三视图中有两个是三角形,另一个是圆.
第七单元图形与变换
第24讲平移、对称、旋转与位似视图和投影
一、知识清单梳理
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一:图形变换
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图形的轴对称
(1)定义:①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②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归纳总结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图形在平面上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移动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但位置发生了改变。
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如下:1.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2. 平移变换前后的图形相似,并且对应的点保持相等的距离。
二、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图形绕定点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的图形。
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如下:1. 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可能改变图形的方向。
2. 旋转变换前后的图形相似,且对应的点保持相等的距离。
3. 旋转角度可以为正数表示顺时针旋转,也可以为负数表示逆时针旋转。
三、缩放变换缩放变换是指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的操作。
缩放变换的基本性质如下:1. 缩放变换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保持图形的形状和方向不变。
2. 缩放变换前后的图形相似,且对应的点保持相等的距离。
3. 缩放因子大于1表示放大,缩放因子小于1表示缩小。
四、对称变换对称变换是指图形绕一条直线、点或中心对称后得到的图形。
对称变换的基本性质如下:1. 对称变换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2. 对称变换前后的图形相似,且对应的点与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五、复合变换复合变换是指对同一个图形进行多次变换操作,可以是平移、旋转、缩放或对称变换的组合。
复合变换的基本性质如下:1. 复合变换的结果与变换的顺序有关。
2. 复合变换可以通过矩阵运算来表示。
六、应用举例1. 平移变换:例子如将一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平移10个单位。
2. 旋转变换:例子如将一个三角形绕原点逆时针旋转45度。
3. 缩放变换:例子如将一个长方形按照缩放因子2放大。
4. 对称变换:例子如将一个矩形绕直线y=x对称。
5. 复合变换:例子如将一个矩形先绕原点旋转90度,然后再沿y轴平移10个单位。
通过对图形的变换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几何变换的性质和规律。
图形变换在计算机图形学、几何学、建筑设计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对于培养思维能力和观察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七章图形与变换第25讲尺规作图及投影与视图讲本
错误的是( D ) A.AD=CD
B.∠ABP=∠CBP
C.∠BPC=115°
D.∠PBC=∠A
3.(2020·武威)如图,在△ABC中,D是边BC上一点,且BD=BA. (1)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①作∠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
②作线段DC的垂直平分线,交DC于点F; 解:(1)①如图,BE即为所求. ②如图,线段DC的垂直平分线交DC于点F.
③最后由主视图的竖列得到构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从左至右的列数;由主 视图中的横行得到构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所摆的层数. 注意:该方法也适用于由三视图判定小正方体的个数. 3.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所标尺寸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问题,关键是 先由以上方法还原几何体,再将三视图的尺寸对应标注在几何体上,最后 利用几何体的相关计算公式求解.
A.5
B.6
C.7
D.8
考点3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考点精讲 5.(2020·泰州)把如图所示的纸片沿着虚线折叠,可以得到的几何体是( A )
A.三棱柱 B.四棱柱 C.三棱锥 D.四棱锥
6.(2021·广东)下列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记忆口诀: 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二个面,楼梯天 天见;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结合知识点4中的正方体展开图的常见类 型及相对面进行理解)
第七章 图形与变换
第25讲 尺规作图及投影与视图
知识点1 尺规作图及其基本步骤 1.定义:只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画图,称为尺规作图.
2.基本步骤: (1)已知:写出已知的线段和角,画出图形. (2)求作:求作什么图形,使它符合什么条件. (3)作法:运用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4)证明:验证所作图形的正确性. (5)结论:对所作的图形下结论.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知识总结—图形的变换(中考必备)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知识总结—图形的变换(中考必备)1、平移(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直线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简称为平移。
(2)平移的性质: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3)坐标的平移: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变为(x+a,y);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变为(x-a,y);点(x,y)向上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变为(x,y+a);点(x,y)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变为(x,y-a)。
2、轴对称(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3)轴对称的性质: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形。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坐标与轴对称: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3、旋转(1)旋转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
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①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①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中考数学 考点系统复习 第七章 作图与图形变换 微专题(五)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
2.★如图,在△ABC 中,AB=AC,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N,交 AC 于点 M,P 是直线 MN 上一动点,H 为 BC 的中点,若 AB=13,△ABC 的周 长是 36.则 PB+PH 的最小值为 112 2.
3.★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6,AD=3,点 P 为矩形 ABCD 内一点,
结论:AM+MN+NB 的最小值为 A″B+MN.
9.★如图,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上的两个动点 M,N,满足 AB= 2MN, 点 P 是 BC 的中点,连接 AN,PM,若 AB=6,则当 AN+MN+PM 的值最小 时,线段 AN 的长为 2 5 .
模型三:“两点两线”型(两个动点+两个定点) (一)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四边形周长最小值 【模型分析】 点 P,Q 是∠AOB 内部的两定点,在 OA 上找点 M,在 OB 上找点 N,使得四 边形 PQNM 周长最小. 思路点拨:
8.★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4,AD=6,AE=4,AF=2,点 G,H 分 别是边 BC,CD 上的动点,则四边形 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 22 5+10+10.
1 且动点 P 满足 S△PAB=3S 矩形 ABCD,则点 P 到 A,B 两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22 13 .
4.★如图,直线 y=x+1 与抛物线 y=x2-4x+5 交于 A,B 两点,P 是 y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AB 的周长最小时,S△PAB=2.2. 4. 4
(二)线段差最大值问题 【基础模型】 两定点 A,B 位于直线 l 同侧,在直线 l 上找一点 P,使得|PA-PB|值最 大. 思路点拨:根据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A-PB|的最大值即为 AB 的长, 连接 AB 并延长,与直线 l 交于点 P,点 P 即为所求.
2020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图形和变换(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共29张PPT)
3- 2
例题6.
A O
Q
F
B E
综合提优
①求证:DQ=AE;②推断:GF:AE的值;
D
G
C
综合提优
A
D BC:AB=k(k为常数).探究GF与AE之间的数量
关系,并说明理由;
MO
F
B
E
G P
C
A
5X
O2 10 F 3 10 x
4X 5X
拓展应用:在(2)的条件下,连接CP,当k= 2 D 时,若tan∠CGP= 3 ,GF=2 10 ,求CP的长.3
2. 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D )
基础训练
3.(2017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
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D )
基础训练
4.如图所示,在Rt△ABC中,
∠C= 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
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
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
圆心,大于0.5MN的长为半径画
例题讲解
∵以△ADE、△AD′E,关于直线AE 成轴对称图形∴AD=A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2)解:∵△ABD≌△ACD′,∴∠BAD=∠CAD′, ∴∠BAC=∠DAD′=120°, ∵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 △AD′E, ∴∠DAE=∠D′AE= ∠DAD′=60°,即∠DAE=60°
E是边CD上一点,连接AE.折叠该纸片,使点A落在AE
上的G点,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F,点F在AD上.
若DE=5,则GE的长为
.
例题讲解
12
由折叠及轴对称的性质可知, △ABF≌△GBF,BF垂直平分A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变换
平移、旋转与对称
【基础知识回顾】
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
2、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性质:⑴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⑵对应点连接被对称轴
1、轴对称是指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2、对称轴是而不是线段,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
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平移:⑴定义:在平面内,把某个图形沿着某个移动一定的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⑵性质:Ⅰ、平移不改变图形的与,即平移前后的图形
Ⅱ、平移前后的图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
【名师提醒:平移作图的关键是确定平移的和】
2、旋转:⑴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旋转一个,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点称为转动的称为旋转角
⑵旋转的性质:Ⅰ、旋转前后的图形Ⅱ、旋转前后的两个圆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转角都
【名师提醒:1、旋转作用的关键是确定、和,
2、一个图形旋转一定角度后如果能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旋转对称图形】
三、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1、中心对称: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0能与自身重合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
2、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着某点旋转后能与自身重合,这种图形叫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
3、性质:在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且被平分
【名师提醒:1、中心对称是指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2、常见的轴对称有、、、、、等,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等
3、所有的正n边形都是对称图形,且有条对称轴,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又是对称图形,
4、注意圆形的各种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运用
【重点考点例析】
例3 (2014•贵港)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A.12
5
B.4 C.
24
5
D.5
考点四:平移例4 (2014•呼和浩特)已知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A.16cm B.18cm C.20cm D.22cm
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点B1恰好落在边BC的中点处.那么旋转的角度等于()
A.55° B.60° C.65° D.80
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55
考点七:简单的图形变换的应用
例8 (2014•烟台)如图,将△AB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则点P的坐标是()
A.(1,1) B.(1,2) C.(1,3) D.(1,4)
考点八:几何变换综合题
例9 (2014•济南)如图1,有一组平行线l1∥l2∥l3∥l4,正方形ABCD的第四个顶点分别在l1,l2,l3,l4上,EG过点D且垂直l1于点E,分别交l2,l4于点F1,G1,EF=DG=1,DF=2.(1)AE= ,正方形ABCD的边长= ;
(2)如图2,将∠AEG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E′D′,旋转角为α(0°<α<90°),点D′在直线l3上,以AD′为边在E′D′左侧作菱形AB′C′D′,使B′,C′分别在直线l2,l4上
①写出∠B′AD′与α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②若α=30°,求菱形AB′C′D′的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