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筑的“欧陆风格”研究

合集下载

欧陆风格

欧陆风格

欧陆风格欧陆风格涵盖面较广,有英伦风格、法国风格、西班牙风格、美式风格等。

传统欧陆风格特征:主要特点是基本传承传统欧陆建筑中的皇家贵族气派,以厚重、圆润、贵气为主要特点,从十年前开始流行,到今天大部分的高端楼盘里依然是被采用最多的一种风格。

因为其必须传承传统元素的缘故,基本都是在原有的框框里打转,鲜有创新的作品,所以这也是一种最保守的风格。

一般元素:廊柱、复杂的雕刻、整形绿篱、雕塑、花坛、喷泉水景、欧式单体建筑。

现代欧陆风格特征:一种既要追求欧陆风格中的贵族气质,又要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两面派风格,在面对高收入中青年人群的房地产楼盘中使用最多。

其特点是继续保留传统欧陆风格中那种厚重、贵气的特点,同时又把那些繁复的线条适当简化,融入一些现代简约美的气息,设计特点是保留为主、创新为辅,目的是为了适应更多的年轻人群的欣赏品味。

一般元素:那些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的传统人物雕塑就基本去掉,取代他们的是一些线条简洁、造型唯美的现代雕塑,特别厚重的花瓶栏杆也基本会换上铁艺栏杆或者图案更简单的木栏杆。

欧式风格建筑遍布侨乡青田力推“欧陆风情游”2008年11月14日11:10 青田新闻网站现代派欧式建筑群青田是著名“侨乡”,青田人侨居国外已有300多年历史。

据统计,青田有23万人口旅居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西欧国家为主。

自提出打造“欧陆风情”后,青田县在建筑规划审批上就特别“留意”。

如今,县城出现越来越多的现代派欧式建筑,比如学校、宾馆、法院和火车站等公共设施,都被建成欧式建筑。

青田县旅游风景局局长杨广说,再过几年,来青田的游客,就像到了欧洲,而长期旅居国外的青田人,回到青田,又能如同生活在欧洲。

“联合国村”古建筑青田的欧式风格建筑可以追溯至100多年前。

该县方山乡龙现村有一座古宅,建于上世纪20年代,庭院幽深,独具欧式风格,成为当地建筑风格的一个缩影。

庭院大门的上方镶嵌着一个大理石地球仪,上面还刻有英文。

据了解,当时侨居比利时的华侨吴乾奎筹资建造这幢中欧结合式建筑,由于当时国内物资缺乏,钢筋和水泥都是从国外海运过来的,而且当时农村以木结构的房子为主,又没有专业的欧式风格建筑师,房屋结构只能采用中西结合式,比如几根立柱就是采用木料,然后砌砖包围,柱子上的雕花以及天花板上的雕刻则酷似欧式建筑。

中国和法国的建筑风格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和法国的建筑风格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和法国的建筑风格有哪些不同之处?中国和法国作为世界各自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对于建筑风格也表现得有所不同。

中国建筑注重传统、低调、内敛;而法国建筑则追求浪漫、华丽和大气。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和法国建筑风格的不同之处。

一、建筑风格方面1. 中国建筑风格中国建筑历史悠久,讲究轻奢、内敛、环保等理念,建筑风格从明清古典式样到现代化多样式设计。

古典建筑的建筑材料和色彩都精致而典雅,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法国建筑风格法国建筑注重协调和谐,造型较为华丽、高大,布局合理有序。

特别是巴黎的建筑更具有磅礴气魄和浪漫的色彩,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

二、设计手法方面1. 中国建筑风格中国建筑风格创作被传承和演化,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建筑,其设计手法都是相对传统的。

在色彩选择上以朴素色为主,不爱用浓艳的色彩。

2. 法国建筑风格法国建筑风格吸收先进设计技术、采用创新的思路、多样化的材料、使建筑具有艺术感和现代感。

建筑设计包括曲线造型、线条组合、色彩应用等,极具现代感和设计感。

三、建筑材料方面1. 中国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建筑通常采取传统材料,如砖、石、木料等,表现出传统材料的质感和意蕴。

而现代建筑则多采用玻璃、渐变色玻璃等材料,并加入现代化技术和手段。

2. 法国建筑风格法国建筑材料则更加多样化,使用了铝合金、钢材、塑料等多种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发挥现代设计的特点,赋予建筑更多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综上所述,中国和法国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中国注重传统、低调、内敛,多使用朴素色及传统材料,而法国则追求浪漫、华丽、大气,多使用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

无论是中国还是法国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互相借鉴,相互学习,不断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创新,推进国家建筑产业的发展。

中国现代建筑的“欧陆风格”分析

中国现代建筑的“欧陆风格”分析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No.1 201 2, 0
Mo enBuies rd n uty d r s s T a eId s n 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 0 0年 第 1 2期
中 国现 代建 筑 的 “ 陆 风 格 " 析 欧 分
董 大鹏 白成程 徐 文 彬
( 西省现代 建筑设计研 究 院, 西 西安 704 ) 陕 陕 1 0 8
它 是 无 源 之 水 , 本 之 木 , 国 外 得 不 到 来 自欧 洲 文 化 的 支 无 在
持 , 国 内也 没 有 中 国 文 化 的 根 基 。 类 似 “ 陆 风 格 ” 情 在 欧 的 况 并 非 史 无 前 例 。 英 国 十 八 世 纪 的 时 候 , 筑 上 曾 出 现 过 []沈三 陵. 建 1 建筑 文化 的比较口] 建筑学报 ,9 8 ( ) . 19 , 1 “ 国风格” 热潮 , 王公 贵族 到 富贾殷 商 , “ 檐翼 角 ” 中 的 从 对 飞
天 , 处 于 一 个 关 键 时 期 , 千 年 来 的 统 一 模 式 , 一 的 材 正 几 单 蔓延之势 , 但实 际上 , 它却直接 反 映 了中 国建筑 商 品化 的转 料 和技术体 系使得 中国传统 建筑 同现代 化 空 间模式 的衔 接 型时期 , 商业文化对 建筑市场 和社会 文化 的冲击 。 举 步 惟 艰 , 传 统 的 尊 重 常 常 限 于 对 建 筑 外 形 的 模 仿 , 这 对 而 中国现代“ 欧陆风格” 的建 筑有其 三大特点 : 种 模 仿 又 往 往 以 牺 牲 现 代 技 术 和 材 料 的 优 点 为 代 价 , 而 从 第 一 , 仿 西 方 高 雅 古 典 建 筑 的 形 式 , 是 并 不 需 要 真 失 去了其美 学的价值 基础 。我 们 的传统 建筑 正 面临 着全球 模 但 正理 解其文化 价 值 。在古 希 腊 罗 马时 代 , 庙 建筑 是 神 的 化 趋 势 的挑 战 。 神 住 所 ; 工 业 时 代 神 庙 式 的建 筑 成 为 了银 行 的 办 公 楼 , 为 在 因 “ 陆 风 格 ” 际 上 , 既 不 特 指 某 个 国 家 又 不 特 指 某 欧 实 它 钱 是 资 本 主义 之 神 ; 是 在 二 十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的 中 国 , 庙 但 神 时期 的建 筑风格 , 而是 包 括 了各个 国家 , 个 时期 , 种 各 各 竞 成 了 高 层 住 宅 顶 部 的 设 备 间 、 箱 间 。 建 筑 语 言 被 滥 用 流 派 的 一 个 十 足 的 “ 餐 大 拼 盘 ” 而 这 样 的 拼 盘 又 怎 么 能 水 快 , 了。 体现 中 国建 筑 的文 化 内涵 呢 !现 代 西 方 人 士 曾建 议 我 们 建 筑 上 的 山 花 、 窿 顶 、 廊 只 是 纯 粹 的 装 饰 , 没 有 “ 减 少 对 西 方 建 筑 风 格 的依 赖 , 注 重 些 中 国 传 统 建 筑 独 穹 柱 并 应 多 任 何 结 构 和 建 筑 功 能 的 意 义 , 种 堆 砌 的 矫 揉 造 作 的 设 计 存的风格 。如此 灿 烂文 化 的 国家 却 要模 仿 舶 来 的二 等 货 , 这 与古 典主义“ 素 、 实 、 性 ” 朴 真 理 的原 则 恰 恰 相 反 。 并 且 与 周 而 且 抄 袭 来 的 比 原 样 还 差 的 多 … … ” 不 能 不 说 有 些 遗 憾 。 这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及其演变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及其演变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及其演变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及其演变一、介绍中国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与传统建筑相比,更加注重功能性、科技性和现代化特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及其演变:建筑风格的变迁、建筑技术的进步以及建筑设计的创新。

二、建筑风格的变迁中国现代建筑的风格变迁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建筑,许多建筑师前往国外学习,引进了欧洲的建筑理念和技术。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西方的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为主,如北京的天津银行大楼就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建筑风格呈现出一种国际主义的色彩。

大量的公共建筑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等采用了简洁、实用的风格,并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典型的例子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剧院。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建筑风格也逐渐多样化。

许多国际知名建筑师开始涌入中国,他们带来了各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豪华住宅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筑风格更加多元化,如北京的鸟巢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三、建筑技术的进步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技术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使得中国现代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上更加精细和高效。

在材料方面,传统的砖木结构逐渐被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所取代。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承重能力,使得建筑的高度和规模得以大幅提升。

此外,新型的保温材料和隔音材料也被广泛应用,提高了建筑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率。

在施工技术方面,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建筑的施工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大型的塔吊、自动化的混凝土搅拌站和数字化的设计软件都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四、建筑设计的创新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也受到建筑设计的创新推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建筑需求的不断变化,建筑师们开始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人性化设计。

欧陆风建筑流行原因

欧陆风建筑流行原因

欧陆风建筑流行的原因摘要:近年来各地纷纷出现了一大批带有欧陆风情的建筑,本文探索了这种趋势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我们应以全面的观点看待这股欧陆风,走一条综合创新之路,在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建筑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

关键词:欧陆风、建筑时尚、古典建筑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governments appear to have a large number of europe land amorous buildings, an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rend and the reasons. we should view this with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european style, and create a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road,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all ages and useful building to create the new architec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the european style, building the fashion, the classical architecture中图分类号:tu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什么是欧陆风近年来,东方建筑在艺术造型方面也形成一种趋势,即“欧陆风”,也称之为“欧陆式”、“欧陆风情”。

建筑界对此褒贬不一,甚至颇多微词。

不管怎样,这种建筑时尚已然小成规模,引领着一部分消费人群的需要。

欧陆风只是一个笼统的叫法,没有明确的定义。

其特征主要是在建筑中添加一些西方文化元素,如古典的各式柱头、檐口,各色窗框、窗套、栏杆、壁饰、线脚、牛腿,仿石头建筑的墙面划分和墙角处理……有时还可以在欧陆建筑上见到大小穹顶,洋老虎窗和雕像等等。

建筑外立面设计分析

建筑外立面设计分析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现节现 代奏代 社感简 会强约 文烈式 化的。 上线使 的条用 效与轻 率形快 性体的
,色 构彩 成、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6、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 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 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后现代 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 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 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
第十九页,共44页。
成都精英府邸
第二十页,共44页。
4(1)现代简约式建筑风格。也是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表现形式。 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 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 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 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第十五页,共44页。
美 国 克 莱 斯 勒 大 厦
第十六页,共44页。
上海新城饭店
第十七页,共44页。
5、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 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 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 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 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 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高层建筑外立面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功能性、展示性和交流性上 。
第二页,共44页。
建筑的外立面风格
针对现在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进行一些解析分类,主要有以下七种:
1、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浅谈新古典主义对于现代建筑的启示

浅谈新古典主义对于现代建筑的启示

浅谈新古典主义对于现代建筑的启示一、新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新古典主义以古典美学为前提,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学术研究,是对于古典美学内涵的挖掘,更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模仿复制。

新古典主义最早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个有重要代表性的建筑揭示了新古典主义的开端,生产力的发展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了无限可能,在挖掘古典美学内涵的同时,将古典美学与现代设计进行精神层次上的交融贯通。

大多数认为是现代的科学技术给予新古典主义无限发展的可能,现代的装饰技术,装饰材料固然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构成,但是新古典主义的精髓永远是对于古典美学的大力发掘。

我们万万不能以浅尝则止的态度来研究对待古典美学。

纵观新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新古典主义往往是对现代人空虚的精神层面上的一种弥补,在一定物质的前提追求非物质层次上的精神和文化是新古典主义现阶段的主题。

现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对于物质生活的相对厌倦是必然的。

当物质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大多数人都选择发现寻找更深层次,诸如精神文化层次方面的需求探索,全球化的趋势给予了我们生活各种各样的便利,不同文化之间的思想交流日益频繁,建筑风格在此环境下逐渐多样,同时,市场经济也影响了设计的判断。

风格上越来越追求对于视觉上的高度冲击,追求高科技带给建筑结构,功能上的变化。

越来越摈弃传统建筑的内涵,新古典主义不仅是对于古典美学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一种尝试,更是对于现代建筑的一种救赎,新古典主义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古典美学,传统文化的重视,人们意识到仅仅是断章取义地对建筑材质,色彩,以及符号元素的模仿与堆叠。

无法突显出建筑的人文内涵,无法彰显出建筑特有的“生命力”,新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很好的表达出了人们对于建筑内涵未来发展的担忧,同时蕴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极具时代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作品。

二、中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探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西方古典主义进程和中国新古典主义不存在分明的交集,不同于西方出于对于古典美学的重视和研究精神促成的新古典主义,中国的新古典主义更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一种运动,更多是出于对大众审美疲劳之后的一种革新尝试。

居住区风格分析

居住区风格分析
不同风格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
—— ——现代欧陆风格、现代东南 亚风格、现代中式风格
FIRE: 伍嘉移 林静 欧阳晓帆
——friendship innovation responsible energy
一、现代欧陆风格
1.既要追求欧陆风格中的贵族气质,又要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两 面派 2.保留传统欧陆风格的厚重、贵气的特色,同时又把那些繁复 的线条适当简化,融入现代简约美的气息 3.将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的传统人物雕塑基本去掉,取代的是一 些线条简洁、造型唯美的现代雕塑。特别,厚重的花瓶、栏 杆基本换上铁艺栏杆或图案更简单的木栏杆。
二、现代东南亚风格
南洋风格庭院,泛指东南亚一带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 来西亚等国的经过庭院。地处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人们的日 常生活较为轻松休闲,受人文环境的影响,也总是表现出一种 热情、自然、轻松无压的视觉效果。
南洋风格是最配合大自然的庭院设计。它们顺应自然,将 自然植物纳入庭院中,表现出一种舒适的亲切感,较为热情、 直接。使用当地可取得的植栽,便宜且简单,用当地的地材、 石材来做布置,在单纯之中,更为直接地表现当地人文与环境 的特质。
中山时代白朗峰 风格构成元素: 风格构成元素 1.热带植物风格强烈,常见棕榈与阔 叶类树木。不要求花样缤纷的效果, 而是以直立高达的树木以及阔叶型花 木取胜。 特色植物与石材 4.手感工艺:石雕(多以宗教类图腾) 灯、墙饰(如扶桑、鸡 蛋花等)等石雕、砂岩庭院灯
三、现代中式风格
中式庭院,以苏州庭院为代表,重视园林山水意象。山与 湖为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这两者是为了表现出一种山水壮阔 的气势。中国人重视景象中包含的人文意象,故有所谓一步一 景的庭院景观设计。营造丰富多变的山水景致,将山水纳入庭 院之中。 西安汉中水韵江南别墅区 1.定位:汉江水韵江南别墅区是汉 中市区目前最大的别墅板块,海派 建筑与江南园林精妙融合,真正营 造出融古典于现代气息之中的全新 水岸生活模式。 与水环境亲和的自然风格结 合简洁淡雅、人性化的新现代主义 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董大鹏白成程徐文彬论文关键词:欧陆风格;文化环境;中国传统建筑;中国现代建筑论文摘要: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状况“欧陆风格”建筑进行了归纳和描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在中国“欧陆风格”的出处,我们无法准确的把握,若干年前,当建设方提出他们的设计要求时,“欧风”这个词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设计市场。

在某些开发商眼中,“欧陆风格”是高尚生活的象征,于是建筑师们无奈的按照开发商的设想去创作,再加上市场运作的不规范,于是西洋古典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挟“欧陆风格”之名,卷土重来,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对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欧陆之风”不同于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出现的几次西洋建筑潮流,它并不是受当代欧洲建筑思潮的外部影响而引发的,而是在中国内部,为了“内需”,而自力更生演绎出的一股艺术风潮。

而且此“风”大有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蔓延之势,但实际上,它却直接反映了中国建筑商品化的转型时期,商业文化对建筑市场和社会文化的冲击。

中国现代“欧陆风格”的建筑有其三大特点: 第一,模仿西方高雅古典建筑的形式,但是并不需要真正理解其文化价值。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神庙建筑是神的住所;在工业时代神庙式的建筑成为了银行的办公楼,因为钱是资本主义之神;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神庙竟成了高层住宅顶部的设备间、水箱间。

建筑语言被滥用了。

建筑上的山花、弯窿顶、柱廊只是纯粹的装饰,并没有任何结构和建筑功能的意义,这种堆砌的矫揉造作的设计与古典主义“朴素、真实、理性”的原则恰恰相反。

并且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人。

第二,必须使文化产品变成工业产品,才可以进行商品推销和扩大市场得到高额的经济回报。

“欧陆风格”正是通过预制构件,采用新的轻型材料,简化装配工艺等工业的手段,使古典柱头和罗马雕塑成为商业产品在国内广泛流行。

甚至到了室内设计也不甘落后,不管什么性质的建筑,包括图书馆、旅馆、办公楼、商业用房,乃至家庭装修都偏爱欧洲古典样式。

第三,“欧陆风格”建筑通过建筑空间和形象,来模拟虚构一种文化处境,令使用者产生文化空间转移的错觉,使他们感觉到置身于优越的文化环境,认为自己的文化身份得到了提升,尽管楼盘可以命名“罗马花园”、“维也纳”或者“豪园”、“佳苑”,但是,由于没有真实的文化环境的支持,这种建筑空间造成的自欺欺人的幻觉和错觉难以维持的,而且这类自吹自擂的楼盘名称提醒人们注意到,这种对古典主义的爱好,只是作为对经济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炫耀,而不是对文化财富的真正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