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国十月革命教学材料

合集下载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教案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教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了解《四月提纲》和武装起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社会主义在俄国胜利的原因,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结合世界大事分析十月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时政,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胜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难点】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理解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十月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很有帮助。

【导入新课】教学导言: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

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

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是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追寻历史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在1861年俄国发生了农奴制改革,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沙皇专制,贵族特权依然没有废除,经济上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获得自由的农民依然一贫如洗,所以俄国国内市场依然十分狭窄,这些成为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正是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环节的原因。

高一历史一第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高一历史一第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知识要点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结合材料分析归纳)
1、客观: 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一战"激化社会矛盾
2、主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时间、地点、性质、结果)
2、“四月提纲”(指明方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七月事件(和平过渡→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革命成功)(探究一: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标志: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措施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土地法令》:无偿分土地给农民选举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3、政体
四、十月革命的影响
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历史意义对人类: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经典试题
1、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列宁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C、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二月革命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农奴反对农奴主的斗争D 土地革命
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B.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4、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A、领导者不同
B、主力军不同
C、客观条件不同。

初三年级历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初三年级历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初三年级历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课时计划:3课时周课时:4节一、教学内容与解析本课虽然是本册书的第一节课,但是却紧紧承接上册书的内容。

讲述的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发生的一件同样对世界历史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事件——俄国的十月革命。

这场革命既对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以后的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国家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指导学生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历史地图,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历史内容。

指导学生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从中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知识目标定位】1、知道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2、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3、学会分析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知识目标解析】1、知道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是指让学生知道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带来的影响;2、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指让学生知道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事件的顺序;3、学会分析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是指让学生分析十月革命和二三、问题诊断与分析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会分析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产生这一障碍的原因是学生不会分析比较问题,要解决这一障碍,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基础上教会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加深对知识的固化。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讲述)前面,我们学习的历史进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那次战争波及了很大的范围,形成了英法俄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以及德奥意三国的同盟国集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材料3: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 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 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 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 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
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
图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部分书刊
在中国第一个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 谁?有哪些表现?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 主义的先驱。 1918年,发表了《庶民的胜 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 克思主义。又在北京创办 《每周评论》。
不同点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 1917.3 1917.11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
3、国际: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 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 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 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俄国十月革 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新的探索道 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 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 大历史事件,都受到十月革命的 鼓舞和推动。
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7、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一百多年来,社会主 义不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6分) 社会主义发展简表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主要讲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及其领导地位、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艰难历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俄国十月革命这样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误区,如对革命过程的细节了解不全面,对革命的影响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艰难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对革命过程中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判断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国十月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让学生了解革命的背景。

接着,教师讲述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及其领导地位,为学生揭示革命的过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材分析】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新的制度由理论变为现实,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本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过程、性质、特点和国际国内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理解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巩固政权等十月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归纳历史的能力。

3、认识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片段,补充典型历史图片、历史史料,讲述典型历史事件经过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掌握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知识链接,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大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使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新篇章开始的标志,人类由此而进入一个新时代。

3、通过学习苏联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首创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和艰巨性。

4、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缅怀革命先烈,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条件;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俄国十月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俄国十月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规律。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
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学生学过俄国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但初中阶
学生学习能 段,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学生本就薄弱的知识已
力分析 经忘记了,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平时也偶然接触前
苏联题材的影视作品,但还需发展分析问题、辩证看问
题的能力。
通过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知道十月革命发
效能的最优化。我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参
与激情,并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每一名学生可以依据
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每一名学生又不可能独立完成所
有的活动,这样学生既体会到自身价值,又感受到了合
作学习的重要。
定基础;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总结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迎来新时代的
曙光,学习列宁的首创精神。
知识拓展:由此联系中国革命,毛泽东不同于苏联
开创的中国革命的道路,并引导学生思考,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
课堂小结: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的统治,革命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而言,它打破
教材分析 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已经
从理想变为了现实,为许多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
运动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出路。
1.了解二月革命;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经过和历史意义;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内外措施等基
本事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 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 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教案标题:俄国十月革命教案目标:1.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探讨十月革命在社会政治变革中的地位和意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对俄国十月革命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知识讲解:3. 通过简要讲解,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原因和过程。

重点包括:沙皇专制统治、工人阶级的困境、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等。

4. 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包括:建立苏维埃政权、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等。

讨论与互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讨论十月革命对社会政治变革的地位和意义。

鼓励学生彼此交流观点,并提供必要的引导。

6.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

扩展活动:7. 给学生分发相关文献或文章,让他们阅读并撰写关于十月革命的短篇分析或评论。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8. 学生可以选择以小组形式进行辩论,探讨十月革命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总结与评价:9.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汇报和写作进行评价,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10.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强调十月革命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相关话题。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音频等)- 相关文献或文章- 笔记本电脑或纸张和笔评估方式:-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表现- 学生的写作作业- 学生参与辩论的表现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革命运动,比较不同革命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 学生可以选择研究其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或人物,如法国大革命、列宁等。

注意事项:- 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和资源,确保教学流畅。

-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背景:沙成俄国因内参经加济“和一政战治”危而机造
(1)二月革命
主要矛盾: 人民大众----沙皇专
制统治
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⑶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罗曼诺夫王朝灭亡
➢两个政权并存
(2)十月革命
①任务
列宁《四月提纲》---由资产阶级革命 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和平
起义
②革命形势的发展 七月事件---两个政权
5、红军的建立、《布列 斯特和约》、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巩固了新生苏维埃 政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非常措施,必要且有效: 2. 最大限度动员了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政权
创造了必要物质前提,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3. 2、它使农民负担过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 4. 生产积极性农民,影响了工农联盟。 5. 3、它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1
a、已具备帝国主义各种基本特征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对垄断资本的依赖 ▪军事扩张瓜分世界
、 历
b、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

条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外因)

⑴组织战 斗性强
d、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内因) ⑵布尔什维克党
⑶同盟军---农民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共产国际的建立
1、背景
❖十月革命的胜利; ❖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
❖战后革命形势的高涨。
2、成立概况:时间---1919、3、 地点:共产国际在莫斯科
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通过《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
3、性质: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
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受它的领导。
(2003.11.8.)
并存局面结束
▪10月决议
③十月革命概况
▪11月7日彼得格勒 武装 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成 立世上第一个工农苏维 埃政府(胜利)
④革命措施
❖ ❖
银行铁路大工业国有化 没收地主皇室寺院土地
❖ 1918、3月《布列斯特和约》。
内容?评价?
评价: 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宝贵时间
课堂练习:
下列事件发生在1917至1918年的俄国,
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
A、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1912年的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讨?
史实:①1848法国六月起义 ②1871巴黎公社革命
结果:都失败
失败原因:社会经济关系不够成熟,即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不够成熟和强大。
到了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到 帝国主义阶段,为十月革命 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1
▪生产社会化
、 a、已具备帝国主义各种基本特征
▪垄断组织 ▪对垄断资本的依赖

▪军事扩张瓜分世界
史 b、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 条
哪些矛盾?
件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失利(外因)
d、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内因)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4. 3。流通:产品交换,自由贸易;
5. 4。分配:工资级别只制。
二、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评价(书)
1、背景
•经济崩溃 ①经济危机 •1921年灾荒
引 •工人状况恶化

•农民暴动
②政治危机 •喀琅施塔
水兵暴动
2、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
内容、 评价?
3、苏联的成立:1922年
4、意义:她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她取代了修正主义
泛滥的第二国际,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小结:
1、帝国主义 矛盾
2、第一次 世界大战
3、战争在客 观上促成俄国资 产阶级革命和无 产阶级革命条件 的成熟
4、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君主 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了资 产阶级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 类历史的新纪元。
C 其先后顺序是( )
①《四月提纲》 ②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形成 ③布尔什维克党在比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④《布列斯特和约》签定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巩固政权的措施:
⑴原因
①被推翻的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武装叛乱 ②英法美日武装干涉
①实行征兵制,成立红军抗敌
⑵措施 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
•经济崩溃 ①经济危机 •1921年灾荒

•工人状况恶化

•农民暴动
②政治危机 •喀琅施塔
水兵暴动
2、新经济政策 1. 农业: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的粮实收施集制
2. 工业: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中小企
内容、 评价?
3. 业国家无力则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内容?
•评价:①集中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
②对国家经济造成评不价利影?响;
③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⑶结果: 经过三年战斗击溃白军, 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建 设工业 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②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变为现实; ③ 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动; ④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响。
作 6. 4、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1、调动积极性生产恢复巩固政权;
业 2、表明放弃了直接过渡思想,开始
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市场关系扩大 生产、巩固工农联盟,过渡到社会主义; 3、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