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题;共23分)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B. 《论语》(lún)传不习乎(chuán)C. 学而不思则罔(wǎng)吾日三省吾身(shěng)D. 博学而笃志(dǔ)思而不学则殆(dài)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而知新。

C. 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 遇事必详加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恼怒)B. 思而不学则殆(dài,懈怠)C. 吾日三省吾身(xǐng,反省,检查自己)D. 温故而知新(gù,学过的知识)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选出下列语句中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曲肱而枕之B. 人不知而不愠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 学而时习之7.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A. 其不善者而改之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8.下面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时期思想教育【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通“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真诚,诚实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有害这,指河水胳膊忠实,坚守【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说:通“悦”,愉快;(2)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句意为: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信:真诚,诚实;(4)句意为: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5)句意为: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殆:有害;(6)句意为: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斯:这,指河水;(7)句意为:弯着胳膊枕着它睡。

肱:胳膊;(8)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笃:忠实,坚守。

3.D【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辨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同步练》(部编版)一、字词书写(共6 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不亦说.乎(______)三省.吾身(______)传.不习乎(______)不逾.矩(______)一箪.食(______)好.之者(______)曲肱.而枕之(______)博学而笃.志(______)逝者如斯夫.(______)【答案】(1). yùn(2). wǎng(3). dài(4). yuè(5). xǐng(6). chuán(7). yú(8). dān(9). hào(10). gōng(11). dǔ(12). fú【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省”是多音字,shěng,xǐng,“三省”读“xǐng”,“说”是通假字,通“悦”,要读通字的拼音“yuè”。

“愠”不要读成“wēn”。

“笃”不要读成“mǎ”。

“夫”不要读成“fū”。

“好”是多音字hǎo,hào,“好之者”拼音是“hào”,二、文言文阅读(共6 分)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6)不逾.矩,___________,(7)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9)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10)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答案】(1). (1)从(2). (2)多次反省(3). (3)学过的知识(4). (4)迷惑(5). (5)指15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4)为.人谋..忠:竭尽自己的心力(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6)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9)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逾:越过矩:法度(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3)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20)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

第11课《_论语_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1课《_论语_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四书”之一。

B.《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

C.《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B.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图片,让举世震惊。

C.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D.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6.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7.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1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1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11 《论语》十二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愠.(yùn)不亦说.乎(yuè)不学则殆.(dài)B.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 三省.吾身(xǐng)C.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箪.食(dān)D.曲肱.(gōng) 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君子..乎()(2)七十而从.心所欲()(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三军可夺.帅也()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学/而不思/则罔。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及其弟子的的书,与、、合称“四书”。

5.填空。

(1)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世界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来表达。

(2)“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3)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 )(2)四十而不惑( _________ )(3)不逾矩(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3.根据要求填原文句子。

(1)《论语·为政》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要引以为戒。

这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_ ”。

4.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

《背影》《匆匆》和《春》都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B.老舍,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馆》。

C.《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主持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自2018 年1 月1 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从此,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成为历史。

C.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近年来虽有明显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问题仍然突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4)为.人谋..忠:竭尽自己的心力(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6)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9)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逾:越过矩:法度(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3)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20)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财富的正确
态度是:_不__义__而__富__且___贵__,__与__我__于___浮__云__。_____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
(12)、孔子层描述过一个人生坐标,强调人生有几个
重要的阶段: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2、文中很多语句都已演化为成语,请你写出几个: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富贵浮云、 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则善则从、 箪食瓢饮、 匹夫不可夺志、 博学笃志、
本文启发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 学习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宽广,意志 坚定,理想远大,珍惜时间,安贫乐道。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于浮云”孔子的这种“义利观” 对我们现代认有什么指导意义?
在现在社会中,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 当头,合乎“义”的“利”才可取。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只有行“义”事来 获得利益,才是长久的。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个问题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先是“他人”, 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 疏到亲、由人及己的顺序,能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 后己的高尚情操,颠倒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不能 更好的体现曾子的高尚情操。
(2)、课文启发我们在学习和做人方面要怎样做?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
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提出
不要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影响之 大。
_《__诗_》__《__书__》__《__礼__》__《__易_》__《__春__秋__》____并称“五经”
1、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学__而___不__思__则__罔__,___思__而__不__学___则__殆__。_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孔子感叹时光流逝的名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
中的:__有__朋__自__远___方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__,__不__亦___说__乎__。______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做,成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__孟__子__与孔子并称“孔孟”。
回顾——《论 语》
《论语》是一部_语__录__体__散文集,是_儒_家__经典之一,是记录
__孔__子_及其__弟__子_言__行的一部书。共 20篇。
本文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 个人修养的十二条语录。
_《_论__语__》__《_孟__子__》__《_大__学__》__《_中__庸__》__合称为“四书”。
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有才德的人 • 今: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糙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11、《论语》十二章
回顾——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_丘__,字_仲__尼___。 _春_秋__末期_鲁__国人,思__想__家、_政_治__家、_教__育_家, _儒_家_学__说__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_圣__人___”、 “_至_圣__先__师_”,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 “_世__界__十_大__文__化__名_人_”之首。孔子开创私__人_讲__学_之风,弟子 多达三千,其中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者 七十二人。孔子晚年致力于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六 经”就是由他整理的,分别是 __《__诗__》__《_书__》__《__礼_》__《__易__》_《__春__秋__》_《__乐__》. 《_春__秋___》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