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与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与试验方法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与试验方法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与试验方法外加剂和水泥的相容性应该是“双向适应”,实际上还是单纯强调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即混凝土外加剂如何去适应水泥。

关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有多种描述。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 2003附录A规定了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

其主要内容是:对某种水泥需选择外加剂时,每种外加剂应分别加入不同掺量;对某种外加剂选择水泥时,每种水泥应分别加入不同掺量的外加剂。

对不同品种外加剂,不同掺量应分别进行试验。

绘制掺量为横坐标,流动度为纵坐标的曲线。

其中饱和点(外加剂掺量与水泥净浆流动度变化曲线的拐点)外加剂掺量低、流动度大,流动度损失小的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

①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某种外加剂,掺入到按规定可以使用该种外加剂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水泥中,外加剂在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中若能产生应有的作用效果,则称该外加剂与水泥相适应;若外加剂的作用效果明显低于使用基准水泥的检验结果,或者掺入水泥中出现异常现象,则称该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良或不适应。

②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加到用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中,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③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影响到混凝土硬化前,硬化过程中和硬化后的性能。

涉及电化学、表面化学、水泥化学和高分子化学诸方面相互影响,十分复杂。

大体上可用3项指标衡量,即:初始流动度,是否有明晰的饱和点和流动度损失大小。

国内用水泥净浆流动度方法进行检测。

④作者认为,应从实际应用来考虑,以在外加剂和水泥系统中,掺入某种功能性外加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来表示外加剂与水泥是否适应。

GB50119 -2003的方法有时会出现误判。

最直观地应进行混凝土试验,通过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保水性、粘聚性等及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来综合评定。

什么是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什么是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什么是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化学外加剂已成为商品混凝土的第五组分,其品种日益增多,性能不断提高。

商品混凝土新技术,如高强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泵送商品混凝土、商品商品混凝土、流态商品混凝土、自密实商品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商品混凝土、喷射商品混凝土等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均依赖于外加剂技术的不断提高。

关于商品混凝土外加剂,除了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外,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普遍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与水泥的适应性,如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快就是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的典型例子。

对于商品泵送商品混凝土、流态商品混凝土、自密实商品混凝土及低水胶比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等来说,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如果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好,不但会降低外加剂的有效作用,增加外加剂的掺量,从而增加商品混凝土的成本,而且还可能使商品混凝土无法施工或者引发工程事故。

与水泥存在着适应性问题的外加剂包括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剂(有机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普通泵送剂、高效泵送剂、保坍剂(控制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外加剂)等。

由于这些外加剂多是减水型外加剂,且主要是减水剂组分与水泥及其他外加剂组分之间存在着适应性问题,故人们经常又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称之为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而事实上,某些有机缓凝剂、速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也存在着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

影响外加剂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在水泥组成和细度方面。

因此,检验减水剂及泵送剂等外加剂时,应使用G B 8076-1997标准规定的基准水泥;基准水泥除应满足42.5级硅酸盐水泥技术的要求,还应满足以下条件:C3A 含量为6%~8%、C3S 含量为50%~55%、f -C a O 含量1.2%、碱含量(N a2O+0.658K2O)1.0%、比表面积32020m2/kg 。

在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水泥,由于其组成与细度同基准水泥不相同,故外加剂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使用基准水泥的检验结果有差异。

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的适应性研究

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的适应性研究

2 9 9 mm
31 9 a m r
3 1 4mm
3 3 8 mm
3l 0 am r
3 3 4 mm
1 5 0 ai r n 2 5 0 mi n 7 2. 6 6 1 31 . 2 5 4. 7 8
3 0mi n
2 . 2 粉煤灰 粉煤灰是 工业产 品生产过程 中产 生 的一种 固体废物 , 一般是指从 通过燃烧煤炭来发 电的电厂所排放的废气和烟气 中所 收集得 到的粉末 状细灰 , 也可 以叫做飞灰 、 烟灰。混凝土 中加入适量 的粉煤灰 能够显著 的提高混凝土 的各项性能 。 本试验选用邹县 电厂一级粉煤灰 , 其主要性能如表 3 所示 。 表 3粉煤灰常用性能指标 ( %) 细度/ % 烧失量/ % 需水 量比/ %
本试验采用 的早强 剂是三乙醇胺 。 3 . 试验研究
3 . 1 试 验方 案

混凝土作 为重要 的建筑 材料, 经历 了普通 混凝土一 高强度 混凝土 高性 能混凝 土的发展过 程 。最 初, 混凝土 技术 的优 劣是 以强 度作 为 主要依据 的。到了上世纪 7 O 年代 末 , 由于减水剂 和高活性混凝土掺合 料 的开 发和应 用, 使高强 混凝土 的制备进入 了一个 新阶段一 高性 能混 凝土阶段n 。 目前, 混凝 土的高性能化 已引起各 国土木建筑与材料 工程 界的高度重视, 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结构材料 中将 占据主导地位 。 另外 , 化学外 加剂 已成为混 凝土 的第五 组分 , 其 品种 日益增 多 , 性 能不 断提高 。通常高性 能混 凝土 中9 t ' ) J n 剂 以及活 性掺合料 的作用效 果会 因掺 量的不同而存在很大 的差异 , 有 时作用效果会 很差 , 甚至两者 根本不 相容1 3 ] 。研究表 明: 外加 剂的作 用效果 主要与所用水泥的组分和 性 能有 关 。如何提高外加剂对水泥 的适应性 对于扩大外加剂的使用范 围是个 很有现实意义 的课题 。本文设 计了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 以及 水泥、 减水剂和粉煤灰 的相 容性 两组试 验 , 确定 了水泥与化学外加剂适 应 性相对较好 的组合 。为确 定高性 能混凝 土中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的 合理掺量提供依据 。

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

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

邓 国 勇①D n o o g 武 俭②W uJa e gGu y n ; in
( 黑 龙江 省绥 滨 县环境 卫 生生理 处 , ① 绥滨 16 0 ; 黑 龙江 省绥 滨 县城 市建 设管理 处 , 52 0② 绥滨 160 520)
( P yioyOfe H injn u i on ni n et ai r,ubn160 ,hn ; ① hs l fc, eog ag i nC ut E v om naSnty S i 520 C ia og i l i Sb y r l a i ( H injn ub o n ra os utnA mnsa o fc, u i 160 ,hn )  ̄ eog agS inC u t UbnC nt co d iirtnO eS i n 52 0C ia ) l i i y r i ti i b 摘 要 :混凝 土外加 剂 与 水泥之 间的适应 性 问题 长 期以 来影 响 着 实际 工程对 外 加 剂 的应 用效 果 ,使 用 的 外加 剂要 进 行适 应性 试 验和 掺量 优 选, 使用 过程 中对 外加 剂质 量 和掺 量要 严格 控 制 。所 以为 了改善 和提 高混 凝土 性 能和 施 工性 能 , 现在 广 泛采 用化 学外加 剂做 混凝 土的 第 5 分 组 来 配制 混凝 上 , 增加 混 凝土 耐久 性 , 高工程 质 量 , 在 提 配制特 种 混凝 土 等方 面 , 混凝 土外加 剂发 挥 了不 可替 代 的作用 。 关键 词 : 混凝 土 外加 剂; 水泥 ; 适应 性
中图 分 类 号 :U 0 T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0)1 0 2— 1 10 — 3 12 1 O — 27 0
1存 在的问题 减 水剂掺量。 水泥 : ③ 山东鲁南水泥厂 “ 宏” 4 .M a 通水泥。 鲁 牌 25 P 普 对 水 泥 制 品 和 混 凝 土 的 性 能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 用 水 泥 、 子 、 外加剂 : S 一 采 砂 R T 2缓凝高效减水剂。 常用掺量 为 04 1 %。 . %~ . 常用量为 2 集料和 水 4组制作 的常用混凝 土 已不能满 足材料性 能和 施工 性能 06 .%。④试验得 出缓凝剂 的不 同掺量对水泥胶凝材料净浆 、 水泥胶 要 求 。 在 混 凝 土 、 浆 和 净 浆 的制 备 过 程 中 , 入 少 量 的 ( 超 水 泥 砂 影 响 结 果 砂 掺 不 用量 的 5 能对混凝土 、 %) 砂浆或 净浆改变性 能的一种产 品 , 为混 称 ① 某村道工程。② 目的 : 出符合施 工减 水率( 5 ) 初凝 时 求 1% 和 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 , 提高混凝土质量 , 在 能 改 间( ~ 4 5小 时 ) 要求的缓凝高效减 水剂掺量。 ③水泥 : 广西红水河水泥 善 混凝 土 性 能 , 少 混 凝 土 用 水 量 , 约 水 泥 , 减 节 降低 成 本 , 快 施 工 厂 “ 水河 ” 5 .M a普通 水 泥 。 加 剂 : B一 奈磺 酸 盐 甲醛 高 缩 加 红 牌 2 P 5 外 以 进度。随着技术的进步 , 外加剂 已成 为除水泥、 细骨料、 粗 掺合料和 合物为主要成 分的 MN - P缓凝高效减水剂( FS 液体 , 固化率 3 %)常 0 , 水 以外 的 第 5种 必 备 材 料 。 外 加 剂 是 混 凝 土 配 合 比 优 化 设 计 和 提 用掺量 为 1 % 3 常用量为 2 ④试验得 出缓凝剂 的不 同掺量对 掺 . %, 5 %。 水 泥胶 凝 材 料 净 浆 、 泥 胶 砂 影 响 结 果 。 水 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2 外 加剂 与水 泥适 应 性 检 验 的必 要性 33实验 结果结论 从试验我们可 以看到 :随着缓凝剂掺量 的 . 外 加 剂 适 应 性 必 须 检 验 , 要 原 因是 , 于 工 程 所 使 用 的 某 种 增大 , 水率和初 凝时 间到一定 量值趋于饱和 , 并不是 同时到达 主 对 减 但 再增 大外加剂掺量 也不起减 水 非基 准水泥而 言 , 即使符合 《 混凝上 外加剂 》 G 8 7 ) 等品 的外 饱 和点。当外加剂达 到饱和掺 量时 , ( B 06一 加剂 , 同样 存在 化 学 成 分 定 性 和 剂 量 定 量 的 不 适 应 性 问题 。 目前 已 或缓凝 作用 , 还会给拌和物带来副作用 , 如干缩开裂 、 强度等级降低 经 知 道 , 有 的普 通 减 水 剂 , 木 钙 、 镁 、 钠 、 蜜 、 钙 、 镁 等 等 。 因 此 , 工 程 施 工 中使 用 缓 凝 减 水 剂 , 须 严 格 控 制 剂 量 , 可 所 如 木 木 糖 糖 糖 在 必 不 否 可 对 水 泥 所 使 用 的 石 膏 调 凝 剂 中 的 无 水 石 膏 、 石 膏 、 石 膏 、 石 用 盲 目超 掺 来 增 大 减 水 率 或 缓 凝 , 则 , 能 会 给 工 程 质 量 和 安 全 硬 萤 镁 膏 、 业 膏 渣 、 水 石 膏 、 水 石 膏 均 存 在 化 学 上 的 不 适 应 题 , 用 带 来 后 患 。 工 半 脱 使 后 不 是 减 少 单 位 用 水 量 , 是 增 加 了水 量 。 次 , 而 其 剂量 适 应 性 则 主 要 4 外 加 剂 与 水 泥 的 适 应 性 对 施 工 质 量 与 安 全 的 影 响 及 应 注 意 取 决 于 铝 酸 三 钙 的 含 量 大 小 , 酸 三 钙 越 高 外 加 剂 剂 量 适 应 性 越 差 的 问题 铝 不 同产 地 的水 泥 中所 含 铝 酸 三 钙 含 量 差 别 较 大 , 由于 其 强 大 的 吸 附 在 混 凝 土 中 加 入 适 量 的外 加 剂 , 提 高 混 凝 土质 量 , 善 混 凝 能 改 能力 , 几乎 对 所 有 的 ( 效 ) 水 剂 都 存 在 剂 量 不 适 应 问题 。 外 加 剂 土性能 , 高 减 减少混凝土用水量 , 约水泥 , 节 降低成 本 , 加快施工进度 , 这 外 适应性 的定量检验 实测出所有 的水 泥在混凝 土中的减水 率与减 水 给我们 的施工带来明显的经济 效益。但是 , 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给工程带来 隐患, 甚至 造成 了严重 的 剂 的掺量关系 , 求出最优掺量 即饱和 掺量 , 超过 饱和掺量 , 掺再 多的 问题却没 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 , 外加剂也将不起减水作用 , 反而可 能带来副作用。按最优 ( 饱和 ) 掺 质量和安全事故。 : 如 某个商 品混凝土单位 , 为了给施工单位提供 高 强混凝土 , 未经 检验外加 剂剂量与水泥适应性 的情况下 , 在 在拌 制 量 的要 求 使 用 。 是 使 用 好减 水 剂 的重 要 保 证 。 混 凝 土 过 程 中添 加 了某 种 高效 缓 凝 减 水 剂 ( . ) 由于 混 凝 土 从 完 2% , 5 根 据 掺 外 加 剂 的水 泥 水 化 理 论 , 凡是 有利 于 水 泥 水 化 更 完 全 、 更彻 底 的外 加 剂 特 别 是 减 水 剂 , 会 一 定 程 度 地 增 大 干缩 。 这 是 由 成 搅 拌 出厂 到 施 工 现 场 泵 送 浇 注 所 需 的 时 间过 长 ,在 这 段 时 间 内 , 均 给 于水化更充分 的水泥石 中会生成更 多的水 化硅 酸钙凝胶 , 在其贡献 混 凝 土 的 坍 落 度 损 失 很 大 , 浇 注 造 成 困难 。 为 了 顺利 完成 施 工 任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突出、更普遍。
关键词: 水泥外加剂 中图分类号 T U 525 混处土 文献标识码 : A 文意编号 1672- 3791(200 )01(0 - 0014- 01 7 一定的含气量往往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工
1 混凝土的基本特性的变化
首先必须指出混凝土作为一种材料,可 以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去考察它、 研究它。 但混 凝土又和一般的材料不同。其矿物组成和微 结构随时间而变化,其物理力学性能受硬化 条件、 环境影响很大。 混凝土工作者应更关注 混凝土在塑性阶段及向硬化阶段转化期间.
效途径。
适应水泥, 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 影响水泥
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原因是两方面的,水泥和
微结构内部应力的变化。 混经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很快. 在醚固 初
期从塑性转变到弹性的阶段,高强与普通混 凝土所受的内应力是不同的。普通混凝土在
外加剂都必须承担责任。对于水泥制 造来说 必须从原材料配方、 矿物组成、 烧成温度,
冷却制、细度及混合材的质量各方面人手配 制适应HPC 水泥。另一个主要任务是控制水 泥质量的稳定. 有时质最的稳定比质量的好 坏更重要。因为一个流变性较差但性能德定 的水泥,我们可以调节外加剂去适应它: 但
初期时变形很 但产生的 大, 应力很小, 因为此
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这就是普通混凝 土早期不易开裂或开裂较少原因,但随着混
(3)强度
并不是说高强混凝土就一定是高性能混 凝土, 就一定具有良 好的耐久生。 反过来说大
凝土强度的发展. 弹性模量迅速增大, 导致混
凝七变 形很小, 生的应力很大。 所产 高强混凝
土开裂较普通混凝土多、裂缝发生时间较早 主要不是水泥用量较多、 收缩大所引起, 最主
量强度 要求不很高的混凝土, 也可以配制成 耐久 性很好的高性能混凝土。因 此HPC 的 范

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试验

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试验
快凝 水泥中碱主要来源于所用原材料, 特别是石灰石和粘土。
使用水泥300g,水87g或105g,使用外加剂厂家推荐剂量的外加剂掺量,搅拌3min,截锥圆模提起后自由扩散30s后测量互相垂直的 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
• 造成混凝土结构构件更易出现的裂缝 圆模提起后,应用刮刀将粘附于圆模内壁上的浆体尽量刮下,以保证每次试验的浆体量基本相同,提取圆模1min后,用卡尺测量最长
数据处理 1、经时损失率:用初始流动度或 Marsh时间与60min流动度或 3、将基准减水剂和约1/2的水同时加入锅中,然后用剩余的水反复冲洗盛装基准减水剂的容器直至干净并全部加入锅中,秤取500±2g
水泥,145±1ml水,在5-10S内将水泥加入水中,把锅固定在搅拌机上,以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
• Marsh筒法
Marsh筒为下带圆管的锥形漏斗,具 体方法为让注入漏斗中的水泥浆体 自由流下,记录注满200ml容量筒 的时间,即Marsh时间,此时间的长 短反映了水泥浆体的流动性
• 净浆流动度试验
将制备好的水泥浆体装入一定容量 的圆模后,稳定提起圆模,使浆体 在重力作用下在玻璃板上自由扩展, 稳定后的直径即流动度,流动度的 大小反映了水泥浆体的流动性。
2、水泥熟料中的碱含量过高( 碱含量>0.8%) 的水泥或 碱含量过低( 碱含量<0.5%) 的水泥, 也容易与外加剂 产生不适应。水泥中碱主要来源于所用原材料, 特别是 石灰石和粘土。含碱量过高或过低的水泥, 在某些品种 外加剂加入时, 会引起水泥中石膏溶解度变化, 使水泥 矿物成分C3A 水化速率加快, 需水量增大,工作度损失 也变快。
将圆模置于玻M璃板a的r中s间h位时置,间并用为湿布纵覆盖坐。 标做曲线图, 然后做两直线段曲线的趋势线, 3、试验报告应给出水泥品种、生产单位、生产批号、基准减水剂信息、试验方法、饱和掺量点、基准减水剂0.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检验方法(净浆流动度法)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检验方法(净浆流动度法)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检验方法
(净浆流动度法)
1.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净浆流动度仪:上口内径36mm,下口内径60mm,高度60mm,内壁光滑无接缝,为金属或有机玻璃制品;
3)玻璃板(300*300mm,5块);
4)钢直尺;刮刀;
2.实验步骤及方法
1)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将玻璃板、流动度仪、搅拌器及搅拌锅均匀檫过,使其表面湿而不带水滴;
2)将净浆流动度仪放在玻璃板中央,用湿布覆盖待用;
3)称取水泥1000g, 倒入搅拌锅内;
4)称取外加剂1000×x% g(对水泥需选择外加剂时,不同外加剂应加入不同的掺量);
5)将外加剂溶入290ml水中(外加剂为液体,应扣除其含水量),加入搅拌锅内,搅拌3min;
6)将搅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流动度仪并用刮刀刮平,然后垂直提取流动度仪使其在玻璃板上流动,待停止后量取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最大直径为其初始流动度;
7)继续保留余下的水泥浆,加水后3min、30min、60min,分别测定相应时间的流动度。

8)记录及结果分析:外加剂掺量低,流动度大,流动度经时损失小的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好。

市场部:胡廷强
2005/01。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析与试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析与试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析与试验【摘要】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外加剂适应性问题,处理不好会使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能下降,增加施工操作难度,本文主要分析的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提出改善建议,并列举试验实例分析。

【关键词】外加剂;水泥;适应性;试验引言外加剂已经成为商品混凝土除砂、石、水、水泥以外的重要组成成份。

各种外加剂的应用更是使混凝土材料实现高性能化和绿色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有时存在不相适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加剂的应用效果以及混凝土的性能。

但是在试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水泥与外加剂按相关标准检验均合格,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出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和假凝等异常现象,导致工程无法施工,或者引发工程事故,使试验工作陷于被动。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普遍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1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含义与水泥存在适应性问题的外加剂,多是减水型外加剂,并且主要是减水组分与水泥及其他外加剂组分之间存在着适应性问题,故人们经常又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称之为“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2 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2.1水泥方面的因素水泥中C3A的含量在无石膏存在的情况下,水泥中C3A迅速水化产生水化铝酸钙,在有石膏存在的情况下则形成钙矾石可以降低减水剂的减水作用。

因此C3A含量增加对减水剂的吸附增大,减水作用相应的就减小。

其次是水泥的陈放时间和水泥温度。

水泥陈放时间越短高效减水剂对其塑化作用效果越差。

水泥的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一般越快,减水剂对水泥的塑化效果越差。

这时就会出现减水剂的减水率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大等情况。

再次水泥颗粒级配。

水泥颗粒级配对高效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影响不大。

但是,如果水泥比表面积相近,水泥颗粒中小于3μm颗粒含量的增大,在减水剂的掺量较大或水胶比较大的情况下,可增强水泥浆体的初始流动性,还可加剧水泥浆体流动度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与试验方法
外加剂和水泥的相容性应该是“双向适应”,实际上还是单纯强调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即混凝土外加剂如何去适应水泥。

关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有多种描述。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 2003附录A 规定了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

其主要内容是:对某种水泥需选择外加剂时,每种外加剂应分别加入不同掺量;对某种外加剂选择水泥时,每种水泥应分别加入不同掺量的外加剂。

对不同品种外加剂,不同掺量应分别进行试验。

绘制掺量为横坐标,流动度为纵坐标的曲线。

其中饱和点(外加剂掺量与水泥净浆流动度变化曲线的拐点) 外加剂掺量低、流动度大,流动度损失小的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

①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某种外加剂,掺入到按规定可以使用该种外加剂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水泥中,外加剂在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 中若能产生应有的作用效果,则称该外加剂与水泥相适应;若外加剂的作用效果明显低于使用基准水泥的检验结果,或者掺入水泥中出现异常现象,则称该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良或不适应。

②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加到用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 中,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③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影响到混凝土硬化前,硬化过程中和硬化后的性能。

涉及电化学、表面化学、水泥化学和高分子化学诸方面相互影响,十分复杂。

大体上可用 3 项指标衡量,即:初始流动度,是否有明晰的饱和点和流动度损失大小。

国内用水泥净浆流动度方法进行检测。

④作者认为,应从实际应用来考虑,以在外加剂和水泥系统中,掺入某种功能性外加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来表示外加剂与水泥是否适应。

GB50119 -2003 的方法有时会出现误判。

最直观地应进行混凝土试验,通过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保水性、粘聚性等及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来综合评定。

快速测定方法建议采用《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 T8077 - 2000 测定胶砂的减水率或流动度;或者水泥净浆流动度及损失来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