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一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观察下边《我国境内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图》,判断“北京人”生活的位置大致在哪里()A.A B.B C.C D.D2.在半坡遗址出土了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
这证明半坡原始居民A.学会人工取火B.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C.从事原始农耕生产D.学会建造干栏式房子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夏商周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4.《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导致“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主要原因是A.私有制的发展B.原始社会的解体C.统治者的自私D.早期国家的建立5.下列通过观察下图而解读出的商朝的历史信息中,错误的是()A.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B.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商朝的甲骨文确立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D.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6.某同学对齐桓公这一人物很感兴趣,利用右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是()A.武王伐纣B.平王东迁C.春秋争霸D.秦灭六国7.“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诗句赞美的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至今还在守护和灌溉着成都平原,它是A.黄帝陵B.都江堰C.灵渠D.长城8.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9.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研究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以下材料最可靠、价值最高的是A.早期的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的情况C.专家学者的推断D.考古发掘的史料2.河姆渡和半坡居民都生活在大河流域,最主要的原因是()A.适宜航行和对外贸易B.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D.水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3.通大川,决拥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与这段史料相关的人物是()A.大禹B.炎帝C.黄帝D.秦始皇4.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周朝的控制区域B.意图建立王畿的“藩屏”C.防止夏、商旧族叛乱D.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5.1899 年秋,清朝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病,派人到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
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画着一些符号。
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A.甲骨文的发现B.商朝建立的历程C.分封制的意义D.儒家思想的发展6.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下面的笔记。
他复习的内容所属历史时期是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文化方面学术思想活跃A.史前时期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7.这些肩扛劳动工具满面喜色的平民百姓最欢迎商鞅变法的哪一条?()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统一度量衡C.推行县制D.奖励生产8.商鞅变法体现的是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A.道家B.儒家C.法家D.兵家9.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A.公元前3世纪B.公元前2世纪C.公元2世纪 D.公元3世纪10.《秦始皇本纪》记述“赭衣(罪人,穿有罪衣的人)塞路,图圈(监狱,牢房)成市”,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法律非常严苛B.社会治安混乱C.徭役兵役沉重D.禁锢思想言论11.在西汉长安城的太学里,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那时学生使用的教材是①《诗经》②《尚书》③《礼记》④《庄子》⑤《楚辞》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12.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历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展示的“人类进化示意图”(见下图)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合理的说法是A.人的身高越来越高B.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C.原始人类以群居为主D.女娲造人是有依据的2.半坡遗址发现有碳化的粟粒和石锄、石磨盘等工具,这反映半坡居民A.从事原始农业B.过着集体生活C.掌握制瓷工艺D.步入阶级社会3.“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德才兼备B.武艺高强C.与部落联盟首领是母女关系 D.与部落联盟首领是父子关系4.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下列能证明夏朝建立的证据是()A.二里头遗址及出土的文物B.殷墟遗址及甲骨文C.司母戊鼎及铭文D.四羊方尊及金文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这主要是因为在汉字发展史上,甲骨文()A.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B.成为字母文字的起源C.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D.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6.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A.鲁国与齐、晋距离较近,而与周天子相距甚远B.鲁国想与齐、晋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C.周天子势力与齐、晋势力差不多D.周王室衰微7.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序幕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8.“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国家繁荣稳定B.人民安家乐业C.民族融合加速D.社会急剧变化9.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边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B.C.D.10.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服役的人数总数不下300万,占当时总人口的15%.这一组数据说明秦朝A.赋税沉重B.思想禁锢C.刑法严酷D.徭役繁重11.汉顺帝时,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除掉外戚闫氏势力被封侯。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阅读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
“……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据此可知,相关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为了探究在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收集了如下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B.《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的来源》C.《炎黄战蚩尤》D.《夏商周农业发展概况》3.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神话传说B.海洋文明C.农耕文明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4.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商朝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并将夏朝的奉“天”罚罪法制观发展到奉“神”观。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观点是夏商A.传说时代文明产生B.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C.多民族大交融时期D.早期国家的形成阶段5.下列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A.龙山陶文B.楔形文字C.字母文字D.甲骨文6.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这表明,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根本条件是()A.军事力量B.经济实力C.君主才能D.文化教养7.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都江堰是离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据都江堰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未发现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损的迹象。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江堰修筑在岷江流域B.内江用于分洪,外江用于灌溉C.代表了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D.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8.一位班主任在谈心得时说道:“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仁爱。
”他的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B.道家兵家C.道家儒家D.墨家儒家9.下面思维导图中的"?"处应填写A.秦灭六国B.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C.秦的暴政D.秦巩固统一的措施10.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对照上面的描述,下面哪一幅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像?()A.B.C.D.2.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组约大学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
你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A.红山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3.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炎帝和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崇为“人文初祖”。
下列有关黄帝、炎帝的传说中,排序正确的是()①涿鹿之战②阪泉之战③炎黄部落结盟④华夏族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4.对于武王伐纣的时间史学界争论不休。
《韩非子》中记载:“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的利簋,底部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
这表明A.历史研究应以实物史料为主B.文字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C.历史研究应以文字史料为主 D.历史研究需要不同的声音与观点5.2019年10月20日,字酷—2019“司母戊鼎”杯国际汉字艺术设计大赛作品暨“创意生活”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开幕式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且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A.金文B.甲骨文C.行书D.楷书6.“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C.春秋争霸D.武王伐纣7.它是世界上流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灵渠B.都江堰C.长城D.大运河8.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平等的教育哲学。
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下列最能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9.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北京人复原头像图,考古工作者制作的主要依据应是A.现代史书中的描述B.遗址中的石器工具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像图2.西安半坡博物馆一项全新的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史前工场”开放后,游客们通过各种项目设置,全方位体验了半坡人的原始生活和文化。
游客们的体验项目可能有A.在田里插秧栽稻B.搭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制作打制石器D.织布和制作丝绸衣物3.传说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的是A.炎帝B.黄帝C.嫘祖D.仓颉4.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这个制度是A.分封制B.选举制C.禅让制D.世袭制5.下列表述与下图最相符的是A.严格的等级界限消除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C.青铜器成为百姓日常用品D.青铜器使用不分权力大小6.成语典故中藏着很多史实,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其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反映的史实是A.春秋争霸B.七雄争霸C.楚汉战争D.三家分晋7.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A.齐国、燕国 B.燕国、楚国 C.楚国、赵国 D.齐国、楚国8.春秋后期楚国人李耳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欲了解老子更多的主张,应当阅读的著作是A.《史记》B.《论语》C.《齐民要术》D.《道德经》9.秦朝因为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导致周后期王室衰微,最终被诸侯国所取代,因此不再推行分封制。
于是()A.建立皇帝制 B.确立丞相制 C.推行郡县制 D.强化监察制10.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巨鹿之战11.汉武帝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北京人复原头像图,考古工作者制作的主要依据应是A.现代史书中的描述B.遗址中的石器工具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像图2.央视热播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C.北京人遗址 D.彭头山遗址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夏商周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4.据下表可知夏、商、周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爆发了“国人暴动”C.王朝后期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D.牧野之战的影响5.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商朝B.秦朝C.西汉D.魏晋6.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实行变法改革B.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7.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该水利工程A.修建于春秋时期B.助力秦统一六国C.连接湘水和离水D.减少了黄河水患8.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该现象体现了A.统一思想B.变法图强C.兼并战争D.百家争鸣9.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
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
”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A.大禹治水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D.开通大运河10.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他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图一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一原始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北京市境内B.陕西省省西安市境内C.云南省元谋县境内D.浙江省省余姚市境内2.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下图的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3.史书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传说记载,至今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有许多遗址、遗迹,如临汾的尧庙、芮城的大禹渡、运城的历山舜王坪等。
上述材料说明A.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B.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实行禅让制C.尧舜禹都是奴隶制王朝建立者D.山西著名旅游胜地地上文物众多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注:周王之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一记载表明西周初年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面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①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②甲骨文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③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④目前,刻写有文字的甲骨只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⑤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A.①③④⑤B.②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6.下列选项是七年级某班四位同学设计的春秋战国时期四个故事的题目,其中错误的是()A.《尊王攘夷的齐桓公》B.《问鼎中原的楚庄王》C.《退避三舍的秦穆公》D.《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7.它是世界上流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灵渠B.都江堰C.长城D.大运河8.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
”早在战国时期,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提倡节俭的思想家是A.韩非B.墨子C.庄子D.荀子9.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答案栏内,每小题3分,共45分。
1.呼韩邪单于向汉族提出“和亲”,发生在( )A.汉元帝时B.汉武帝时C.三国时D.南北朝时2.“丝绸之路的”是闻名世界的东西交通要道,它开创于( )A.西汉B.秦朝C.东汉D.战国3.下列不属于张骞通西域的作用的是(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B.开辟了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C.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4.东汉时期的一次治理黄河的行动使得黄河在以后八百多年里没有改道,这次治理是在谁的主持下进行的( )A.王景B.汉武帝C.秦始皇D.汉明帝5.右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稀世珍宝,这一文物的生产年代是( )A.战国B.汉代C.魏晋D.秦朝6.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具,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这一工具的发明者及朝代是(课本74页上冶铁水排图,不带下面的文字)(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7.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
可后来匈奴既发展畜牧业,也发展农业。
这是受哪一民族的影响( )A.蒙古B.汉族C.羌族D.越族8.古代的西域是指( )A.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B.葱岭以西更远的地区C.今天中亚和西亚一带D.今天的西欧一带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典故和谁有关( )A.张骞B.班超C.卫青D.霍去病10.今天的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最早归属中央政府开始于( )A.西汉B.东汉C.战国D.秦朝11.“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是哪部作品的主张(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无神论》D.《论衡》1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台湾B.南京C.洛阳D.北京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一次短暂统一是( )A.东晋B.西晋C.南朝D.北朝14.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A.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B.加强对汉族地区的通知C.优越的地理位置D.洛阳的气候好1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A.北人南迁B.温暖湿润C.土地肥沃D.种植水稻16.西汉末期商人用于交易的货币应该是下列的哪一种( )A.半两钱B.圆形方孔钱C.五铢钱D.刀币17.两汉时期,不是手工业技术新成就的是( )A.冶铁用水排鼓风B.发明使用耧车C.纺织使用提花机D.用钢材制成的兵器18.“蒙古好风光,游牧在草原。
”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A.东夷B.突厥C.蒙古D.匈奴19.欧洲人最早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A.秦朝B.汉朝C.战国D.春秋20.可以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查到的历史事件是( )A.楚汉之争B.蔡伦改进造纸术C.班超经营西域D.张衡制造地动仪二、非选择题:第21小题11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2分,共55分。
21.动动手:复习旧知识,最好是把知识归类,而归类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列表。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两次改革,请你用表格的形式将两次改革从目的、时期、内容和作用四个方面进行简要比较。
(11分)22.材料分析题: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根据材料回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3分)?(2)诗人诗中“壮心”的含义是什么(3分)?(3)为了实现这一壮心,他先后发动了哪两次战役?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10分)23.民族融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魏晋南北朝突出发展的特点之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次北方人南迁的高潮,其原因是什么?(4分)(2)这次民族迁徙在历史上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3)这一时期有一个民族曾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请写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和领导这次改革的人名(4分)(4)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北方人口也出现了南涌的潮流,这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二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 )A.父子关系B.母女关系C.叔侄关系D.有才德的人2.右图是我国古代哪种古人类建造的房屋?(课本9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员图,不带下面的文字)( )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3.北京人已具备的能力有( )①直立行走②制造和使用工具③使用天然火④过着定居生活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B.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得到了人民的支持5.关于史实和传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史实是历史的缩影,传说是历史的精华B.史实是历史遗留给人类的写照,传说是历史的高度概括C.传说不是历史,但包含有历史的影子D.传说就是史实,只不过升华了一些,更精彩了一些6.“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主要是评价(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7.从齐桓公和晋文公成就霸业的条件来看,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改革促进发展B.社会环境优越C.自然条件优越D.统治者个人素质提高8.“战国七雄”最东边的国家是( )A.齐国B.宋国C.楚国D.秦国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A.金文B.铭文C.甲骨文D.大篆10.《史记·平淮书》记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这是对哪一历史时期的描述( )A.商鞅变法时的秦国B.秦始皇统治时的秦朝C.西汉“文景之治”时期D.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11.下列诸子百家中,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持对立观点的是( )A.儒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法家和兵家D.墨家和儒家12.《后汉书》中谈到“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一局面出现于什么事件之后( )A.秦朝长城修筑后B.秦朝实现统一后C.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后D.昭君出塞后13.2008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北京大学是我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假如你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西汉的最高学府,你将在这里学习( )A.法家治国之道B.墨家的学说C.天文历算之理D.儒家的经典14.关于秦末农民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统治的残暴B.爆发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先发动C.建立了张楚政权,一度占领了大量的地盘,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D.这次起义经过了充分的组织和发动工作15.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国争霸的一段乱世,这段时间大约位于( )A.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B.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C.公元前七世纪末到公元前五世纪末D.公元前八世纪前期到公元前五世纪后期16.下列哪项属于商鞅变法的措施( )A.减轻田租为十五税一B.把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C.抑制商人牟取暴利,统一铸造货币,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D.奖励军功17.造纸术发明于什么时期( )A.西汉B.东汉C.秦朝D.南北朝18.黄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害河”,下列人物与两汉时期治理黄河无光的是( )A.汉武帝B.汉明帝C.杜诗D.王景19.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探究自然和预防自然灾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 )A.蔡伦B.张衡C.张仲景D.华佗20.下列那一次战役体现曹操统一全国的愿望( )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二、非选择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20分,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4分,共60分。
21.请欣赏AB两幅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A图在课本57页上秦始皇图 B图在课本68页汉武帝图(两幅图片均不要图下面的文字)请回答:(1)请写出两位历史人物的名字:A是 B是(4分)(2)A人物在历史上褒贬不一,请你结合他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3)请你写出和B人物相关的重要史实至少两个(4分)(4)历史上对两位历史人物常常相提并论,更有毛泽东笔下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的评价,请你简单解释一下。
(8分)22.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请你归纳一下东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12分)23.我国古代文化、科技成果光彩熠熠。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战国至秦汉,诗歌、史学的代表成就是什么?(4分)(2)北朝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有哪些?(4分)(3)列出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至少4项)(4分)(4)面对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化、科技成果,你有什么感触?(4分)期末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5 AABAB 6—10 BBABA 11—15 DABAA 16—20 C C D B A二、非选择题:21.参见课本22.(1)曹操(2)统一全国(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前者胜利,后者失败;其原因是,前者曹操善于用人,采纳许攸的计策,烧掉敌方粮草,使其军心动摇;后者曹操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曹军不服水土,疫病流行23. (1)北方长期战乱(2)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使本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迅速发展起来(3)鲜卑族,孝文帝(4)不相同,因为历史上人口南迁是为了躲避战乱,获得安定的生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北方人南涌,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期末综合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5 D C A B C 6—10 A A A C C 11—15 A D D D B 16—20 D A C B A二、非选择题:21.(1)秦始皇汉武帝(2)可结合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谈他的功绩,还可从他的残暴统治引发秦末农民大起义来谈他的过错。
(3)治理黄河、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来阐述。
(4)只要言之有理都可。
22.(1)东汉蔡伦发明“蔡侯纸”(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3)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4)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5)东汉的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6)东汉的杜诗发明了“水排”,毕欧洲早1000年。
23.(1)诗歌:屈原的《离骚》史学:司马迁的《史记》(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3)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7位;华佗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西汉时期最早发明了造纸术;(4)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