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变动(1)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2: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工矿企
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 业。
材料3:
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
材料4: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 “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70年代,这个厂 发展很快,已能制造小火轮船,不过直到此时,发 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 轮船,发动机系英国造。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鸦 片 战 争 后 c洋务运动的诱导 b外商企业 的刺激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基本
19世纪60、70年代
东南沿海地区
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征?
传统的经济结构: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只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
初期的民族工业主要是发展轻工业,特别是 传统的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尤为迅速。图为张 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德生
上海福新面粉厂
荣宗敬
思考: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概
括中国的民族工业的特点?
材料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
民族资本工业约有百余家,其中资本万元以上的 50余家, 资本总共不过五六百万。 1894年以前,资本超过1万以上的制造业,平均 每家资本还不到9万元,只有清王朝所办的同类企业资 本的1/10。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现象 洋布大量进口, 传统纺织业破产
耕织分离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洋货大量涌入,物 美价廉,国货滞销
商品 市场
廉价原料 大量出口
原料 产地
逐渐依附 世界资本 主义体系
棚户区难民
破产农民流入城市 繁忙的上海码头
解读图片信息,分析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1)给农民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
2024/10/16
11
1.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洋匠进 行敲诈勒索,谋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 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
3. 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地 方上的力量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 4.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 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结合情境再现和教材知识分析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社会经济经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 经济成分、不同的产业部门及社会再生产 各方面在组成国民经济整体时相互的适应 性、量的比例以及排列关联的状况。社会 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产业 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和 技术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业结构。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思考:这两幅图的关系是什么?
英国工业革命
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列强的炮舰冲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洋货大量涌入,
冲击着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
材料一 松太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当 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 太布市,消减大半。
产地和商品市场。
(2)破产农民进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后,洋布大行,物美价廉,列强疯 狂掠夺中国原料,特别是生丝和茶叶,… …在 利润的驱使下,农民纷纷种茶,种桑养蚕,中 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
——曹中原
②沦为了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出现了买办阶层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 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晚清四大买办 ——王韬《瀛瑌杂志》
二、洋务运动
(三)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
(五)评价: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这要从1876的除夕 说起。福贵到舅舅张老 汉家过年,吃完团圆饭 后,舅舅一家开始谋划 来年建一个纺纱厂。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 地主
张老大 (打理家族事务)
张老汉 (大地主)张老三 (嘉兴县令)源自(三)代表人物: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四)成就:
①创办军事工业
天津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安庆
上海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②创办民用工业
天津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汉阳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上海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
(二)初步发展 (1895年—1912年)
1895年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 条约》。为大清财政计,发布上谕,各地 方“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还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得到了 初步的发展原因?
(1)原因: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重点突破一
材料一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 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女红失业,而业冶者多无 事投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生丝出口数据
时间 鸦片战争前 1845年 1851年 1853年 茶(万磅) 5000(年平均值) 8019 9919 10122 生丝(包) 5000(年平均值) 13220 23040 62896
第三次革命性的转变——迈向近代社会
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有什么不同?
政治 传统社会 自然经济 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 特权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 近代社会商品经济 权力 经济 人本身 臣民 公民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是表示向近代文明变化、向近代文明过渡的 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综合变化的历史过程,不 能单纯把它理解为工业化。
近代化的主要标志
经济:工业化商品化
政治பைடு நூலகம்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科学化理性化
文化:多元化
★中外近代化起步之比较
中国 领导 进程 形式
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 先军工后民用 基本依靠政权的力量
西方 资产阶级 由轻工到重工 一般以民间自发创办
自18世纪以来的最近300年中,经济近代化(现代化)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300年,是欧美经济崛起和 领先的300年,是中国经济衰落和追赶的300年。
民族资本 主义兴起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中国近代的外商企业、洋务运动的军事 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①都 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②都是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产物③都以追逐利益为主要目的 ④都是使用机器的近代工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材料一
“邑中女红以纺织为业,近洋纱自外国 至,质松价贱,末俗趋利,以充土纱, 遂多失业矣”。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材料二: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 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 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5倍多。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洋布、洋棉“其质 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 者,十室而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有哪些 变化?
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表现: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新经济成份出现: (2)洋务经济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第二次鸦片战争 沿海沿江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影响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难民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影响
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 发展(劳动力,市场)
推动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表现: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原因,表现,影响) 2.新经济成份出现: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洋务经济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小结:
古代
封建 自然
外国资本 主义入侵
经济
近代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经济的出现 前
提 诱 导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7.20近代中国民族

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线索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线索3 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汇,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
线索4 近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及大众传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近代化、大众化的特点。
第20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机器创造出的文明随列强的“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
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
(2)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3)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列强利用获得的特权,扩大对华________等。
[知识拓展]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重要因素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的经济联系历史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2.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____________的衰败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加快。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洋务运动
——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中国近代化开端
洋务运动
材料分析: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 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 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 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 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从材料中找出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 2、从材料中找出洋务运动的目的?
官僚资本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 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但它并不代表中华民 族的利益,是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它依附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一 原因 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最主要和最直接) 、 ②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前提) 自 然 洋纱输入,“纺”与“织”分离; 经 洋布输入,“织”与“耕”分离 (主要表现) 表现 济 丝、茶等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逐 步 ①客观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积极:②动摇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解 体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 影响 和劳动力条件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消极: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 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 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产 生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原因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时间: 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企业: 上海_、天津_、南海_ 影响:
洋 务 运 动
破产标志: 甲午战败 根本原因: 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 评价:
第3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发展

侵蚀。
(3)封建主义的束缚。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一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 名“鬼”,认其交洋人也。 ——《南海县志》1910年 史料二 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 ……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 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2.两则史料中介绍的工厂、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请再举一个实例。
【提示】 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例如:上海发昌机器厂。
3.依据两则史料,分析影响该性质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并聘用了日本工程 师和技师,从英国买了新发动机和锅炉。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 籍技师1人,中国职工100人……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2年) 史料二 1921年至1925年,五年间,华商纱厂停工清理者有13家,出售者 有25家,破产归债权人接管者有15家,出租改租者有33家。 ——邱树森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史料一体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有何影响? 【提示】 特点:在技术等方面严重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影响: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在革命过程中,表现出软弱性和 妥协性。 2.史料二中华商纱厂停工、出售、改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提示】 原因: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启示:近代化的前提是民族的独立。
(2012·湛江调研)右图所示为民国35年的一副对联,此种现象说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并不顺利 B.作者主张要像彭祖般长寿 C.当时国统区是太平新世界 D.作者满意当时的社会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知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应该是1946年,材料中“彭祖八百岁,没吃过这么贵东西”的现象主要是由 于当时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飞涨。 【答案】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民用品 材料一: 资本主义色彩 ,销售于市 场,获取利 开平煤矿生产的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 润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名为官督商办,实则商人投资而无实权, 实权为国家派的官僚掌握……正因为他们受到清王朝 及其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 王朝
封建性
★
2.创办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开始;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 力作用下进入近代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那么, 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 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对内 1、经济结构的变化 近代工业起步
此外,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买办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对内 近代工业起步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经济结构的变化
对外:
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社会结构的变化: 买办阶层出现
近代化:(又叫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 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 济的工业化,即机器大生产 。 近代工业:即采用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洋务运动诱导
外商企业 的刺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2、代表企业
天津贻来牟 机 器磨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 继昌隆缫丝厂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初步发展的原因
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③实业救国热潮 ④收回利权运动
2、代表性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行业: 张 骞
大生纱厂
江苏海门人,中国近代著 名的实业家、教育家
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2:1881年南海知县徐庚陛以继昌隆缫丝厂“夺 人生业”.“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由,下令 予以封闭,该厂被迫迁往澳门。
材料3: 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房,京城官员 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 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 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北京 天津
英法联军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 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 进技术的重要性
太 平 天 国
天京
内忧 外患
-
中 央
地 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奕訢
代“ 表洋 人务 物派 ” 张之洞
左宗棠
洋务企业的内容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 时间 创办者 经 营 方 式
封建性
★
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有哪些弊端?
(阅读P47下面的小字部分回答) 生产消耗高而效率低
主管官僚不懂业务,生产技术大权都掌握在洋人 手中 大小官员贪污成风
“对于官办企业或官督商办企业,官员最 感兴趣的就是用人权与财务大权,有此二权, 便可任何安插亲信,贪污中饱。” —《“官不过问”的失 败》
洋务企业的内容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兴起
兴办洋务企业
对外: 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附庸
2、社会结构的变化: 买办阶层出现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传统的经济结构
男 耕 女 织
耕织结合
家庭,自给自足
据材料回答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
材料一 : 耕织分离 (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 蓰(数倍)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 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 农民和手工业 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 西方列强 者破产 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的经济掠夺
股 票
荣 宗 敬
荣 德 生
1873年荣宗敬出生于无锡。14岁时来到上海,从一介学 徒做起,三十几年间和弟弟荣德生(荣毅仁之父)一起创办 了21家棉纺、面粉企业。获得了“面粉大王”的桂冠。
民族资本主义步履维艰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 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 材料1:洋商见我工商业竞用新法,百计阻抑, 艰难生存发展 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
口号:寓强于富)
创办 创办者 时间 地位
经营 方式
性质
轮船招 商局 开平煤 矿
1872 李鸿章
洋务派创办 的第一家民 用企业
中国第一个使 1881 李鸿章 用机械开采的 煤矿
以 官 督 商 办 为 主
★
●
中外争相使用,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不仅如此,它还给 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 时间 创办者 经 营 方 式
地位
第一家官办军 用企业,标志着 中国近代工业 起步 当时国内规 模最大的洋 务企业
性质
安庆内 军械所
1861
曾国藩
江南制 造总局
1865
李鸿章
带有浓 官 厚封建 办 性质的 官办企 业
2.创办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开始;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原因: 小 农 经 济 解 体 表现: (2)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耕织分离
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 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沦为 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市场、 劳动力、资金等)
材料二:
比例失调,集中 于轻工业领域
沿海和沿江地区 最早受列强侵略, 自然经济瓦解早, 有劳动力和市场;
外商企业最早 在沿海沿江地 区建立,刺激 了中国近代企 业的建立; 交通条件好, 便于引进先进 技术和设备。
分布特点:
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城市,主要是东南沿海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步履维艰的原因总结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国内封建主义的阻碍 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薄弱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集中在东南沿海 ★ 自身因素 外部因素
对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原因 表现 军用企业
经济 结构 的变 化 社会 结构 的变 化
内 近代工业起步
对 外
影响 创办洋务企业
民用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买办阶级出现
艰难处境
小结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鸦 片 战 争 后
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 在半殖民半封 建的中国,民 间投资经营的 资本主义经济。
口号:寓强于富)
创办 创办者 时间 地位
经营 方式
性质
轮船招 商局 开平煤 矿
1872 李鸿章
洋务派创办 的第一家民 用企业
中国第一个使 1881 李鸿章 用机械开采的 煤矿
以 官 督 商 办 为 主
★
带有资 本主义 色彩的 封建性 企业
●
评价洋务企业
材料一:
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西方列强 的经济侵略
外国商品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的冲击
材料二: 西方列强在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 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大批丝、茶从上海、 农产品 广东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84年茶叶的出 商品化 口量达53万担。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减少了中 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开埠后的宁波口岸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地位
第一家官办军 用企业,标志着 中国近代工业 起步 当时国内规 模最大的洋 务企业
性质
安庆内 军械所
1861
曾国藩
官 办
江南制 造总局
1865
李鸿章
材料一:1885年后,江南制造总局停止造船,成为专 门制造枪炮弹药的兵工厂。1867—1894年,江南制 造总局制造大批军火……这些军火由清政府调拨给 各地清军。 企业目的是为了给清军提供新式装备,自给 自足,产品不投入市场 材料二: “仿照衙门样式的机构设置,设 立相应的对口部门,重权威和官僚主义, 设一个最高的官职负责,然后按官位大小 设职务,其运作的目的重在管理,而不是 责任服务 ” 管理体制腐朽,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机构
开平煤矿生产的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 中外争相使用,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不仅如此,它还给 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推动了中国 早期近代化 在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 争中,北洋海陆军全军覆 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未能达到“自 强”“求富”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压制
民 族 工 业
决定
阻碍
本 国 封 建 势 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 资金少,规模小, 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 110 技术力量薄弱 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 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