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讲义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个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探索新知(1)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如321×45。
(2)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运用总结出的计算方法,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 在探索新知环节,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和总结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巩固练习环节,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和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4. 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5.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索新知”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说课稿第【1】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例1 。
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积累经验。
教材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乘法笔算经验尝试用竖式计算,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再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难点:动用知识迁移、类推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3分钟)(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 231×4= 321×5=2、笔算:4×12= 11×23= 45×12=3、口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是什么?(二)、创设情境,导入导课:1、课件出示例1。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2、要求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该怎样列算式呢?(生:145×12)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一样吗?(生:不一样,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三)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四)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补充,形成自探提示:1、145×12 估算一下积大约是多少?2、请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计算145×12。
(完整)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讲义

四年级数学科辅导讲义教案部分>>>>>>>>>>课程引入1、列竖式计算:28×15= 30×10=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课内知识点睛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例:128×45=2、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例:280×50=3、积变化的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4、估计的方法:先把数量分成相同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估计出总数;也可以列出乘法算式,估计出乘法算式的积。
5、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1)用四舍五入法;(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答题要点领悟【跟踪训练】竖式计算:128×98= 255×51= 653×88= 665×99=【总结】【跟踪训练】550×59= 557×60= 450×86= 250×40=【总结】【跟踪训练】803×35= 702×40= 101×33= 905×23=【总结】【跟踪训练】203×29≈ 396×12≈ 496×50≈169×21≈ 23×229≈ 32×196≈【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没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新人教版

4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乘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算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指导】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
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连成一体。
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一)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3. 估算在乘法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特点,总结计算方法。
(2) 演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强调计算规则。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强调估算在乘法计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第四单元第1课时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课”和“实践应用”环节。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4章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人教版(共17张PPT)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4章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人教版 (共17张PPT)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4章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人教版 (共17张PPT)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在正逢中秋来临之际,因此,以
月饼店进货为背景素材,通过课前的谈 话,让学生尽快的溶入课堂,并且根据 学生喜欢吃月饼的天性,在屏幕上出示 大月饼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即立刻引入正题,出示表格,让学生 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面对一些 以前学过的数学问题,及时的解决,而 面对今天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直接让 学生列出算式,并通过估算,然后引出 课题
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学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 式计算的方法,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算法、算理。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 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 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 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 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 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4章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人教版 (共17张PPT)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4章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人教版 (共17张PPT)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 想法和思考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说,只要 学生说的是对的,不管是复杂还是简 单,教师到给予肯定,这也体现了算 法的多样化,而正如课前所料,大部 分学生选择了列竖式计算,因此重点 选了几位做对的同学,让其说说思考 过程,重复的叫学生说,毕竟列竖式 计算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算法多 样化以后的优化。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讲义

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法则知识引入:最近,小明的学校打算组织同学们去秋游,去哪里好呢?经过班里同学们的激烈讨论,他们打算去欢乐水世界,可是去那里要6666元的费用,不知道经费够不够呀。
小明的班有45人,如果每人交149元,够吗?149×45要怎么计算呢?跟着学习列个竖式吧~149×45也可以脱式计算,运算乘法分配律即可笔算出来:149×45====对比两种计算方法,可以知道其实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思考:324×30怎么列竖式计算?510×50要怎么列竖式计算?分析:计算324×30,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计算510×50,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列竖式计算:例1、口算(1)500×70= (2)92×400= (3)5×510=(4)823×30= (5)42×800= (6)90×130=例2、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结果在什么范围之内呢?我们来探究一下:(1)最小的三位数乘以最小的两位数,积是();(2)最大的三位数乘以最大的两位数,积是();(3)因此,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要么是()位数,要么是()位数例3、下面的计算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1)()改正:(2)()改正:(3)()改正:(4)()改正:快乐闯关1、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A、2B、3C、42、在计算542×36时,5×3表示( )。
A. 5×3B. 500×3C. 500×30D. 5×30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四位数B、五位数C、四位数或五位数4、用乘法竖式计算257×23时,应先算()。
A. 23个257B. 20个257C. 3个2575、356×16的积的最高位是(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共12张PPT)

(教材P47)
134 × 12
2 68 32 704 8 2 72
425 × 36
2 5 50 12 75 15300
237 × 82
4 74 18 9 6
19 4 34
322 × 24
答:一共要花429元。
拓展提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 6
×
19
1 1 34 126 2 3 94
提示:根据已经给 出的数字,可以采 用末位分析法,逐 一填写。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145×12=————
你能估一
145×12≈1500(千米) 估吗?
150 10
用笔算比较准确。
145×12= 1740(千米)
想1一4想5:用笔算怎么计算? 独立尝试,再和同桌交流。 × 12
290
表示什么?
145
第二部分积该怎样写?表示什么?
1 740
笔算对了吗?用 计算器验算一下。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与 个位对齐。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4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
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
12×34= 408 12
× 34 48
36 408
36×24= 864
36 × 24
144 72 864
探究新知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 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85×124=10540(吨)
答: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10540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辅导教案
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学校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
教师日期2020-10-25 时段次数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
教学
重点
难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
学
步
骤
及
教
学
内
容
思维题
【练1】图中,∠1=∠2=∠3=∠4=∠5=∠6,求∠1的度数。
【练2】下图,已知∠1+∠2+∠3=180°,求∠5+∠4=( )°【练3】两个长方形的纸重叠在一起,如下图,已知∠1=25°,求∠2度数。
【练4】如图,是一张长方形折起来后的图形,已知∠2=65°,∠5=30°。
那么:∠1= °,∠3= °,∠4= °,∠6= °,∠7= °
知识点一:多位数乘法口算
例题1 想一想填一填。
26×4=
想:20×4=
6×4=
()+()=
65×3=
想:()×3=
()×()=
()+()=
120×6=
想:()×6 =
()×()=
()+()=
【变式练习】
又快又准,我能行。
13×4= 130×5= 80×20= 16×5= 4×25=
130×7= 140×6= 45×6= 15×6= 28×3=
120×7= 310×3= 240×1= 180×5= 120×4=
能力提升:比一比,我最准。
20×5○20×4 210×2○210×3 8×30○8×20
48×12○12×96 83×55○77×55 96×30○30×96
知识点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例题1 列竖式计算。
1 5 3 3
2 6 4
3 2 1 3 5
× 1 5 × 1 7 × 5 7 × 3 7
小结:
1、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两位
数的()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起来。
用两位数哪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
2、如果第二个因数比第一个因数的位数多,可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便于计算。
(即
位数多的放在上面,位数少的放在下面)
【变式练习】
1、在计算180×70时,可以先计算()×( )=( ),再在积的末尾添()
个零,所以,180×70=()
2、用竖式计算。
例题 2 班上办一次秋游活动,全班共有40人参加,每人交150元作为活动经费。
这次活动一共花费多少元?
【变式练习】下面是火车头文具、体育用品商店2008年上半年销售文具情况统计表:
文具
种类
单价13元 11元38元24元
卖出
数量
139个158个41个173个
1、上半年每种物品各卖了多少钱?
2、上半年一共卖了多少钱?
1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三: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例题1 填一填。
(1)(2)
1、竖式(1):根据口算方法,先算出()×()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
2、竖式(2):用3依次乘205的每一位上的数,0也要乘,与0相乘后,再加上3乘5进上位的( ),写在积的()位上。
【变式练习】
小结: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写几个()。
例题 2 用竖式计算。
260×16 = 307×21 = 580×30 =
【变式练习】
1、用竖式计算。
204×45 = 650×30 = 108×27 =
例题3 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变式练习】1、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2、判断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得四位数,也可能得五位数。
()
2)、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数。
()
3)、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
4)、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
()5)、两个因数的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
例题 4 蛋糕房一天能卖出蛋糕180块,照这样计算,一个月(30天)能卖出多少块蛋糕?
【变式练习】商店原有苹果208筐,每筐30千克,商店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例题5 粮站运来一批大米,平均每天卖出380千克,卖了12天正好卖完。
这批大米有多少千克?
【变式练习】商店运来苹果桔子各40筐,已知每筐苹果重15千克,每筐桔子重20千克,这两种水果共重多少千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